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0537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练考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民众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7.地缘特色往往成为研究文明形成过程不可忽视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自禹至桀传17君,14世,共四五百年。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豫西晋南,四境“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

这里说的江为鸿沟水……济指济水……河指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间的黄河,淮指淮水。

由此可见,夏朝领土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到华山,北起济水,南达淮河。

——张岂之《中国历史·

先秦卷》

材料二 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请回答:

(1)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可看出孕育了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各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独特环境决定了它们各自怎样的政治统治特色。

(3)根据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关于文明史的哪些认识?

8.夏曾佑认为: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9.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却走上中央集权道路。

导致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地理因素有(  )

①山地多 ②港湾多 ③岛屿多 ④人口众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0.古希腊的雅典人口众多,缺少肥沃耕地,食物供应短缺,50%—80%的粮食需要进口。

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雅典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展工商业B.实行民主政治

C.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D.提高农业技术

1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它能运行的最重要前提是(  )

A.雅典是城邦小国B.雅典公民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13.哈里是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30岁,是家中的男主人。

今天他要去参加公民大会,他的妻子却不能与其一块进入会场,原因是(  )

A.看门人与其有仇趁机报复

B.会场太小

C.他的妻子不足30岁

D.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14.亚里士多德曾说:

“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

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地治理。

”这说明(  )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15.下列有关古希腊城邦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B.贵族制和君主制最为流行

C.重视海军和海外殖民

D.城邦政治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七分之一,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

材料二 在希腊国土上,每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材料三 古希腊半岛80%是山地,适宜农耕的土地较少。

但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向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

(2)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是如何推动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与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这对两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

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

”这一情境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B.梭伦改革时期

C.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里克利时期

2.下图是刻写放逐者名字的陶片碎块,这一制度的确立者进行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B.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C.加速了氏族制度的瓦解

D.缓和了阶级矛盾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

“(雅典民主)不加区别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这主要是针对(  )

A.比例代表制B.议会制

C.任期制D.抽签选举制

4.下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

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的人有(  )

①奴隶 ②妇女 ③外邦人 ④儿童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有一本书这样写道:

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公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

其中“Polis”指的是(  )

A.公民B.政治

C.城邦D.民主

6.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

”“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对雅典作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外来移民),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公民权。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雅典剧场         苏格拉底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

为什么?

请用材料二、三的内容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

(3)材料四反映了希腊在什么方面的杰出成就?

它和材料一之间有什么关系?

(4)某同学想对希腊的民主制度作进一步探究,请你为他提供以下帮助:

拟定一个探究题目;

提供三种获取相关资料的方法。

8.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

“……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主要是指梭伦改革中的(  )

A.颁布“解负令”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鼓励发展工商业

9.陶片放逐法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这一方法创始于(  )

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10.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

“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关

11.下图是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

有资格在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

A.外邦人和全部居民B.广大奴隶

C.成年男性公民D.妇女

12.有人在评价雅典民主时说道:

“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出更实际和更安全。

”这实际上是说明雅典民主(  )

A.有利于修正错误

B.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

C.有利于正确决策

D.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

13.在古代雅典民众法庭的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长得漂亮而被法官赦免。

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

A.主观随意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D.依法治国

14.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C.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D.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15.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

A.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B.是一种直接民主

C.易形成集体暴政

D.是少数人的民主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

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

如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

材料二 梭伦组建民众法庭,将贵族法庭的大多数职权转归民众法庭,贵族法庭主要负责宗教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

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通过抽签产生。

诉讼案件首先通过陪审员审查,然后由法官判决,但法官判决后,陪审员仍可起诉。

审案时采用投票表决方式,所有公民都有控告和上诉权利。

(1)通过材料一,你可以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分析材料二中的措施对当时雅典法制建设起到的积极作用。

(3)以上材料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

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

2.《十二铜表法》规定: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

”这一规定最能体现《十二铜表法》的(  )

A.随意性B.阶级性

C.落后性D.过渡性

3.《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和房屋”(即相邻关系)规定: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

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

挖坟墓或沟的应留和其深同等宽的空地;

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

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

其他树木留五尺。

”材料主要表明该法(  )

A.维护私有财产

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

C.协调邻里关系

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

4.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

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

A.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

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法律总结——习惯——成文法

5.秦朝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

罗马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则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据此可知,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  )

A.对犯罪的界定B.立法的完整性

C.立法的出发点D.打击犯罪的效果

6.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是“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B.罗马法的实施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C.罗马法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平民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D.罗马法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材料三 在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马克思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思想?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有许多积极的成分,请根据材料二所引条文作简单的评述。

(3)依据材料三,罗马法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8.使古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  )

①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 ②罗马的对外扩张 ③统治者个人野心的膨胀 ④古罗马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④

9.屋大维宣称:

“我只不过是共和国的‘第一公民’,元老院的‘首席元老’,即元首。

”那么元首制的实质是(  )

A.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B.公开的君主统治

C.贵族的集体领导制

D.贵族共和制

10.《十二铜表法》规定:

“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

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

这一条款(  )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的保护

11.《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

这体现了(  )

A.《十二铜表法》维护贵族的利益

B.《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C.《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D.《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12.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B.维系帝国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D.外来移民的需要

13.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

“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1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在很大程度上纵容犯罪

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D.主张重罪轻罚,轻罪免罚

15.1906年,载泽等人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

“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

”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

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知(  )

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罗马法对清末法制改革意义重大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③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

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

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又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完善,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最主要原因”。

希腊多山的地理环境把平原分割成小块,土地气候使这里只适宜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但海岸线很长,多良港,海洋成为主要运输通道。

这些地理环境成为移民的主要原因。

2.D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对雅典公民的概念认识不到位。

雅典的奴隶、妇女和外来移民都没有公民权。

3.C [解析]贵族制和民主制是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政治体制。

4.D [解析]四篇文章(书籍)主要描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A项只包含了地理环境与政治的关系,B、C两项与文章无直接关系。

5.A [解析]希腊多山的自然地理环境促使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出现,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形成;

贫瘠的山地使更多的希腊人发展工商业,促使自由、平等观念的形成,同样推动着民主观念的形成。

6.A [解析]B项是罗马法的特点和内容;

民众法庭是审理各种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的机构;

希腊的妇女、奴隶并不享有民主权利。

因此B、C、D三项都是错的。

7.[答案]

(1)中华文明:

大河。

古希腊文明:

海洋。

(2)中华文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

公民政治。

(3)地缘特色成为文明形成中的重要因素;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丰富多彩);

不同民族文明具有鲜明的民族独特性;

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问,材料一描述的是大河地理环境,材料二是海洋地理环境。

(2)问,注意紧扣政治统治特色进行分析。

第(3)问,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即可。

8.B [解析]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周代则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A、C、D三项说法错误。

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古希腊半岛山地众多,适宜农耕的土地少,港湾多,不利于形成人口众多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逐渐形成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制度。

故选A项。

10.A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体现了雅典人多地少、食物依赖进口,这促使它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发展工商业。

11.A [解析]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民主制的形成,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条件。

所以,材料只是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C、D三项表述过于绝对。

12.A [解析]材料表明雅典所有合法公民都能参加公民大会,并且召开的次数多,只有城邦小国才有可能做到。

13.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古代雅典的妇女没有享受民主政治的权利。

14.D [解析]希腊的地理环境中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土地分成小块,这种地理环境下适合建立城邦国家,材料的大体意思是“人口多了不利于国家的治理”,这说明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1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A项正确;

由于古希腊山多地少,港湾众多,所以重视海军和海外殖民,C项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D项正确。

古希腊城邦最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和民主制,B项错误,符合题意。

16.[答案]

(1)主要特点:

面积小;

独立自治;

农耕经济欠发达;

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

(2)面积小使得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政治活动;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具有连续性;

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互利等观念。

(3)希腊城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不同影响:

希腊没能形成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中国形成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认识。

通过细读三则材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表述,可以概括出古希腊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和海外拓展的特点。

这些特点恰恰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萌生具备了独特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无法提供的,这就造成了中国与古希腊的文明走向与发展各具特色。

1.B [解析]设立民众法庭是梭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判断B项正确。

2.B [解析]陶片放逐法的确立者是克里斯提尼,他的改革最终使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3.D [解析]从材料看,柏拉图主要批评了雅典的抽签选举制。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