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多篇Word格式.docx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多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多篇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发展势头强劲。
XX年,项目总数8项,完成投资9600万元。
其中德炘园食品有限公司饼干生产线和甘肃天辰脱水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脱水菜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
XX年,项目总数9项,完成投资11880万元。
其中晖泽化工公司1台25000kva电石炉生产线、甘肃长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建的膨化食品生产线项目和万家兴集中供热三期工程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
XX年,项目总数16项,完成投资15500万元。
其中嘉瑞陶瓷公司西式瓦生产线、金杞福源、宏达矿业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
XX年,项目总数13项,截止8月底完成投资7087万元。
三年来,全县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共46项,完成投资44067万元。
(四)企业抗波动能力得到增强。
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县工业各行业不同程度的侵袭,企业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千方百计寻求金融危机期发展机遇。
XX年第四季度,工业整体运行态势逐渐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但回升基础不稳固、不平衡,内在动力很不足,在这当务之际,企业坚定信心,注重调整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XX年,回升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运行态势逐步向好发展,企业抗波动能力有所增强。
(五)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升级优化。
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传统工业逐渐向高新技术靠近,产业结构逐渐向新型工业迈进。
支柱行业中,以电石和焦炭为主的冶金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原煤采掘为主的煤炭业、水泥和砖瓦为主的建材业竞相发展,XX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7750万元、19216万元、9018万元、8552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3%、30%、14%、13%。
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刘川工业区已完成总体规划文本,9月底进行论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79.4万元,重点企业开始向刘川工业集中区聚集,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户,总投资2.1亿元,完成投资1.1亿元,产业聚集进程正逐步推进。
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刘川工业区与兰州高新区正式签定了共建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刘川工业园合作协议,将按照“一区多园”管理模式进行规划建设,从而搭上了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快车道。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已组建担保公司2家,运行情况良好。
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累计为110多户企业担保贷款1.3亿多元。
(六)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健全节能工作领导机制,逐级分解节能目标,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等重点用能领域主管部门及县属7户年耗能XX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层层签订了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十一五”以来,全县已依法关停或取缔小煤矿3座(靖安王家山煤矿、东升乡红湾村煤矿二号井、五合乡白塔村煤矿)、造纸企业4户(北湾农场造纸厂、启芸造纸厂、金龙纸业制造厂、华夏纸品公司)、淀
第二篇:
关于我县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大扶持力度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关于我县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期,为进一步调查了解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加大对现有工业企业服务与扶持的力度,破解工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步伐,县政府组织调研组,深入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调研,并召开了由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和相
关工业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关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情况和意见建议。
一、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0家。
XX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72952万元,同比增长30%。
今年1-10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克服冰灾及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XX万元,同比增长34%;
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9940万元,产销率达98.7%。
1、农产品加工业
以鑫隆食品、金龙罐头、天君动物、诺伊尔等企业为主,已成为我县工业的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5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一半,其中果蔬行业1家,粮油行业1家,林产行业10家,禽畜行业1家,制药行业2家,今年1-10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1140万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鑫隆食品;
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金龙罐头、天君动物、诺伊尔。
该行业大个企业多,有资源优势,发展比较迅速,产业链条比较完整。
2、机械加工业
以县得力机电、时锐机械等为代表,规模以上企业3家,今年1-10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612万元。
机械加工业作为我县传统产业,从业人员和企业产品都相对稳定,小型挖掘机、石油机械配件等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但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差,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
3、建材行业
以南峰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业,规模以上企业4家,其中水泥厂2家,粘土砖厂1家,电杆厂1家,今年1-10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612万元。
该产业资源丰富,特别是石灰岩品质较好,水泥行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但是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必须转轨变型,要抓住这个转型期上马一批新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4、冶炼行业
以正和工贸为代表,规模以上企业1家,今年1-10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702万元,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今年的产值大幅回落,同比下降了51%。
该行业产品附加值高,属长线产品,但企业个头小,规模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县工业近年来虽然(请关注好范文网:
)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是:
1、资金问题。
资金匮乏是我县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县大部分企业都是边建设边生产,随着企业正式运营开始,资金短缺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一些企业建完厂房,流动资金就不足了。
尤其是后期投入严重不足,企业二期、三期工程资金落实不了,资金问题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特别急需资金的企业有:
天君动物有限公司(该公司只需100万元,就可启动生产)、诺伊尔生物制药。
据统计,我县工业企业急需发展资金4000余万元。
而金融部门对企业贷款的条件限制比较严格,手续繁琐,致使企业贷款困难。
2、缺少品牌。
我县30户工业企业中,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2户(南峰水泥、梦都)。
在10户林产企业中,没有一个自己的著名商标。
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能够评为省市名牌的企业也很少。
企业创品牌意识淡薄,形成不了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3、人力资源匮乏。
据调查,目前工业企业缺少各类技术人员近千人,其中管理人员300余人。
在这次征求意见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提出了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县劳动力主要以流动人口为主,劳动力缺少,中高级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加工企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有的企业甚至3、4个月人员就能达到全部“换血”,人员的流动对企业造成一定消极影响,从而出现了企业之间相互“挖墙角”的现象,在提薪的吸引下,人员流动性更强,企业的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工人也不利于管理,各项劳动保障体系的完善更是难以完成。
高精技术人才的匮乏也使得我县的大部分工业企业只能停留在原始的粗加工阶段,很难向产品附加值高的领域发展。
4、部分企业财务帐目不健全。
我县工业企业中,企业帐目很不健全,木材加工个体工商业户基本没有建立帐目,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很难进行有效统计和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市里统计我县工业企业发展指标,主要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指标。
由于企业财务帐目不健全,很难真实地反映规模以上企业的
收益。
5、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完善。
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不完善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便。
近期我县工业园正搞施工建设,有的线段尚未完善,给部分企业生产和建设造成困难。
经常性的停水停电给企业生产增加成本和生活带来十分不便。
光缆、通信等配套服务也不健全,企业接不上宽带,看不到有线电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
6、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从总体看,我县工业产业层次偏低,加工链条不长,产品关联度不高,受产品市场价格影响较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市场有变,企业生产形势就会逆转。
如鑫隆公司,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市场受阻,仅两个月就亏损三百余万元,现有几百吨产品库存,流动资金紧张,在建项目停工,工人工资两月未发,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意见及建议
调研组认为,加快我县工业发展需要双管齐下:
一方面,工业企业自身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和完善企业体制,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工业企业采取切实有力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工业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融资瓶颈。
1、建立银企定期沟通机制,融洽银企关系。
一是由政府牵头,成立银企联谊小组,每季度组织一次活动,密切银企关系。
把重点项目列入银行预选客户的首选对象,给予重点支持。
二是邀请金融部门负责人到重点企业和项目单位进行考察指导,争取得到最大的支持。
2、增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纳税大户和骨干工业企业的技改、贷款贴息、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训。
3、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更多的企业发展基金和贷款。
4、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真实性、准确性。
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专业人才对企业会计进行培训;
由财政局、审计局组织人员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报表等,使其符合银行信贷要求。
5、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培育信用中介市场。
鼓励社会上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或个人向工业企业进行投资。
6、营造诚信社会氛围。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使信誉好的企业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信誉不好的企业,受到社会监督,营造努力营造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快人才培训步伐。
1、建立完善技工培训基地。
以县职业中专为载体,充分发挥其教学资源优势,招收专业劳动力,培养后备人才,县财政可以拨专款用于学校添置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聘请教师;
同时在学校建立相关专业的短期培训基地,对社会失业人员、企业转岗人员,进行岗前、岗位短期培训学习,为重点工业企业输送有一定素质和技能的人才。
2、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帮助工业企业引进急需人才,并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发展企业。
3、建立工业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资料库。
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将我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特别是近期从沿海地区返乡的农民工的学历、专业、联系电话等资料详细录入,以备企业选用,大力引进技术人才,保证企业的发展后劲。
4、建立科技人员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
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引进和留住人才。
5、立足企业自身,加强与高校(院、所)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培养企业的自己人才,包括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高级技工等方面的人才。
(三)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扩大知名品牌数量。
1、积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创名牌,打品牌。
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创新田自己的名牌,用品质好的产品开拓市场,用名气大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诚信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2、建立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奖励资金。
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或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以及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县政府予以重奖。
(四)加强财会指导服务,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加强对工业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
县财政局要加强对全县工业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工业企业财会人员培训班,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县国税局、县地税局要对各工业企业财会人员的税务知识进行培训。
县经委、县发改委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和县地税局开展全县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大检查。
(五)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县工业园区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
重点加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排污、货场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投资创业环境,为我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六)适应产品市场需求,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1、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
紧紧抓住我县工业企业自身优势,加快发展下游产业,积极推进主导产业产品链条的延伸,推动工业结构向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有效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扩大市场占有率。
在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工业企业特别是骨干工业企业,要开发和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自身适应市场、应变市场的能力和活力,不断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第三篇:
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发布时间:
XX-6-10信息
为加快推动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自治区经委对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本篇报告。
一、发展现状
我区中小工业企业遍布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区,涉及到工业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加快实现和谐内蒙古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单位数量多、经济总量大,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XX年全区中小企业50.12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其中中小工业达到12.1万户(其中法人中小工业企业1.09万户,个体工业11.01万户),占全部工业的99.96%,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791.8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6.21%。
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974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36%,实现销售收入2682.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74%,实现利润255.9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6.96%。
(二)发展趋向集聚、集群化开始显现,成为壮大我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不断在我区落地,拉动了我区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约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今年1月我区启动了“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自治区政府安排8000万元中小企业专项贴息资金用于推进此项工作。
目前,通辽市玉米加工、赤峰市有色金属加工、包头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巴彦淖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农畜产品加工业、鄂尔多斯市羊绒加工业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通辽市铝延伸加工、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乌兰察布市氟化工等产业已有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
乌海市pvc、阿拉善盟盐化工等产业有一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
(三)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扩大社会就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渠道。
XX年,全区中小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130.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80.21%。
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XX年,全区城镇率达到了48.6%。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三大体系初步形成。
在培训体系方面:
重点实施了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开发区、各大院校、中介机构等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涉及企业管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中介机构服务、企业自主培训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融资担保体系方面:
截至XX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的各类担保机构209个,正在构建“一个核心、三级层次、网状结构”的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
组建了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服务中心,筹办了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网站,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即将启动,地区各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正在逐渐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外部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内部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两大方面。
(一)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间接融资渠道看,银行贷款存在诸多障碍,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惜贷、恐贷、拒贷”现象。
从直接融资渠道看,空间极为有限,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
XX年,全区新增贷款62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到15%,而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区的56%。
XX年全区安排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资金6000万元,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难,只发放4527万元贴息资金。
2、政策法规保障不够有力,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国家发改委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联合有关部委将陆续出台37个配套文件。
我区针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主要有《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虽然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对促进中小企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但在金融信贷、信用担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还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和保护性法规。
3、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除自治区本级和1/3的盟市有一些不够完善的中介服务组织外,多数盟市尚缺乏能够提供多种服务职能的规范的中介组织。
现有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由于受资金、观念、认识、素质等因素影响,尚不能系统的提供信息、融资、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的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
4、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管理水平低、信息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都与我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有着直接关系。
(二)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
1、“家族式”企业多,以多元化投资为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少。
据XX年统计,中小工业企业按所有制类型分,私营企业和其它企业(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6800户,占整个企业法人中小工业企业的62.4%。
六成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上处于家族经营、经验管理阶段,创新、品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弱,影响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2、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的多,“扎堆打捆”集群化发展的少。
根据“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虽然开始显现,但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90%以上的中小企业属于分散化经营,靠个体自身来发展,在资金、生产、市场、技术研发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和规模优势,彼此间缺乏合理有效分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市场恶性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3、资源型初级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
目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95%以上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传统资源初级加工行业,进入通信装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的中小工业企业不足50户,年工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
XX年中小工业企业的产值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行业,占整个中小工业企业年工业总产值的73.31%。
三、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我区中小企业要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延长产业链;
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形成产业集群;
围绕重化工基地搞配套,进行产品深加工。
按照“培育一批、做强一批、壮大一批,梯次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万千百十”发展战略:
即:
在“十一五”期间,在万余户法人中小工业企业中培育1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中做强百余户重点中小企业,在推进“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中建构20个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从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两个层面着手,有序推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争取“十一五”末,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
(一)完善“五个体系”,推进“五项工作”,加强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建设。
1、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引导调控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投向和投量及有关政策,按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重化工基地建设搞配套的要求,全面推进“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
引导中小企业做好“三篇文章”,即:
在参与企业间和产业链条间的分工与协作上做文章、在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延伸加工上做文章、在大型基地和特色园区的配套生产上做文章,促进产业延伸、升级,提高产品层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化发展,使我区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链得以完善延伸,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依托。
2、逐步完善融资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担保工作。
在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方面,借鉴山东省德州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功经验,实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担保一体化服务,以经济和行政手段整合征信评级、担保和金融等资源,共担风险、共获收益,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调动征信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积极性。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