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3124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文档格式.docx

A.唯物辩证法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

1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存在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D.发展

12.把物质当作是水、火、气等可以直接感知的实物的观点属于()的物质观。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3.“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这句话表达是哲学的()观点。

A.唯心主义B.唯物辩证法C.相对主义D.形而上学

14.一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这一说法表达的哲学倾向是()的观点。

A.唯物辩证法B.相对主义C.形而上学

D.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

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

A.运动的一种偶然现象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运动的外在表现D.运动过程的结束

16.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A.持续性B.顺序性C.广延性D.规律性

1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是否()。

A.普遍联系B.永恒发展C.有一个共同本原D.有共同发展规律

1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原因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9.哲学上的多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20.“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的观点。

A.辩证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21.实现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

22.意识的内容是()。

A.人脑自生的B.人脑的特殊分泌物C.来自物质世界D.主观的创造

23.世界统一于精神的观点属于()的观点。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

24.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的关系。

A.内容和形式B.本质和现象C.全局和局部D.一般和个别

25、“一切皆变,无物常驻”的观点是()的观点。

A、唯物论B、唯心论C、辨证法D、形而上学

2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的关系。

A.原因和结果B.抽象和具体C.本质和现象D.绝对和相对

2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C.正确反映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保守思想

28.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9.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意识归根结底来源于()。

A、错误判断B、主观想象C、客观世界D、落后思想

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涨潮和退潮B.日蚀和月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

3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空间具有()。

A.发展变化性B.矛盾普遍性C.客观性D.客观实在性

32.在意识内容问题上,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

A.社会的产物B.人脑的机能

C.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

3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坚持()的表现。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

37、“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鬼神观念是()。

A、人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不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D、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3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客观实在性B、物质性C、可知性D、矛盾性

39、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B、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

C、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D、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40、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41、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42、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物质可知性

4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A、肯定了时间的一维性和不可逆性

B、说明人很惧怕老去,希望时间停留

C、光阴无法随人愿,得过且过

D、物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4、宗教观念是()。

A、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不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D、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4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的统一。

A、物质和运动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C、有限性和无限性D、唯物论和辩证法

46、运动是()。

A、物质的唯一属性B、物质的存在形式

47、“火是世界本原”是()的观点。

A、唯心主义B、宗教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48、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49、“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认为静止状态实际不存在

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0.时间空间是感觉的先天的形式,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51.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存在于运动之中

C.是绝对的不动D.与运动相互渗透

5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其含义是()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

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

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

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5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ABE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由()。

A.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证明的B.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的

C.物理学的成果证明的D.生物学的成果证明的

E.达尔文进化论证明的

AB

3.关于意识的本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意识是高度复杂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的物质

C.意识可以脱离人脑而独立存在

D.意识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E.意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ADE

4.关于运动,下列命题表达机械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自身不能运动,物质运动靠外力推动

C.运动只是位置移动和量的增减,没有质变

D.机械运动是惟一的运动形式

E.心动才有物质的动

BCD

5.恩格斯说: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

A.物质即是某一或某些具体的实物

B.物质不是指某一或某些物,而是各种具体物的总和

C.物质概念是一种哲学抽象

D.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没有任何联系

E.哲学物质概念与各种具体实物是完全相同的

BC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人们感觉的复合

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E、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

ABD

7.有报道说,有一家的孩子在幼时被狼抓走,几年后,在一山洞里发现其踪影,设法带回后,发现其不能讲人话,行为与狼无异,故称“狼孩”。

狼孩没有人的意识,说明()。

A、狼孩的人脑变成了狼脑B、狼孩前辈子就是狼

C、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心灵的创造

E、人的大脑是在社会活动中完善起来的

CE

8.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关系表现为()。

A、物质运动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E、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主观观念

ABC

9、时空和物质的不可分离性()。

A、表明了时空的客观性

B、表明了时空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否认了时空的绝对性

D、混淆了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区别

E、表明了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A、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B、物质世界不存在静止状态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精神、概念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E、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

ACE

三、填空题(在横线空格处填上答案)

1.物质是标志()的哲学范畴。

2.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铰理解为存在的。

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田有属性采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和()。

3.如果我们认识了物质的运动形式。

我们也就认识了()。

4.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没有不()的物质,也没有无()的运动。

5.割裂物质和运动的联系、,就要犯()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6.静止是运动的()。

7.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表示物体运动()的历史,其特点是()。

8.空间是物质运动的(),表示物体运动()的历史,其特点是()。

9.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

10.意识的物质器官是()它是()的机能和属性。

11.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条件反射活动,就是脑神经细胞通过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0S的过程,这种处理过程就是()。

12.意识的()是客观的,意识的()是主观的。

13.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

14.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意识的()。

1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16.()是低等动植物的反映形式。

17.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类意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l8.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

19.首先是(),然后是()和—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逐渐变成了()。

20.意识不仅是自然界()产物,而且还是()—产物。

21.世界统一性在于()。

22.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23.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2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1.客观实在

2.变化过程

3.物质

4.运动物质

5.唯心主义

6.特殊状态

7.存在形式前后相继一维性

8.存在形式互相邻近三维性

9.本原

10.人脑人脑

11.意识

12.内容形式

13.主观映象

14.模拟

15.感觉

16.刺激感应性

17.劳动

18.社会

19.劳动语言劳动推动力人脑

20.长期发展社会

21.物质性22.物质23.意识24.基石

四、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静止就是不运动。

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事物处于量变和位置相对不变状态下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但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处于辩证的统一之中,绝对的运动要通过相对的静止表现出来。

静止是事物存在的基础,静止是事物分化和发展的基础,静止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把静止归结为不运动,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电脑“深蓝”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说明电脑比人脑更聪明。

电脑“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并不能说明电脑比人脑更聪明,相反,它证明人脑比电脑更聪明。

电脑之所以不能代替人脑而且不可能比人脑更聪明,这是因为:

(1)电脑是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脑是心理的生物的过程;

(2)电脑不具有社会性,人脑是社会的产物;

(3)电脑是人创造的,它执行人脑所创造的命令,电脑本身没有创造性。

所以,从根本上说,电脑不可能比人脑聪明。

战胜国际象棋大师的“深蓝”,本身就是人脑的产物,它不是表明电脑战胜了人脑,而是一些人的脑力劳动创造的产品战胜了另一些人的智力活动,所以,不能从中得出电脑战胜人脑的结论。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错误认识之所以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因为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人的认识的发展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

人的错误认识的产生,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条件,既有社会根源、阶级根源,又有认识根源,所以,人们产生错误认识是难免的。

4.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现实世界的物体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一个最广泛、最抽象的范畴,它是对存在着的所有的物体的总概括、总抽象,因而不能说物质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而是对所有存在的物体的科学抽象。

从哲学的视角看,物质只有一个根本特性,这就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本身不是一个物体,它渗透于所有的物体之中。

5.“世界统一于存在”。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衷主义的哲学命题。

“世界统一于存在”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

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

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存在不等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世界统一于存在”命题的要害就是回避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而这一点是无法回避的。

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是列宁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正确判断。

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属性,它是某物在同他物的相互作用中复制、再现他物属性并留下“痕迹”的属性和能力。

非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表现为机械、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包含着发展出生物反映形式的可能性。

生物出现后,则具有刺激感应性这种反映特性,动物则先后产生了各种感觉和动物心理这种反映形式。

高等动物的长期进化则产生了人类和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这种高级反映形式不是凭空突然产生的,而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

列宁的上述论断不仅是合乎逻辑的,而且是合乎事实的。

四、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并通过运动分化出不同的具体物质形态而为人们所认识。

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物质运动是由其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

肯定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并不否认在绝对的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

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有其内在的一致性,相对静止不是不运动,而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特殊表现。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现。

(1)时间、空间的定义。

时间、空间是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在对时间、空间的认识上,也一直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这种斗争首先表现在时间、空间的定义上。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就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亦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表示物体的体积、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等等。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2)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一方面,运动的物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现象及其运动变化,都要经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既无法存在也无法理解;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时间和空间是以运动着的物质为其实在内容的,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如同没有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一样,也没有离开物质的时间和空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3、简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发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者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心主义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

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社会是个特殊的“客观实在”,它的存在状况要比自然现象复杂得多。

自然现象都是无目的的“自然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人的行为的参与。

社会现象都是同人相关的,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而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这一特殊性使人们误认为精神、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根本的原因是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历史观,从而发现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殊标志就是生产方式所体现的物质性。

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发源地,物质生产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

生产方式就是指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即生产资料的相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就揭示了人类社会物质性,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4.现代科学正在研究“暗物质”和“反物质”,“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发现是否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已经过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作为客观实在性体现的物质是不依赖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却依赖物质,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现代科学研究的“暗物质”、“反物质”没有也不可能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

“暗物质”、“反物质”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暗物质”与“反物质”跟我们传统所见到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物质总是客观实在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统一。

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这个统一性又是多样性的统一,“暗物质”、“反物质”只是证明和深化了世界物质多样性统一的基本原理。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还会不断地发现物质的新的具体形式,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

五、论述题:

1、试述意识与人工智能的联系与区别。

(1)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特指用机械或计算机模拟或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

它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人工智能在20世纪中叶取得重大突破,其代表就是电脑的出现。

人工智能有两条发展路线。

一是结构模拟,这是指从模拟单个神经元人手,把由电子元件制成的神经元模型联成网络,制成脑模型。

由于人脑结构的复杂,在结构上模拟人脑还有很大困难。

二是功能模拟,即将人脑看做是一个未打开的黑箱,不管它的结构,只根据系统的信息传递和控制规律,利用电子计算机从功能上或行为上模拟人的智能活动。

(2)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

人工智能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在哲学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它对意识起源于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基础的唯物主义观点,是极有力的证明。

早在20世纪初,列宁就指出:

“对于那种看来完全没有感觉的物质,跟那种由同样原子(电子)构成但却具有明显表现出来的感觉能力的物质如何发生联系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再研究”。

电脑的发明和完善,在解决列宁提出的这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

(3)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电脑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于是,人们提出疑问:

电脑能不能在整体上完全超过或取代人脑。

这就是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的实质。

特别是IBM设计的计算机深蓝与俄罗斯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对弈,“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之后,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

电脑不可能在整体上超过人脑,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人脑,其理由有三点:

第一,人脑存在和活动的基础是人的生命有机体,人的思维过程是抽象的精神活动;

电脑活动的基础是机械的物理装置,它的活动机制是纯粹的机械物理过程,是模拟人脑的思维活动。

第二,人脑的意识活动有社会性,是社会的产物,它有丰富的感情内容,一般说来,意识活动考虑社会后果;

电脑活动没有社会性,不包含感情内容,电脑活动也不会考虑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