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1991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

《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笛子心得汇总Word下载.docx

在初学时,用一般的口劲,随着练习的进度,逐步提高控制的能力。

3、何谓“口风”?

口风是指吹气的强度及用气的流量。

4、何谓“筒音”?

筒音是指告诉你笛子的指孔现在要全按作1或2或其它的“指法”提示。

5、何谓“小工调”、“正宫调”?

“小工调”是全按作5的指法;

“正宫调”是全按作2的指法 

笛子演奏中的姿势问题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

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曾经在其《笛艺春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姿势要领的口决:

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

姆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

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

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

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

双臂张开四十五,青龙白虎全都行。

演奏姿态忌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

(其中青龙、白虎指的是左撇子持笛叫左青龙,右撇子叫右白虎。

)另外须注意“小指轻贴笛身”是持笛的需要,也是日后增加音孔的需要,初学者手指一定要摆好位置。

“指指放松”亦是重点,持笛手指最忌僵直,僵直则欠缺弹性。

关于坐姿或立姿,大致需要身体稍侧向右方,面向正前,两眼平视前方,下颌微微抬起,胸部自然挺起,腹部放松,两脚自然分开呈小八字形。

持笛向左向右其实都一样,只是国际上由于波姆式长笛的广泛采用,乐器构造一律向右,因此, 

初学者以右方持笛为宜,习惯左方持笛者亦无妨。

另外,赵先生对于呼吸要领亦有一诀,与姿势略有相关: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

缓吹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

急吹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

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

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

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最后,提醒自己养成以笛就人的好习惯,千万不要以人就笛。

笛膜的选用及粘贴 

笛膜的种类、品牌众多,有人用竹膜(品质差、缺乏韧性、弹性、易吹破是其缺点)也有人演奏边疆民族音乐时使用羊肠膜(振动不良、音色较硬或闷,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人们大都采自芦苇管内壁之上苇膜(也称管膜),由于质地细致,韧性佳,弹性又好,发音明亮清脆,振动情形良好,而广受欢迎。

市面上可买的笛膜品牌常见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龙潭湖笛膜……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笛膜,选用时以细白、半透明、无杂质或纤维和膜为上选,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由于当地土壤关系,那里的苇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是专业笛子演奏家理想的笛膜(俞逊发先生介绍的“明贵笛膜”品质相当好)。

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等,何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

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姆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 

笛子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

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

南曲出手颤、叠、振、打;

北曲拿手吐、滑、剁、花。

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笛技三法

“气、舌、指”是笛子演奏基本功中最核心的三个方面。

“气”指的是演奏中的呼吸方法和运气技巧;

“舌”指的是舌头的运用技巧;

“指” 

即演奏中的手指技巧。

“气、舌、指”是笛子演奏的根本。

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奏水平的提高和音乐感情的表现。

因此不论是笛子演奏家还是教育家,对“气、舌、指”都有严格的要求。

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要求:

?

气、舌、指’要成为每个笛子演奏者每天必修的基训项目。

专业工作者每天须用三刻钟的时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有关资料表明,音乐院校的笛子专业学生,每天至少要用一到二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笛子的练习。

高师音乐系科主要培养的是中等学校的音乐教师。

作为笛子选修者,我们的学生有别于专音乐院校的学生及文艺团体的演奏员。

其一是专业性质不同,其二是学生可用于笛子训练的时间也明显少于上述院校学生及团体的演奏员。

但是,作为笛子的教学, 

“气、舌、指”又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教学中就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师特点的教学路子, 

从实际出发,进行笛子“气、舌、指”的学习和训练。

笔者认为在用气方法方面,应与歌唱的呼吸和运气的方法相结合,借鉴歌唱的呼吸、运气方法来学习和训练笛子吹奏中的呼吸和运气技巧;

在“舌”和“指”的训练中,可采用多种演奏技巧“混合型”的训练。

所谓“混合型”的训练法,就是将若干演奏技巧有机地结合在一块进行训练的方法。

实践证明这种“混合型”的训练法既省时又有成效,是一种特别适合于高师笛子教学的训练方法。

一、“气”的训练 

如同气息对于歌唱一样,吹管乐器的呼吸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呼吸方法和气息运用,对于音乐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笛子演奏中的气息运用与歌唱有相通之处,其呼吸方法与歌唱的呼吸方法基本一样。

高师学生在入学前一般都曾接受过声乐培训,入学后又进行系统的声乐学习,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掌握了歌唱的气息运用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借鉴歌唱的呼吸方法来进行笛子的气息运用练习。

以类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笛子运气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就能较好地掌握笛子的运气方法。

不同的艺术门类自有各自的特点,笛子演奏毕竟不等同于歌唱,因此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明白笛子演奏自身的技术要领和要求。

“歌唱的运气大多为上腹型胸腹联合呼吸法。

呼吸主要是肋肌、膈肌和腰围的肌肉扩张,小腹略为收缩。

而笛子运气是采用下腹型胸腹联合呼吸法,呼吸主要靠膈肌、腹肌和小腹的收缩。

肋肌和腰围的扩张要小于歌唱,而小腹的收缩隆起要大干歌唱。

” 

笛子演奏中气息训练一般是从长音练习入手的。

长音练习是笛子“气”功中最主要的训练内容。

也是解决笛子吹奏中的呼吸、运气和气息控制的最有效方法。

在进行笛子演奏基本功——长音的训练时,首先是要让学生明确长音练习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其演奏方法的要领,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

比如每天用于长音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二十分钟。

同时,在练习方式上采用“混合型”的练习;

即在每一遍的音阶式长音练习中,分别结合其他相关的技术内容来进行练习,如:

口风、音头、音尾、音量、音色、声音的平稳性、气息的延长、气速与音区的变化、以及强弱变化、气震音等等。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相对全面的训练。

二、“舌”的训练 

在笛子演奏中舌头技巧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除了一般性的“吐音” 

“花舌” 

以外,“舌”对于乐句的起始、句法、断奏、连奏以及超吹、颤音、波音、滑音等演奏亦有重要的意义。

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先生说过:

“随着笛子艺术的发展,舌头的用途和内在的潜力以远远超出作为一种技巧来对待的范畴。

在当代的笛子演奏艺术中,舌的技巧与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舌”功对于丰富笛子的艺术表现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高师学生的特点,在进行“舌”功训练中可用以下若干方式:

1、在进行舌头基本功中的“音头”练习时,可以将它与前面的 

“长音”练习结合起来练。

如在一个长音的发音中,舌尖连续弹吐三次或三次以上,这样“音头”就在长音练习中得以充分的训练。

2、在音阶中使用长短连线相结合以及连奏与吐音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练习。

3、在单吐练习中采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训练。

这种形式,能在节省时间的情况下达到练习舌头力度、弹性、速度等的目的。

4、同样的道理,双吐练习也可采用不同节奏型的练习方法,来进行双吐(或三吐)中的“吐”与“哭”的力度统一练习,同时也能达到速度训练的目的。

三、“指”的训练 

的训练包括正确手形的养成和提高手指独立活动能力、弹性、灵活性和速度等的练习。

“指”的训练也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练习的主要内容有:

1、颤音练习。

如同上文关于“舌”功练习中的不同节奏型训练那样,颤音练习也可采用在一遍中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的“混合型”方式来练习。

即在一遍的颤音练习中,初时以慢速练习,旨在解决手指的力度与弹性,进而再以快一倍的速度练习,旨在解决手臂、手腕和手指的放松;

再以快两倍的速度练习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颤音的密度。

以最省时的练习方法达到最终的练习目的。

2、音阶练习。

从高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可重点选择以下几种类型的音阶进行练习,如八度自然音阶、五声音阶、各种模进练习、波音、颤音与音阶相结合的练习等。

在笛子演奏中,手指的作用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应该是通过对音孔开合的控制从而达到改变发音音高的目的,换句话说,音乐中旋律的进行主要靠得就是手指对音孔开合的控制,此外,手指的作用还在与各种装饰音的演奏,为此作为任何一个演奏者都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手指的训练。

综上所述,在笛子的演奏中,“气”、“舌”、“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气”是发音的保证,没有气息的运用就发不出声音;

以“舌”控制发音、连断等变化;

“指”的开合是实质性地演奏出旋律的关键,因此在笛子专业教学中都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

由于高师音乐系科的专业性质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有别与音乐艺术院校,但同时也有别与业余学习者。

为此,在高师的笛子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抓住演奏中的核心部分——“气”“舌”“指”;

以最省时有效的练习方法— 

— 

混合型的练习方法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才是笔者的初衷。

吹笛小技巧

2010-07-0817:

07:

35 

1、演奏前要保持口腔的湿润,干燥时吹奏吃力,吹出的音色不太好带涩,而且影响唇,舌,气技术发挥,还有不宜过饱和饥饿吹笛。

影响气息控制发挥。

2、笛子内要有一定的湿润度音色才圆润清亮,我以前不懂什么的时候,为了让笛子音色更美,就把笛子用水冲洗,再贴笛膜,吹出来音色明显比不冲洗时好许多。

所以说演奏前要充分地溜溜笛,增加笛子内的湿润。

音色会更好点。

3、贴笛膜时摸粘胶不宜i浓,宜淡,稍有一点粘性就好,这样不影响吹奏,便于调整。

4、冬天防备水汽沾湿笛膜,可在笛膜孔四周厚壁上涂点白蜡,不匀时用一小金属棒,在开水里汤热抹匀。

不要搞到笛筒里有突出的蜡点。

5、笛子的发音点在吹孔处,演奏时宜将吹孔对着话筒附近,注意不要让气流对着话筒,发出气息冲击声。

6、练笛时为了减少扰民,可以用不干胶或者厚胶带做笛膜用,降低笛子的发音。

7、平常可以把少量笛膜裁剪好,用原纸条包好放在笛子吹孔那边的笛头里,便于启用。

8、自己动手做笛膜胶盒,现在超市有一多种口味的薄荷糖卖,是用小巧的金属盒装的,我把它改用作笛膜胶盒很好用。

9、笛筒清洁维护棒,我到不锈钢门店,购得二根50厘米和80厘米长的粗不锈钢丝,头上扎上松软的绒布或者海绵,作大小笛筒的清洁工具。

(用粗铜丝铝丝也行) 

10、自制整曲乐谱,我用A3大小的纸,用电脑把独奏乐谱重新整理打印在一面纸上,过好塑,练曲方便。

也可以利用旧挂历的高档纸,更经用。

唐诗三百首中的笛箫诗篇

2010-10-1212:

59:

45 

liuyan 

笛,唐代称之为“龙吟”,因而具有龙文化的特征。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美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及至唐代,竹笛的音色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刘系制作的七星管、蒙膜

笛,唐代称之为“龙吟”,因而具有龙文化的特征。

”及至唐代,竹笛的音色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刘系制作的七星管、蒙膜助声而最为引人注目,中国笛从此进入贴膜变声的新时代。

并且当时的笛曲丰富,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出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许云峰等。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亦是竹笛的兴旺时期。

唐诗三百首,作为唐代大文化背景中一朵美丽的奇葩,从古自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从笛箫情缘的角度宏观她,仅仅展示出了唐诗三百首魅力海洋中的一束浪花而已。

一、冷色调的羌笛

羌笛在唐代时期,是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但它并没有出现在唐代的“十部乐”中。

可见,在当时它只是边塞中所用的乐器,并未正式进入唐代宫廷或军队中,只是少数民族或是军队中兵士所用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乐器。

唐诗中,羌笛是边塞军旅生活的代言人,横向地看它,不难发现,它的冷色调充盈着几乎是所有的边塞诗。

唐诗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凉州词》)将怨字用于“羌笛”和“杨柳”之间,使塞外的荒凉气氛更显悲壮,增添了凄冷的色彩。

此时的羌笛是一个活物,借羌笛的悠怨之声,表现戍边将士的苦闷心情,苍茫悲凉中,表现了极其阔大的境界。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

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唐诗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烽火”、“百尺楼”、“黄昏”、“海风”、“秋色”,在这样一幅山水画般的意境中,用羌笛吹奏《关山月》,透出一种名士的幽怨、静寂情怀,更是唤起征夫怀乡思妻的导火索。

幽幽笛声直入征夫的内心深处,离愁别绪如沉淀物受到冲击一般,久久不能平静。

《增订唐诗摘钞》:

己之愁从金闺之愁衬出,便为情深。

唐诗三: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出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月明之夜,笛声萦绕在兵营上空,一曲《梅花落》飘荡在关溢山一整夜。

西北不长梅花,而《梅花落》勾起了戍边将士的思念江南故乡之情。

虽然战乱已平息,然而将士之苦闷并未因此而减少。

《唐诗解》落梅足起游客之思,故闻笛者兴味。

唐诗四: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古意》)好男儿厮杀战场,谁不想建功立业,激昂之极。

一支出塞曲在羌笛的笛管中悠悠流进将士们的心窝窝,顿时泪如雨下,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因笛声而起涟漪。

其实,谁都想拥有一份平和的生活,而在这种战乱的境况中,不勇战沙场,又能如何?

《唐诗三百首》朱良志:

五言、七言杂在一起,产生一种奇妙的表达效果,结尾以辽东小妇的一曲出塞曲结尾,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横笛、芦管的思乡情

从唐代起,将笛定义为横吹,横笛。

横吹的才为笛,竖吹的定义为箫。

这种横吹笛跟现在的六孔笛很相象。

传统的横笛,用两节竹管套接而成,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按音孔。

开孔均呈椭圆形。

用芦苇内膜为笛膜,贴于膜孔上,使低音深厚、中音坚实、高音圆润;

芦管,现为纳西族吹奏乐器。

纳西语称波怕或晡布。

相传公元十三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至丽江时所带蒙古族乐队中有芦管,并流传至今。

芦管管身竹或铜制。

竹芦管用当地“菁竹”制作,开七孔,上端装一芦苇制簧哨。

擅于演奏速度较慢、缠绵悱恻、哀伤动人的乐曲。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两首诗因“横笛”、“芦管”而引起思乡之情。

《行路难》这首富含离情别绪的曲子,以横笛吹奏,在军中此吹彼和,响彻夜空,征人的思乡之情只用了“回首”一词,便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者管声凄厉悲凉,在月色如霜的夜晚,芦管声引起了征人遥望故乡的动作。

《唐诗摘钞》:

“回首”,望乡也,却藏一“乡”字。

闻笛思乡,诗中常事,硬说三十万人一时回首,便使常意变新。

《诗法易简录》征人望乡,只加一“尽”字,而征戍之苦,离乡之久,胥包孕在内矣。

三、风笛的离别愁

风笛,是流行于欧洲各国的民间乐器,又名风袋管。

唐诗中的风笛,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口笛类的简易管乐器。

唐诗: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春意荡漾,杨柳飘拂起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凄清幽怨的风笛声中,表现出友人别离时的依依不舍。

傍晚时分,风笛将整个画面带来了一丝丝阴冷的色调,衬托出离别时的愁绪万千。

《诗筏》:

盖题中意,只“君向潇湘我向秦”七字而已,若开头便说,则浅直无味,却此倒用作结,悠然情深,令读者低回流连,觉尚有数十句在后未竟者。

四、万千变化的筚篥

筚篥是一种古老的西域吹奏乐器,发音悲烈,因此得名。

《通典》说此乐器“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吹之,以惊中国马。

”可知这是一种音调很高、声音很响亮的吹奏乐器,为西域人牧马时所用。

最早用骨制,传人中原后改为竹制,声音更为响亮和婉转。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飕,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华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筚篥声声,使邻人忍不住叹息,远在异地的游子闻之思乡,个个泪流满面。

筚篥擅长表现冷色调的乐曲,但表现力又不局限于此,多彩而丰富。

可表现狂风怒卷、苦桑老柏在寒风中瑟瑟战栗,可以表现数只雏凤鸣啾啾,有时像龙吟虎啸一齐迸发,有时像深秋里万籁百泉一齐咆哮,有时像黄云压顶白日昏暗,又像宫苑里繁华似锦令人耳目一新。

诗中还说,一般人不会欣赏,只是听听。

不遇知音,任乐曲徒在风中荡漾。

只有仔细体味,才能发现音调旋律十分神奇。

再加上有唐代安万善、尉迟青、王麻奴这样的演奏高手,才使筚篥声名远播。

朱良志《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表现了筚篥的声音特点与极其丰富的表现力。

五、冷艳之美的洞箫

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在数千年华夏文明的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韵昧给人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冷艳一词是对箫声的一个最确切的概括。

历代民间艺人,宫庭乐手和文人雅士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创造了深浸着华夏文明特色的箫文化。

唐代诗人李白在《宫中行乐辞》中把箫比做“凤”,有“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之说,故又有凤箫之称。

唐代出现的“尺八”,亦属于箫类。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将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的传说融入全诗,“青山”、“水”、“秋”、“草”、“桥”、“明月”、“夜”等突显出一份静态之美,加上一个“何处教吹箫”,使得全诗人透出一股冷艳的独特意境。

胡次焱《唐诗选脉通评林》:

对草木凋谢之球,思月明吹箫之声,寂寞之恋喧哗,始不胜情。

唐诗三百首中的管乐器,以沉郁、低婉、跌宕起伏、苍凉、阴冷、愁苦等特点见长,皆属于冷色调的特性。

事实上,好多乐器不仅仅可以表现阴冷、柔和的一面,亦可表现阳刚、热烈、明亮的暖色调,只是由于在那种常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年代,愁闷的情绪更明显一些而已。

当激励学遇上竹笛

2007-07-2012:

50:

21 

李春风来源:

当激励学遇上竹笛 

李春风

优秀的笛子老师应具备哪些硬件?

各人说法不一,倘若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理论知识讲得好,吹奏技术过得硬。

言之有理,但笔者以为这都是陈旧的观念,理论好,技术强只是做老师的基本素养,还不能称之为优秀。

一个优秀的笛子老师,除此之外,一定还是个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潜力的人,并且拥有强烈地推广民乐的使命感。

竹笛激励学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意在让更多的笛子教师,了解心理激励的重要性,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使得竹笛教学事半功倍,并且情趣倍增。

一、要以发疯的状态对待笛子,才能真正学好笛子

俗话说:

要成功,先发疯。

发疯,是指笛友对待笛子应有的那种狂热度,那种激情四溢的精神风貌。

一个笛子爱好者倘若不发疯,是很难成为高手的。

不信问问周围的笛子高手们,谁没有一段疯狂史?

开始大家都说他们“疯”了,事实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智者。

对待笛子的那种狂热度,使得他们比常人进步快,进而超速成为高手了。

人不疯狂,他的企图心不够大,就不容易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如果有人说你学笛子学“疯”了,说明你快要成功了。

我要问:

你觉得激情澎湃的疯子进步快,还是按部就班的智者进步快,你是选择做疯子还是智者?

二、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只有检讨才是成功之母

一个考试时常不及格的学生,如果缺乏检讨,就算给他补考的机会,结果会怎样呢?

很显然还是不及格。

总是认为试卷太难,缺乏检讨,当然不会努力地看书复习,结果当然是继续失败。

有一笛友参加大学生迎新晚会的节目预选,但在第一轮彩排就被刷下来了,他很不服气,逢人就说,这些人没有艺术细胞。

经朋友了解到,他的技术勉强凑合,但曲子的韵味大打折扣。

再后来呢,也没见他在晚会中露过面,因为他坚信是别人没有艺术细胞,而不是自己的原因。

这般缺乏检讨,可以这么说,下次参加晚会仍然要被刷下来,因为成功只给善于检讨的人。

缺乏检讨的人会继续失败,如果你想成功,你会经常对自己进行检讨吗?

三、具有强烈的成功动机,才能成功

有学生问:

李老师,我想要吹好笛子,可吹了几年了,就是没太大进步,为什么啊?

笔者告诉她:

问题就在这里,你是“想要”而不是“一定要”,当你决定“一定要”吹好的时候,表明你有强烈的成功动机,你便会全力以赴地吹笛子,全力以赴地思考吹奏中的疑难问题。

如果你全力以赴了,进步一定会很快。

你的原因在于你并没有下定决心吹好笛子。

如果你有成功的愿望,你是选择“要”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