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6335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Word下载.docx

“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

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产业技术开发和标准研制等国际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产业加工装配比重依然过大,产品附加值偏低,大而不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严重不足;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环境尚待进一步改善。

  二、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求更加迫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科技正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

目前,在能源、资源、信息、材料、农业和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正在发生或正在孕育着革命性突破,一场以绿色、健康、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

为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主要国家纷纷调整科技和创新战略,加大清洁能源、生物、健康、环保和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采取特殊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全球创新竞争空前激烈。

要把握住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迫切要求我国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进入新阶段。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的争夺更加激烈,产业转移和跨国技术联盟将成为强化竞争的重要手段,联合开发和协同合作更加普遍。

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承接产业转移开始呈现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由沿海向内地延伸、由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拓展的重要特征,参与国际重大技术和标准开发的活动明显增加。

同时,发达国家以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绿色标准等为主要手段加紧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主要发展中国家也努力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双重压力。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高技术产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攻坚时期。

面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制约日益明显等多重压力,我国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增长模式,真正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发展道路。

同时,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居民购买力明显增强,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对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高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必须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率先实现重点突破和创新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十二五”时期,我国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实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按照科技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国家发改委将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由大向强的转变。

  

(一)增强产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

  组织实施“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推进重大科技突破,在信息、生命科学、空间、海洋等战略领域,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抢占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安全健康等领域,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和工程化条件,提升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二)积极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加速高技术产业化。

动态调整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领域指南,加强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完善高技术产业化环境。

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高技术产品市场。

发展创业投资,推动形成国家、地方、社会共同投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机制。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组织实施“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发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

积极发挥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实施产业发展路线图和若干重大工程,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作用。

着力开拓和培育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应用示范,使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尽快形成支柱产业。

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新兴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四)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加快发展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相关科技支撑服务业。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兴网络信息服务,加强软件和支撑工具的研发,推进各类面向行业应用的信息服务,提升服务外包水平。

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鼓励相关机构建立可信交易服务平台,促进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数字文化教育产品的创造和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在医药创制、生物信息、生物环保、生物农业等领域培育新兴的生物技术服务。

壮大研发设计服务企业,支持工业设计高端化发展。

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构建市场化的综合性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

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构建功能齐全、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按照“注重实效、协同共享、创新发展、自主可控”的原则,加快建设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平台,积极扩展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覆盖范围,全面支持电子政务整体高效运行。

加快人口、法人单位等基础信息库建设,逐步完善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

构建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促进跨部门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建立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为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撑。

  (六)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高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示范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区域条件和资源优势,规划发展一批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

布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推动有关部门为高端人才创业、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加速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城市群和中心城市集聚,实现产业集群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七)促进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培育全球性企业,不断提高国际分工地位。

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推动企业联合拓展海外市场。

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以标准和系统技术带动产品出口,加快改善出口结构。

落实促进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外包企业加快发展。

继续加大力度吸引国际高技术产业向我国转移,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

在互利共赢原则基础上,积极运用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技术合作论坛等高层次交流平台,拓展与国外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合作。

  (八)营造更加良好的宏观环境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促进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共享,有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深入推进落实《科技进步法》,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加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的衔接协调,加快推进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所得税减免等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构建适应高技术产业特点的政策支撑体系。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高技术产业投融资渠道,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大对创新能力基础设施、产业化及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健全风险担保机制、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的投入。

以培育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流动、评价制度和科技成果管理制度。

3.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高新技术产品一向是美国平衡外贸的重要支柱,在美国制造品的出口中,43%属高新技术产品。

1995-1998年间,美国的因特网产业以每年1.74倍的速度增长,1998年因特网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3014亿美元,1999年达到5070亿美元左右,首次超过汽车、电信等其他传统产业。

美国政府为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将扶持重点由具体项目扩大到整个技术领域,并耗资90亿美元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培育“创新产品”市场,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近年来,美国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投资不断提高,1995年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科研预算比1994年提高10%,因此,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大加快。

 

从美国新经济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它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且也是决定国家乃至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美国经济持续近十年的增长,其最根本的动力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对中国来说,积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美国经济持续出长的根本动力 

自1993年3月以来,美国经济呈现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持续增长的态势,被誉为“新经济”。

新经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克林顿政府卓有成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美国公司跨世纪的改革都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

但毋庸置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新经济”产生乃至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新技术革命使得美国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型转向技术进步型。

据美国经济学家推算,投资因素和科技因素在战后美国经济增长中起的作用是有不同的。

战后至50年代,投资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占的份额约为80%,科技因素只占20%;

到了70年代,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上升到50%,投资份额则由80%降至50%;

到了90年代,科技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升到70%,投资作用则减到30%。

从中可以看出:

在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中科技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以信息产业为例,从1990年一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的销售额增长了57%,达到8600亿美元。

信息产业已超过美国80年代的三大支柱产业:

汽车业、建筑业、钢铁业,而一跃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支柱产业。

在1993年一1997年间,高科技部门产值在美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已达27%。

据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到下世纪初,高科技部门将占美国GDP的近一半。

第三,高科技用于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也使美国的传统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以汽车工业为例,近10年来,美国的汽车行业除实行设备更新外,还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技术创新,使美国汽车业的竞争力又重登全球榜首。

在高科技革新推动下,传统工业的改造、革新、调整和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带动了经济增长。

此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了经济产业结构,提高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

传统工业质量的提高以及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

有关资料显示,最近几年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连续排名于西方各大国之首。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

据统计,1980年美国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为3%,工业为34%,服务业为64%;

到1999年2季度,农业的GDP中所占比重降为1.6%,工业降为22.6%,服务业比重上升到75.85%。

美国经济结构高级化使美国经济率先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

第五,高技术引致的高生产率与大量外资介入同时推动美国经济增长。

格林斯潘1999年7月在美联储年中报告中指出:

“美国非农业生产力增长率在80年代平均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最近几年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已超过2个百分点,(1998年为2.2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由于日、欧经济不景气,以及90年代美元升值,使美国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低廉,降低了生产成本。

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使美国公司盈利水平普遍上升,并带动了个人消费需求的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与日、欧经济低迷和后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形成强烈对比,使美国成为最佳的投资场所以及游资的避风港,大量外资纷纷涌入美国。

从而使美国经济步入科技进步、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的良性循环中。

美国新经济对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启示 

上面我们看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美国“新经济”的根本成因。

但事实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但可以让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获得领先地位,更可以使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跳跃式发展。

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势在必行。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还很低,我们需要在借鉴吸收美国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

首先,制定统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建立高层次的协调机制。

发展高新技术,必须由政府给予政策性引导和调整,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确定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及产业,统一规划和部署,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涉及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性高科技项目上,需要高强度投入,迅速占领阵地,从而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其次,规范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竞争,扶持和中小企业发展。

维护市场竞争的正常有序、保护知识产权,既是促使各类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也是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规范、限制企业垄断市场的行为和其它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促进资金、科技人才向中小企业流动,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在美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正是中小企业。

再次,高度重视研究与开发,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推动科技产业化。

经验表明,有形资产方面的投资能带来8%一10%的收益;

而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至少能为社会带来30%的收益。

在高科技时代,谁拥有领先技术成果,谁就可以获得市场和利润,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强企业、大学、公共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包括:

通过生产部门的预期需求,加强研究与培训的有机结合;

使大学和公共机构的研究人员能有部分时间去创办新兴产业;

鼓励生产者和技术开发者之间的对话等。

这样使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技产业化进程。

第四,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拓展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

风险投资在西方被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很多高科技企业在初创阶段都是得益于风险资本的支持才发展起来。

我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建立风险投资公司,研究引进被许多国家证明成功的风险资本对创新投入的机制。

同时,国家还应从金融、财税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融资渠道。

第五,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是发展知识经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根本出路。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例如类似微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它的市场价值约有90%是由专利、软件和公司职员的知识技能组成的,远远超过其实物资产的价值。

因此,我们必须将发展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只有培育和建立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技术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取得更大的发展,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地位与政策环境分析(2003-11-25)

抵触,主要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央政策往往滞后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所致;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与相关科研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不配套。

(四)政策的适用对象需要转变 

为了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生成和发展,先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优惠政策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国家认定的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后来扩大到区外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事实上,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项目并不都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和转化,非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项目不一定都不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和转化。

更何况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技术的革新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而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企业(特别是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又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以致不能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

为此,必须把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适用对象从企业转变为以项目为主。

四 

为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地位,我国政府在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时,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指导思想 

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 

22 

条规定:

“国家推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发挥高新技术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先导作用;

扶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挥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建设中作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 

条进一步规定: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有

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与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

”概而言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并使之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环境与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

(二)科学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功能 

为贯彻上述指导思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应具备以下四大功能:

第一、激励功能,即政府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励、支持和帮助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和技术扩散,使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形成产业优势;

第二、引导功能,即通过政策的倾向性规定和政府的直接参与,一方面引导技术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把市场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

另一方面引导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技术扩散,使之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保护环境与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

第三、协调功能,包括协调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减少因政策规定及操作上的抵触或脱节而给高新技术产业化造成的体制障碍;

协调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的行为和资源,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系统推进国家的技术创新和重点技术的转化;

协调技术创新主体及技术转化主体相互间的关系,减少因缺乏沟通而给高新技术产业化造成的信息障碍;

协调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渗透,逐步改造传统产业,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第四、控制功能,通过制度设计,尤其是责任制度的设计,控制高新技术产业化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三)遵循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为了全面贯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指导思想,实现其各项功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 

系统协调性原则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从预备阶段的技术开发、产品试制,到成熟产品为市场所接受,通过技术扩散形成产业规模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市场的建立等,需要一整套相互配套的产业扶持政策群。

从横向来看,包括税收、金融、人才、土地、市场、进出口、知识产权、基本建设等诸多方面;

从纵向来看,涉及科研政策、技术转化政策、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扩散政策等;

从政策层次来看,包括中央政策、地方政策等。

为充分实现其各项功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必须相互协调和配合。

包括系统内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系统内政策与系统外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特别是科技创新政策与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政策、产业化政策和技术扩散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为实现政策系统的协调性,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的政策制定主体进行权限界定和规范,同时对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政策群进行整合,减少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数量,提高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质量和透明度。

2. 

全面兼顾和重点突出的原则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业技术政策主要是以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为对象”。

作为科学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的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涉及的范围很广。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必须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商品化、产业化的内在特点,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