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3261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曹操采取了不讲门第、不拘品行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这是针对察举制“以德举才”和以家族背景为主要标准的弊端,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东汉末年察举制尚未被彻底废除;

B选项是曹操求贤令的体现,不是背景;

C选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尚未实行。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隋唐时期,士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

宋朝,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

这一变化

A.抑制了官僚腐败

B.增添了政治活力

C.降低了官员素质

D.确立了官僚玫治

【详解】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有利于官僚阶层的社会流动,增添政治活力,B符合题意;

宫员出身与官僚腐败和官员素质无关,排除AC:

官僚政治确立在秦汉时期已确立,排除D。

5.“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有类云蒸雾散,触遇成形;

龙虎威神,飞动增势。

”下列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

B.

C.

D.

【详解】据材料“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信息或烟收雾合、有类云蒸雾散、飞动增势可判断,这是草书的特点,故D正确;

A是隶书;

B是楷书;

C是行书。

6.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尤其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而言的,但这种主张被推行的实际结果,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器。

这一现象表明

A.理学背离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理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C.理学家使民众生活日益艰难

D.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理学家的主张在实践过程中理想诉求和现实实践的差异,选项D正确;

根据材料“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器”这不是理学家的问题,而是统治者实施的问题,因而不能得出理学背离儒家民本思想的结论,排除A;

选项B表述错误,理学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仅凭统治者限制民众生活的权利,不能得出民众生活日益艰难的结论,排除C。

7.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止,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专业化生产不断发展

B.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

C.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D.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详解】据材料“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止,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可知,盛泽镇的居民因为经营丝绸,这里发展为市,到乾隆时期,居民增多,绫绸之聚比之以前增加十倍,成为经营特色,A正确;

B表述的是表现,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

盛泽镇人口的不断增加,是因为逐丝绸之利而聚在一起,C理解片面;

材料反映的不仅有丝绸商人,应该还有丝绸手工业者,D表述不全面。

8.英国历史学家伊懋可在《中国历史的模式》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实践把传统技术和生产要素组合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以致维持了一个与欧洲早期历史相比更高的生存水平,从而人口增长很快,相应导致劳动力过多和过于廉价,使得劳动节约型的技术不能得到应用。

这一理论最宜用于探究中国社会

A.小农经济的特点

B.传统技术的优势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明清社会的转型

【详解】依据材料中“把传统技术和生产要素组合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人口增长很快”、“劳动力过多和过于廉价,使得劳动节约型的技术不能得到应用”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人口急剧膨胀,可耕地面积极其有限、劳动生产率停滞甚至下降、技术创造力消失等因素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特征,所以可以用来探究明清社会的转型。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早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C选项错误,这一理论说明的是农业技术的停滞不前,不是传统技术的优势,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

9.19世纪40年代,英国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说:

在中国“约束英国人远比保护英国人困难的多”,英国人“个个都是更大的恶棍”。

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A.领事裁判权

B.五口通商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详解】材料表明英国人很难管理英国人,因为英国人在中国为所欲为,这主要是由于领事裁判权,导致中国没有了对在华英国人的司法管辖权,故选A项。

其他选项不涉及对英国人的管理,B和C主要是贸易问题,排除;

D属于租界问题,排除。

10.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

“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

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

”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

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

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详解】据材料中的“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可知,马克思分析的是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使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故选A项;

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甲午战争后,时间不符合题意,B、C两项排除;

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

欧洲人的干涉……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联系所学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分析解答。

11.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到:

“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我们则应坚决地树起红旗。

”在此,毛泽东

A.强调中共独立领导革命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主张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D.开始反思十月革命的道路

【详解】据材料“1927年8月20日……国民党

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我们则应坚决地树起红旗。

”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此时是大革命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武装斗争,故A符合题意;

据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B错误;

据所学可知,八七会议后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C错误;

开始反思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退到文家市,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D与材料不符。

12.80多年前,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世界。

画面中,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号陶大哭。

这张照片

A.受同一时期西方主流思想影响

B.侧重于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C.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行径

D.批评了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材料反映的是日本侵略上海的罪行,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行径,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对华进行侵略制造了一系列侵华罪行,日本对中国侵略是法西斯思想的表现,不是受到西方主流思想的影响;

B选项错误,这张照片是真实事件,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

D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侵华罪行的表现,没有批判列强的绥靖政策。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3.“解负令”并没有满足平民提出的平分土地的要求,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旧归贵族所有。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解负令”

A.将公民内部的阶层融为一体

B.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C.壮大了贵族阶层的政治力量

D.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解负令”并没有在扶持一方后,将另一方面置于死地,对贵族的合理利益是保护的,故解负令缓和了原本对立的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的矛盾,从而稳定了公民集体,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选D项。

梭伦改革中“解负令”还是维护贵族合理利益的,还是存在贵族和平民身份差别的,此外还有财产等级制,故“公民内部的阶层融为一体”言过其实,排除A项。

解负令解放的是债务奴隶,其他奴隶并未解放,故排除B项。

这一措施是有损贵族利益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排除C项。

14.罗马法中规定:

当事人如因错误而履行债务时,得提出不当得利之诉,请求他方返还已履行的财产。

这一规定折射出,古代罗马法

A.注重规范市场贸易秩序

B.蕴含了公平正义精神

C.反对非法侵占私有财产

D.致力于打造诚信社会

【详解】材料信息反映了对“不当得利”的防范,这是公平正义精神的体现。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贸易秩序,而是债务关系,排除;

C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侵占私有财产,而是债务关系中对失误行为的纠正,排除;

D项,虽然材料体现了一定的诚信要求,但更主要的是要维护公平与正义,排除。

15.有学者指出,尽管人文主义者总是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但没有人敢于承认自己是个异教徒,甚至是无神论者,“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渴望上帝的恩典”。

这体现出人文主义者

A.对教会权威的肓目崇拜

B.坚持以宗教神学为中心

C.对因信称义的质疑批判

D.理性与信仰交织的矛盾

【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方面人文主义者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表明人文主义者认识到教会的问题,体现了其理性色彩;

而另一方面,人文主义者“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渴望上帝的恩典”则体现了对宗教的信仰,故答案为D项。

根据材料中“人文主义者总是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可知,人文主义者并不盲目崇拜教会权威以及以宗教神学为中心,排除A、B两项;

材料中的人文主义者坚持对宗教的信仰,这与因信称义原则是相通的,排除C项。

16.近代科学早期阶段的一位杰出科学家“除了在光学、流体动力学和数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之外,还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定律。

”这位科学家

A.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

C.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

D.总结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详解】“他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定律”评述的是牛顿在数学领域创建微积分,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总结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D正确;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A不符合题意,排除;

量子论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不符合牛顿,排除B;

爱因斯坦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C不符合题意,排除。

17.史学家王乃耀提出:

“英国自16世纪后,封建贵族阶级发生了严重分化,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

在18世纪期间,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上述现象

A.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促使英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

C.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D.体现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详解】材料体现出英国16—8世纪中期阶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表明资本主义在农村和城市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时期英国封建贵族的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崛起、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自耕农消失等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是在16世纪,B项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在农村和市场得到发展的问题,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发展的信息,D项错误。

1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当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因为管辖权发生纠纷时,由联邦法院根据联邦宪法对二者权力的界定进行裁决。

这一规定

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增强了联邦司法的独立性

C.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

D.提高了三权分立的稳定性

【详解】材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管辖权的纠纷,由联邦法院根据联邦宪法对二者权力的界定进行裁决,有利于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出发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故C项正确。

联邦法院的裁决依据联邦宪法的规定进行,不会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故A选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并且材料中联邦法院的裁决依据联邦宪法的规定进行,不会增强联邦司法的独立性,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分权,不是联邦立法、司法、行政之间的分权,D项错误。

19.下图是1803—1830年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

据此可知,此时期美国

A.社会经济转型加速

B.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C.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D.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详解】由示意图看出,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美国的工业化程度提高了,促进了美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经济转型加速,故A正确;

示意图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数据,无法得出农业经济走向衰退的结论,排除B;

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农业,标志着工业化已基本完成,示意图无法体现,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变化情况,无法体现美国整体对外贸易数据变化情况,不能得出对外贸易增长迅速,排除D。

20.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1866年”、“考察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建立帝国议会,故1866年不可能出现帝国议会,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当时英国伦敦有议会,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当时英国曼彻斯特是著名的工业城市,故存在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已经发明电报,故1866年电报已经存在,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下表为法国土地占有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年份

情况

1862

全国780万个土地占有者,占地1公顷以上的320万农户中,占地1—10公顷的小农户有244万个

1882

占有土地在10公顷以下的小农户达总农户的80%以上,其中土地不到1公顷的最小农户约占40%

1893

占地不足5公顷的小农户有400万个,占农户总数的71%

A.国内市场狭窄

B.工业发展速度快

C.土地兼并严重

D.自然经济力量大

【详解】据材料“1862---1893年法国土地占有情况”可知,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导致法国国内市场狭窄,自由劳动力缺乏,制约了法国工业发展速度,A正确;

B错误;

据材料“1862---1893年法国土地占有情况”可知,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没有存在土地兼并问题,C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1862---1893年法国土地占有情况”,D不是材料主旨。

22.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B.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C.新型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根据题干“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可知,时间是1870年之后,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开始逐步进入电气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错误。

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A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和汽车的出现,推动了公路的发展。

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资金的投向而非资金的获得,故资本原始积累与题意无关,排除B。

23.下面是1700—1851年间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表明

A.城市化的进程持续加速

B.农业经济日益趋向衰退

C.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D.农业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详解】图表中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持续大幅下降,说明城市人口持续大幅的增长,这必然使城市化进程得到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A项。

B项,图表中的时间主体上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减少并不等于农村经济的衰退,反而能够说明农村经济的发展,排除;

C项,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时,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

D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农业产业成份的变化,不能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

24.“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对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的描述,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

”由此可知,“他们”的作品

A.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B.如实地揭露社会黑暗

C.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

D.体现了对完美的追求

【详解】材料中“自然的美”“自由的理想”体现了“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B项,如实揭露社会黑暗的是现实主义文学,而材料信息没有强调“如实”性,排除;

C项,浪漫主义是对理性的反叛,材料中的“自由的理想”说明并非理性,排除;

D项,对完美追求的是古典主义,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顺治四年,颁行《大清律》,凡十卷,共四百五十八条,其篇目及分门,完全因袭《明律》,后历代不断修缮。

《清律》规定:

旗人与民族身份,刑罚有殊。

官员犯罪区分公罪与私罪。

官员贪赃,钦定例:

百两以上者,绞决。

中央司法机关,主要有大理寺、刑部及都察院,又称三法司。

地方司法机关,有州、县,有府,有省,各掌该管内的行政、司法事务。

清代的审判机关,分三级管辖。

清代的刑罚,主刑为五刑,即笞、杖、徒、流、死。

材料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下令“参酌各国法律,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并令设立“修订法律馆”。

修订法律馆先后译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典,修改、制定了几部重要法典和一系列单行法规,从而使清朝原有的法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删去旧律以吏、户、礼、兵、刑、工分篇的总目,统分为30门(篇);

分别民、刑,即将旧律中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违约等纯属民事法律范畴的条款分出,不再科以刑罚;

删去因形势变化而过时的条目,更改陈旧的词语、增加了些新的罪名(如盗毁铁路要件罪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二月初五日会布《公司律》(附《商人通则》9条)。

其中规定:

凡设立公司,须“赴商部注册”。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前期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发展的认识。

【答案】

(1)特点:

承袭前代法律;

刑罚因民族而异,对贪官处罚重,司法机构较完善;

地方司法机构与行政机构没有分开;

法律种类单一;

刑法占重要地位

(2)变化:

主要借鉴西方法律;

法律种类增多;

刑事和民事法律分开;

与时俱进,增加经济立法。

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

西方法律制度的传入;

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

国内革命运动兴起。

(3)认识:

制定法律时,要善于学习借鉴古代中国、外国的法律制度:

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修订法律,制定新的法律。

【详解】

根据材料“完全因袭《明律》,后历代不断修缮”可知,清前期法律承袭前代法律;

根据材料“旗人与民族身份,刑罚有殊”可知,刑罚因民族而异;

根据材料“官员贪赃,钦定例:

百两以上者,绞决”可知,清前期对贪官处罚重;

根据材料“中央司法机关,……地方司法机关”可知,司法机构较完善;

根据材料“地方司法机关,有州、县,有府,有省,各掌该管内的行政、司法事务”可知,地方司法机构与行政机构没有分开根据材料“清代的刑罚,主刑为五刑,即笞、杖、徒、流、死”可知,清前期法律种类单一,而且刑法占重要地位。

根据材料“参酌各国法律,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可知,清末主要借鉴西方法律;

根据材料“删去旧律以吏、户、礼、兵、刑、工分篇的总目,统分为30门(篇)”可知,法律种类增多;

根据材料“分别民、刑”可知,刑事和民事法律分开;

根据材料“删去因形势变化而过时的条目,更改陈旧的词语、增加了些新的罪名(”可知,清末法律与时俱进,增加经济立法。

根据材料时间1902年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

根据材料“修订法律馆先后译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典”可知,西方法律制度的传入是法律制度变化的原因之一;

根据材料“十二月初五日会布《公司律》(附《商人通则》9条)”可知,经济法的确立表明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

根据所学可知,清末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促进了清政府修订法律。

开放性试题。

根据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制定法律时,要善于学习借鉴古代中国、外国的法律制度;

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法律制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修订法律,制定新的法律。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而言,出版自由带来了言论的表达自由。

随着出版的日渐繁荣,各种宣传启蒙思想的书籍、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数量激增,一方面从根本上扭转了神权和君权专制统治之下的知识行于上的等级特权局面,知识向平民化的普及得以实现,启蒙思想开始了向普通民众行于下的广泛传播;

另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