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7513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煤作业规程样本及编制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四节供电

第五节通信照明

第五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第二节作业循环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章煤质管理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顶板

第三节防治水

第四节爆破

第五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

第六节运输

第七节机电

第八节其它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第一章概况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

水平名称

采区名称

地面标高

井下标高

地面相对位置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

走向长度/m

倾斜长度/m

面积/m2

第二节煤层

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2

煤层情况表表2

煤层编号

煤层结构

煤层厚度(M)

煤种

稳定程度

煤层倾向(。

硬度(坚固性系数f)

容重(t/m3)

煤层倾角(。

煤层情况描述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3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特征

基本顶

直接顶

伪顶

直接底

基本底

(附: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见表4

断层情况表表4

断层名称

走向(º

倾向(º

倾角(º

性质

落差(m)

(叙述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断层的具体位置及影响程度)

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

第五节水文地质

1、含水层(顶部、底部)简介

2、其它水源的分析

3、涌水量

1、正常涌水量:

2、最大涌水量: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见表5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5

瓦斯含量

二氧化碳

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

地温危害

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3、地质部门的建议

第7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1、储量

工作面地质储量:

工作面可采储量:

2、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储量/月生产能力(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简述采煤方法及其依据

1、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2、工作面运输巷

3、工作面回风巷

4、工作面开切眼

5、联络巷

6、溜煤眼

7、硐室及其它巷道

(附:

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一、采煤工艺:

简述采煤工艺

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或炮眼布置三视图)

二、工作面循环生产能力

W=L×

c

式中:

W——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长度(m);

S——循环推进长度(m);

h——采高(m);

r——煤的视密度(t/m3);

C——工作面回采率(%)

工作面设备(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及数量)

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1、工作面支护设计(采用类比法进行设计)

1、参考本矿井或相邻矿井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填制本工作面矿压参数表见表6

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表6

序号

项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

1

顶底板条件

直接顶厚度

m

基本顶厚度

m

直接底厚度

2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3

初次来压

来压步距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来压显现程度

4

周期来压

KN/m2

5

平时

6

直接顶悬顶情况

7

底板容许比压

MPa

8

直接顶类型

9

基本顶级别

10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2、单体支柱支护强度计算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9.81hrk=KN/m2

(2)选取“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中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

3、实际支撑能力计算:

Rt=KgKzKbKhKaR=KN

4、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计算:

n=Pt/Rt=根/m2

5、根据合理的支护密度,确定排距为m,柱距为m。

6、选择合理的控顶距。

(其他支护形式参照本方法计算校核)。

二、选择支护材料

三、乳化液泵站

(1)乳化液泵选型、数量

(2)乳化液泵站设置位置

(3)乳化液泵站使用规定

1、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2、正常工作时期特种支护形式

3、放顶与其它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4、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

(1)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控制

(2)过断层及破碎带的顶板控制

(3)应力集中区的顶板控制

1、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顶板控制

(1)运输巷、回风巷的超前支护

(2)运输巷、回风巷的加强支护

2、工作面安全出口的管理

(1)支护形式

(2)质量要求

(3)与其它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3、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平、剖面图)

1、矿压观测内容

2、矿压观测方法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1、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一)运煤设备及装、转载方式

(二)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2、移溜(转载机、破碎机等)方式

3、运煤路线

4、辅助运输路线

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2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1、通风系统

(1)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125qk=m3/min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m3/min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4n=m3/min

4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Q=25A=m3/min

5、按风速进行验算:

(1)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

15S=m3/min

(2)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Q<

240S=m3/min

6、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工作面实际风量为m3/min

(2)通风路线

2、瓦斯防治

(1)瓦斯检查(设点、次数)

(2)瓦斯监测

3、综合防尘系统

(1)防尘管路系统

(2)防尘措施

(3)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措施

4、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

(1)监测系统

(2)综合防灭火措施

(3)防灭火要求

(附:

通风系统图、瓦斯抽放系统图、隔爆设施布置图、防尘系统图、注浆系统图、注氮系统图、消防管路系统图、束管监测系统图、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

第三节排水

1、设备选型

2、疏排水路线

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供电

1、供电系统

2、电器整定计算

供电系统示意图)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作业方式

2、劳动组织见表7

劳动组织图表表7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合计

班长

合计

第2节作业循环

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8

项目

单位

数据

工作面倾斜长度

工作面走向长度

采高

煤层生产能力

t/m3

循环进度

循环产量

t

月循环个数(循环率)

个(%)

月进度

日产量

月产量

11

工作面可采期

12

在册人数

13

出勤人数

14

出勤率

%

15

回采工效

T/工

16

坑木定额

m3/1002t

17

液压支柱丢失率

18

金属顶梁丢失率

19

铁鞋丢失率

20

火药定额

Kg/t

21

乳化液消耗

Kg/1002t

22

采煤截齿消耗

个/1002t

23

油脂

24

单位成本

元/1002t

25

煤层牌号

26

含矸率

27

灰分

28

落装煤机械化程度

29

其它

第六章煤质管理

一、煤质指标和要求

二、提高煤质的措施

三、提高回采率措施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一、灾害应急措施(包括紧急避险系统说明)

二、自救互救方式、抢救方法

三、避灾路线与紧急避险系统

避灾路线图)

采煤作业规程贯彻记录

贯彻时间:

班次

贯彻人

(必须是技术人员)

应贯彻人数

(在册人数)

实际贯彻人数

补充贯彻

时间

姓名(打字)

本人签名

盖章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规范细则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工作面位置:

描述采煤工作面所处的水平、采区、标高(最高、最低)、几何尺寸(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面积),以及在采区中的具体位置、相邻关系。

二、地面相对位置:

描述工面周边(含终采线)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描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

(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影响程度)

四、描述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及影响范围。

第二节煤层

一、煤层厚度: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情况。

二、煤层产状: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

三、描述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四、对煤种、煤质进行描述。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一、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基本顶):

描述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分类。

二、煤层底板(直接底、基本底):

描述煤层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三、绘制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能够反映出直接底、基本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二、褶曲: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三、其他因素:

描述陷落柱、火成岩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四、按比例绘制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平面图。

一、含水层的分析:

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

二、其他水源的分析:

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三、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等事故,开采急倾斜厚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垮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四、工作面涌水量:

描述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

二、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

三、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煤层的自燃倾向性;

参考相邻采煤工作面煤的自燃情况,确定自燃发火期。

四、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地温等情况,分析地温对回采的影响。

五、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描述本采区、相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应力集中区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六、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的具体建议。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计算工作面的地质储量,根据规定的回采率计算可采储量。

二、采用下列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以月为单位)的计算。

(一)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总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第二章采煤方法

选择采煤方法,描述选择依据。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描述采区巷道布置概况、巷道位置和设施情况。

二、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及用途。

三、描述其他巷道(联络巷、溜煤眼、硐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及用途。

四、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络平巷等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及用途进行描述。

五、对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采用排放瓦斯的专用巷道、抽放瓦斯的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六、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剖面图,能够反映出构造情况,工作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一、简述采煤工艺。

二、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三、描述落煤、装煤、运煤、顶板控制方式。

四、采用放顶煤工艺的,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收尾时的放顶煤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五、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六、采用上下面同时回采(对拉、顺拉)工艺的,应明确上下面的位置关系和错距。

七、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的,需要明确:

(一)支架的角度、结构、组成及宽度,支架垫层数、厚度及点柱等。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管理要求。

(三)扩巷方法、扩巷支护要求。

(四)支架安装和管理要求(点柱的支设角度、排列方式和密度)。

(五)回棚(柱)放顶规定。

(六)支架下放方式及要求。

(七)落煤方式和架内爆破规定。

(八)架外放煤方式。

(九)支架拆除方式。

八、充填开采工艺:

(一)似膏体充填系统概述:

1.矸石充填方式及骨料;

2.充填制浆系统;

(二)采空区似膏体充填工艺:

1.采面充填留空高度确定依据;

(1)上部被保护层不被破坏最小间距

H=KMcosa

式中H-----最小间距(m);

K-----顶板管理系数冒落法K---10充填法K----6;

M-----保护层开采厚度(留空高度)(m);

a-----煤层倾角(。

);

(2)能保护上、下层开采最小留空高度

(3)选取留空高度

2.为保证回采后达到保护要求,确定采空区充填留高。

九、使用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如果采用人工爆破开切口时,应对有关事项进行描述。

十、采用爆破落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描述炮眼具体的布置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正、俯、侧视图)。

(二)填写爆破说明书。

应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深度、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火药、雷管数量等内容。

十一、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

简要说明:

准备、落煤、运煤、支护、回收流程。

十二、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

W=LShrc

式中:

W------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程长度M;

S------正规循环推进长度M;

h------采高M;

r------煤的视密度T/m3;

c------工作面回采率%;

一、描述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二、采用机采工艺,应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一、工作面支护设计。

支护设计应包括工作面、端头、运输巷和回风巷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柱密度的选择、基本支架的柱距、排距确定、柱鞋的规格尺寸等内容。

二、工作面支护设计,一般采用类比法。

应根据本矿井或相邻矿井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三、根据上述有关参数,结合采高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支柱并确定选用的顶梁型号。

四、综采工作面支护设计,需要根据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选取液压支架,根据煤层顶底板情况进行适应性比较。

五、乳化液泵站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泵站及管路选型。

(二)泵站设置位置需在相关图纸上标明。

(三)泵站使用规定:

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配制方式、乳化液浓度检测方式等。

一、确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顶板控制方式。

描述控制方法、控顶距离、放顶要求、支柱支护、伞檐规定、铺网要求、护顶方式及要求等。

二、确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种支护形式。

三、确定各工序之间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的方法,放顶区内支柱(架)、特种支护等的回撤方式。

四、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他因素时的顶板控制方法和要求。

五、采用似膏体充填控制顶板时,需要明确充填的工艺要求、材料来源、材质要求、工序衔接等内容。

六、采用放顶煤工艺或采煤工作面倾角较大时,需要描述增加支架(柱)稳定性、防止倒架(柱)的方式。

七、采用人工顶板分层开采工艺时,需要描述造假顶方式、要求、材料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的方法等内容。

八、采用放顶煤工艺时,需要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叙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九、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顶板控制

一、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超前支护的方式、距离。

二、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以及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三、描述安全出口的高度等。

四、确定各类支护材料的正常使用数量、规格,确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方法。

五、绘制工作面开切眼、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平、剖面图,反映出工作面、超前、端头支护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支护等情况。

第四节矿压观测

一、确定矿压观测内容。

应包括日常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巷道变形离层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二、描述矿压观测方法。

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观测时段等。

第四章生产系统

一、简述运输方式:

(系统运输或是轨道运输)、如果是轨道运输则说明使用几部小绞车(绞车型号),包括无极绳绞车或单轨吊,说明最大提升能力。

二、画出你单位管辖范围的运输系统图。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描述工作面范围内通风设施的安设位置和质量要求。

二、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应按各煤矿企业制定的“通风实施细则”计算或根据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的温度、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风速等因系分别进行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该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一般情况下采用下列公式:

Q=125qk

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应根据瓦斯抽放后的实际情况计算,具体为:

Q=100qk(1-K抽放率)

(二)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Q=60Vsk(放顶煤工作面)

(三)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4n

(四)按炸药用量计算:

Q=25A

(五)按风速验算:

1、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15S

2、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Q<

240S

三、如果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需采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时,应按其中一个工作面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

四、确定通风路线,描述风流从采区进风巷经工作面到采区回风巷的路线。

五、如果工作面温度超限,必须进行专门降温制冷设计。

六、防治瓦斯应包括瓦斯检查和瓦斯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