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过最好的癌症普及知识文档格式.docx
《我所见过最好的癌症普及知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所见过最好的癌症普及知识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3年中国第一次发表了《肿瘤年报》,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第一:
无论男女,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就是指数增长;
第二:
老年男性比女性得癌症概率高,主要是前列腺癌。
绝大多数我们熟悉的癌症:
肺癌,肝癌,胃癌,直肠癌等等都是老年病!
小孩能得白血病,但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小孩得肺癌,肝癌的?
(下一节会详细介绍儿童会得哪些癌症)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来越高是不可避免的。
为啥苍蝇很少得癌症?
因为他们寿命很短,还没得癌症就挂了。
我们的宠物狗和猫都会得癌症,原因是他们的寿命可以到10多年,相当于人的70~100岁,因此得癌症概率不低。
那么其它因素有关系么?
肯定有。
癌症发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我们体内大概有两万多个基因,真正和癌症有直接关系的的大概一百多个,这些癌症基因中突变一个或者几个,癌症发生的概率就非常高[1]。
那基因为啥会突变,啥时候突变?
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每一次细胞分裂的时候都会产生突变,但是多数突变都不在关键基因上,因此癌症发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
细胞啥时候分裂?
生长或者修复组织的时候。
总结的数学公式是:
癌症发生概率(p)=细胞分裂次数(a)X每次分裂产生突变数目(b)X突变基因是致癌基因概率(e)
在这个公式中,e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关键是a和b两个因子。
我觉得很多和癌症相关的原因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推导和解释:
(a)岁数越大,细胞需要分裂次数越多,所以老人比年轻人容易得癌症。
(b)人体器官受到损伤越多,需要修复就越多。
组织修复都需要靠细胞分裂完成,因此细胞分裂次数就越多。
因此长期器官损伤,反复修复组织容易诱发癌症。
暴晒太阳损伤皮肤细胞,因此皮肤晒伤次数和得皮肤癌直接相关;
抽烟或者重度空气污染损伤肺部细胞,因此长期抽烟容易得肺癌;
吃刺激性和受污染的食物,损伤消化道表皮细胞,因此长期吃重辣,污染食物会增加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发生;
慢性乙肝病毒伤害肝细胞,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容易得肝癌,等等等等。
(c)每个人的细胞分裂一次产生突变的数目是不同的。
这个主要受到遗传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携带一些基因突变,这些突变虽然不能直接导致癌症,但是会让他们细胞每次分裂产生突变数目大大增加。
去年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
朱莉(AngelinaJolie)在纽约时报撰文,说为了防止得乳腺癌而预防性切除双乳。
该新闻轰动全球。
她作此决定的原因就是她家族和她本人都携带BRAC1基因突变,有了这个突变,她的细胞分裂产生的突变比正常高百倍,因此她家族多名女性,包括她的母亲都很早就得乳腺癌,她个人被估计有87%的可能性得乳腺癌,50%可能性得卵巢癌。
她的这个举动,当时我从科学眼光看有点冲动,因为不能保证其它部位(尤其是卵巢)不会发生癌变,但是她的勇气还是让我无比佩服。
后来我听说朱莉要把卵巢也切除,我只能想到一个词:
“壮士断腕”。
大家不妨把自己感兴趣的因素找出来,看看这个公式是否真的适用。
三、儿童为啥会得癌症
通常,癌症是一种老年病,随着年龄增加,各种癌症的发病率都直线上升。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我们生活中应该听说过不少年轻人,小孩甚至婴儿得癌症,尤其是白血病的故事,这是为什么?
癌症是由突变引起的,后天因素导致突变需要时间积累,在短短几年以内是不可能纯靠后天因素导致癌症的。
因此可以肯定,婴儿,或者几岁的儿童得癌症必然有先天因素的:
要不然就是父母遗传了致癌基因,要不然就是在怀孕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胎儿产生了突变。
现在生物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怀孕过程中尽早检测出先天突变,如果证明宝宝有严重遗传疾病,父母至少能选择是否流产。
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和致癌基因的认识,让我相信父母是否携带致癌突变应该会成为孕前体检的常规项目。
而在怀孕过程中出现的突变检测相对要困难很多,主要原因是胎儿发育中要获取样品很困难。
传统的检测如唐氏综合症筛选还依赖于羊水穿刺,这是一个手术,对胎儿发育也有一定的风险。
很多的人正在为无穿刺检测技术而努力,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相信几年之内就会有突破性进展。
但是无论检测技术如何先进,一个让人头痛的难题将始终存在:
即使知道胎儿有了基因突变,由于生物体的复杂性,也不一定100%会得癌症,这个时候父母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且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
是冒险生下来还是继续等待下一个健康的宝宝?
相信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这个问题将日益突出。
现在全世界大概有50万儿童患有各种癌症,癌症是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
儿童癌症中最常见的是白血病,占了近40%(见下图),这是我们为什么老是听到儿童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捐赠的故事。
其次是神经系统肿瘤,然后是骨头和各种软组织肿瘤。
治疗儿童肿瘤采用的办法也是手术+化疗+放疗。
对比成人癌症,化疗和放疗对于儿童癌症往往有着惊人的效果,即使不考虑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很多儿童病人也能够被传统化疗放疗治愈。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
儿童癌症的突变往往很少,因此癌症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低;
第二,和传统想法不同,儿童接收化疗和放疗的剂量相对体重来说往往超过了成年人,这是由于儿童组织修复能力比较强,能够忍受更强的化疗和放疗带来的副作用。
这两点是儿童癌症的治愈率远远高于成人肿瘤的重要因素。
但是有得就有失,高剂量化疗放疗在治愈肿瘤的同时,会给儿童带来各种各样长期且严重的副作用:
神经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抑郁容易自杀,不孕不育等等。
因此,对儿童癌症的药物开发迫在眉睫。
可惜,相对于我们对成人癌症的投入,对儿童癌症的研究远远落后。
根本原因是由于儿童癌症数量较少。
这一方面导致样品数量不足,因此基础研究到医学转化研究的实验室都比较少。
更重要的原因,由于病人少,大药厂往往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专门研究儿童癌症,其一是临床试验很难进行,其二是因为即使做出药来也不能收回成本。
最后,因为周围儿童癌症病人少,社会对这种疾病的关注不够,对政府的压力也不足。
近几年开始参与儿童癌症的研究,和各方面的人都有很多接触,感触良多。
上个礼拜去长岛冷泉港开了个横纹肌肉瘤的会议,赞助者是一对夫妇,他们的儿子去年由于这个疾病而去世了。
横纹肌肉瘤全美国一年只有400个左右病例,多数是儿童。
由于病人少,这个疾病的存活率在过去30年没有任何变化!
该夫妇家境非常富裕,在全美国最好的肿瘤医院使用了最贵的药物,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仍然深感绝望。
因此在儿子去世之后设立基金,希望能够唤起社会对这类“罕见病”的重视。
在会上,我见到了他们和其他几对患者父母,听到几位医生讲诉病人的故事,有治愈的幸福故事,也有不幸的悲情故事。
我觉得只有亲身见到这样的例子,科研工作者才会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和这些科研临床的朋友一起,我们建立了横纹肌肉瘤一个的宣传公益组织(http:
//focusonrhabdo.org)。
这里面有我们能找到的所有和横纹肌肉瘤相关的内容,所有科研文章和进展都会随时更新,每个月会有科研,临床的专家进行网上讲座。
病人家属之间也能互相交流和鼓励。
在中国,横纹肌肉瘤的研究就更加匮乏,很多医生都没有见过这种肿瘤,因此有很多的人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
在空闲时间,我会慢慢把http:
//focusonrhabdo.org上的重要网页翻译成中文,方便国内的医生和患者查询。
面对儿童癌症,一方面是病人家属的无奈,另一方面是科研资源的匮乏和药物开发的停滞。
强烈呼吁大家增加对该方向的关注,只有社会和舆论推动政府作为,才有可能迫使药厂进行更多的投入。
希望有一天没有儿童会再被癌症打倒!
四、癌症到底怎么致命的
大家谈癌色变,主要的原因是其高死亡率。
但是说起来癌症到底是怎么让病人死亡的,可能很多人都说不上来了。
为什么有人长了很大的肿瘤,做完手术就没事,但是有人的肿瘤还没有看到,病人就去世了呢?
首先说癌症的严重性和肿瘤的大小没有相关性,2012年有个著名的越南人NguyenDuyHai,4岁开始就长肿瘤,等到30岁的时候右腿肿瘤已达到惊人的180斤!
在这26年中,他慢慢失去行动能力,但是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太多别的症状,在做完手术后,看起来也比较正常。
这种肿瘤看起来很恐怖,但是如果位置不在关键内脏,实际上对生命的危害相对较小。
这种巨大的肿瘤几乎肯定是良性肿瘤,因为如果是恶性,是没有机会长这么大的。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是啥?
是看肿瘤是否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属于“钉子户”,所以只要手术切除肿瘤本身,基本就算治好了。
而恶性肿瘤不论大小,都已经发生了转移,有可能在血液系统里,可能在淋巴系统里,也可能已经到了身体的其他器官。
很多癌症(比如乳腺癌)转移一般首先到达淋巴结,然后才顺着淋巴系统到达其他系统,所以临床上对肿瘤病人常常进行淋巴结穿刺检查,如果淋巴结里面没有肿瘤细胞,病人风险较小,一般化疗和放疗以后就能控制住疾病。
那癌症到底是怎么致命的呢?
首先得说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答案,每个病人个体情况都不同,最终造成死亡的原因也不同。
但是大致说起来,往往和器官衰竭有关,或是某一器官衰竭,或是系统性衰竭。
肿瘤,不论是否恶性,是否转移,过度生长都可能会压迫关键器官,比如脑瘤往往压迫重要神经导致死亡,肺癌生长填充肺部空间,导致肺部氧气交换能力大大降低,最后功能衰竭而死,白血病导致正常血细胞枯竭造成系统性缺氧缺营养等等。
癌症如果转移以后,危险性大大增加,一个原因是一个肿瘤转移就成了N个肿瘤,危害自然就大,另一个原因是转移的地方往往是很重要的地方,比较要命的地方是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和肝转移。
这三个地方还有一个共同特点:
由于器官的重要性,手术往往很保守,很难完全去除肿瘤。
所以乳腺癌发现得早一般没事,手术摘除乳房就好了,病人可以正常存活几十年,但是如果乳腺癌转移到了肺部或者脑部,就很难治疗了,因为你不能把肺或者大脑全部摘除。
所以大家自己,还是自己父母一定要每年去医院定期体检,早发现几个月,也许就能多活几十年。
癌症致死有时候并不是某一个器官衰竭造成的,而是一个系统衰竭。
有很多癌症,由于现在还不清楚的原因,会导致病人体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都迅速丢失,这个叫“恶病质”(Cachexia)。
这个过程现在无药可治,是不可逆的,无论病人吃多少东西,输多少蛋白质都没用。
由于肌肉和脂肪对整个机体的能量供应,内分泌调节至关重要,病人很快会出现系统衰竭。
例如全民偶像乔布斯,靠金钱支撑,在诊断胰腺癌后活了8年,可谓是不小的奇迹,但是大家仔细看他得病前后照片对比,能清楚发现他身上的肌肉和脂肪几乎消失殆尽。
最后还是由于呼吸衰竭而去世。
五、癌症为啥这么难治
在我长大的过程中,癌症和艾滋病是最恐怖的疾病名词。
如果你问我,癌症和艾滋病哪个会先被攻克?
我的答案肯定是艾滋病。
癌症为啥那么难搞?
我看来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癌症是“内源性疾病”:
癌细胞是病人身体的一部分。
对待“外源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我们有抗生素。
抗生素为啥好用,因为它只对细菌有毒性,而对人体细胞没有作用,因此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浓度,让所有细菌死光光,而病人全身而退。
搞定癌症就没那么简单了,癌细胞虽然是变坏了人体细胞,但仍然是人体细胞。
所以要搞定他们,几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勾当,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副作用”。
比如传统化疗药物能够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对癌细胞当然很有用,但是可惜,我们身体中有很多正常细胞也是在快速生长的,比如头皮下的毛囊细胞。
毛囊细胞对头发生长至关重要,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毛囊细胞,这是为啥化疗的病人头发都会掉光。
负责造血和维持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会被杀死,因此化疗病人的免疫系统会非常弱,极容易感染。
消化道上皮细胞也会被杀死,于是病人严重拉肚子,没有食欲,等等等等。
这样严重的副作用,让医生只能在治好癌症和维持病人基本生命之间不断权衡,甚至“妥协”。
所以化疗的药物浓度都必须严格控制,而且不能一直使用,必须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来。
如果化疗药物也能像抗生素一样大剂量持续使用,癌症早就被治好了。
这是我为什么觉得艾滋病会比癌症先被攻克的主要原因,毕竟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外源性疾病”。
第二个癌症难搞的原因是癌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几千几万种疾病的组合。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癌症。
比如肺癌,这是在中国癌症中新任第一杀手,30年来发病率增加465%。
中国现在每年近60万肺癌病人,美国也有16万。
常有人问我:
美国有什么新的治肺癌的药么?
我说:
有是有,但是只对很小一部分病人有用。
比如诺华最新的抗肺癌药Ceritinib上礼拜刚被FDA批准,它对1%左右的肺癌有很好的效果。
但为啥我们研究了这么久的新药只对1%的病人有效呢?
肺癌简单按照病理学分类,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那是不是肺癌就这两种呢?
不是的。
我们知道,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而每一个癌症里的突变基因数目不止一个,千差万别。
最近一项系统性基因测序研究表明,肺癌病人平均每人突变数目接近5千个!
这么多的变量随机组合,导致每个病人都有点不同。
中国这60多万肺癌病人,其实更像60万种不同的疾病。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需要60万种不同的治疗肺癌的药。
因为5千个突变里面,只有几个突变是关键的,抓住了这几个关键基因,我们就有可能开发比较有效的药物。
但是无论如何,制药公司新开发的药,即使是灵丹妙药,也不可能治好所有的肺癌病人。
回到刚才的问题,为啥诺华的新药Ceritinib只对1%的肺癌病人有效?
因为Ceritinib针对的是突变的ALK基因,而只有1%左右的肺癌病人才有ALK基因突变。
(这个药中国还没上市,目前正在中国做临床试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ALK突变肺癌病人能用上这个药)。
因为癌症的多样性,药厂几乎注定每次只能针对很小的一些病人研发药物,每一个新药的开发成本?
10年时间+20亿美金!
这样大的时间金钱投入,导致我们进展缓慢,要攻克所有的癌症,即使不是遥遥无期,也是任重道远。
第三是癌症的突变抗药性。
这点是癌症和艾滋病共有的,让大家头疼的地方。
也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攻克艾滋病的根本原因。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超级细菌。
在抗生素出现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致命的,比如败血症。
但是青霉素出现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怂掉了。
但是生物的进化无比神奇,由于我们滥用青霉素,在它杀死了99.999999%的细菌时,一个或者两个细菌突然进化出了抗药性,他们不再怕青霉素。
于是人类又发明了别的抗生素,比如万古霉素。
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同时抗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就是超级细菌。
生物进化是一把是双刃剑。
自然赐予我们这种能力,让我们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是癌细胞不仅保留了基本进化能力,而且更强,针对我们给它的药物,癌细胞不断变化,想方设法躲避药物的作用。
Ceritinib在临床试验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癌细胞在治疗几个月以后就丢弃了突变的ALK基因,而产生新的突变来帮助癌症生长,这么快的进化速度,总是让我感叹自然界面前人类的渺小。
六、转基因食物会导致癌症么
“转基因”绝对是近几年在各个媒体出勤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所有能炒的都炒过了,所有能吵也都吵过了。
我只想负责任地说: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篇经得起推敲的高质量研究论文证明转基因食物能致癌。
网上盛传的法国研究的大鼠吃转基因食物致癌的文章,我专业的评语是:
”扯蛋”。
当然很欣慰地看到这种哗众取宠的垃圾论文已经被撤稿了。
“转基因食物完全无害”,本身就是一个在科学上无法证明的命题。
即使它一直无害,保不齐100年后会不会有一个人因为转基因而嗝屁了呢?
作为严谨的科学家,我们只能说,在有人能证明它有害之前,它是无害的。
作为不太严谨的科学家,我个人觉得转基因有害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这个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自我安慰,因为我知道自己在美国长期吃各种转基因食物,所以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的可以歇菜了。
科学家没事搞转基因干嘛?
一是为了省钱,二是为了赚钱。
我们这种无聊科学家,搞些转基因农作物或者动物,无非是为了让它们在生长中产生竞争优势,要么长得壮,要么长得快,要么多结果,要么不被虫咬。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喂饱更多人,这其实和以前袁隆平做人工选育水稻目的是一致的,只不过随着科学家对生物科学,尤其是基因重组技术理解的增加,我们终于可以不靠天吃饭,而自己能够构造出更优良的动植物来卖钱。
地球人口还在高速增长,在2040年左右预计将达到80亿。
对食物的需求会翻一倍,如果没有转基因作物,随着土地减少,人口增加,很多人吃不饱,到时候还有人在乎转基因不转基因么?
大家谈转基因色变,但是到底什么是转基因,我估计除了被“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忽悠进生物系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只是凭空想象。
转基因的本质是给细胞加入新的功能蛋白质,这些新蛋白质或许能促进生物体生长,或者能生产抗药性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只是蛋白质。
所以我们吃转基因食物,就是吃了传统食物+新蛋白质。
那转基因食物是否致病的争论的本质就应该是新引入的蛋白质是否对人体有害。
我之所以觉得转基因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是因为这种新引入的蛋白质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人类还没有掌握自己创造全新功能蛋白质的能力。
转基因引入的所谓新蛋白质,其实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只是我们把生物体A的某种优势蛋白,加入到生物体B中,让B获得这种特性。
比如给牛转基因,加上人的胰岛素蛋白,这样牛奶中就可以提取胰岛素了,牛吧!
既然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那么转基因蛋白就没有理由比正常蛋白更有害。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20种基本氨基酸构成的,在人的胃和小肠里都会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而被吸收。
所以无论蛋白质是啥转基因的产物,最终被人体吸收的都是那么20种氨基酸。
红烧转基因荧光双眼皮鲨鱼和红烧青藏高原纯净无污染鲤鱼,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
麦当劳专供转基因五彩玉米饭和黑土地五谷杂粮营养饭,吃到肚子里也都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而对于转基因,大家大可不必谈“转”色变。
我支持大家吃健康的食物,也尊重个人选择,如果你真的怕转基因,又能买到确定非转基因的食品,那固然好。
如果像我一样,没有条件也没时间去鉴别每种食物是不是转基因,不如放轻松一点,与其天天窝在网上看转基因的新闻,不如出去跑跑步来得健康。
七、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症么
近几年,“酸性体质”这个概念大火。
按照“专家”的说法,酸性体质容易得各种疾病包括癌症。
大家纷纷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酸性体质,如果是的话,怎么才能调节平衡,弄得碱一点?
!
吃咸菜有用么?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碱性的,大概pH值是7.35到7.45之间,一般初生婴儿也都属弱碱性体液。
但随着体外环境污染及体内不正常生活及饮食习惯,使我们的体质逐渐转为酸性。
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四肢无力、头昏、耳鸣、睡眠不实、失眠、腹泻、便秘等……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
因此,医学专家提出:
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摘自搜狐健康。
这一段话完美地诠释了我上次说的:
第一句是科学的伪科学才是优秀的伪科学。
健康人的血液确实是弱碱性PH7.4左右,出生婴儿也是7.4左右。
但是搜狐的科学水平也就到此结束了,后面的全是伪科学。
事实上,不管你是婴儿,还是90岁老顽童,血液的PH值几乎一样,都是弱碱性!
人体内有三套系统来保证血液PH值是7.4弱碱性:
呼吸系统,肾脏尿液排泄系统和体液系统
(1)。
如果身体酸性或碱性短暂增强,呼吸系统将会在几分钟之内就反应,加速或减缓排出二氧化碳(酸性),从而在几分钟之内就把PH值调节回去;
肾脏系统的反应会慢一点,但是也会在几天内慢慢增加或减少酸性物质进入尿液。
人的尿液PH正常范围是4.6到8.0,也就是说酸性和碱性都正常,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平衡系统。
体液调节PH值主要靠里面的各种蛋白和缓冲离子。
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既有酸性,也有碱性,可以吸收或者释放酸性氢离子,所以蛋白质是超强大的PH缓冲系统。
好消息是,我们身体中有大量大量的蛋白质!
在这三套强大酸碱调节系统的监管下,没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PH>
7.0),所以也就不会有酸性体质致病这种说法。
事实上,如果血液PH到了中性(PH=7.0),人就已经死了。
“酸性体质”这个伪科学其实比较容易被揭穿:
你到医院去问一下,能帮我测测我身体是酸性还是碱性的么?
没人能帮你,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医院给大家测身体的“酸碱度”,反正一量都是7.4。
既然没有医院常规测试酸碱性体质,那“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这种结论(鬼话)是从哪里来的数据呢?
只能是“医学专家”编造的。
都是为了卖一些所谓能“排酸”的“保健品”罢了。
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迈进老龄化,大家对医疗保健空前重视。
投机商家和伪保健品专家们也看准了这个机会,借由各种“科普”的机会给大家宣扬各种莫须有的保健知识。
我的一位好朋友刚回中国顶尖大学之一当教授,他说不时收到各种保健品企业要送他一大笔钱,换取他为某保健产品的书面支持,这样企业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贴上“哈佛大学博士,XX大学医学院教授郑重推荐”的标签,我相信这样的广告是很有迷惑性和吸引力的。
我的朋友不愿意收取这种钱,但是肯定有人愿意(比如下图这俩“专家”)。
所以大家无论看到什么样的专家,请记得基础研究也好,临床医学也好,任何真正的科学都是有据可查的,没有引用文献的“专家语录”都是“伪科学”。
并不是白头发多的老头说话就靠谱。
“酸性体质”论者还常拿出“酸中毒”这个概念来混淆视听,忽悠大家。
”酸中毒”还真是严重的临床问题
(2),它往往是因为呼吸系统有了问题,无法正常排出二氧化碳,或者是肾脏出了问题,无法通过尿液排酸,但这只是肺部或者肾脏疾病的急性临床表现之一,而和慢性酸性体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其实对应“酸中毒”,临床上还有“碱中毒”(持续呕吐,过度失去胃酸可以引起碱中毒),甚至还有“水中毒”,当短期内饮用水过量时(比如无聊的喝水比赛),会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过度降低,从而影响大脑功能,特别严重还能致死。
显然我们不会因为“水中毒”的存在而得出“水体质有害,我们要常常排水”的结论;
相似的道理,“酸中毒”也不能给所谓的“酸性体质要排酸”提供任何依据。
总之,我认为“酸性体质致癌”是彻头彻尾的谣言,大家大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