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5146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倡议书

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类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书籍。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是因为A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书籍、勤奋读书的国家。

为了民族繁荣昌盛的延续,我们要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知书达礼,智慧生活。

B经学校决定和研究,于4月在全校开展“与经典同行”的读书活动。

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向全体老师和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崇尚读书。

二、品读经典。

三、博览群书。

四、读以致用。

五、终身读书。

②阅读,是视野的远行,你能博览到多姿的风景。

你可以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领略到山河之壮,你可以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欣赏到西湖之美,C。

(续写一句)阅读,是智慧的远行,你能收获到智者的启迪。

史铁生告诉我们要坚韧乐观,诸葛亮劝诫我们要修身养性,

D。

(联系课本内容,续写一句)阅读,将为我们赢取一笔丰厚的财富。

③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吧!

与书籍为友,与经典同行,与名家对话,让书香飘逸!

3.《倡议书》第①段中的A、B两句有语病,修改如下:

A将修改为。

B将修改为。

4.仿照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在C、D处续写。

5.请你在班级读书会上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读书方法。

二、(46分)

(一)(10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

(1)无以致远()

(2)意与日去()(3)不能治性()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是书信,“诫子书”是指劝勉、告诫儿子的一封信,选文体现了诸葛亮对

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深切的期盼。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

本要求,常被后人引做“志存当高远”,反映了诸葛亮静心思考,冷静处世的思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二)(9分)

蒲松龄博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①,中贮苦茗②,具③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④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⑤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⑥。

故笔法超绝。

(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

【注释】①罂(yīnɡ):

口小腹大的盛器。

②苦茗:

浓茶。

③具:

准备,备办。

④陈:

铺设。

⑤粉饰:

指文字上的加工润色。

⑥蒇(chǎn):

完成。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B.为村中童子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坐于上/其一犬坐于前D.如是二十余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0.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3分)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11.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蒲留仙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10分)

鲣鸟的尊严

作者:

妙笔生花

①在西沙当过兵的人都知道,西沙群岛有一种“笨”鸟。

它在陆地上的动作笨拙,而且根本不知道提防人类,很容易被人捕捉。

②我见到鲣鸟,是在六十号的无名岛上。

在我们巡逻时,看着那种长着雪茄造型嘴巴的鸟对我们的到来熟视无睹。

出于好奇心,大家准备捉一只回去喂养,却被班长呵斥,他说这种鲣鸟在暴风天气里是很好的导航鸟,而且在它们出没的地方,渔民可以找到鱼群。

鲣鸟悲剧般的命运,是从3月开始的。

那日,我们在巡逻时,看见在鲣鸟捕食的海面上出现很多比鲣鸟体型大的鸟类,它们有尖利的喙和锋利的爪子。

班长说,这是海上的强盗——军舰鸟。

它们到来,鲣鸟们将要遭受磨难了。

③我不理解班长为什么这样说,可眼前出现的情景很快让我明白。

那些军舰鸟在鲣鸟捕捉好食物存储到喉囊中后,蜂拥而上,用喙和爪子攻击它们。

在高速飞行中,鲣鸟猛地停下来,就那样悬在空中。

那些军舰鸟没有这种急停的本领,纷纷飞出好远,但它们丝毫不气馁,快速地再次围剿上来。

尖利的爪子狠狠抓在鲣鸟背上,受到惊吓的鲣鸟不忍痛苦,只好伸长脖子,把储存在喉囊里的食物吐出来。

那些军舰鸟有序地把食物吞下。

可没过多久,新一轮的攻击又开始,鲣鸟的悲鸣和被撕落的羽毛丝毫没有引起军舰鸟的怜悯,它们故伎重演,直到鲣鸟吐出全部食物,它们才叼起战利品扬长而去。

“鲣鸟为什么不把食物在第一时间吃下去?

”我好奇地询问班长。

班长说这个时候正是小鲣鸟出壳的时候,鲣鸟们把食物存储起来是要回去喂养雏鸟的。

军舰鸟的掠夺,几乎是不停息的。

鲣鸟不得不每天延长捕食时间,但还是屡屡被劫。

十几天后,我们登岛可以看到被饿死的小鲣鸟的尸体。

可真正让人失望的,是那些大鲣鸟。

以前,一只大鲣鸟需要3-5只军舰鸟的围攻,才肯把那些食物不甘心地吐出来。

而现在,只要有一只军舰鸟略微攻击,它就会放弃抵抗,迅速投降。

④战友们同情之余,都表示对鲣鸟的鄙视。

我们认为,即使为了雏鸟,它们也不应这样谦卑地放弃。

我们渐渐忽略了对鲣鸟的关心,认为它们不值得可怜。

这个鸟类不但笨,而且还失去了许多动物应有的尊严。

⑤可是几天后,奇迹竟然出现了!

那天,我们看见鲣鸟们捕食的时间提前了很多,在它们俯冲捉食的一刻,我们看见大鲣鸟们叼上来的不是鱼类,而是水母!

那是一种相当可怕的巨毒动物。

几乎没有动物会把它们当做食物。

这些鲣鸟们的疯狂让我们猜测是不是它有消化巨毒的能力。

就在大家议论的时候,军舰鸟们已经闻风而来。

海面上盘旋着的鲣鸟们开始了和军舰鸟的周旋,这次它们吐出食物的速度更快。

军舰鸟们猖狂的叫声不绝于耳。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军舰鸟忽然失去平衡,掉落在海面上。

鲣鸟们发出巨大的鸣叫,随即也纷纷坠落下来。

15分钟后,海面上漂浮着军舰鸟和鲣鸟的尸体,只有少部分鲣鸟回到了岛上。

类似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几天。

死亡的军舰鸟和鲣鸟数目达到了上百只。

军舰鸟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于是远离,选择其他海鸟作为掠夺对象。

⑥第二年,西沙岛屿上的鲣鸟数目多了起来。

一些新兵见到它们,也有了想捉几只回去饲养的想法。

我为他们讲述了我所看到的情景,大家沉默地仰望天空,一一抬起手臂,向鲣鸟们敬礼。

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看起来笨拙的鸟,能够用生命和智慧去维护自己的尊严。

它们和所有生物一样,不容亵渎!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对鲣鸟们的感情变化?

事情发展

鲣鸟不知

提防人类

鲣鸟抵抗不过军舰鸟的掠夺

鲣鸟迅速投降军舰鸟的进攻

鲣鸟与军舰

鸟同归于尽

感情变化

好奇

(1)

(2)

(3)

13.请结合全文谈谈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14.梁实秋《鸟》中写到“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

人少了)。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旳鹰,有时头

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

”将这段文

字与文章第⑤段对比,说说两种鸟的生存状态和作者对鲣鸟的情感。

(四)(17分)

陕北之冬

张亚宁

①一年四季,陕北的冬天是寒冷且有意义的季节。

别看这陕北的冬天是可怜的寒冷的,姑且天底下最为有意义的冬天就数这里了。

若是漫步在河槽洁白的冰带上,或站在偶尔恩赐的一场大雪中,绝对富有诗意和激情,惬意无比。

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存在,陕北的冬天才有了别具一格的味道,耐人寻味。

②村子里的老黄狗就是沉静的破坏者,嘶哑的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紧接着另一条狗也跟着叫了起来,这刺耳的狗叫声之后,狗倒悠闲地卧在门道不吭声了。

黎明前的鸡呀鸭呀以及山鸟的鸣声,似乎是农村最好听最迷恋的自然音乐,给冷飕飕的早村增添了丝丝无影的暖色,或者说跳跃的色彩。

阳光这个懒家伙懒洋洋地洒向大地,村庄就动了起来。

小院里,小路上,断断续续有人活动:

挑水、捡柴、生火、放鸡鸭、扫院……而冬暖的窑洞里一阵忙乎过,便开始院外生活。

圈养的羊啊猪啊牛啊,陆续出动了,一下把死寂寂的村庄点缀活了,慢慢地蠕动开了。

③村庄就是这样的。

有动有静,美哉,奇哉。

④清晨的村庄,行人明显少些,稀稀疏疏出行的人包裹得严严实实。

有雪的光顾也好,没雪的莅临也罢,一大早的山丘、沟壑或者院子的墙角墙梁、干枯的草木上落上一层层薄薄的白霜。

推门而出,寂静的山村,轻而易举地感觉到冬天带来的干冷,袅袅飘升的炊烟像刚刚吐出的口气,慢慢消失在瓦蓝的天空。

一马平川的田埂上,偶尔一两个拾粪便的农人忘却了刺骨的寒风,恪守农人勤劳的秉性,为不久就要来临的春天做着充分准备。

太阳跳了大约有一竿子高了,村庄就热闹了起来。

似乎寂静了多时的村庄,活跃地动了起来。

悠闲的陕北汉子与妇女坐在向阳的坡里,晒着太阳,说着事儿。

清早忙着罩在嘴边的口罩早已揭去,贪婪地追着阳光,暖呼呼的阳光照得她们笑了,俊俏的样子使人陶醉。

搓着双手行走和站在门口跺脚的人停下来了,喜笑颜开,咋看去像是逢上一生中最高兴的事儿。

阳光显然消弱多了,迟迟不起色,无精打采,夏日里的焦裂与秋日里的温婉消失得找不到一点点迹象,没有一点火热的感觉。

中午或者下午的光泽也不起色,刚刚感觉到阳光的傲慢了,时光已至傍晚,散牧的羊儿草饱水足,急匆匆地上了厩院,静静地哺育着小羊。

⑤院墙上的红辣椒和玉米架上金黄的玉米恪守原有的本色,偶尔随风摆动的红辣椒发出了呼呼的声音。

一群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袄玩得正起兴,大人的一声吆喝,他们擦干净长长的鼻涕,搓着双手回到大人身边,留恋地望着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以及他们辛辛苦苦修造的泥房子、公路、泥碗筷,画下方方正正的格子。

屋子里袅袅热气精灵般地钻出窗户、门缝,飘着飘着找不到一点影子,与空寂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一股醉人的饭香味扑鼻而来。

窗台上的南瓜、红薯,被雾水清洗过一般,湿润了,也净亮了。

打湿的窗棂纸立刻结起了一层薄薄的冰,毛茸茸的,洁白洁白的,多么可爱呀!

没来得及擦干净洗碗筷手的妇女在门缝里扬长脖子刚喊一声老黄狗的名字,老黄狗就咿咿呀呀叫着向主人缓缓走来,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一群大红冠子公鸡,扑闪着翅膀,在玉米架上飞来飞去,几只胖嘟嘟的母鸡,在黑黝黝的肥猪旁边争吃散落的米粒。

⑥从远远的山冈到寂静的村落,以及条条蜿蜒的羊肠小道与黑玉带柏油公路一片萧条。

对面山上青春活力十足的麦苗从早晨到漆黑的夜晚毫不逊色,它与栽植的常青树是冬天唯一的一片绿,错落有致的麦苗任凭寒风的侵袭,把它原有的绿毫不吝啬地献给枯燥的冬天,毅然站立着,接受大黄风与皑皑白雪的考验。

枯燥的冬日仿佛接收到了丰厚的礼物,兴高采烈地呼喊着。

往日风光的树木和花草脱掉了娇艳的礼装,光秃秃的枝干在干冷的寒风中微微颤抖,有幸遗存的几片叶子像是一个胆小的孩子,紧紧依偎在枝干的怀抱中,不敢露出全部身子,偶尔露出头看看外面变幻莫测的景象。

曾经散发着浓香的庄稼收割了,在打麦场留下了稀疏的脚印,只能留下想象秋的丰收。

赤裸裸的田野孤苦伶仃地接受一场又一场寒风的洗礼。

一场场寒风侵袭过后,光秃秃的田野似乎坚强起来了,毫不变色地等待风和日丽的春天。

⑦一场及时雪恰到好处,了却了陕北人日夜期盼的愿望。

有人说陕北的冬天少了雪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最遗憾的,有雪的冬天才是真正的冬天。

的确如此,皑皑白雪遮盖了千沟万壑,山连山的陕北大地,无论是静静的村庄还是热闹非凡的街市,无论是绿油油的麦田还是光秃秃的山野,统一着上雪白的羽绒服,难分真相,大雪覆盖的陕北像是一位浓妆出嫁的少女一样美丽迷人。

这时候也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一群群毛孩子忘却了冬日的寒冷,戴着手套和可爱的帽子,穿着厚墩墩的棉袄在雪地里跑来奔去,堆起一个个可爱至极的雪人,热火朝天地打雪仗。

大人一声接一声的吆喝唤不回去他们,一个热乎乎的巴掌拍在屁股上了,他们还边哭泣边说:

“谁也不许动我的雪人!

谁也不许动我的雪球。

”随后,静静地趴在书桌上写下或者画下陕北冬天有雪的喜怒哀乐。

⑧雪,最终还是去了。

地里的残片在黄风的吹拂和尘土的掩埋下,变得黯淡无光,向阳的坡上留下湿润的迹象慢慢地消失得渺无踪影。

渐渐地,山山崖崖与村庄又还原了本色。

黄昏,牧人赶着啃完野草的牛羊叫着、奔着,树枝上成群结队的麻雀把美妙的歌声留给了黄昏的树枝和村人,从这边飞向那边,又从那边飞在这边。

暗淡的村庄与山丘,像一位刚毅的战士,静静地坚守在千沟万壑中。

自然中的一切美,都在它们眼下,从来不会错失一场独具匠心的美。

⑨夜来了,一切静谧了。

窑洞里的灯亮了,就是村庄睁开的眼睛,忽闪忽闪。

他家的亮了,她家的灭了,似乎在漆黑的夜里村庄与什么严肃地对话。

月亮躺在了村庄的上空,村庄彻底睡了,凄美而安详。

偶尔有老黄狗的叫声,半醒半睡的男人撩起窗帘望一眼自家的院落。

急来的风慌忙又去了,夜又恢复了起初的宁静,让你不得不有了探知的

欲望。

(选自《榆林日报》2016年1月11日)

15.结合选文,任选四个方面概括陕北之冬的“独具匠心的美”。

16.分析文章第②段景物描写的角度及顺序。

17.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8.将第⑦段与下面《济南的冬天》片段对比,说说两段在内容与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5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三、作文(50分)

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50分)

题目一:

初中第一课

题目二:

瞧,我们这个班集体

要求:

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起因和结果,叙事抓住细节表达情

感;

要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特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

安排好行文线

索和全文结构,围绕中心筛选和组织材料;

要写出真情实感,以小见大突出中

心;

在叙事和描写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文中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1—3题。

【甲】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

“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

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

”龙王道:

“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

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龙婆道:

“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

”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

悟空道:

“拿出来我看。

”龙王摇手道:

“扛不动!

抬不动!

须上前亲去看看。

”悟空道:

“在何处?

你引我去。

”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

龙王指定道:

“那放光的便是。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馀长。

他尽力两手挝过道:

“忒粗忒长些!

再短细些方可用。

”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

悟空又颠一颠道:

“再细些更好!

”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

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心中暗喜道:

“想必这宝贝如人意!

”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

“再短细些更妙!

”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乙】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

“今有齐天大圣日日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

恐后闲中生事。

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

”玉帝闻言,即时宣诏。

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

“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

”玉帝道:

“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

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

”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

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

忽设一计道:

“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

”那众仙果退。

只见那猴王脱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唤众等仪从回府。

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两个选段的主要内容:

、。

2.结合选文,分析下列两句,谈谈众仙初识孙悟空时的态度是怎样的?

后来发生了哪些

 大事,从此众仙对孙悟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甲】“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

【乙】“今有齐天大圣日日无事闲游,……,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

3.《西游记》与《镜花缘》两书都有一个女儿国,简要谈谈两个女儿国的异同。

中山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

案说法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附加题从严给分。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学生可答可不答;

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题号分值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24

110(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错、漏、多1字各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1)1秋风萧瑟

(2)1应傍战场开

(3)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5)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4

(1)贮蓄

(2)翻来覆去(3)慷慨(4)神采奕奕。

(每词1分,每

错一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32A将“国家”改为“民族”;

B将“决定和研究”改为“研究和决定”

44C示例一:

你可以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顺”中欣赏到江海之阔。

C示例二:

你可以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体会到深秋之寥。

(2分。

运用古诗,并写出古诗内容)

D示例一:

孔子教育我们要博学笃志。

D示例二:

毛泽东教育我们要无私奉献。

(课本人物和相关内容,积极向上。

54示例: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向大家推荐品读法,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中某一个精彩点深入下去,品出其味。

坚持这种方法,使我的阅读欣赏能力有了提高,在写作上也大有进步,希望大家试一试,谢谢。

(方法3分,礼貌语1

分。

二46

63

(1)达到

(2)消失(3)修养

74

(1)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每译错一词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83D(应是珍惜时间,不是同流合污)(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93D(D项应是:

这样;

判断词,是。

103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划错、漏、多一处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113

(1)“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使、龙门也”,可看出蒲留仙是一个文采超凡的人;

(2)“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可看出蒲留仙是一个做事坚持不懈的人;

(3)“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五偶,性格怪癖”可见先生是一个性格较为怪癖的人。

(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是仅仅来自于左史、龙门的文章。

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景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苦茶,而且还拿一包淡巴菰(一种烟),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说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

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

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123

鲣鸟笨拙不提防人类

鲣鸟与军舰鸟同归于尽

惋惜/失望/同情(任选一个均可)

鄙视(此空写到“同情,惋惜”,不给分。

敬意/尊重(任选一个均可)

(答出其中3点给满分)

133鲣鸟们与军舰的斗争经历了抵抗、假投降、反击报复的经过,鲣鸟们本身笨拙不能正面打败敌人,却利用水母“借刀杀人”,与军舰鸟悲壮地同归于尽,体现鲣鸟们的智慧(1分),最终使后代得以繁衍,这种老生命换取新生命的方式,体现了鲣鸟的尊严(1分),这种不容欺凌、不放弃尊严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1分)。

144《鸟》一文中,描写的是关在笼子里的鸟,羽翮不整,没有活力,没有了翱翔蓝天、瞵视昂藏的神气,写出了失去自由的鸟的苦闷,表现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鸟的同情。

(2分)文中的第⑨段,描写了为了种族的生存,鲣鸟故意捉食剧毒水母与军舰鸟同归于尽,写出了鲣鸟的智慧和牺牲精神,表现了作者对鲣鸟的敬意。

(2分)(生存状态各1分,情感各1分)

154一是美在山村的动静和谐的诗情画意,二是美在清晨禽鸟“最迷人的自然音乐”,三是美在陶醉的笑容、美妙的歌声,四是美在欢乐的小孩和勤劳的大人,五是美在丰收的喜悦和醉人的饭香,六是美在萧条中那活力十足的绿和透着春意的田野,七是美在迷人的及时雪,八是美在那宁静安详的夜等。

(每答对一点给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