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7125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1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船长出舱是观察到的情况,揣摩船长的思维过程,感悟船长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

推荐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七颗钻石》

《鲨鱼》

习作

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等写具体。

语文

园地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长的内心体验。

4.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5.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

现象。

3.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阅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

2.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4.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5.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书面表达: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长的心理体验。

15自相矛盾

【课前解析】

关注原著: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全书共二十卷,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

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

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关注作者: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河南新郑)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人之一,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关注理解文意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难点,除了借助已经掌握知常用字字义和注释以外,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也是必要的方法。

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深度理解寓意:

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度理解寓意,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2.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学习经验,猜测“誉”“弗”“立”的意思,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观察古汉字,引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屏幕上这两个古汉字,你能猜出来是哪两个字吗?

出示课件1:

矛和盾的古汉字

 

2.识记、书写生字“矛”和“盾”:

大家猜得很对,这两个字分别是“矛”和“盾”,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以便我们更好的识记这两个字。

大家把这两个字在本上工整漂亮地写两遍,注意字的结构和笔顺。

3.交流:

这两个字分别代表了一种兵器,他们有什么差别?

预设:

盾是防御的,矛是攻击的。

教师引导:

我们把这两种兵器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词语“矛盾”,你是否想到了一个成语。

“自相矛盾”。

教师引出课题:

是的,就是这个成语“自相矛盾”,它也是一则寓言,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教师板书)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以“矛”和“盾”两个古汉字导入,引导学生聚焦课题,通过字理识记生字,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又能为学生根据学习经验理解课题,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二、解读课题,了解相关资料。

1.问题入手,解读课题:

根据刚才对这两个字的学习以及你的生活经验来说说,你觉得“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自己说的话和做的事发生了冲突。

师总结提升:

说的基本正确,自相矛盾就是指:

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出示课件3:

2.了解资料

过渡:

关于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它出自一则寓言故事。

我们之前也学了不少的寓言故事,它们都是有出处有典故的,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和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与自相矛盾相关的资料。

出示课件4、5:

学生自由阅读。

教师过渡:

看了关于作品的介绍,你是否发现我们似乎对这部著作并不陌生?

其实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寓言故事都出自于《韩非子》这部著作。

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另外除了这些故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引用的一些语句也都出自《韩非子》,你们来看。

出示课件6: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寓言的出处和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学习寓言打基础。

三、初读感知,正确朗读。

1.过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韩非子·

难一》里的这则寓言《自相矛盾》。

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7: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文。

(2)小组内互读,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师指名朗读课文,引导注意“吾、弗、夫”这几个认读字的读音。

出示课件8:

学生展示。

师提问引导关注:

大家注意到“夫”字的注音了吗?

对是二声,读“fú

”。

我们日常积累的大多夫字词语中读音都是一声。

那什么时候读作二声呢?

大家注意一下旁边的注释。

出示课件9:

关于朗读的指导,在各个学段都是不能忽视的,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准字音是为理解内容做铺垫,课上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

四、借助多种方法,理解文意。

大家读的都不错,字音都没有问题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每句话的意思。

先来看第一句。

出示课件10:

2.理解第一句

师提问:

谁来说说,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楚人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说:

“我的盾很坚固,什么都不能刺破它。

师引导:

说得不错,书上有注释的两个字的意思都说出来了,没有注释的“者”、“吾”、“莫”的意思也都解释的很准确。

这三个字是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者”是“…的人”;

“吾”就是“我”;

“莫”是“没有什么”。

只是这个“誉之曰”的“誉”字没有说清楚。

这个誉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来看看字典中都有哪些意思?

出示课件11:

猜猜看,文中的誉应该是哪个意思?

称赞

师追问:

说说看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他在卖他的盾,就得称赞他的盾很坚固。

师总结:

我们知道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意思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吾盾之坚,莫能陷也”是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东西能刺穿。

联系起来就能知道“誉”的意思是称赞、夸耀。

学习文言文遇到生僻的字,我们就可以像这样联系上下文来进行理解。

相机指导识记“誉”字:

我们现在知道了“誉”字的意思是称赞。

那再来看这个字的字形,就很好记忆了:

称赞的言语能够使人高兴。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要注意准确断句。

出示课件12:

3.理解第二句: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出示课件13:

引导学生自悟:

根据第一句的意思以及对故事的了解,第二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谁来说一说?

生交流理解。

继续引导:

谁来完整的说一说前两句的意思?

生交流理解

出示课件14:

4.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再来读读前两句话,要注意准确断句。

出示课件15:

继续指导:

对照插图,想像画面,用怎样的语气读,才能读出夸耀的感觉?

出示课件16

(2)指导背诵。

师引导同桌合作:

同桌两人合作背一背,一人读旁白,一人试着背出楚人夸赞的话。

然后再交换角色。

出示课件17

师生合作背诵:

咱们一起合作背一背,我读旁白,你们背出楚人夸赞的话。

指名背诵:

谁来试一试,完整背一背前两句。

5.理解第三、四句。

有了学习前两句的经验,第三、四句的意思理解起来应该就相对容易了,谁来说一说第三、四句的意思。

有个人说: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那个楚国人回答不出来。

理解的特别准确,不仅“以”“子”“何如”几个常用字的字的字意都说出来了,连“弗”字也解释的很准确,“弗”就是“不”的意思,你能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理解出来的吗。

出示课件18、19:

因为他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所以当别人质疑他的时候,他肯定回答不出来。

真好,你已经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去理解文中生僻的字的字意的方法了,这就是学以致用。

分角色朗读前四句:

师提问引导:

想象一下提出问题的人表情是什么样的,语气如何?

提出问题的人脸上带着嘲讽的笑容。

刚才还在眉飞色舞的夸耀这自己的“矛”和“盾”的楚国人被问住了,答不上来的样子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说得好,咱们来试一试,谁来当那个楚国人,谁来当质疑他的人?

想象着画面,读出人物的语气。

出示课件20:

课件辅助背诵:

出示课件21:

6.理解第五句。

联系前面的内容,想一想“同世而立”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立字在字典上的解释有很多条,你能不能根据故事内容判断出来呢?

出示课件22:

是“存在”的意思

没错,“不可陷”的盾与“无不陷”矛是相互对立的,不能同时存在在世上,“立”是“存在”的意思。

7.发现第五句和前四句的关系。

学到这里,这则寓言的意思我们已经都明白了。

你再来读一遍,看看最后一句和前几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交流,师总结:

是的,就像大家所说,前四句是在讲故事,最后一句揭示道理。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这个故事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出示课件23:

学习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难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总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意,形成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誉”和“吾”

剩下的时间大家把“誉”和“吾”工整漂亮的写两遍,注意结构和笔顺。

出示课件24:

六、课后作业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通过理解文意,你一定对这个故事的内容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回家后用自己的话给家人讲讲这个故事吧。

我们还学习了生字词,请大家把课后生字书写两遍并分别组两个词语。

七、板书设计

15自相矛盾

寓言故事

誉:

称赞、夸耀

弗:

不联系上下文

立:

存在

前四句最后一句

讲故事说道理

第二课时

1.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3.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一、回顾导入,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引发讨论:

上节课咱们初步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很好的理解了文意,相信大家一定对这个故事有了更加充分地了解,谁来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在小组里先练习一下。

出示课件25:

①小组交流,老师巡视点拨。

②全班展示、互评。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讲述故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也为理解寓意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做铺垫。

二、分析“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初步理解寓意。

师提问启发思考: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用课文里的原句回答。

出示课件26: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教师板书:

不可陷无不陷)

楚人说自己的“盾”不可陷,又说自己的“矛”无不陷,很显然这两种事物根本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当有人提出质疑的时候他只能哑口无言,让自己陷入尴尬。

所以这个寓言故事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提升。

出示课件27:

用问题引发思考,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故事内容和寓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寓意。

三、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深入理解寓意。

1.师提问引发思考:

联系生活想一想,你理解楚人为什么要这么夸赞自己的矛和盾吗?

出示课件28:

学生联系生活谈看法。

教师适时总结:

为了把自己的兵器卖出去,所以就使劲吹嘘,生活就很多商家在做广告的时候都会有夸大的现象;

为了吸引眼球,得到关注。

2.继续引发思考,解决问题:

他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无法卖出去,还被问得哑口无言了,那他应该怎样介绍他的矛和盾呢?

你能给他出出主意吗?

出示课件29:

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分别介绍矛和盾的优点,不要盲目夸大,不要让两者形成对立。

用问题引发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人物面对的情形和人物的表现,分析人物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寓意。

四、联系生活,进一步延伸。

师提问引发思考:

我们再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觉得楚人很可笑,可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也难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时候,因为生活本身就处处充满矛盾。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出示课件30:

学生交流。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实事求是,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在深度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课后作业

读一读《韩非子》里其它的故事,将给别人听。

五、板书设计

矛利(无不陷)

盾坚(不可陷)

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

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1.字理识字,走进成语。

上课伊始,通过字理的方式,学习“矛”和“盾”。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为走进这个故事打下基础。

2.借助多种方法,理解文意。

这篇文言文中,有几个字比较冷僻,学生不理解。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与现代汉语意思进行对比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理解。

比如教学“誉”时,我把誉字在现代汉语中几个常用意思出示出来让学生进行选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联系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誉”就是赞美、夸赞的意思。

这样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很好的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3.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深入理解寓意。

教学时抓住关键句“其人弗能应也”引发学生思考,一方面了解发问者问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的思维过程,进一步体会商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行为;

另一方面在说清原因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商人如此夸赞的思维过程。

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寓意。

4.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是很多的,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实事求是,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中心思想

第一单元

1.《四时田园杂兴》写了村农民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

《稚子弄冰》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村晚》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通过回忆了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快乐、自由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祖父的思念。

3.《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4.《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

5.《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课文记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以及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6.《景阳冈》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7.《猴王出世》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8.《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课文主要写了宝玉与黛玉、探春、宝钗等姑娘们一起放风筝的事情,表现出贾府当时繁荣昌盛,宝玉的无忧无虑。

第四单元

9.《从军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这首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送别时环境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直接描写送别场面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0.《军神》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11.《青山处处埋忠骨》记叙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12.《清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写下的。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高尚的革命情操。

第五单元

13.《摔跤》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聪明、机敏、争强好胜和有心机的个性。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描写了祥子的身材和外貌,将一个健壮结实、相貌普通的祥子展现在人们面前,也表现了他的朴实与生气勃勃。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死前终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他守财奴的形象。

14.《刷子李》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第六单元

15.《矛与盾》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

16.《田忌赛马》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

17.《跳水》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课文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告诉我们:

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第七单元

18.《威尼斯的小艇》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课文主要介绍了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威尼斯美丽风光的热爱之情。

19.《牧场之国》的作者是捷克作家卡雷尔·

恰佩克,课文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全文紧紧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

20.《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联想,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叹。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描绘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介绍了古埃及文明,让读者感受到金字塔的神秘,从而对其未解之谜充满了兴趣,同时抒发了对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赞叹。

第八单元

2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通过孩子的妙答,表现了他的风趣、机智。

22.《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