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8416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考试必备公式学习文档Word格式.docx

损失的最大动能}

  6.完全非弹性碰撞&

EK=&

EKm{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7.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

=(m1-m2)v1/(m1+m2)v2&

=2m1v1/(m1+m2)

  8.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9.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vt:

共同速度,f:

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

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其它相关内容:

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1.简谐振动F=-kx{F:

回复力,k:

比例系数,x:

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

pi;

(l/g)1/2{l:

摆长(m),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

摆角&

theta;

100;

l&

gt;

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

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

lambda;

f=&

/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

332m/s;

20℃:

344m/s;

30℃:

349m/s;

(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

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

  10.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F=-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

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

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

FN&

G,失重:

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

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

F=F1+F2,反向:

F=F1-F2(F1&

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

alpha;

)1/2(余弦定理)F1&

perp;

F2时:

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

|F1-F2|&

le;

F&

|F1+F2|

  4.力的正交分解:

Fx=Fcos&

beta;

,Fy=Fsin&

(&

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

=Fy/Fx)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

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常见的力公式总结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

asymp;

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

劲度系数(N/m),x:

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

mu;

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因数,FN:

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

f静&

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

times;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

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

场强N/C,q:

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

(&

为B与L的夹角,当L&

B时:

F=BIL,B//L时:

F=0)

  9.洛仑兹力f=qVBsin&

为B与V的夹角,当V&

B时:

f=qVB,V//B时:

f=0)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

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

FN,一般视为fm&

FN;

  (4)其它相关内容:

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

磁感强度(T),L:

有效长度(m),I:

电流强度(A),V:

带电粒子速度(m/s),q:

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复习讲义

  1.开普勒第三定律:

T2/R3=K(=4&

2/GM){R:

轨道半径,T:

周期,K:

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G=6.67&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2=mg;

g=GM/R2{R:

天体半径(m),M:

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omega;

=(GM/r3)1/2;

T=2&

(r3/GM)1/2{M:

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

2(r地+h)/T2{h&

36000km,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

地球的半径}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总结

  1.线速度V=s/t=2&

r/T

  2.角速度&

=&

Phi;

/t=2&

/T=2&

f

  3.向心加速度a=V2/r=&

2r=(2&

/T)2r

  4.向心力F心=mV2/r=m&

2r=mr(2&

/T)2=m&

v=F合

  5.周期与频率:

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V=&

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2&

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

米(m);

角度(&

):

弧度(rad);

频率(f):

赫(Hz);

周期(T):

秒(s);

转速(n):

r/s;

半径(r):

线速度(V):

m/s;

角速度(&

rad/s;

向心加速度:

m/s2。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1.水平方向速度:

Vx=Vo

  2.竖直方向速度:

Vy=gt

  3.水平方向位移:

x=Vot

  4.竖直方向位移:

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

:

tg&

=Vy/Vx=gt/V0

  7.合位移:

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

ax=0;

竖直方向加速度:

ay=g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

与&

的关系为tg&

=2tg&

;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考物理竖直上抛运动复习资料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

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

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

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

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隔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其中T=5&

0.02s=0.1s)

  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⑷利用v-t图象求a:

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事项

  1、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2、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性试验:

  改变钩码个数,测出弹簧总长度和所受拉力(钩码总重量)的多组对应值,填入表中。

算出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

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点的分布作出弹力F随伸长量x而变的图象,从而发确定F-x间的函数关系。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该实验要注意区分弹簧总长度和弹簧伸长量。

对探索性实验,要根据描出的点的走向,尝试判定函数关系。

(这一点和验证性实验不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目的:

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器材:

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

  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

  1、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2、实验时应该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内

  3、结点的位置和线方向要准确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O/N-2r)即可。

#382;

OM+m2&

OP=m1&

由于v1、v1/、v2/均为水平方向,且它们的竖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们飞行时间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

在右图中分别用OP、OM和O/N表示。

因此只需验证:

m1

  ⑴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前运动)。

要知道为什么?

  ⑵入射小球每次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3)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圆规来确定:

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4)所用的仪器有:

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碰撞实验器、复写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圆规。

看过"

高考必备物理公式"

的还看了:

1.2019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2.高考学生必背物理公式大全

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4.初中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