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3221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B.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答案】A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故选A.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防治噪声的途径.

6.下列温度最接近23℃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温度.

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面消融,是凝固现象

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是液化现象

D.严寒的冬天外面下起鹅毛大雪,是液化现象

【答案】C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

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错误.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严寒的冬天外面下起鹅毛大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8.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

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解决此题要知道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时需要放出热量.小镜子相对口中温度而言,温度较低,当放入口中后水蒸气遇到冷的小镜子会发生液化现象,这样小水珠会分布在小镜子上,使镜子变得模糊,故需要放在火上烤一下,避免镜子的温度偏低;

故选D.

液化及液化现象.

9.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故A正确.

(2)读图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BCD错误.故选A.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0.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与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给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同种物质气压不变,沸点不变.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但是b、d表示沸点都变了,所以BD错误.但由于水的质量变大,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温度升高的比较慢,所以,A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

C.

沸腾及沸腾条件.

11.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解决此题要结合沸腾的条件是:

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知道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且不断吸热.在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根据沸腾的特点可知烧杯内的水温度将不再变化,所以试管内的水温度能达到100℃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

故选C.

12.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小华建议他加一块滤色镜,小明应选择()

A.红滤色镜B.蓝滤色镜C.黄滤色镜D.绿滤色镜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决定的.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也就是只能看见蓝盈盈的天,所以应该加一蓝滤色镜,只能让蓝光透过.故ACD错误.故选B。

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

13.下列事例中,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A.医院、饭店常用的灭菌灯B.电视机遥控器

C.验钞机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1)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2)光谱上紫光以外的光称为紫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

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医院、饭店常用的灭菌灯、验钞机利用的是紫外线;

电视机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线;

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的是超声波.故选B.

红外线.

14.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

选D.

光的色散.

15.“浴霸”是家庭淋浴间的常用装置.关于“浴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有红外线灯泡,主要用于照明和杀菌消毒

B.装有紫外线灯泡,主要用于照明和杀菌消毒

C.装有红外线灯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

D.装有紫外线灯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

(1)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一般伴随红光出现,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

(2)紫外线也是看不见的光,紫外线一般伴随紫光出现,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合成VD.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用来取暖,一般红外线伴随红光出现,红光用来照明,具有杀菌作用是紫外线;

所以“浴霸”装有红外线灯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故选C.

二、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6.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中考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处控制噪声.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高。

【答案】振动声源响度音调

(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4)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的深度.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中考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用力划,梳齿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所以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响度大;

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快划,梳齿振动的快,音调高,所以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

振动;

声源;

响度;

音调;

声音的产生;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同时烧开相同的两壶水,壶嘴喷出的“白气”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仔细观察比较还能发现:

房间内水壶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由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的气温较高(选填“甲”或“乙”)。

【答案】液化甲乙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由图可知:

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而乙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少.“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多,表明房间温度低;

“白气”少,表明房间温度高.故答案为:

液化;

甲;

乙.

18.在1标准大气压下,①冰熔化;

②酒精蒸发;

③水沸腾;

④铁水凝固四个过程中,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是(填序号)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玻璃外侧有小水珠(选填“a”、“b”)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这是因为酒精在(填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放热”)而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起到暂时降低温度的效果。

【答案】1、3、4a蒸发(汽化)吸热

(1)①冰是水的固态形式,是晶体,故在一定温度下才能熔化,而且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

②酒精在蒸发时,蒸发是可以在任意的温度下发生的,另外由于蒸发吸热,会导致酒精表面的液体的温度会降低;

③水在沸腾时温度会保持沸点温度不变;

故水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

④铁是晶体,故在一定温度下才能熔化,而且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所以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是①③④;

(2)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3)酒精是一种极易蒸发的液体,擦拭在病人身体上后,酒精蒸发,蒸发吸热,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故答案为:

①③④;

a;

蒸发;

吸热.

液化及液化现象;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19.声音在空气(15℃)中传播速度是m/s,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它的频率高于,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m,点燃的蜡烛置于喇叭前方,喇叭工作时烛焰在摇晃,这说明。

【答案】34020000Hz3000声音具有能量

①声音在空气(15℃)中传播速度是340m/s;

②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

③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则海水的深度:

s=vt=2s×

1500m/s=3000m.因为声音具有能量,点燃的蜡烛置于喇叭前方,喇叭工作时烛焰在摇晃.故答案为:

340;

20000;

3000;

声音具有能量.

声速;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超声波与次声波;

声音具有能量.

20.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

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

②水蒸气烫伤,(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答案】升高②水蒸气液化放热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

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需要给烧杯加盖.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水蒸气也可以液化,也会放热.

(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加纸盖减少加热时间,会使杯内气压升高,使水的沸点升高.

(2)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沸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故答案为:

升高;

②;

水蒸气液化放热.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2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

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

“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

(②③两题填物态变化名称)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答案】小水珠高液化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液化是放热的,所以水蒸气遇冷容易液化,而温度高时则不容易液化,据此来对本题中的情景进行分析.

(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①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气态,所以看不到“白气”;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温度降低了,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发生汽化,又变成了水蒸气,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因为水蒸气遇冷时才易发生液化,所以在火焰熄灭前,炉子上方空气温度较高,液化现象不明显,我们所看到的“白气”较少,故可以确定乙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故答案为:

小水珠;

①高;

②液化;

③汽化.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三、解答题:

(共48分)

22.(2分)

(1)如图所示,画出点光源S照在不透明物体AB上在光屏MN上出现的影子.

【答案】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

(2)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出光源S发出的经过AB物体上下边缘的光线,光屏上这两条光线间的部分是光线照不到的范围,即AB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范围.从光源S作经过物体AB两端点的光线,这两条光线与光屏的两交点间是光线照不到的范围,即物体AB的影子;

如图所示.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23.(2分)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请在下图中作出蜡烛AB

的像A'

B'

.

(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

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2)找出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的对应点,然后连接成平滑的曲线;

(3)从图象中看出;

h随s的变大而变大,即h与s成正比关系;

(4)根据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孔的距离关系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如下: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24.(7分)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________(选填“大”、“小”)些。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几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符号)。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与琴弦________的关系。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

论。

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选填符号),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1)固体可以传声

(2)大(3)捏住线,线停止了振动(4)ad粗细没有控制材料相同ac

(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唯一的原因肯定就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大.(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地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4)①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择a和d.②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③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④选择a和c,长度和粗细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故答案为:

声音的传播条件;

25(6分)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有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表中的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随意拉开橡胶球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振动强

(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

所以结论是:

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

26.(3分)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某同学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如图所示),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该同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的目的是。

【答案】低尺子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或尺子振动功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控制尺子振动的幅度相同,使声音的响度相同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该同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的目的是控制尺子振动的幅度相同,使声音的响度相同;

低尺子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或尺子振动功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控制尺子振动的幅度相同,使声音的响度相同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27.(10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安装实验器材时:

(1)小华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在图示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对水加热,可以观察到:

(2)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

(3)沸腾后,水的温度,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一直上升到液面而破裂。

(4)水沸腾前,有部分水蒸气产生,这是通过的方式使水汽化而形成的。

(5)小华撤去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