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1570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ABC)

  A.强调政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B.强调环境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

  C.强调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体现了开放系特征D.强调政策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的协调

  9.政策规划的四个环节是:

(C)

  A.澄清问题——确立议程——确定目标——方案设计B.澄清问题——确立议程——方案比较——方案采纳

  C.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择优D.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采纳

  10.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提高政策执行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

(ABCD)

  A.合理的层级,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监督控制。

  B.合理的幅度,能使组织目标按性质和业务类型得以分解,管理职能得以综合或扩展,有利于政策执行的专业化、程序化。

  C.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的提高有助于政策执行。

  D.行政组织系统内部的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得到有机结合有助于政策执行。

  11.政策法律化的条件有:

(BCD)

  A.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合法化的政策B.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且有立法必要的政策

  C.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D.相对成熟和有效的政策

  12.公共企业作为政策工具时的优点,正确的表述有:

(CD)

  A.公共企业的竞争性和效率性是其显著特征。

  B.公共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以市场交换为媒介,属于纯公共物品。

  C.建立公共企业所需信息成本比自愿性工具和规制要低得多。

  D.公共企业能够生产私人企业或社会组织无力提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13.从政策评估发展史来看,其发展路线与侧重点变化总体上表现为:

(BD)

  A.政策评估沿着“回应”——→“判断”——→“描述”——→“测量”的路线发展。

  B.政策评估沿着技术评估——→道德评估(社会评估)——→综合评估的路线发展。

  C.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注重政策价值转向价值中立。

  D.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政策效果和效率转向政策价值和政策民主。

  14.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重要特征有:

(ABC)

  A.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公共事务。

  B.社会利益集团具有垄断性和官僚化特征。

  C.政府与社会利益团体进行政治交换、利益合作、相互制约、共同制定公共政策和整合社会秩序。

  D.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不重要的,在政策制定中处于被动的协调者、裁判者地位。

(集团决策模型)

  15.在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路径中,新制度主义为公共政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进一步推动公共政策研究的深入发展。

这种新制度主义的流派有:

  A.历史制度主义B.理性选择制度主义C.社会学制度主义D.传统制度主义

  16.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执行调适模型说明了:

(B)

  A.政策系统内外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政策效果。

  B.成功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的政策执行,而成功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行为调适的成功。

  C.政策环境和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D.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

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

  17.精英决策模型的核心观点在于:

(AD)

  A.政策不是由多数民众决定的,而是由少数精英制定的。

  B.精英领导着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奉行“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的观念。

  C.政策变迁是精英们根据自身价值观、偏好的变化而对政策重新界定后产生的结果。

  D.公共政策反映民众意愿只是一种虚构的神话。

  18.政策规划的原则是:

(ABCD)

  A.信息完备原则B.系统协调原则C.科学预测原则D.民主参与原则

  19.自愿性组织作为政策工具时的优点,正确的表述有:

(AB)

  A.自愿、灵活、有效率地采取行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既可满足社会需要,又能节约公共服务成本、减少政府的负担,还能为某些新型的公共服务提供实验机会。

  B.自愿性组织的公共服务在推动社区服务、促进社会团结、平等有序地扩大政治参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C.自愿性组织能够为解决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发挥力量。

  D.自愿性组织具有独立性,不依赖于政府,因而是一种有效率的政策工具。

  20.行政机关作为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在于:

(AD)

  A.来自代议民主制的运作,大多数国家的行政首长或者由民选产生,或者由代议机构选举产生并向其负责。

  B.来自行政机关的效率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C.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事务的日益繁复,需要赋予行政机关更多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政策制定权限。

  D.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事务的日益繁复,行政机关的专业技术优势使其在政策问题上的发言权举足轻重。

  21.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特殊特性在于:

  A.公共政策问题更加复杂化B.公共政策内容更为丰富化

  C.公共政策模式方法日益多样化D.注重以经济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分析公共政策垃圾桶决策模型:

20世纪70年代,科恩、马奇、奥尔森等学者提出,是一个典型的非理性决策模型描述目标模糊、环境复杂、问题变动、决策者和执行者流动性参与、决策手段不明确等情境下的决策行为。

政策合法化:

政策制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人们的认同,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批准、公布和宣传的过程。

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是执政党和政府部门选择并确定的、用来实施政策方案、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达到政策预期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公共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政策方案规划、执行情况和政策效果进行估计和评判的活动。

公共政策执行:

是指政策操作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选择相应的政策工具,采取宣传、试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已合法化的公共政策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政策既定目标的动态过程。

政策网络:

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围绕共同的、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政策调整:

政府部门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及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政策形式或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具有渐进性(改进性、延续性)、局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一.简述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分类。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1完全理性决策模型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3渐进决策模型4混合扫描决策模型5综合性公共政策模型6非理性决策模型

  二)揭示权力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1多元主义政策过程模型2集团决策模型(团体协调模型)3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4精英决策模型5政治系统论政策过程模型6制度主义政策过程模型

  二.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内涵?

  1.公共政策的主体。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多元的,公共政策活动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导、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

公共政策的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需要科学民主地决策。

2.公共政策的目标。

公共政策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或推动某项事业,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3.公共政策的过程。

公共政策一系列活动,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表现为政策方案的规划、采纳、执行、评估、调整和终结等环节。

公共政策是政治过程与社会治理过程的统一。

4.公共政策的形态。

公共政策通常表现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司法解释、党的路线方针、会议决议和文件等行为准则。

  三.“政策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1政策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公共问题,表明现状出了偏差或存在不足;

2政策问题与公众流行的价值观有冲突,被认为是不公正的或不合理的;

3政策问题已被多数人所察觉,有了明确的“问题”意识;

4政策问题已通过个人或团体的行动予以表达,并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5政策问题属于政府职权范围,被列入政府议程。

  四.简析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1.政策主体: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2.政策客体:

社会问题(事的角度)、目标群体(人的角度)3.政策环境:

社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美国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二战后美国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孕育美国公共政策运动2、现实的政策辩论促进公共政策(学)的研究3美国特有的接受政策替代的文化也是促使公共政策学产生的重要因素4美国政策研究组织的兴盛及充足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六.对集团决策模型做出简要评价。

  能够较好地说明某些政策的制定,更适用于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因为其利益集团数量多、组织程度高、行动活跃。

  局限性:

低估重要政治人物及行政官员的作用;

忽略无组织的利益也常能够在政策制定中得到反映;

没有综合考虑一国的各种政策环境,许多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与集团力量无关,且某些集团的出现本身就是特定政策所促成。

  七.简析政策创新的特点。

  1政策创新的边界性,政策创新以不损害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制度为边界。

2政策创新的新质性,政策创新活动累积起来所形成的政策体系在整体上区别于原来的政策体系。

3政策创新的持续性,政策创新既要克服旧体制的惯性,又以创新型政策之间相互配合发展为条件,因而是一个持续过程。

4政策创新的互动性,公共政策创新须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结合起来进行。

5政策创新的渐进性,渐进式的新旧体制交替的特点,使得公共政策创新具有一种缓慢演化的属性。

  八.公共政策执行须遵循哪些原则?

  1.执行目标与政策目标统一原则2.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原则3.刚性制约与柔性协调互补原则4.时效性与稳妥性兼顾原则5.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原则6.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并举原则7.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九.简述约翰·

金登的政策议程模型。

  政策议程的构建是三条相互分离、各有特点的“过程溪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1问题溪流:

关注问题的识别与认知2政策溪流:

聚焦于备选方案和政策建议的产生3政治溪流:

政治体系及内部各参与者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包括国民情绪、政治气候、政府状况、利益集团的压力活动等。

  这三种因素中若缺少一种,那么政策议程会转瞬即逝——“政策之窗”可能很快关闭。

而现实政治中更多时候出现的是这三者的部分结合,导致政策不能产生、公共问题无法解决。

只有当问题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在某些关键的时点汇聚在一起时,某个政策问题才会进入决策议程,“政策之窗”开启。

  十.政策评估有哪些主要方法?

  1.成本—效益评估法2.前后对比分析

(1)简单的前后对比分析

(2)投射—执行后对比分析(3)“有—无”政策对比分析(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3.统计抽样评估法。

非全面的调查方法4.专家判断评估法5.执行群体自我评估法6.目标群体自我评估法。

  十一.简析价值在公共政策活动中的作用。

  1政策主体根据其价值判断、确定和诊断公共政策问题2多元价值取向能够促使政策主体之间展开政策辩论和平等对话,实现政策活动的民主性与科学性3政府以实现社会发展和巩固根本社会制度的价值选择来制定和实施公

  共政策4执政党以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规划、实施、评判公共政策5政策效果以社会价值作为评估标准

  十二.政策建议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政策目标的阐述,政策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预期效果,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影响及其解决办法,对其他政策方案的阐述和比较,替代方案的形式和内容,必要时权威人士签署审核意见;

  十三.分析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主要观点。

  法团主义质疑多元主义结构,认为在多元主义体制下不同的利益群体相互竞争会导致社会冲突、危及公共秩序、甚至造成社会分裂。

法团主义强调稳定与整合,即如何将社会冲突化为秩序,主张在利益团体和国家之间建立制度化的联系渠道,重视利益团体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协调、中介作用。

  一.如何对我国应急型公共政策活动进行整合管理?

  1.各层级政府政策的整合。

整合中央、地方、基层政府的应急政策:

将社会危机事件管理的责任、权限、资源配置、救援力量,分布在各层级政府和民间;

据突发危机事件的类型、规模、发生的可能性、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实行分级响应、分层决策管理,把应急决策和管理的重心适当下移到基层。

  2.政府部门间政策的整合。

大量突发危机事件破坏领域多、涉及范围广,须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各地政府之间,建立应急政策管理的协调、整合机制。

全国协调的应急政策管理系统,应由国家、地方两级政府的核心应对部门分层掌控,经常演练,保证运转通畅。

  3.官方与民间政策的整合。

构建突发事件处理的多元主体政策管理模式

  4.早期预警与危机应对政策的整合。

政府部门以安全发展观和全面风险观,进行应急政策早期预警

  二.政策方案审议(方案比较)中可行性论证表现在哪些具体方面?

  1.政治可行性,备选方案在政治上为决策机构和政策对象所接受的可能性。

2.经济可行性,政策方案获得财政资源支持、与国家整体发展相配合、并取得政策效益的可能性。

3.行政可行性,政策方案能的可实施性,考虑行政机关物力和财力资源,执行者的管理能力、技巧、经验等综合素质,执行机关是否有必要的权威,行政人员的配合状况,等等。

4.法律可行性,政策方案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5.技术可行性,政策目标在技术和管理手段上的可能性、在技术上的可实现程度。

  三.分析自愿性政策工具、强制性政策工具、混合型政策工具各自的含义和具体形式

  1自愿性政策工具,是指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自愿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与方法,不受或很少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

自愿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家庭与社区、自愿性组织、市场

  2强制性政策工具,也称直接政策工具,它借助于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此实施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强制性政策工具主要有:

政府规制、组建政府控制的公共企业、政府机构直接提供

  3混合型政策工具,兼有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

在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还可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过程。

混合性政策工具有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征税和用户收费等多种具体形式。

  四.试述危机决策与平常决策的区别。

  1目标取向,危机:

迅速控制危机事件蔓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平常:

解决某些常见的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

2约束条件。

时间,危机:

时间急迫,即时决策;

时间相对充足,可以反复决策。

信息,危机:

信息不完全、不及时、不准确;

信息相对完全。

人力,危机:

决策者素质和专业技术较为匮乏;

日常培训、训练、教育等,决策者素质较丰富。

技术,危机:

危机时一般专业技术设备往往失灵,需要特别高精类技术;

技术手段较成熟,能基本实现自动化。

3决策程序。

危机:

快速决策,决策权高度集中,决策者主要依靠自己智慧和审时度势,也有专家参与;

民主科学决策,遵循特定程序,标准化操作,决策权力分散,民主协商决定最重方案。

4决策效果。

模糊决策,决策结果难以预料。

风险性大;

可局部试验、监测和修正执行过程,结果可控、可预期。

  五.政策评估须遵循哪些标准?

  1.生产力标准,多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还是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政策投入标准(成本标准),从资源投入的角度,评价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工作3.效益标准,政策执行效果达到目标的程度4.效率标准,政策投入与政策效益的比率5.公正标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或基础,公正标

  准与如何适当公正地分配资源是息息相关6.回应性标准,政策实施后满足社会或特定群体需求的程度,从总体上衡量政策对社会的宏观影响

  篇二:

公共政策学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权威的分配”。

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伊斯顿C戴伊D安德森

  2.公共政策学这一学科的发源地是()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3.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拉斯韦尔B.默顿C.申农D.马克斯?

韦伯

  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公共组织

  B.公共组织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C.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D.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组织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5.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就是这一学科的主导范式。

  A.行为主义B.经济理性主义C.功利主义D.经验主义

  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政策构想是()

  A.有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B.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C.无所作为的政策构想

  D.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6.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

  7.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A.渐进主义B.行为主义C.系统分析D.统计分析

  8.联结公共政策的研究者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之间的桥梁是()

  A.政策咨询B.政策制定C.政策执行D.政策修正

  9.提出并界定了“总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概念的是()

  A.拉斯维尔B.阿尔蒙德C.林德布洛姆D.德洛尔

  10.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成果之一。

  A.学科诞生之初B.学科发展初期C.学科发展近期D.学科在中国发展时期

  11.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是指布鲁金斯研究所、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和()

  A.兰德公司B.福特基金会C.斯坦福研究所D.普林斯顿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12.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主观的研究方法认定具有法律正当性的政策就是好的政策

  B.客观的研究方法认定具有法律正当性的政策就是好的政策

  C.客观的研究方法重视经济理性与技术理性

  D.客观的研究方法强调利益最大、损失最小

  13.在美国,政策研究涉及到更广泛的伦理问题,是在()。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14、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主体的是()。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村民委员会

  15.以下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A.学校B.工会C.行政机构D.妇联

  16.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属于()

  A.非公共组织B.强制型公共组织C.半强制型公共组D.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17.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节,占主导地位的主体是()

  A.公共权力机关B.公共权力机关供职的人员

  C.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D.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18、“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的观点。

  A理性模型B渐进模型C精英模型D小组意识模型

  19.把公共政策视为对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对现行政策的局部、边际性的调适,属()

  A.理性主义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政治系统模型D.规范最佳模型

  20.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限性产生的综合模型是()

  A.混合扫描模型B.集体模型C.机构――制度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

  21.将政策过程划分为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三大阶段的是()

  A.规范最佳模型B.混合扫描模型C.精英模型D.集团模型

  22.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A.政治系统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混合扫描模型D.最佳分析模型

  24.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是()

  A.机构—制度模型B.精英模型C.渐进主义模型D.规范最佳模型

  25.下列关于我国经验“上下来去”决策模型表述错误的是()

  A.政策制定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B.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

  C.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D.政策执行过程是从主观到客观,从精神到物质的认识过程

  26.“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A.逻辑实证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辩证法D.理性主义

  27.“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

  A.决策现代化B.本土化C.民族化D.科学决策

  28.在美国,公共政策等于()

  A.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B.政党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C.立法决策+司法决策+外交决策D.政党决策+立法决策+司法决策

  29.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

  A.间接制定者之一B.直接制定者之一C.唯一制定者D.咨询机构之一

  3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

  A.公共问题的形成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C.政策方案的制定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31.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人口政策属于()

  A.政治政策B.社会政策C.文教政策D.科技政策

  32.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A.沟通功能B.管制功能C.监督功能D.平衡功能

  33.属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的是()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执政党组织D.智囊团

  34.公共政策在一定范围内成为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