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62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

《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docx

第7章测绘成果管理

7.1测绘成果概念与特征

7.1.1测绘成果的概念

   1.测绘成果的概念

   测绘成果是指通过测绘形成的数据、信息、图件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是各类测绘活动形成的记录和描述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图件和档案。

   测绘成果分为基础测绘成果和非基础测绘成果。

基础测绘成果包括全国性基础侧绘成果和地区性基础测绘成果。

   2测绘成果的表现形式

   测绘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数据、信息、图件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1)天文测量、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的数据和图件。

   

(2)航空航天摄影和遥感的底片、磁带。

   (3)各种地图(包括地形图、普通地图、地籍图、海图和其他有关的专题地图等)及其数字化成果。

   (4)各类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在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上挖掘、分析形成的信息。

   (5)工程测量数据和图件。

   (6)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测绘数据及其运行软件。

   (7)其他有关地理信息数据。

   (8)与测绘成果直接有关的技术资料、档案等。

7.1.2测绘成果的特征

   测绘成果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作为测绘成果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是数据量最大、覆盖面最宽、应用面最广的战略性信息资源之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规模、品种和服务水平等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测绘成果本身的含义及应用范围等方面来归纳分析,可以看出测绘成果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科学性

   测绘成果的生产、加工和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是依据一定的数学基础、测量理论和特定的测绘仪器设备以及特定的软件系统来进行,因而测绘成果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2.保密性

   测绘成果涉及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问位置及其属性,大部分测绘成果都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严格的保密性。

   3.系统性

   不同的测绘成果以及测绘成果的不同表示形式,都是依据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投影法则,在一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控制下,按照先控制后碎部、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有着内在的关联,具有系统性。

   4.专业性

   不同种类的测绘成果,由于专业不同,其表示形式和精度要求也不尽相同。

如大地测量成果与房产测绘成果及地籍测绘成果等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带有很强的专业性。

这种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应用领域和成果作用的不同,还体现在成果精度的不同。

7.2测绘成果质量

7.2.1测绘成果质量的概念

   测绘成果质量是指测绘成果满足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满足用户期望目标值的程度。

测绘成果质量不仅关系到各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而且涉及国家主权、利益和民族尊严,影响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因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使工程建设受到影响并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时有发生。

提高测绘成果质量是国家信息化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是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需要。

因此,加强测绘成果质量管理,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对于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2.2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测绘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

依法进行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是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测绘统一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国家测绘局先后制定了《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以规范测绘成果质量管理责任。

   1.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管的措施

   1)加强测绘标准化管理

   测绘标准化对于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的实施主体,加强对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是实施质量监督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质量、标准及计量基础工作,确保测绘成果质量;另一方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的考核,严格测绘计量检定人员资格审批,做到持证上岗,保证量值的准确溯源和传递。

   2)开展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

   对测绘单位完成的测绘成果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是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的重要方法。

通过定期开展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测绘单位进行整改.检查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执行测绘技术标准的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仪器设备的检定情况等。

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推动测绘单位加强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测绘成果质量.对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的结果,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3)加强对测绘仪器设备计量检定情况的监督检查

   测绘仪器设备作为从事测绘工作的重要设施和条件,对于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测绘局在1996年5月22日发布的《测绘计量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未按规定申请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测绘计量器具,不准使用。

《测绘计量管理暂行办法》在测绘计量器具目录中,明确规定了J2级以上经纬仪、S3级以上水准仪、GPS接收机、精度优于5mm+5×106D的测距仪、全站仪、微伽级重力仪,以及尺类等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为一年,其他精度的仪器设备检定周期一般为两年。

因此,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通过组织实施对测绘项目的检查验收或通过测绘资质证书年度注册的渠道,监督检查测绘单位的测绘仪器设备定期检定情况,加强对测绘仪器设备计量检定的管理,确保测绘仪器设备安全、可靠和量值的准确溯源与传递。

   4)引导则绘单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测绘法》将建立健全完善的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测绘资质申请的一个基本条件,充分说明了建立健全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对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测绘单位建立健全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制度,促使测绘单位自觉规范自身的质量管理行为,明确测绘成果质量管理责任,加强测绘成果质量宣传教育,强化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确保测绘成果质量。

   5)依法查处不合格的测绘成果

   依法查处测绘成果质量违法案件是加强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通过查处测绘成果质量违法案件,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进一步提高测绘单位的质量意识,增强质量责任,从而有效地保障测绘成果质量。

《测绘法》规定,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的,责令测绘单位补测或者重测;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测绘资质证书;给用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测绘单位的质量责任

   测绘单位是侧绘成果生产的主体,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

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的,不准提供使用,否则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测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制度

   

(1)侧绘单位应当经常进行质量教育,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岗位技术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

   

(2)测绘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制度。

甲乙级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或者质量检查机构;丙级测绘单位应当设立专职质量检查人员;丁级测绘单位应当设立兼职质量检查人员。

   (3)测绘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测绘质量体系。

甲级测绘单位应当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乙级测绘单位应当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或者通过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丙级测绘单位应当通过ISO9000。

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或者通过设区的市洲)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丁级测绘单位应当通过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

   2)侧绘单位对其完成的侧绘成果质量负责,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1)测绘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确定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签发质量手册,建立本单位的质量体系并保证有效运行,对本单位提供的测绘成果承担质量责任.

   

(2)测绘单位的行政领导及总工程师(质量主管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实施,签发有关的质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质量争议;审议技术总结,对本单位成果的技术设计质量负责。

   (3)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及质量检查人员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负责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编制年度质量计划,贯彻技术标准和质量文件,对作业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处理质量问题,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各级检查人员对其所检查的成果质量负责。

   (4)测绘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技术设计进行作业,并对作业质量负责。

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本岗位的工作质量。

因工作质量问题影响成果质量的,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5)测绘单位按照测绘项目的实际情况实行项目质量负责人制度。

项目质量负责人对该测绘项目的产品质量负直接责任。

   (6)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的,责令测绘单位补测或者重测;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测绘资质证书;给用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侧绘成果必须经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对外提供利用

   

(1)测绘单位对测绘成果质量实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

   

(2)测绘成果过程检查由测绘单位的中队(室、车间)检查人员承担。

   (3)测绘成果最终检查由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

   (4)验收工作由测绘项目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验收工作应在}}l绘成果最终检查合格后进行。

   (5)检查、验收人员与被检查单位在质量问题的处理上有分歧时,属检查中的,由测绘单位的总工程师裁定;属验收中的,由测绘单位上级质量管理机构裁定。

凡委托验收中产生的分歧可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裁定。

7.3测绘成果汇交

   测绘成果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是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生产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的空间地理信息,是国家进行各项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充分发挥测绘成果的作用,提高测绘成果的使用效益,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实现测绘成果的共建共享,国家实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

7.3.1测绘成果汇交的概念和特征

   1.测绘成果汇交的概念

   测绘成果汇交指向法定的测绘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机构提交将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由测绘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机构编制测绘成果目录,并向社会发布信息,利用汇交的测绘成果副本更新测绘公共产品和依法向社会提供利用。

   2.测绘成果汇交的特征

   1)法定性

   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是《测绘法》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测绘法》和《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不仅规定了测绘成果汇交的主体、接受主体和汇交的形式,同时也规定了测绘成果汇交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程序。

测绘成果汇交具有法定性特性。

   2)无偿性

   测绘成果汇交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测绘成果的广泛利用,提高测绘成果的使用效益,《测绘成果管理条例》规定了测绘成果目录或者副本实行无偿汇交的制度。

   3)完整性

   测绘成果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等特点,测绘成果所包含的数据、信息、图件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如果只汇交了测量控制网坐标成果,而没有成果说明及技术设计等资料,那么整个控制网所采用的测量基准和测量系统等都是不可知的,测量成果也是不能使用的。

因此,测绘成果汇交必须要完整。

测绘成果汇交具有完整性特征。

   4)时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