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31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

一、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内涵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范围及职能

  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不论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

从基本管理职能、管理原理和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

  管理有四个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二)管理者

  1管理人员的分类

  可以将这些管理者按所处的组织层次和所从事的管理工作领域的不同划分为相应的类型。

  

(1)管理人员的层次分类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区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2)管理人员的领域分类管理人员还可以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窄及专业性质不同,划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两个大类。

综合管理人员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专业管理人员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

  2管理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这个术语指的是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

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二、决策与计划

  

(一)决策

  决策是作为“决策制定过程”来理解的,而不仅仅指选择方案即作出决定、抉择的那一时刻的行为。

组织决策,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由组织整体或组织的某个部分作出的对组织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过程。

  决策的构成要素:

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决策准则。

  

(二)计划

  1含义及作用

  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

  计划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

  

(2)为组织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3)为有效筹集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

  (4)为检查、考核和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

  2计划的类型

  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计划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

  

(1)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2)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3)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

  (4)指向性计划和具体计划。

  (三)组织文化

  文化的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首先,文化是一种知觉。

其次,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

  (四)组织环境

  环境是指对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者力量。

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环境中从事活动的,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必然会影响组织活动的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按照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相关组织都产生影响,还是仅对特定组织具有影响而区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特殊环境因素。

三、组织

  

(一)组织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组织的含义

  组织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组织工作就是要把达到组织目标而必须从事的各项工作或活动进行分类组合,对包括人、财、物和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进行有效的配置,划分出若干管理层次,分出若干部门;对人员进行选聘、考评和培训,为组织结构中的每个职位配备合适的人员,并把监督每类工作或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各个管理层次、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以及规定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此外,还需要根据组织内外诸要素的变化,不断地对组织结构作出调整和变革,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2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组织工作、组织现象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搞好组织设计与再设计工作,意义非同一般。

是什么导致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组合效果呢?

或者说,为什么“整体可能大于各部分的总和”?

也可能相反,构成的要素越多,整体的力量反而越小。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特定方式不同,从而造成了要素间配合或协同关系的差异。

  

(二)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原则

  

(1)人员配备的任务

  人员配备的直接任务是为组织结构中的各个职位配备合适的人员,应不仅要满足组织的需要,同时也必须关注组织成员个人的特点、爱好和需要,以便为每个人员安排适当的工作。

  

(2)人员配备的原则

  组织成员是否真心实意、自觉积极地为组织努力工作,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为求得人与事的优化组合,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因事择人、因才使用、动态平衡的原则。

  2管理人员的选聘

  

(1)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制定管理人员选配和培训计划,首先需要确定组织目前和未来对管理人员的需要量。

  

(2)管理人员的来源

  选聘主管人员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从组织内部提升(内升制),一是从组织外部选聘(外求制)。

  (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选聘主管人员,首先必须明确选聘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根据什么标准来选聘。

总的来说标准应该是德才兼备。

但是从具体担任的管理职位来说,选聘的依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职位本身的要求以及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三)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

  任何设计得再完美的组织,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也都必须进行变革,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组织内外条件变化的要求。

诱发组织变革的需要并决定组织变革目标方向和内容的主要因素有:

战略、环境、技术、组织规模和成长阶段。

  2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1)组织变革的动力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

  ②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③人们对变革的必要性及变革所能带来好处的认识。

  

(2)组织变革中的阻力

  组织变革阻力的主要来源为个体和群体方面的阻力、组织的阻力和外部环境的阻力。

  (3)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和对策

  概括地说,改变组织变革力量及其对比的策略有三类:

一是增强或增加驱动力;二是减少或减弱阻力;三是同时增强动力与减少阻力。

四、领导

  

(一)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的含义

  从定义中可以体会到,领导职能包含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领导者一定要与所领导的群体或组织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

  

(2)权力在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3)领导者能对被领导者产生各种影响;

  (4)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去实现组织目标作出努力和贡献。

  2领导的内容和作用

  领导意味着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正是来自其下属和组织其他成员的追随与服从,才使领导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得以确立,并使领导的过程成为可能。

  领导活动对组织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领导的这种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在:

沟通协调作用、指挥引导作用、激励鼓舞作用。

  3领导者的素质

  

(1)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政策水平、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等方面。

  

(2)业务素质

  有效的领导者应具有管理现代化企业的知识和技能。

  (3)身体素质

  领导是一种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活动,需要足够的智慧,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

因此,领导者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二)领导风格

  领导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的效能或效果,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工作的情境等三方面因素。

五、控制

  

(一)控制的基本概念

  1控制的定义

  控制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一项管理职能。

  2管理控制的特点

  其特点为:

目的性、动态性、整体性和人性。

  3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

  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时点不同而将管理控制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类。

  

(二)制定控制标准

  控制目标、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和尺度。

如果没有控制目标、标准,便无法衡量实际工作,控制工作也就失去了目的性。

  (三)衡量实际工作

  管理者在衡量实际工作成效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2)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3)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四)有效控制的原则

  控制工作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2)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5)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将财务绩效控制与非财务绩效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6)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名词解释

1.管理:

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企业文化:

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4.战略管理:

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

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7.目标管理:

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8.决策:

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9.企业组织结构:

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

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12.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13.领导:

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14.领导班子:

在一个最高领导统帅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即领导班子。

15.激励:

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

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16.控制:

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17.现场控制:

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18.预算:

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

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19.集中控制:

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