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4639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

《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冀教版数学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Word文件下载.docx

2=30÷

3=

过渡语:

同学们做得很好。

你们想不想学习一种做题更快更准确的方法。

这就是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前面已学知识,既是复习也是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二、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课件出示情景图)列出算式。

 

48÷

2=

师:

48÷

2等于多少?

生:

2=24

你是怎么想的?

40÷

2=20 

 

2=1 

20+1=21

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

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算法。

师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

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8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8,要落下来继续除。

8除以2得4,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4,再用除数2去乘4,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8的下面。

8减8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练习:

39÷

(二)如果把48枝玫瑰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列出算式。

3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表示把4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同学们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也可以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独立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或者同学帮助。

学生汇报自主探究的结果。

用口算的方法得出结果。

把48分成30和18。

30÷

3=10 

18÷

3=6 

10+6=16

用分小棒的方法。

(请学生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叙述。

先分整捆的,被除数有4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最多得到1个十,然后把剩下的一捆拆开,和8根小棒合在一起分,18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个一,1个十和6个一合在一起是16。

你能根据分小棒的过程正确地写出除法竖式吗?

结合演示师生一起写竖式。

(3)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指名在黑板演示,讲清算理。

3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被除数最高位是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3,商1个十,在商的十位上写1,用除数去乘1个十,积是3个十,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下,4减3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

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与十位上剩下的1个十合在一起是18。

再把18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个一,商6,在竖式中商的个位上写6,用除数3去乘6,积是18,写在18的下面,18减18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正好分完。

所以48÷

3=16。

借助口算和操作小棒,同时加上同步的板演,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三)总结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大家通过尝试试做、组内研讨、全班展示,得出了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

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结论: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十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到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当除到十位有余数时,要和个位一起去除以除数。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获得新知,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新知。

1、竖式计算:

84÷

4=84÷

7=56÷

4=(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第49页练一练第2题(集体订正)

3、36÷

3的商是()位数。

答案:

1、21、12、142、51÷

3=17(名)3、两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四、达标反馈。

1、52÷

4的商是()。

2、□4÷

4,当商是两位数时,□最小应填(),如果商是一位数,且没有余数,□应填(),商是()。

3、计算。

72÷

6=60÷

5=

1、132、4、2、63、12、12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学会了笔算两位数除法。

笔算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既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又能重温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体现课堂的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和思想的源头。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1、3、4题。

2、三年级93名学生去春游,学校租了3辆大客车,平均每辆大客车坐多少人?

3、小明和小亮分别在用72根火柴摆三角形和正方形。

算一算,用这些火柴棒最多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案?

1、教材(1、37、14、24、13、25、12、12、143、92÷

4=23(元)

4、78÷

6=13)

2、93÷

3=31(人)3、72÷

3=24(个)72÷

4=18(个)

板书设计

2=2448÷

3=16

体现知识性、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教学反思

一、通过组织学生动手分小棒探究竖式的写法,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着重突出“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并再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植树节将近,老师打算用这52支铅笔(师出示5捆又2支铅笔)来奖励那些平时爱护环境的同学,我想把这些铅笔奖给三(4)、三(5)两个班的同学,平均每个班能分到几枝?

怎样列出算式?

52÷

2

那到底怎么分呢?

先想一想,然后再用小棒分一分。

【新课程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承载了更多元的目标,而一节课时间非常有限,且小学生不可能持久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若错过教学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学习效果势必差些。

基于此考虑,我创设了简单的情境,问题直指如何分奖品,即笔算运算思路,使教学目标相对集中,还能随机渗透环保思想。

(二)教学资源包

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例如,乘法:

19×

13=247

除法:

247÷

19=13

13=19

可以看出,乘法中的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乘法中的一个因数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或商),另一个因数相当于除法中的商(或除数)。

所以我们通常用乘法来检验除法计算的是否正确。

(三)资料链接。

乘法计算方法多

数学课上大象老师出几道数学题,小动物们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解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象老师的课堂去看看吧!

209×

530×

307×

125×

8

兔子说:

“209×

8我是这样想的,200×

8+9×

8=1600+72=1672。

小猴说:

“我是看横式口算的,想9×

8=72,分别写在个位和十位上,因为十位上是0,所以可以直接写7;

再把百位的2×

8=16直接写在百位和千位上;

算出最后的结果是1672。

小毛驴说:

“530×

5我是这样算的,想53×

5=265,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小熊说:

“我是把530分成500和30,500×

5=2500,30×

5=150,2500+150=2650。

小狗说:

“我是摆竖式计算的,计算的结果跟你们一样。

第8课时测量旗杆高度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6~27页。

◆教学提示

“测量旗杆的高度”是结合本单元内容设计的实际测量活动。

教材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室外实际测量。

教材分四个步骤对测量的准备、实际测量、记录测量的数据,以及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旗杆高度,提出了指导或要求。

二是全班交流活动。

三是写数学日记。

教学时,活动时间可根据实际天气的情况而定,必要的话可与其他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换。

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到室外进行实际测量,并按照教材的要求记录测量的数据。

然后,回到教室完成计算和交流等。

实际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交流时,不但要关注测量、计算的结果,还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测量活动的过程、测量的时间、数据,以及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的感受等。

使学生体会到比例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测量旗杆高度活动的实际操作为学生探索解决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了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索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解题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实际测量影长,记录、计算、交流测量旗杆高度的全过程。

2.理解用影长的比计算旗杆高度的方法,能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3.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

决,获得成功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会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能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米、2米长的竹竿各一根,米尺一把

学生准备:

1米、2米长的竹竿各一根,米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每次都要仰望慢慢升高的红旗,我们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呢?

学生可能回答:

生1:

能。

生2:

不能。

师:

为什么不能呢?

生3:

太高了,爬不上去。

生4:

想不出方法来。

能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学生可能会说:

生5:

搭个高架爬上去测量。

生6:

放倒测量。

我们先运用学过的比例知识来求出旗杆的高度。

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1.一定要选择一个太阳光较好的时间。

2.说明实际测量的方法。

可让学生看一看教材中测量的图并讨论一下:

用这种方法测量旗杆高度的道理是什么。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为旗杆测量高度,自然能刺激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同时庄严的升旗仪式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土义热情。

二、动手测量,自主探究

1.在测量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结组,认真测量记录。

团结合作。

3.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介绍具体的测量方法和要求。

5人一组:

一人负责填写记录;

一人拿一米的竹竿;

一人拿两米的竹竿;

两人拿米尺测量。

各组分头选择地点开始测量,并填写好测量记录,同时完成计算旗杆高度的要求。

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展示、交流学生测量的结果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感受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录表

测量时间:

——测量人:

——

竹竿

旗杆

高度(米)

1

影长(米)

测量方案是本课的重点,《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指导,共同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也让学生初步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能顺利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降低学习难度。

三、计算高度,交流体会

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测得旗杆高度的?

生1:

通过测量两根竹竿的影长,我发现两根竹竿的高度和它们的影长成比例,即1:

1.5=2:

3,我想竹竿的高度与影长的比也应与旗杆的高度和影长的比相等。

由1:

1.5=x:

12,求得旗杆高度为8米。

生2:

我也是这么计算的,测得旗杆高8米。

通过此测量活动,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生3;

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测出一幢楼房或大树的高度。

生4:

我知道了不同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相等。

生5:

你的说法不正确,我认为应在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不同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才是相等的。

你真棒!

利用影长测物体高度就应以相同的时间为前提。

在此前提下,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一定的。

引导学生比较,能形成学生的优劣意识。

把旗杆变为旗杆以外的物体,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五)课堂小结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想一想,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议一议:

通过测量活动,你得到哪些启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要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测量烟囱的高度。

经过上面的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的掌握知识。

另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板书设计

测量旗杆高度

1.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分工和测量的过程。

2.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时间和测出的数据。

3.计算出的旗杆的高度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