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313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粤教版必修2

粤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150分  150分钟)

一、(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窈窕(yáo)泠然(líng)蹇焉(jiǎn)鼎铛玉石(chēng)

B.追溯(sù)  栏楯(xún) 扃牖(yǒu) 万乘这势(shèng)

C.慰藉(jiè)桂棹(zhào)愀然(qiū) 倚歌而和(yǐ)

D.嫔妃(pín)逦迤(yǐ)  辇车(niǎn)不霁何虹(jì)

2.下列各组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晤面    食不果腹    瞑目    扶摇而上

B.分辨    闻过饰非    晦朔    无动于中

C.贪焚    忠贞不逾    抉择    运筹帷幄

D.船舷    无耻滥言    梳装    荼毒生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比较起来,都显得相形见绌。

B.读书做学问的人要甘于寂寞,舍得气力,吃得辛苦,方能升堂入室,取得成绩。

C.在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他们同样是出租车司机,但思想行为却南辕北辙。

4. 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5.下列各句中活用现象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D.君将哀而生之乎

6.下列各句中含古今同义的加点词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方框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项脊轩志》被誉为“明文第一”,开头只描写了项脊轩这座破阁子的_______,静谧得有点_______,荒凉的环境,烘托出作者_______、凄婉的心情。

A.清幽  萧条  寂寞   B.清静  萧疏  孤苦

C.清爽  萧索  孤独   D.清幽  萧瑟  孤寂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在文学上主张学唐宋文章法度,人称其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善于描写日常琐事。

此派代表人物还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袁宏道等。

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其中内7篇,外15篇,杂11篇。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他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而这样的境界只有“至人、神人、圣人”能做到。

C.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与妻书》写得感情真挚,痛彻心扉。

字里行间充斥着对妻子无尽的爱意,然“吾至爱汝”,却“忍舍汝而死”更体现了一个为了祖国、民族而牺牲一己之幸福谋大家永福的赤诚心怀和高尚品格。

D.杜牧,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常在诗中用典,借古讽今。

散文著作成就很高,气势恢宏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骈散结合的文赋。

道出了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   诗意的人生的。

庄子即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迹,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

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

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

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

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

《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和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

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

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1.对文章某些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

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互涵”指彼此促进,“互动”则指彼此渗透。

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

“哲学诗意化”指的是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哲学的思想。

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洋溢着诗情:

“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

2.作者认为庄子“既是圣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兼哲人”,下列不属于这种说法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

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

C.庄子和屈原都是以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

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具有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3.关于战国时期文史哲之间互涵互动关系的表现,下列表述和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文学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

B.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因素,以形见理的《老子》一书的产生便是例证。

C.史著文学化促成了“史传文学”的产生。

D.哲学诗意化导致了“诗化哲学”的出现。

4.对文章论述的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和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B.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

C.庄子和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背景。

D.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促生了“庄骚辉映”这一文化奇观。

三、(24分)

1.阅读下面文言短篇,完成文后的练习。

(12分)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遗,恚而语女曰:

“而翁长铨,迁我辛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则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1)为画线句子填上标点。

(3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妻子)

B.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落下的叶子)

C.而翁长铨(长:

名词作动词,担任长官;铨:

铨选,吏部的任务是按照规定任免、考核、选拔官吏)

D.婿竟不调(竟然)

(3)本文用白描手法写人记事,即用极简练的语言记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写出了人物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请从上文中找出典形的两处,并进行分析,说说写出了人物什么特点。

(6分)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4)题。

(12分)

武 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

“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

“汝益乎?

”曰:

“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

僧又笑曰:

“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

“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

“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

“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

”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

“憨和尚汝师耶?

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

尼乃曰:

“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这,以要一日成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起。

尼笑谢曰:

“孟浪迕客,幸勿罪!

”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

“汝大卤莽!

惹他为何?

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

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

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

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

到……去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既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四、(18分)

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3分)

(2)众相顾,迄无应者。

(2分)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