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6046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

《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速递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14讲种群与群落专题跟踪训练2Word文件下载.docx

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K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项正确。

[答案] B

3.(2018·

辽宁省大连市模拟)下表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培养时间(h)

10

20

30

40

50

60

70

酵母菌细胞数量

(×

1000个/mL)

0.2

0.4

2

5

12

A.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种群数量

B.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

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

D.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000个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表现为“S”型增长,而“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指的是“J”型曲线,A错误;

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太少,且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B错误;

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C正确;

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

1000个/mL×

10mL=120000个,D错误。

4.(2018·

全国统一考试终极预测卷)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

株/平方米)

第1年

笫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a

物种b

1

3

物种c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解析] 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

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

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的结果,C错误;

第10~15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D正确。

[答案] D

5.(2018·

东北三省四市模拟)某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如图为不同月份温度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食蚜蝇和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从蚜虫处获得蜜露,并赶走食蚜蝇和瓢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

B.6月之前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很小

C.蚜虫种群数量速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

D.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4种种间关系

[解析] 蚜虫的活动范围很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因此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A正确;

6月之前,蚜虫的个体数量急剧增加,说明其种群生活的环境阻力很小,B正确;

已知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6月之后因乔木的幼嫩枝叶很少,蚜虫因缺乏食物来源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速降,C错误;

依题意可知:

蚜虫与乔木之间存在寄生关系,食蚜蝇和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蚜蝇与蚜虫、瓢虫与蚜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蚂蚁与蚜虫之间存在共生关系,D正确。

6.(2018·

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  )

A.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粒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B.取出50粒黄粒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粒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C.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粒种子→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混合均匀→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D.取出50粒黄粒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粒种子→随机抓取→混合均匀→统计白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解析] 由于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而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因此设置该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的操作应为:

取出50粒黄粒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粒种子,然后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由于抓取的白粒数占总抓取数的比例等于50粒白粒种子数占烧杯中总种子的比例,可求出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即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B正确。

7.(2018·

江苏卷大联考)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B.图示对酵母菌计数采用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

C.应先轻轻振荡几次培养瓶,再从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

D.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

[解析]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应先盖盖玻片,再从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否则按图示操作,由于多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沉降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A错误;

图示对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抽样检测,B正确;

吸取培养液前需轻轻振荡几次培养瓶,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而培养后期的原液需经稀释后再进行取样计数,C错误;

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不能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应浸泡和冲洗后晾干,D错误。

8.(2018·

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联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固定不变

B.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斗争也就越激烈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草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解析]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对于同一个种群不同时间来说,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多,但是,对于两个或多个种群来说,因区域的大小不一样,密度大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大,B错误;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物进化,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错误;

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D正确。

9.(2018·

衡水大联考)调查发现,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

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与上述地区群落演替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类开垦前后群落演替的类型没有改变

B.人类开垦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C.人类开垦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率变慢了

D.合理干预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

[解析] 人类开垦前后,该群落的演替均为次生演替,类型未变,A正确;

开垦前,群落由复杂向简单演替,开垦后,群落仍然由复杂向简单演替,方向不变,B正确;

开垦前,演替速率较慢,过度开垦,加速群落退化,C错误;

若合理干预,可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或延缓群落演替的速度,避免群落的荒漠化,D正确。

10.(2018·

山西省孝义市模考)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对应图2中曲线Y上的C点

C.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

[解析] 据图1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五年的种群的λ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而图2中的曲线X表示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因此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A正确;

图1中第10年λ值等于1,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相等,而图2中Y曲线表示“S”型增长曲线,C点已达到K值,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也相等,并且C点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也不发生变化,B正确;

图2中B点时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图1中,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D错误。

11.(2018·

广东省中山统考)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

(株/m2)

7

15

4

9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解析]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即

=6.5(株/m2),A正确;

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实际密度有出入,B错误;

若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错误;

鱼活动范围大,不能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答案] A

12.(2018·

广西南宁市一模)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类养殖业在捕捞后种群数量接近K/2时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

B.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标记兔被捕食会使估算值偏高

C.玉米田里的玉米植株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D.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还会发生变化

[解析] 为保护鱼类资源,鱼类养殖业在捕捞后种群数量接近K/2时,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鱼种群数量会快速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A正确;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野兔被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正确;

农田中玉米属于一个种群,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

全国统一预测卷)近50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目前,塞罕坝有林地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75.2%,林木总蓄积462万立方米,平均年生长率达9.7%。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由荒原变成林海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________演替,在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为调査该地区落叶松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査,为了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査时应注意________选取多个样方,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该地区落叶松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3)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分析该地区对人类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塞罕坝林场为素材考查了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的内容。

需要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动物: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植物:

样方法(取样方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统计时要取各样方的平均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①直接价值:

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②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潜在价值:

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据此答题。

(1)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使大部分生物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

该地区由荒原变成林海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2)不同类型的生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于植物(松树)来说,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选取多个样方,以避免引起偶然误差,并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地区落叶松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与潜在价值。

潜在价值,人类尚未发掘的价值;

间接价值,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旅游观赏等。

[答案] 

(1)次生 增加

(2)样方 随机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3)潜在价值:

人类尚未发掘的价值;

间接价值:

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

直接价值:

食用、药用、旅游观赏等

14.(2018·

山东、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冲刺模拟)2016年9月20日消息,因清江(长江支流)梯级水电站泄洪,湖北省长阳、宜都地区养殖网箱中近万吨外来鲟鱼、杂交鲟鱼逃逸。

这些逃逸的外来鲟鱼、杂交鲟鱼的数量很大,目前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干流中,洞庭湖、鄱阳湖等都有,这些逃逸的鲟鱼会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并与中华鲟杂交,造成基因污染。

导致以后纯种中华鲟难觅,根据这些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近日,江西湖口县渔民意外捕捞到一条大型杂交鲟,发现鲟鱼的尾鳍比较发达,且穿孔不易死,但受伤后更难捕捞,想要知道湖中大约有多少尾杂交鲟,可以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统计,不过该方法统计的数据比理论值偏________,要判断这种杂交鲟与纯种中华鲟是否是同一个物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鲟鱼进入洞庭湖、鄱阳湖,造成湖中生物多样性________(选填“降低”或“增大”),该过程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演替。

(3)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杂交鲟与中华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_关系。

与其他鱼之间还存在________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与群落的有关知识。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判断同一物种的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鲟鱼的尾鳍比较发达,且穿孔不死,说明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

受伤更难捕捉,导致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鲟鱼数量降低,所以该方法统计的数据比理论值偏大;

判断一个新物种的方法就是与原来物种杂交是否能产生可育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有生殖隔离,从而判断产生了新物种;

(2)外来鲟鱼进入洞庭湖、鄱阳湖,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并与中华鲟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导致以后纯种中华鲟难觅,造成湖中生物多样性降低,该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3)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杂交鲟与中华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关系;

还以其他鱼为食,所以与其他鱼之间还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 

(1)标志重捕法 大 将该杂交鲟鱼与纯合中华鲟杂交,看能否产生可育后代

(2)降低 属于

(3)竞争 捕食

15.(2018·

黑龙江省哈尔滨模拟)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其中常见类群有跳虫、甲螨和线虫,它们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某课外活动小组在野外进行土壤小动物的调查研究。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群落的重要特征之一。

(2)统计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法。

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

(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概念及调查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1)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统计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四种实验室培养跳虫的吸虫器,A的环境太干燥,C和D的环境会造成跳虫的死亡,均不利于培养跳虫,只有B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故选B。

(3)据题干可知,由于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均仅以酵母菌为食,故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捕食。

[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

(2)记名计算 目测估计 较强 微小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