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9880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62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思考股票投资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

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购买股票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

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

2、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所在

购买了公司的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东,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投资,但是,股票是可以流通的,股东可以将股票转卖给第三者。

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同意,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这使股票充满了活力。

3、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从教材展示的两个镜头中我们看到,股票投资有非常高的收入,同时,也存在赔本的风险。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

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这种收入有时很高。

公司的经营有好有坏,盈利了能获得股息和分红,股票价格也会上涨,股民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亏损了甚至破产倒闭了,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降,股民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

4、股票对经济建设的作用、意义

请同学们思考,发展股票市场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经济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为企业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二、债券

1、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点评: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一般来说,债券主要有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偿还方式等项目组成。

(可找一张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向学生展示)

2、债券的种类

教师引导:

同学们知道我国发行过什么债券?

根据发行者不同,目前我国的债券主要有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1)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为重大建设项目、特殊经济政策、战争等筹集资金。

教师引导:

请大家想一想,国债有没有风险?

为什么?

任何投资活动都有风险,国债也有风险,只不过它以国家税收作保证,风险较低,但是,它的收益也较低,一般来说,高于银行存款收益,低于其他投资收益。

(2)金融债券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请大家想一想,金融债券与国债相比较,其风险与收益情况如何?

金融债券风险高于国债,但收益也高于国债。

因为国债以国家税收作保证,其信用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

(3)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请大家想一想,企业债券与国债、金融债券相比较,其风险与收益情况如何?

企业债券风险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但收益也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因为企业主要以自身经营利润作保证,企业债券的风险与企业经营状况直接相关。

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好,连续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就可能无力支付本息。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有什么异同?

对投资者认识它们有什么规律可寻?

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

发行者不同,偿还本息的来源不同,受益多少不同,风险大小不同;

都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到期还本付息;

一般来说,风险越大,受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三、保险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自然的、人为的,财产的、人身的等等。

某种风险一旦发生,就会给个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与风险相对应,产生了保险业,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和我们的表现。

1、保险的含义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出现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当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是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

2、保险机构与保险类型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地有哪些保险公司?

它们开展哪些保险项目?

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

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

从大的方面说,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想一想,我们学生参加的保险是什么类型的保险?

积极发言:

人身保险。

订立保险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出现了分红保险等新种类,分红保险在具备正常的保障功能外,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中分到一部分盈余,能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保险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保险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全,参加保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知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了解了它们利弊、功能,为我们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合理安排手中的闲散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对股票、债券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A.它们是筹资者向投资者出具的投资凭证或债务凭证

B.发行股票、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行为

C.购买股票、债券是一种投资行为

D.购买股票、债券是一种盈利行为

答案:

D

[例2]下列不属于股票投资收入的是()

A.股票本金B.股息C.红利D.股价上涨差额

A

[例3]企业债券与金融债券的不同在于()

A.它是一种债务凭证B.它有较大风险,安全性小

C.它以企业的经营利润作保证D.它到期还本付息

C

[例4]下列对保险的认识正确地是()

A、它可以为投保人转移风险B、它可以使投保人免受风险

C、保险机构的盈利没有保障D、保险公司是社会公益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

答案A

★课余作业

假如你家里有10万元闲置资金,请你根据家庭实际,设计一套你最中意的投资方案。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投资活动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全章概述

我国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

本课主要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课程学习

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

“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

“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他说:

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xx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

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

“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xx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下面我们就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问题。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101页内容,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

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

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2)宏观上: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3、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1页虚框内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不同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请同学们看教材101页“名词点击”。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组:

756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97――926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6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请大家想一想:

xx年的小康和2020年的小康,在经济实力上有什么区别?

xx年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是低标准小康;

2020年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高标准的小康。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

xx年工业产值达到51.5%,初步实现现代化。

xx年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是:

50%、22.5%、27.5%。

2020年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5%、55%、40%,就业比重则达到20%以下、40%、40%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到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思考它说明什么问题?

xx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93%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在3:

1以上。

xx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84.18%,中部和东部地区为93.18%、97.86%,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多美元。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虚框内材料,思考所提问题

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

三、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

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与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了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小康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环境质量等全面的小康,一个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为所小的小康。

[例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A.解决温饱问题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D.基本实现现代化

B

[例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1)GDP到2020年比xx年翻两番

(2)基本实现现代化(3)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逐步扭转(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

(1)

(2)(4)B.

(2)(3)(4)C.

(1)

(2)(3)D.

(1)(3)(4)

[例3]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思考讨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主要区别与内在联系。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实践中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