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8525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旋挖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一、编制依据

1、********金街平面布置图

2、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广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相关法律法规

(1)中国人民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

(2)《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50-047-2006(****市工程建设标准)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6)《****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4、******广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5、《项目管理手册》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市****区,东临红河大道,西临星光大道,北靠三星路,南至同心苑A区。

本工程拟建建筑物为2层的商铺,层高约为5米;

建筑面积约15000㎡。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机械旋挖灌注桩+基础梁,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建设单位:

******广场投资

设计单位:

中机中联工程

本工程机械旋挖灌注桩共203根,参考桩长最短为5m,最长为30m,嵌岩深度900~3000mm,具体以图纸为准,实际桩长根据持力层的埋深控制。

桩径尺寸分别为900、1000mm。

机械旋挖灌注桩具体施工参数见下图:

编号

桩径D2(mm)

桩数

扩大头宽度D1(mm)

嵌岩深度hr(mm)

备注

ZH-1

900

80

1、主筋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

2、桩长L最短5m,最长30m;

当桩长L过长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3、以中风化泥岩为持力层;

4、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ZH-2

83

1800

ZH-3

33

2700

ZH-4

1000

7

3000

施工场地符合三通一平,已具备施工条件。

2.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属于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总体趋势北东部高南西侧低,场地已进行了初步整平,地形坡度角一般2°

~5°

北东部场地标高一般为308-310m,西侧场地标高为306-307m,高差为2~4m。

2.2.1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构造上位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的东山背斜南东翼近轴部,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96~105°

∠25~31°

(优势产状:

102°

∠27°

)。

经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区周围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基岩构造裂隙较发育。

在基岩露头上测得2组构造裂隙如下:

1、J1:

产状153~165°

∠67~80°

158°

∠73°

),裂隙延伸0.5~2m,间距约1.0~3.0m,裂隙开1~3mm,裂面平直,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

2、J2:

产状302~318°

∠65~78°

310°

∠72°

),裂隙延伸0.3~2m,间距约0.3~2.8m。

裂隙开1~3mm,见泥质充填,裂面较平缓,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

场地未见滑坡、断层、泥石流、崩塌、岩溶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简单。

2.2.2地层及岩性

场区围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页岩,其岩土分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

1、人工填土层(Q4ml):

素填土(Q4ml):

褐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和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建筑垃圾。

块石约占15~25%,块径一般在10~35cm,局部块径达0.8m。

土体结构松散,稍湿,堆填时间1~2年。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一般区域厚度0.3~2.5m。

局部厚度7~10.7m(由于平场后大部分将被挖掉,故未作动力触探)。

2、残坡积层(Q4el+dl):

粉质粘土:

褐色。

含植物根系及砂、泥岩角砾,角砾含量10~20%左右,粒径5~20mm,呈中~强风化状。

粉质粘土可塑状,手捻有滑腻感,断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无。

厚度在0.5~7.5m之间变化,零星分布于场地。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基岩:

泥岩(J2s-Ms):

紫红~暗紫红色。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夹白色钙质团块及灰绿色砂质条带,泥质结构为主,局部含砂质较重,中厚层状构造。

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岩质极软,脱水易崩解。

钻孔揭露厚度为0.35~28.50m,为场区主要岩性。

泥质砂岩:

(J2s-As):

褐灰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局部段深色泥质条纹较发育,泥质胶结,岩质软。

该层在场区与泥岩呈互层产出。

钻探揭露该层分布较较广,厚度为1.32~18.97m。

砂岩(J2s-Ss):

灰色。

灰色、灰白色为主。

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和云母,局部含泥质,泥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偶见泥质条纹,层理发育,胶结较好,强度较高。

钻探揭露该层分布较局限,厚度为0.70~29.00m,为场区又一主要岩性。

粉砂岩:

(J2s-St):

褐灰色,粉砂~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钻探揭露该层分布较局限,厚度为0.80~14.13m。

页岩:

(J2s-Sh):

褐黄色,褐灰色。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为主,薄片状构造。

钻探揭露该层分布较局限,厚度为1.18~6.51m(该层分布极少,呈薄片状,故未采样)。

2.2.3基岩面特征、岩体风化特征

1、基岩面特征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浅丘剥蚀地貌。

根据钻探揭示,基岩面标高在296.03~309.26m之间,高差约13.23m,倾角5~7°

之间,局部达12°

2、岩体风化特征

根据钻探资料,场区基岩按风化程度可分为:

(1)强风化层,岩心呈碎块状,岩质极软,岩块手捏易碎,风化裂隙发育。

基岩强风化厚度一般为0.23~2.65m,局部厚度为5.60~8.32m;

(2)中等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岩心多呈柱状,泥岩、泥质砂岩、页岩岩质软,砂岩岩质较软,粉砂岩岩质极软。

2.2.4不良地质现象

经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区围及邻近地段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和断层破碎带、地下洞穴,场地现状稳定。

2.3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受降雨及生活用水补给,沿填土层渗透、径流。

场区基岩以泥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粉砂岩为透水层。

砂岩中的裂隙是地下水储存、运移的主要通道,补给条件一般,主要受降雨及生活用水补给,含水量较少。

场地中,松散填土层属于透水层,其渗透系数为K=80m/d,属于强透水层;

粉质粘土层和泥岩赋存少量的地下水,泥质砂岩、砂岩、粉砂岩裂隙中赋存少量的地下水,渗透系数0.02~0.08m/d,强风化带基岩或局部裂隙地段基岩属于弱—中等透水层,中风化带基岩属于微—弱透水层。

具体情况详见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广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4工程特点、难点和技术重点

本工程机械旋挖桩数量多、占地分布广、群间距小、工期短等特点,经我项目部对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详细研究、讨论后,认为本工程施工的难点和技术重点主要在于:

1、旋挖桩的持力层的鉴别

2、桩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桩身垂直度

4、工期

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反复研究,确定了各项工作的施工方案及控制措施,决定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1)安全措施:

1)按规定使用各种安全用品,加强工人的安全知识教育,及时观测孔异常情况并处理。

2)对孔壁的稳定及吊具设备等,应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使用的电动葫芦、吊笼等必须合格,并配备自动卡紧保险装置,支撑架必须牢固稳定,吊运前必须检查起吊能力。

3)桩顶出土机具应有专人管理,并设置高出地面的围栏,孔口不得堆积渣土及重机械。

4)当桩距小于2.5米时,采用跳挖的方式。

(2)机械旋挖桩的持力层请地质勘察单位和有关部门共同对每个孔进行检查,每个孔检查2次。

当挖土到持力层时,检查一次,并签字认可。

桩挖好后,请地质勘察单位、质监站、设计、业主、监理单位对桩持力层进行检查,合格后签字认可。

(3)桩芯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孔底清渣必须到位,旋挖桩成孔验收后,立即绑扎钢筋笼并验收后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导管浇筑,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混凝土要一次浇注完毕,不允许留施工缝。

(4)本工程测量时,建立统一的测量控制网,利用电子全站仪测放控制点,确保桩位准确。

桩的平面位置采用全站仪来控制,机械旋挖机自带垂直校准功能,但成孔后需要对桩身的垂直度采用线坠检查,具体检测方法为桩头带紧“十字线”,由十字交点吊线坠,依次量取吊线至孔壁的距离,分析垂直度。

(5)针对首开金街的32d的工期要求,必须压缩桩基工程的时间,结合施工工艺要求,预计组织劳动力约34人,7d桩基工程完成。

三、总体施工部署

3.1项目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

我们将全面执行招标文件提出的质量和技术要求,按国家质量规、有关质量保证规定进行施工。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合格”等级。

(2)安全目标

本工程安全目标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确保无重大伤亡事故,达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达标工地。

(3)文明施工目标

我们将按《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规定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区域部及外部道路清洁和安全,及时解决由施工造成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达到“文明标化工地”标准。

(4)工期目标

为保证及时、安全、有效、合理的组织施工,本工程共布置两台旋挖机械设备,每一台班完成约15根桩施工,计划工期为7天,具体详见《******广场B4区金街机械旋挖桩进度计划》。

3.2现场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

(1)项目管理班子的人员配置

为确保本工程保质保量按期顺利完成,我公司的项目部配备基坑支护专业施工队,选派具有同类型施工管理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施工。

并配备专业工程师和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资料员和专业施工队伍。

(2)项目管理人员体系见后附《项目组织机构图》

3.3施工顺序

本工程共有203根桩,分布于联体地下室外。

按照基础施工的顺序进行平面布置,具体施工顺序如附图所示。

3.4施工阶段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按照业主、监理对安全质量和工期的要求,拟将本工程按施工顺序划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第一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

现场具备条件后,即做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布置旋挖机械施工场地、钢筋笼制作加工场地,完善临时供水、供电线路,布设料场、堆场,做好主要工程材料订购工作,并在3天组织机械设备进场。

第二阶段:

机械旋挖灌注桩基础施工

机械旋挖灌注桩基础在原地面进行旋挖施工。

每根桩采用旋挖机械旋挖至中风化岩以下900~3000mm之间,具体详见图纸说明。

第三阶段: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整理每根桩的施工记录,并提交竣工验收资料,组织相关单位对桩基础进行竣工验收。

3.5材料与设备计划

序号

项目

工程机械

数量

规格

工作容

1

机械旋挖

旋挖机械

2

220

机械成孔至扩大头顶

挖机

180

移动套筒、整土

吊车

25T

吊运钢筋笼

电焊机

6

焊接钢筋笼

瑞得全站仪

RTS-822A

水准仪

DS3

水泵

3.6劳动力计划

专业班组名称

单位

专业管理人员

4

持证上岗

3

现场电焊工

5

钢筋组

20

场地清扫

机械操作工

9

合计

34

四、施工准备

为加强本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公司将组成一个以项目经理为首,桩基负责人,钻机管理人,技术、质量、安全等人员组成的管理班子,做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全面协调,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4.1施工技术准备

①工程开工之前,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熟悉场地地质资料,参加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

②踏勘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落实施工方案:

③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对桩基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总的技术、安全交底:

④由技术员对桩基砼配合比进行委托试配,以及对钢筋等前期试验。

4.2施工现场准备

①从总配接出支线,安设电焊机、水泵的分配电箱及开关箱;

②在场地西侧进行钢筋笼加工制作;

③根据施工红线图和建设单位给定的基准点,引出施工现场的坐标桩和水平桩,然后放出桩位。

4.3劳动力组织

根据施工机械的配置工程进度的需要进行各专业工种的安排并对所有入场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及技术、安全交底。

五、施工工艺

按岩土工程初步勘查报告,桩底进入中风化泥岩(属软岩),我司投入2台旋挖钻机进行旋挖桩施工。

钻孔过程中严格按规控制泥浆参数,确保孔体质量。

成孔后清孔,达到相关指标要求后,下笼灌注。

采用C30混凝土灌注。

5.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埋设护筒——旋挖钻成孔——第一次清空——清理桩孔四周,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安放钢筋笼——安放导管——第二次清孔、验槽——灌注砼——拆管、完毕

5.2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根据业主、总包提供的控制点,进行钢构柱桩位坐标放样,放样完成后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对其形成扰动或破坏,并及时报总包、监理进行复核。

桩位放样允许偏差:

≤20mm。

2、埋设护筒

护筒采用4~8mm厚的钢板卷制而成的钢护筒,其径宜比设计桩径大100mm,上部宜开设1~2个溢流孔。

护筒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5m,护筒顶面宜高出地面300mm,护筒底部和四周回填黏性土并分层夯实。

护筒埋设完成后,其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

3、旋挖机钻孔施工

(1)旋挖机成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认真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注意事项。

应经常注意土层变化,在土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2)开钻时,在护筒下一定围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全部进入土层后,方可加速钻进。

旋挖机施工

(3)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强风化带基岩与中风化带基岩的分界线(见附图),算出每根桩到达持力层的预控深度;

在钻孔过程中,全程对出渣情况进行观测,当钻孔深度达到预控深度时,查验排出岩渣与中风化基岩岩样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是否进入持力层;

若对比结果一致,则说明到达持力层,此时开始记录嵌岩深度,直至桩孔钻至设计图纸要求的嵌岩深度即满足要求,从而确定终孔深度。

4、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按要求采购的钢管必须有出厂质量保证书,钢筋平直,无损伤、无油渍等污物。

制作场地选用砼硬化地坪,严格按设计长度下料,钢筋长度允许偏差为±

5毫米,局部变形允许偏差为±

2毫米。

钢筋笼长超过12m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和总长度计算,应确保在移动、起吊时不变形,相邻两段钢筋笼接头需按规要求错开,桩身混保护层为50mm。

主筋连接应采用搭接焊,单面焊12d,双面焊6d,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且在35d围接头不得超过钢筋数量的50%,主筋与箍筋应点焊,保护层与主筋双面焊接。

钢筋笼制作偏差为:

主筋间±

10mm,箍筋间距±

20mm,钢筋笼外径±

10mm,钢筋笼倾斜度小于1/100,保护层允许偏差±

20mm。

成型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干净地面上,堆放层数不应超过2层。

6、钢筋笼吊装流程

①钢筋笼分两段制作;

②钢筋笼制作完成后,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起吊;

③吊装第一段钢筋笼至孔口固定,吊放钢筋笼时慢吊轻放,以免钢筋笼弯曲变形,同时钢筋笼不得粘附泥土;

④钢筋笼下放必须吊直扶正,钢筋笼从钻孔中心下放,防止钢筋笼碰撞孔壁和钢筋笼的安装偏向一侧孔壁,以免造成孔壁坍方和露筋;

⑤吊装第二段钢筋笼至孔口与第一段钢筋笼搭接焊:

A)项目部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旁站,对于焊接质量不合格的坚决返工重焊。

B)焊缝必须饱满,表面无漏焊夹渣现象,焊缝厚度≥10mm。

C)焊接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⑥钢筋笼定位时以笼顶标高为基准,并用吊筋把钢筋笼固定在护筒上,以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或下沉;

⑦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吊装过程中应采用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

⑧钢筋笼吊放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要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

7、安放导管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浇筑,导管径Ф250mm,浇筑时保证导管口离混凝土浇筑面不大于2m。

8、第二次清孔及验收

安放钢筋笼前需用清孔钻头对孔底进行二次清渣,保证沉渣不大于50mm。

9、混凝土灌注

(1)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配合比应通过试验,坍落度宜为80~100mm。

(2)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合,二次拌合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3)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严禁中途停止。

(4)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保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10、混凝土试块留置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第6.2.7条及《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DBJ50-200-2014)第6.2.8条规定,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组试件;

直径不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

每组试件应留3件。

11、桩身完整性检测

机械旋挖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应进行100%检测,检测方法采用声波透射法。

(1)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2)计算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时修正值。

3)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4)将各声测管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

换能器应能在全程围正常升降。

(2)声测管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声测管宜采用PVC管,声测管径应大于换能器外径,其径为Ф50×

4mm,管的接长采用热熔法。

2)声测管应有足够的径向刚度,声测管材料的温度系数应与混凝土接近。

3)当桩径不大于8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两根;

当桩径大于800mm且不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三根;

当桩径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四根。

4)安装声测管时,声测管应牢固固定在钢筋笼的侧,呈对称形状布置,且互相平行,并与桩横截面垂直,定位准确;

管底应封闭,并应与钢筋笼底端齐平,管口应加盖,各声测管口高度宜一致,且宜高出桩顶面200mm以上。

声测管可按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声测管布置示意图

注:

检测剖面编组(检测剖面序号j)分别为:

2根管时,1-2剖面(j=1);

3根管时,1-2剖面(j=1),2-3剖面(j=2),3-1剖面(j=3);

4根管时,1-2剖面(j=1),2-3剖面(j=2),3-4剖面(j=3),4-1剖面(j=4),1-3剖面(j=5),2-4剖面(j=6)。

5)声测管的固定

声测管采用铁丝牢固绑扎在钢筋笼的侧,绑扎间距50cm。

(3)现场检测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

斜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30°

2)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25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

检测时应从桩底开始向上同步提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进行检测。

3)对于每条声测线,应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首波声时、幅值,保存检测数据时应同时保存波列图信息,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异常点辅助判据时,还应读取信号主频值。

4)在同一受检桩各检测剖面的检测过程中,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5)对于声时值和波幅值出现异常的部位,应采用水平加密、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结合波形分析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及其严重程度。

6)当采用水平加密、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时,应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

六、施工保证措施

6.1工期保证措施

6.1.1加强施工管理力量科学施工,精心调配,使进场施工的各台设备,各人员都充分发挥效用,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

6.1.2建立有效的奖罚制度,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6.1.3科学安排施工场地布局,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使各机台班组高效有序地工作。

6.1.4准备一定数量的后备施工人员,设备,一旦由于天气,地质情况等原因出现可能延误工期时,则立即投入工程施工,确保工程如期保质完成。

6.1.5与现场监理人员,甲方代表及时沟通,将可能出现的延误工期的因素预先消除掉。

6.2质量保证措施

6.2.1质量管理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本工程质量验收达到一次合格等级标准。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确立质量目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切实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

6.2.2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⑴项目工程部直接对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指导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严格岗位责任制,对各工序、工程实行检查监督管理,行使质量否决权。

⑵开工前组织施工管理人员一起研究图纸,进行质量交底,弄清每一步的质量目标,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⑶成立以技术负责人为组长的质量领导小组,实行三级质量验收制度(即班组自检完成后,报总包质量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报验单至监理单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班组100%自检,质量员100%检验,技术负责20%抽检。

⑷建立质量工资制及奖罚制度。

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工资奖金与质量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6.2.3技术保证措施

⑴防止桩位偏差的措施:

放样前,仔细检查放样数据的准确性,技术负责人与现场施工员交代清楚在放样记录上签字后,方可现场放样。

使用全站仪放样,每次使用前必须认真校对,复核仪器,以免出现系统误差。

施工前认真做好放样与定位工作,下护筒时,仔细校对,保证桩位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偏差不大于50mm,护筒倾斜度不得大于1%。

钻机就位时,应严格对正桩位,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移。

在护筒埋设完毕后施工员必须重新用全站仪复核校对护筒一次。

如有偏差马上进行调整。

⑵保证钻孔垂直度的措施:

施工前要做好场地平整工作,对不利于施工机械运行、安装的场地用挖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