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3184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届高三第1次月考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C.今天,仁化县人民法院向媒体通报,该县红十字会原副会长李涛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并致一人死亡,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4个月,缓刑2年。

D.在经历了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的“草根”和“盲选”浪潮之后,2013年初曾经以“超女”和“快男”等歌唱选秀类节目见长的湖南卫视大打“怀旧”牌,将焦点对准了那些在不同年代成名的“老声音”。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B.⑤③①④②⑥C.②⑥⑤③①④D.⑤⑥②③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

“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

“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

“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

”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擢提点利州路刑狱。

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

“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

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

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

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矫:

假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所与交游 

②必于法外与之

B.①以太夫人忧去官 

②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C.①吏民畏而安之 

②予少而读书

D.①王蒙正为凤州 

②起为开封士曹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

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

答: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4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尽望乡。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

①芦管,胡笳,这里指笛子。

(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3分)

(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

)(6分)

(1)子曰:

“ 

,仁者不忧, 

”(《论语》)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3)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春江花月夜》)

(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难赋深情。

(《扬州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

刘梦溪

⑴“王道”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自然是很重要的概念。

但孟子当年向各国的国君推销此义,口干舌燥,效果渺渺。

结果自己还要解释动机,说什么“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今天虽不是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世界总体大势,如俞曲园老人易箦之时所作绝句九章,则第六章“几家玉帛几家戎,又是春秋战国风。

太息斯时无管仲,茫茫杀气几时终”,庶几近之。

设若今天有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效果会如何呢?

我以为那“后果”,比当年气得发牢骚的孟轲好不到哪儿去。

⑵以此我们不妨将目光由“国君”转到国民,转到人,转到人的个体生命。

然而一提到人,我不得不说,如今人类正面临空前的危机。

具体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大自然的剧烈反弹给人类带来的始料不及的灾祸;

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

两者均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一个月前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是造化发给人类的警示信号,而且是把两个方面的危机交织在一起的一次预警。

此时此刻,我们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但大智慧不会自然现身,而是需要人类去“证得”。

⑶何以中华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

《华严经》云: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这是说,人类本身并非不具备拥有大智慧的条件,只是由于自身的妄想和执迷,不能够“证得”。

我说过,大智慧是和德范联系在一起的。

《华严》使用“智慧德相”一语,真是恰到好处。

“证得”就是“证悟”,亦即俗所谓觉悟。

不能“证得”,就是不能证悟,也就是不得觉悟。

孟子说: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尽心》上)疢,读chè

n,即患病的意思。

故郑玄注:

“犹病也。

”按孟子的本义,人的“德慧”存在于人的疾病之中。

换言之,也可以说人的疾病是使人获得(或证得)德慧的必要条件。

⑷说白了,就是人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有可能达到“德慧”的境界(故达)。

否则不过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与。

所以马一浮说:

“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为道。

”大家熟知的孟子的另一段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告子》下)讲的是同一道理。

关键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证得”。

能够“证得”,“多难”也可以“兴邦”。

不能“证得”,执迷不悟,大智慧固然不能获得,立志兴邦也是枉然。

⑸中华文化大智慧,是人类的美善境界,是“上善若水”,是“止于至善”。

也可以说,是和君子之道、和人类的道德理性连在一起的。

而“六经”,则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渊薮,其最主要的价值理念敬、诚、信,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源泉。

特别是“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之意,主要是人的自性的庄严。

“敬”这个概念,已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

中国人立国和作人的文化精神依归,主要在“六经”,在敬、诚、信。

当然还有“和”和“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

有不同,才有和。

“和而不同”之义在此。

张载的四句话: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仇、对、反,是象的流动不息,是事物的过程。

最后,人类总是要“和而解”的。

(选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7期)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如果今天的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也如当年的孟轲一样效果渺渺。

B.作者引用俞曲园老人所作的绝句,目的是为了证明“王道”是没有必要提出来的,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起什么作用。

C.既然当下推行“王道”效果不好,作者主张把目光转向国民,转到人的个体生命。

D.作者认为人类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要化解迫在眉睫的危难,则要运用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E.大智慧是和德范联系在一起的,而德范来自疾病与灾难,因而多难兴邦。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剧烈反弹带来的灾祸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是给人们的一次预警。

B.“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为道”,人类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得到的只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与。

C.“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的庄严。

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

D.张载的四句话,肯定了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与它物的对立和斗争之中,对立双方斗争的结局只能是折中、和解。

14.面对人类面临着的空前两大危机,作者为什么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15.根据文意,“大智慧”是如何“证得”的?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请记得把答题卡与选考部分相对应的方格涂黑。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一个人的春天

艾小羊

咖啡馆里并不常见老先生。

他来的时候,穿一件浅蓝夹深灰的格子衬衣,深灰西裤,没有系皮带,而是用了深米色的皮质外用背带。

衬衣里面一定穿了保暖衣,春寒料峭,大多数人还穿着短风衣。

老先生的头发已经灰白,没有染,国字脸上有很深的法令纹。

他自我介绍姓方,我们便称他为方先生。

方先生在某个下午轻轻推门而入,接下来的几天,总在午后的三四点钟准时到来。

他点一杯蓝山咖啡,不加糖与奶精,手机随意地放在桌上,是很老款的诺基亚,早已下线,却不知他用什么办法保持了它的崭新与清洁。

打过几通电话后,会有一两个人来与他碰面,从偶然传来的只言片语,我知道他是一个来出差的生意人。

咖啡馆优雅宁静的外衣下,有一颗八卦喧嚣的心。

大家纷纷好奇一位年长的男人,经历了什么样的半生,才会习惯于在异乡的咖啡馆里谈生意。

那日,方先生约的人似乎爽约了。

他喝完咖啡,百无聊赖地坐在靠窗的桌边。

他的手机仅有接打电话功能,他也没有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的习惯。

咖啡馆的旁边有一所小学,正逢学生下课。

家长领着小学生从窗前经过,不时有孩子将脸紧贴在落地窗上,苹果似的小脸蛋挤成了一个比萨饼。

“有点吵。

”我抱歉地说。

“我喜欢。

”方先生笑笑。

“您一个人出差?

”我问。

“去年冬天,我太太走了。

我把本来已经交给儿子的生意接过来。

一个人,在家呆不住。

尤其……”他顿了一下,深深的法令纹为笑容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说道:

“这春天来了。

“夫人很漂亮吧?

”这样的时候,他一定愿意谈谈与她有关的事。

“唔,很爱漂亮。

”他沉静的眼眸里跃起一丝顽皮的火花,仿佛要故意保留自己的赞美,以免让她太过骄傲。

“她每天晚上都问我第二天穿什么,然后熨烫整齐挂在衣帽钩上。

有时候我不耐烦,年轻气盛的时候还经常为此吵架。

现在,她走了,每晚睡前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倒成了我的习惯。

“您是我所见过穿着最优雅的老人。

”我想换个话题。

“她听到要高兴死了,比夸她自己还高兴。

”方先生把话题又拉回太太身上。

得知方先生明天就要离开,我请他吃一块大理石芝士蛋糕,算作饯行。

他点了一杯鲜榨西芹汁,说这是一顿健康而完美的晚餐。

我转身欲走,他忽然又开口了。

“你一定在想,我一个人,为什么还要这样注重保养?

因为如果我的生命没有熄灭,她的记忆就不会死亡。

”我什么也没有说,想说的话,被一种美好而感伤的情绪紧紧地凝结在喉管。

那一天晚些时候,我打电话给一位对婚姻持否定态度的朋友,讲了方先生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8日,有删节)

16.方先生的“优雅”体现在哪些方面?

(5分) 

17.简析文中画线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8.说说题目“一个人的春天”的含义。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广东垃圾村村民回收废品致富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黄栋林)在作家余华的小说《兄弟》里,主人公李光头在县政府面前静坐示威时,以捡路人的报纸、瓶罐换钱为生,他便顺势做起了废品生意,搭了茅棚、安了电话、装了电风扇,还嘲笑县长的工资不如自己雇的临时工。

之后,李光头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大富豪。

在兴宁市水口镇,“现实版”李光头的故事早已在这里上演。

发端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废品回收行业,已成为该镇两成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水口镇的废品回收业是由井下村村民先做起来的。

在该村,超过六成人从事过废品回收行业,大部分人靠此发了家,少数村民身家已过千万。

起步 挑糖箩,创业品尝艰辛

井下村现有17个村民小组,500多户2600多人,人均不到三分田。

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便开始有人靠收废品维系生活。

对于现任井下村支书兼村主任刘金祥来说,1985年第一次跟着大伯收废品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那时用扁担挑着两个“糖箩担”,一头是糖,一头是小百货,一边走一边敲打着手中的铁皮,发出“叮叮哆”的响声。

小孩听到响声,便会拿着家里的牙膏皮、鸡毛、鸭毛等废品来换糖吃,口中还念着客家童谣:

“叮叮哆,叮叮哆,苦瓜焖豆角!

”一些老人家则会拿胶鞋底等值钱一点的废品换些针线、皮筋等小百货。

刘金祥说,第一天收废品就赚了四块钱,这让他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