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598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1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8.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

  A.很不稳定,因而不可用于政策指导

  B.比消费函数稳定得多

  C.总是移动以抵消消费函数的移动

D.在他的理论中不占重要地位

9.美国的工资较高,但它在许多商品中都不需要借助关税壁垒来防止劳动成本较低的国家的竞争,其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它可以抵消劳动成本较低的竞争力

  B.美国消费者喜欢购买美国制造的商品

C.外国消费者喜欢购买美国制造的商品

D.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它可以抵消劳动成本较低的竞争力

10.失业保险通过()来增加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A.给工人寻找新工作增加紧迫感

  B.促使工人们接受他们所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岗位

  C.使雇主更加不愿意解雇工人

  D.减轻失业带来的经济困难

二、概念题

1.绝对收入假说

2.交易方程式

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4.费雪效应

5.价格粘性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转移支付?

它是如何在GDP核算中体现的?

2.请用可变加速数模型的有关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如果资本的租金成本和真实工资保持不变,预期产出水平的增加会导致合意资本存量的上升,资本为什么不会马上调到合意的资本存量?

(2)如果净投资数用

表示,

代表合意资本存量,

代表上一期资本存量,

是由什么决定的?

3.什么是动态不一致性,试画图说明这个问题。

如何避免动态不一致性?

4.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是什么?

5.凯恩斯经济学中包含着“古典”经济学传统,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计算题

1.如果在某国经济中,自发性消费

=400,边际消费倾向c=0.75,投资I是利率i的函数:

I=1200-50i,政府购买G=400(单位:

亿美元)。

货币供给是价格水平P的函数:

货币需求是收入Y和利率i的函数:

L=0.5—100i。

求:

(1)价格水平P=1时的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2)在价格水平是变动的情况下,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其含义。

2.某国的宏观经济函数分别有:

储蓄函数S=S(Y)

投资函数I=I(r)

货币交易需求函数L1=L1(Y)

货币投机需求函数L2=L2(r)

货币供给量M

已知以下各条件:

求货币供给增加给国民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

3.假设某国经济中有以下资料(单位:

10亿美元):

C=100+0.8Yd

I=50,G=200,TR=62.5,T=0.25Y,求:

(1)均衡收入及预算盈余;

(2)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3)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4)若投资I=50时,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5)用本题比较说明为什么要用BS*而不用BS来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4.如果要使一国的产出年增长率G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率V等于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应相应有何变化?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GDP是一个有局限性的、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2.参看图1。

图1

(1)在图3中a点时,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处于什么状态?

(2)如果经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调节过程如何自发地进行?

(3)如果政府进行调节,采用财政政策时,如何实现均衡?

用图形说明。

(4)如果政府进行调节,采用货币政策时,如何实现均衡?

用图形说明。

 

参考答案

1.B。

公共产品的特殊性是本题的考查重点。

2.C。

由于住房的建造需要时间,所以住房的供给在短期和长期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在短期内由于只有住房的存量供给,所以供给是无弹性的;

在长期内,住房的流量供给会反映价格的变化。

3.A。

税收的增加,如果是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则会使投资减少,即减少了投资需求,从而使IS曲线左移;

如果是加重了居民个人的负担,则会使其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消费支出相应减少,同样使IS曲线左移。

由于税收的变化对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没有影响,所以LM曲线保持不变。

4.B。

时滞的存在使得政策在问题出现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发生作用,因此它会导致不稳定的因素。

5.D。

首先货币融资会带来货币供给的增加,其次,尽管巴罗-李嘉图命题指出政府债券并非净财富,但货币肯定是财富,因此会带来消费和价格的上升,所以,A和B两项都正确。

6.B。

总需求曲线的陡峭程度是由其斜率所决定,而其斜率又主要是由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以及私人部门投资支出的利率弹性所决定的。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私人投资支出的利率弹性越小,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总需求的曲线将越陡峭。

7.A。

自然增长率G

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实现的增长率,它是由劳动力(数量增长率)和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所决定的。

8.B。

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因而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

9.A。

美国劳动生产率较高,尽管劳动者工资较高,但单位产量的工资成本并不高。

10.D。

失业保险给了失业者一定的经济保障,减少了失业带来的经济困难,从而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A、B、C选项均会促使就业增加,减少失业。

1.绝对收入假说:

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

第—,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水平的稳定函数,即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这里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水平。

第二,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在增加,但消费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于大于0而小于l。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第四,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递减的。

这一消费函数理论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解释了消费不足的原因,又用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概念说明了乘数的决定。

因此,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认为:

“凯恩斯最著名的贡献是他的消费函数”。

根据对消费统计资料的研究,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短期消费行为相符合,但与长期消费行为不一致,即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是相等的,也不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

对这种不一致性的解释导致了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2.交易方程式:

又称“费雪方程式”,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1911年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的,用以解释一般物价水平决定的方程式。

假定存款通货除外,一般物价水平决定于三个因素:

①流通的货币数量;

②货币流通速度;

③商品交易数量。

这些因素与物价水平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

M代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T代表商品交易数量;

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V是由公众的支付习惯、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讯的发达程度等制度性的因素决定的。

这些制度性的因素是比较稳定的,因而V也是比较稳定的。

商品交易数量,T决定于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因素,如自然资源、技术条件、人们欲望的范围与差异等等。

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也假定商品交易量在短期内是不变的。

既然V比较稳定,T在短期内不变,那么一般物价水平IP就必然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M决定。

对此费雪断言:

在货币流通速度与商品交易量不变的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随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而成反比例变动。

影响物价水平的,除了流通的货币数量M外还有存款通货。

为使上述命题接近现实,必须将其导入物价水平的研究中。

若以M′代表存款通货,V′代表流通货流通速度,则上述公式应增补为:

这样,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就增加了存款通货M′和存款通货流通速度V′两个因素。

费雪认为,存款通货数量M′虽然亦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M,变动剧烈,但是M′与M之间经常保持一定比率。

因而存款通货数量M′的变动不至于影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物价水平是交易方程式中完全被动的惟一因素。

交易方程式在西方经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被看作是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新表述。

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即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如图2,图中AS即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它表明在现有价格水平

上,厂商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思想基础是:

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以现行工资获得需要增加的任意劳动,生产成本不会随产出水平的增加而上升。

在凯恩斯AS曲线上,价格水平不取决于GDP。

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时间里,价格水平的上涨和总供给曲线的向上移动相联系。

更准确地说,凯恩斯AS曲线在“预期”价格水平上是水平的。

P

OY

图2水平的供给曲线

4.费雪效应:

指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所阐述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实际利率是买卖双方都没有受通货膨胀预期影响时债券市场的利率。

市场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它包括实际利率和对价格上涨的预期两个部分。

当人们预期价格上涨时,市场利率就会因为包括了通货膨胀预期而高于实际利率,只有金融资产的名义利率高到能够抵消预期的通货膨胀时,人们才会愿意购买和持有它。

从国际范围来看,费雪效应体现了通货膨胀对汇率变化的作用,是购买力平价等汇率理论得以成立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果国际间的通货膨胀率不同,国际间的名义利率就有差异,引起套利交易,套利则会把国际间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拉平,使汇率趋于稳定。

如果人们预期一个国家的货币将要贬值,这个国家要想阻止资本外逃和吸引外资,就必须提高名义利率,其提高的幅度应足以抵消汇率下跌造成的投资的损失,投资者才愿意购买并持有这个国家的金融资产。

费雪效应使即期汇率的预期变动等于两个国家的名义利率之差。

5.价格粘性:

指在短期内价格并不能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减而灵活的涨落。

造成价格粘性的的理由有:

①市场的不完全。

市场的不完全性意味着垄断成分的存在,而垄断成分的存在又意味着厂商或企业家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力量。

②工资的粘性。

工资构成企业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

工资的粘性使成本没有变化,或变动不大,从而,厂商也没有多大改变价格的动机。

③菜单成本。

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等措施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一样,如果价格变化很多,成本会增加,顾客可能也不满意。

④价格分批变动的性质。

正如工资的变动一样,社会所有的价格并不是在相同的时刻一起变动的。

一部分价格收到合同的限制,不能任意改变,由此而可以造成价格的粘性。

答:

(1)转移支付的含义

转移支付是指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其目的是为实现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力和资金的纵向均衡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力和资金的横向均衡。

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实质上是存在于政府间的一种补助。

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这种转移支付,实际上是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特别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在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之间普遍存在财政收入能力与其支出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下,财政转移支付就成了确保各级地方政府都能正常履行其职能的一个必要条件。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矫正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扭曲现象,弥补政府间税收分割缺陷,实现政府间的横向均衡和纵向均衡的重要手段。

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制化原则。

按转移支付的对象分类,可将其分为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横向转移、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相结合三种模式。

按是否带有附加条件及指定资金用途又可将其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称性转移支付,即中央政府在给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资金时,同时要求地方政府也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

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即既不要求地方政府拿出配套资金,也不规定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大致投向;

三是专向性转移支付,即规定所拨款项必须专款专用。

(2)转移支付在GDP核算中体现的体现

转移支付是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补助金、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的款项。

这些支出在西方国家是不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其原因在于这笔款项的支付不是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也可以理解为这部分支出已经计入了个人消费和投资。

所以,他们将其称作转移支付,有时也称转让性支付。

转移支付又分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①政府的转移支付大多数带有福利支出性质,等于把政府的财政收入又通过上述支付还给本人。

因而也有人认为政府的转移支付是负税收。

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是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业者转向失业者,从城市居民转向农民。

②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通过捐款与赠款进行的,例如公司对于下属非盈利组织的赠款。

由于它并不直接用来购买当年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这种款项也被认为是转移支付。

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按收入法计应该计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来的,如用增发货币、出卖债券所得支付福利、救济金,它显然不带有从一些居民手中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点。

但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它与前述支付款项的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同样不是政府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种支付就仍然被看作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盈余等于税收减去政府在物品与劳务上的开支与转移支付之和后的余额。

这样,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它和支出法计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

(1)投资的缓慢调整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企业生产能力的限制、预期产量的不确定性、企业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预期、企业资金的有限及信贷限制。

企业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不能立即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需要时间;

预期产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为了防止过分投资一般采取谨慎的投资态度;

政府正在实行和即将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通过影响投资的租金成本来影响投资,尤其是一旦政府的货币政策从紧,企业面临信贷配给;

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向外借款不一定可行。

基于以上原因,投资一般是缓慢增加。

(2)

代表企业每期实际投资额占合意资本存量和上一期实际资本存量之间差额的比重。

越大表示企业调整投资的速度越快。

(1)中讨论的各项都会影响到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生产能力越大、现金流越足、对预期越确定、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越积极,

的值就会越大。

动态不一致性的前提是政策制定者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样程度地反感。

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短期内存在替代关系,尽管政策制定者会事先宣布一项政策,例如零通货膨胀政策,政策制定者会利用相机抉择的方法,在通货膨胀较低的时候,用很少的通货膨胀作代价来减少失业,从而实现短期各方利益最大,但是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在长期内不存在替代关系,最终结果是失业没有降低,通货膨胀却提高了,这就是所谓的“动态不一致性”。

可以用图3来说明。

图3

如图2所示,经济初始处于A点,公众和政策制定者都愿意小幅增加通货膨胀来减少失业,到达B点,在B点通货膨胀的预期更高,从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右移,最终经济在C点达到均衡。

要避免动态不一致性,要求:

第一,政策制定者信守承诺;

第二,政策制定者具有反通货膨胀的倾向,不愿意用通货膨胀去替换失业,第三,采取按规则行事的方法,避免相机抉择。

自19世纪中期以来,经济学家们提出的经济周期的原因非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是:

(1)纯货币周期理论。

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信贷扩大,经济活动水平上升,由此引发通货膨胀,银行体系被迫收缩银根,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萧条时银行采取措施扩大信贷,促进经济复苏。

货币理论认为,货币量的扩张和收缩对经济周期有普遍的影响,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拉尔夫、霍特里、米尔顿、弗里德曼。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的增加引起经济繁荣,导致对生产资料等投资品需求的增加。

形成结构失衡,从资本品过多到资本品过剩,使经济由繁荣转入萧条。

(3)创新周期理论。

熊彼特认为创新者获得巨大盈利,使其他企业竞相仿效,形成创新浪潮。

创新浪潮使信用、投资膨胀,引发经济繁荣。

随着创新的普及,盈利机会消失,银行信贷收缩,投资下降,直至经济衰退。

(4)心理周期理论。

英国的庇古和凯恩斯认为,人们对经济前景乐观和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除了以上对经济周期成因作出不同解释外,还有诸如太阳黑子周期理论、政治周期理论,也有的经济学家用星相、战争、政治事件、金矿的发现、人口和移民的增长、新疆域和新资源的发现、科学发明和技术革新等来诠释经济周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用“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来说明经济周期并因此成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代表之作。

凯恩斯经济学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束缚,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论、新对策。

这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的确当之无愧。

但是,另一方面,凯恩斯革命并未使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截然对立,凯恩斯经济学中包含着“古典"

经济学传统,其主要表现如下:

(1)“古典”经济学推崇竞争性的市场制度。

凯恩斯革命并未革这个“竞争性市场制度”的命。

凯恩斯只是认为这个市场制度有缺陷,需要改善。

凯恩斯考虑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如何摆脱危机对经济运行的威胁。

就以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为基础讨论经济问题而论,凯恩斯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完全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2)凯恩斯经济学采用的逻辑实证的研究方法与“古典”经济学是一致的。

“古典”经济学的结论是经济均衡。

在“古典”经济学中,均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凯恩斯经济学的结论是经济的非均衡。

但凯恩斯对经济非均衡的研究仍然采用了均衡的分析方法。

(3)“古典”经济学的一些概念、理论被凯恩斯经济学直接采用。

如短期总量生产函数、劳动供给曲线、劳动需求曲线、投资曲线、交易货币需求等。

(4)凯恩斯经济学虽然以批判作为“古典”经济学基本立论的萨伊定律为己任,但并没有把萨伊定律一棍子打死,而是把它置于自己创立的经济学通则中的“特例”位置上,这应该说是一种理论的发展。

解:

(1)Y=C+I+G=400+0.75Y+1200-50i+400=2000+0.75Y-50i,

整理得到IS曲线为:

Y=8000—200i①

由已知P=1②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即:

由以上三式整理得到LM曲线为:

Y=2000+200i④

联立①、④式,解得:

均衡利率i=15,均衡收入Y=5000。

(2)在价格水平P变动的情况下,联立①、③式,解得:

总需求曲线为:

P=

,其含义为在各个价格水平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时的产出(或收入)水平。

此时,财政政策和名义货币量是给定的。

解:

根据题意,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均衡条件为:

两边求微分,即得货币供给量变化△M与国民收入水平变化△Y及利率水平变动△r之间的关系。

将已知条件

代入

(2)式,即得:

另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中其均衡条件为:

S(Y)=I(r)④

两边求微分得:

变换后可改写为:

将以下已知条件:

代入(6)式得:

亦即:

将(7)式代入(3)式,即得到货币供给增加

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之间的关系。

(1)可支配收入Yd=Y-T-TR=Y-0.25Y+62.5=0.75Y+62.5

均衡收入Y=C+I+G=100+0.8Yd+50+200=100+0.8(0.75Y+62.5)+50+200

=0.6Y+400

解得:

Y=1000

预算盈余BS=T-G-TR=0.25Y-200-62.5=0.25×

1000-200-62.5=-12.5

(2)当投资增加为I=100时,

均衡收入Y=C+I+G=100+0.8Y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