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7477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物理科学探究部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来源:

VCM仿真实验VCM仿真实验]

E.如果空气的压强与空气的流速有关系,在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将相互靠近。

用以上片断的序号将小李同学的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小李同学首先提出了问题,并给出了猜想或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的实验是___,进行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最后,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DBC

(绵阳)24.⑶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①除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

②按正确的操作和实验步骤,测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结果如下表。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__

A.13cm>

f>

8cmB.13cm>

9cmC.12cm>

8cmD.12cm>

9cm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与像距相比,物距_____像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来源:

VCM仿真实验]

①刻度尺或米尺③D④小于

(南充)2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6所示的实验。

(1)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小车的运动速度的改变的影响情况,应做到小车开始受到不同的阻力作用时的速度相同,在实验中用什么方法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速度相同?

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

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____。

(3)进而推理得出:

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

(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2)长慢

(3)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枣庄)29、(7分)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王军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家甲、乙两种装置,他将两端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

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1)在这个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体现出来的,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容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3)在装置甲、乙的来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B与D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4)在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与气球(填气球字母标号)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热量最多。

(5)教材上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烧瓶与图中的相同)。

比较甲、乙和丙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好的装置是,理由是:

(1)气球膨胀的程度大小(1分)例如:

①研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用乒乓球的振动来显示音叉的振动②研究分子运动时,用固体、液体、气体的扩散推测分子的热运动③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观测磁铁的磁性强弱。

(1分)

(2)电阻(1分)(3)电流(1分)(4)C(1分)

(5)若选用图甲乙(1分)理由是:

气体的热胀冷缩效果比固液态更明显,实验现象更直观,时间更短。

(1分)(或:

选择丙,理由是:

用温度计能较准确地测出煤油的温度变化,便于定量研究。

说明:

1.本题每空1分2.只要列举转换法即可得分3.(5)中的两种答案只要解释合理即可得分

(大理)2

0、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2)三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序号

动力F1(牛)

动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2

4

6

3

8

①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进行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所示如图乙所示,则动力F1=N

②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检测弹簧测力计发现完好无损,原因可能是。

(3)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

生活中的钓鱼竿应用了该实验中的第次实验原理。

20、

(1)左尽量减小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3.6弹簧测力计没有向下拉

(3)2

(大理)21、某中学九年级

(2)班ST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

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有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

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

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

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

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②配制一大杯盐水;

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右表:

(2)表格中,编号为C的马铃薯在盐水中下沉后的密度是g/cm3

(3)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_______(选填:

“正确”或“错误”)的;

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盐水密度大于马铃薯密度,马铃薯应该上浮

(2)1.21

(3)错误马铃薯的密度变大,大于盐水的密度(或猜想3)

(厦门)29.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C.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1)本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的,要使水平拉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木块必须保持状态;

(2)由序号1、2、3的实验,可验证猜想(填字母)。

要验证猜想C,应选择序号是的三组实验;

(3)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图中a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随变化的关系。

B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随变化关系。

(1)匀速直线运动

(2)A1

、6、7(3)压力大小接触面积

(十堰)20.(3分)如图12所示为小华同学探究“让线圈转起来”的实验装置图,线圈能够

转动的原因是      ;

要改变线圈转动方向,可采用 或     的方法。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改变电流方向;

改变磁场方向。

(长春)16、(4分)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红用如图7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距离h/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cm

机械

效率η

10

1.6

30

62.5%

50%

2.5

40%

(1)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3)在表中的空格处填

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4)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

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长春)24、(5分)图15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图15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表明: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

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2)图乙实验表明,钢球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联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明“120”和“100”字样,大客车(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100km/h。

(3)由此看来,无论是保持车距还是限制车速,都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

(东营)21.(6分)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下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它的熔点约是___________℃

(2)在第6分钟时海波处于状态。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21.

(1)海波48(47~49均正确)

(2)固液共存

评分标准:

每空2分,共6分

(株洲)21.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老师用压强计做了如图10所示的(a)、(b)、(c)三次实验。

比较实验(a)、(b)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比较实验(b)、(c)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密度深度

(赤峰)19、(6分)小华同学在观察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时,取一个瓶子,装满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洗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

,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如图11所示,

然后拿它楼下到楼上,观察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得出结论:

大气压强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1)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正确吗?

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2)请你写出一个可以利用小华的

实验装置进行探究的实验,并写出操作过程和能够观察到的现象。

(1)方法不正确,结论错误瓶内没有留有空气

(2)探究力能使物体产生形变用手挤压瓶子观察到玻璃管中液面上升

(徐州)3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cm,像的大小比物▲.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1)焦距(2分)

(2)15大(每空2分,共4分)

(3)C(2分)

(徐州)37.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

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__▲___.

(2)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

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小明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小明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

▲.

(1)快(2分)

(2)刻度尺(2分)

(3)1.25(2分)

(4)没有从同一位置释放足球(没有控制变量;

没有进行多次实验)(2分)

(滨州)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

(1)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表明:

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9、

(1)重合不能

(2)相等等于

 

(湘潭)25.(8分)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小明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方形有机玻璃盒,并放入海绵(海绵大小恰好占满玻璃盒)。

他先将底面积相同、重量之比为1:

2:

3的三个方形铅块依次放在同一海绵上,如图1、如图2、如图3,比较海绵的凹陷深度;

再将铅块2和铅块3横放在海绵上,如图4、如图5,这时铅块1、铅块2、铅块3的底面积之比为1:

3,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

(1)由图1、图2、图3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正比。

(2)由图2、图4(或图3、图5)得,压力相同时,海绵的凹陷深度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3)由图1、图5、图5得,海绵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时相同(填“相同”或“不同”),海绵的凹陷深度相同。

(4)综合上述实验可得,海绵的凹陷深度是由单位面积所受压力的大小决定,海绵在单位面积上不着天所受压力越大,凹陷深度就越深。

所以我们就把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定义为压强。

(德州)11.(4分)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

)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11.

(1)匀速直线运动;

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或S的大小)

(2)控制变量法;

压力大小(或砝码的个数)。

本小题4分,每空1分。

(莱芜)20.(3分)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

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20.(1

)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1分)

(2)验证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1分)

(3)C(1分

(莱芜)21.(4分)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

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

(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时间/min

5

7

冰的温度/℃

-20

20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

液态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蜡的状态

粘稠

变稀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______________

(3)在上表所示实验中的第1分钟末至第3分钟末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4)下图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画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利用图象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假定每分钟受热物质吸收热量相等)。

21.

(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1分)

(2)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1分)

(3)B(1分)

(4)从图象看出,第1分钟内的冰和第5分钟内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二者质量相等,但冰升高的温度高,根据

可知,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莱芜)22.(4分)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

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4)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

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代号即可)。

22.

(1)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1分)

(2)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1分)

(3)B和C(1分)

(4)C(1分

(莱芜)23.(5分)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

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6V的电源、“3.8V、1.5W”的小灯泡、标有“20

,1.5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甲乙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恰当);

(2)甲组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

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

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

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下表是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从表中计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

实验次数

电压U/V

2.0

3.0

3.8

电流I/A

0.33

0.34

0.40

电阻R/

6.0

8.8

9.5

23.

(1)如图(1分)

(2)①连接电路时没断开开关(1分)

②滑动变阻器没调到最大阻值(1分)

(3)C(1分)

(4)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1分)

33.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0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

“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

103J/(kg·

℃),则乙的比热容是 

________J/(kg·

℃)。

33.

(1)不正确(1分);

因为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1分)。

(2)乙;

乙。

(3)2.4×

103评分说明:

第 

(1)问判断和理由各1分,第

(2)、(3)问每空1分,严格按评分要点给分。

34.如图11所示,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1)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每次滑到平面时的________相同。

在实验中,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滑行直到静止,这三次实验小车消耗的机械能___________(选填“相等”、“不等”或“无法判断”)。

(2)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推理得出:

当物体所受的阻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发生变化。

为此某同学认为:

“所有的物体,如果它的速度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阻力的作用”。

他的观点正确吗?

并举例说明。

(3)如果分别让小车从不同的高度滑下,请你推理:

当小车以不同的速度在阻力为零的平面上运动,最终的速度会相同吗?

为什么?

34.

(1)速度;

相等。

(2)不正确(1分);

举例:

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速度不变,受到了阻力作用,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1分)。

(3)不同(1分);

小车在阻力为零的平面上运动,会以原来的速度恒定不变地运动下去,开始的速度不同,最终的速度也会不同(1分)。

评分说明:

(1)问每空1分,严格按评分要点给分。

(2)问中学生列举其它事例,只要正确同样给分。

第(3)问判断和原因各1分。

(黄冈)32.小明了解到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