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0475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阶段测验试题汇总Word下载.docx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主要特征。

A.社会性B.政策性C.整体性D.综合性 

10、在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稳定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执法就比较( )。

A.宽松B.严格C.稳定D.动荡 

11、( )被称为环境保护的耳目。

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监测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D.防污治污手段 

12、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

A.立法体系B.国际法体系C.国内法体系D.渊源体系 

13、( )是我国最重要的一部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A.《环境保护法》B.《自然保护法》C.《侵权责任法》D.《循环经济促进法》 

14、( )是指受法律调整的环境利用行为主体间发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环境利用关系。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B.环境与资源利用法律关系

C.环境预防与治理法律关系D.环境与资源调整法律关系 

15、公众环境权益理论源于西方国家法学界倡导的( )。

A.环境平衡论B.环境权论C.环境可持续论D.环境发展论 

16、环境公益诉讼是20世纪70年代源于( )公民诉讼的一种新的诉讼形态。

A.法国B.日本C.中国D.美国 

17、2012年新修订的民诉法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赋予了( )。

A.政府机关B.社会公益组织C.公民个人D.法律规定的机关 

18、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政府的( )。

A.基本前提B.主要内容C.重要目标D.内在保证 

19、人类的环境利用行为与环境要素及其性状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 )。

A.主体B.客体C.标的D.内容 

20、行为人在自然状态下为了生存繁衍、适应环境变化所进行的利用和改变环境的活动是指( )。

A.本能利用行为B.开发利用行为C.适应利用行为D.保护行为 

4、产品消耗的环境成本由他人承担而他人并未通过市场得到补偿是指( )。

A.对生态系统评估不当B.环境成本外部化C.产权界定不清D.科学不确定性 

5、针对人口增多和工业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有限提出的( )的理论。

A.反环境污染B.环境污染根源的资本理论C.零速增长D.返回原始状态 

7、1930年,()通过了世界上首部保护自然遗迹的法律,并且设立了36个自然保留地。

A.法国B.比利时C.罗马尼亚D.意大利 

8、经过一千年的发展,至( )之前中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思想已逐步完善。

A.秦汉B.唐朝C.宋朝D.明朝 

9、根据( ),国务院于1974年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它标志着国家级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在我国诞生。

A.《环境保护法(试行)》B.《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

C.《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D.《只有一个地球》 

11、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

A.环境法B.资源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D.污染治理法 

15、从生态学意义上看,( )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公民B.法人C.公众D.团体 

16、我国规定公众“环境权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首见于2002年( )。

A.《环境影响评价法》B.《公民行动战略》

C.《国家人权行动计划》D.《循环经济促进法》 

二、 

多项选择题

1、根据《物权法》规定,下列资源归国家所有的包括( )。

A.海域、水流B.矿藏C.城市的土地D.城市郊区的土地E.荒地、滩涂 

ABC 

2、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有生命物质E.无生命物质 

ABCE 

3、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将环境问题分为( )。

A.第一环境问题B.原生环境问题C.第二环境问题D.次生环境问题E.人为环境破坏 

ABCD 

4、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结为( )方面。

A.市场失灵B.政策失误C.科学不确定性D.国际贸易的影响E.自然因素 

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包括( )。

A.社会性B.整体性C.综合性D.政策性E.科学技术性 

ACDE 

6、我国参加了大量的国际环境条约和公约,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国际环境条约包括( )。

A.《南极条约》B.《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C.《防止海洋石油污染的国际公约》

D.《东南亚及太平洋植物保护协定》E.《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ABCDE 

7、目前日本的各种环境权利的表述被法理学界称为“新的权利”,包括( )。

A.日照权B.舒适权C.言论自由权D.知悉权E.厌烟权 

ABDE 

8、在中国,通过政策和法律宣示为国家基本国策的事业包括( )。

A.计划生育B.环境保护C.一夫一妻D.耕地保护E.节约资源 

9、环境监测一般包括( )。

A.环境质量监测B.环境物理监测C.污染源监测D.应急监测E.自然资源监测 

ACD 

10、行政强制执行的具体方式包括( )。

A.加处罚款或滞纳金B.代履行C.恢复原状D.拍卖E.拘留 

3、综观现代环境问题的演变历程,可以将其分为( )。

A.地域环境问题时期B.历史环境问题时期C.国际环境问题时期

D.全球环境问题时期E.国内环境问题时期 

4、2010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家层面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 )区域。

A.优化开发B.重点开发C.禁止开发D.限制开发E.选择开发 

7、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表现包括()。

A.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B.获得绿色标签认定C.推行清洁生产

D.主动对外宣示企业环境保护守则E.参与环保公益 

阶段测验二(3章) 

1、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是( )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A.1986B.1988C.1989D.1995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可以概括为下列哪一理论?

( )

A.经济发展优先论B.环境保护优先论C.协调发展论D.平衡发展论 

3、通过( )保障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A.排污收费制度B.三同时制度C.限期治理制度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 )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对废物进行再使用或者将废物作为原料进行利用与再生利用的经济发展方式。

A.限制发展经济B.循环经济C.综合发展经济D.再利用经济 

5、(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扣除了资源损耗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A.绿色GDPB.绿色GNPC.绿色GPDD.绿色GPP 

6、被视为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的“黄金规则”的是( )。

A.限期治理原则B.综合防治原则C.预防原则D.控制原则 

7、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早期的环境保护策略是( )。

A.末端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B.末端废物管理和限制资源利用

C.资源整合利用和污染控制D.防止污染和限制资源利用 

8、()是最有效、操作性最强的环境预防措施。

A.三同时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限期治理制度D.清洁生产制度 

9、我国首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制度是(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限期治理D.清洁生产制度 

10、我国建立清洁生产制度的初衷,实际上就是借鉴( )将“污染预防的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思路,建立我国的污染预防法律制度,“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 

11、受益者负担原则是由( )于1972年提出的“污染者负担原则”逐渐演变、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形成的。

A.世界环保组织B.国际环境卫生组织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世界自然基金会 

12、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不包括下列哪一方面?

()

A.参与主体是公众B.参与方式主要是通过意思自治,自由协商C.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D.参与的对象主要是影响到公众环境利益的建设项目 

13、( )是我国将公众参与原则制度化的第一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它在推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没。

A.《环境影响评价法》B.《环境保护法》C.《循环经济促进法》D.《清洁生产促进法》 

14、从落实和执行程度上看,环境质量标准属于( )。

A.强制性标准B.推荐性标准C.选择性标准D.建议性标准 

15、环境保护部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负责制定,报( )备案。

A.国务院B.国家质检总局C.国家环保总局D.中华环保联合会 

16、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始于()。

A.20世纪7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初 

1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所收费用( )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一倍B.一倍以上三倍以下C.两倍D.三倍 

18、政府对排污行为和废弃物倾倒行为的征费属于( )。

A.环境治理费B.环境规费C.环境公课D.环境受益费 

19、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

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

府批准,责令关闭。

A.6个月B.1年C.2年D.3年 

20、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四级。

A.绿、蓝、黄、橙B.绿、黄、橙、红C.蓝、黄、橙、红D.绿、橙、黄、红 

7、从( )开始,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开始调整环境保护战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反应性向预防性转变。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11、( )被公认为是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经济手段。

A.征收环境税B.实行土地复垦C.征收排污费D.实行生态补偿 

12、不属于开征环境税的方案的是( )。

A.一般环境税B.污染排放税C.污染产品税D.污染治理税 

13、( )是指为了保护人群健康、保护社会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就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环境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的事项,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指标与规范的总称。

A.环境指数B.环境技术指标C.环境标准D.环境监控 

15、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而地方污染排放标准( )。

A.无须备案B.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C.须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D.须报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备案 

16、环境保护部标准属于( )。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区域内行业标准D.指导标准 

1、( )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一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内处于最高位阶,对立法、行政和司法以及法律的适用具有指导地位的法律。

A.环境基本法B.环境资源法C.自然资源保护法D.污染防治法 

17、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 )而未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由审批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办理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手续。

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 

1、损害预防与风险预防的区别在于()。

A.预防的对象不同B.预防的方式不同C.预防的目的不同D.科学确定性的判断不同

E.预防的成本不同 

AD 

2、关于循环经济制度和清洁生产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是不正确的?

A.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都侧重于预防污染发生B.清洁生产制度以重复利用为中心

C.循环经济制度以“生产过程”为中心D.循环经济以“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综合利用”五方面预防环境污染和损害E.循环经济与传统“废物管理”的污染治理模式明显不同 

BC 

3、为了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国家对从事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向环境排放( )等行为实行许可证管理。

A.废水B.废气C.固体废物D.噪声E.光污染 

4、受益者负担原则包括( )。

A.谁开发谁保护B.谁破坏谁恢复C.谁利用谁补偿D.谁受益谁维护E.谁污染谁治理 

5、受益者负担原则的意义包括( )。

A.实现社会公平B.实现社会公正C.降低环境保护成本D.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质量

E.提高治理环境污染的效率 

6、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 )。

A.环境知情权B.参与决策权C.参与治理权D.参与监督权E.评价权 

ABD 

7、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公开方式包括()。

A.政府网站B.新闻发布会C.广播、电视D.公报E.报刊 

8、环境标准主要包括( )。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E.质量控制标准 

9、“三同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

A.同时设计B.同时制作C.同时施工D.同时投产并使用E.同时监测 

10、在各国环境立法上,环境费通常表现为()。

A.环境规费B.环境治理费C.环境公课D.环境受益费E.环境监测费 

1、我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以促进( )的发展,解决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A.风能B.太阳能C.生物质能D.传统能源E.热能 

2、5、实施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制度措施包括( )。

A.实行排污收费制度B.实行生态补偿制度C.征收环境税D.实行土地复垦制度E.公众参与制度 

3、9、依照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包括()。

A.规划B.建设项目C.政府决策D.自然环境E.污染企业 

AB 

4、8、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A.确定评价范围B.实施环境影响评价C.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D.最终决定程序E.公众参与程序 

5、阶段测验三(4章) 

1、( )是指人类主动并有意识地利用环境容量,而向环境倾倒、释放、散发污染物的行为。

A.排放B.泄漏C.倾泻D.释放 

2、以( )为基础,衍生出了()这种市场化的污染控制手段。

A.数量控制,排污交易B.总量控制,排污交易C.浓度控制,排污收费D.数量控制,排污收费 

3、( )可以决定对在用机动车实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其进行改造。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报经省政府批准后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报经省政府批准,国务院备案后C.省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后D.省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备案后 

4、水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将地表水水域功能区划分为五类:

第一类适用于( )。

A.源头水B.农业用水C.一般工业用水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 

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 )排污许可证。

A.无需取得B.可以取得C.应当取得D.征得上一级政府同意后,无需取得 

6、我国的海洋污染防治立法始于( )。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 

7、我国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A.海洋倾倒B.石油勘探泄漏C.渔业捕捞D.陆地排放 

8、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分级审批。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 )。

A.经国务院批准B.经省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C.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D.经省政府批准,无需国务院备案 

9、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是指( )。

A.垃圾B.固体废物C.废渣D.废弃物 

10、关于危险废物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实行危险废物名录和标识制度B.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C.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

D.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 

11、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重大事故的,按照直接损失( )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超过()万元。

A.25%,50B.30%,100C.50%,100D.50%,200 

12、不属于化学物质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是( )。

A.《放射性污染防治法》B.《农药管理条例》C.《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D.《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3、负责危险化学品毒性鉴定的部门是(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卫生主管部门 

14、在管制原则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坚持的方针不包括( )。

A.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C.防控结合D.综合治理 

15、一般类新化学物质自登记证持有人首次生产或者进口活动之日起满( ),由环保部公告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A.1年B.3年C.5年D.10年 

16、国际上将光污染的分类不包括( )。

A.白亮污染B.人工白昼C.彩光污染D.反射污染 

17、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

A.限期治理B.综合治理C.防控结合D.清洁生产 

18、《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了对生产经营者实施清洁生产的要求,下列不包括的是( )。

A.监督性规范B.指导性规范C.自愿性规范D.强制性规范 

19、不属于防治煤污染的措施的是( )。

A.控制煤炭开发B.控制煤炭使用C.推广清洁能源D.禁止堆放煤炭 

20、在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方面,最重要的是( )。

A.《地表水质量标准》B.《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地下水质量标准》 

4、1982年,我国颁布实施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法律。

A.《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B.《海洋环境保护法》

C.《海洋倾废管理条例》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8、不属于固体废物管理原则的是( )。

A.“三化”管理原则B.全过程管理原则C.分类管理原则D.尽可能利用管理原则 

9、在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是指( )。

A.资源化B.高效化C.减量化D.利用化 

12、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正确的是(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B.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核发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等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

D.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寄递危险化学品的行为 

1、依照《环境保护法》第24条的规定,受我国法律控制的污染物主要包括( )。

A.废气B.废水C.粉尘D.噪声E.电磁辐射 

2、环境污染的特征包括( )。

A.环境污染伴随人类活动产生B.环境污染须为物质、能量向外界排放或泄漏

C.环境污染无法避免D.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