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9693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

《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熊芳芳阿长与山海经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

似乎家里的小风波都因阿长而起,看起来阿长像个长舌妇。

好,这是第一个跟阿长有联系的事物。

接下来呢?

还有哪些事物跟阿长有联系呢?

阿长的睡姿。

能不能也用这种并列短语的形式说?

阿长与……?

(生说不出。

暂时表达不出来,谁帮他?

(将话筒递向后面一女生)美女救英雄!

女孩(笑):

阿长与睡姿丑。

“睡姿丑”是事物吗?

阿长的睡姿直接影响到的是谁?

迅哥儿。

“我”。

她跟“我”在抢什么东西?

床位。

很好。

阿长与床位(板书:

阿长与床位)。

阿长是一个保姆,是一个仆人,而鲁迅是一个小少爷,是一个主人,对吧?

她跟她的主人抢床位,她霸占了主人的床位!

好,继续,还有,阿长与……?

阿长与规矩。

阿长有很多规矩,除夕的时候一定要说恭喜,然后还得吃福橘。

那么,我们不如说,阿长与福橘(板书:

阿长与福橘)。

因为这是一个在作者心目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意象。

继续!

阿长与长毛。

(生齐笑)

师(亦笑,且好奇地问):

你们为什么笑啊?

一女孩:

阿长并没有与长毛真正的接触过,应该是“阿长与长毛的故事”。

太棒啦!

“阿长与故事”!

(板书:

阿长与故事)阿长并没有与长毛正面打过交道,她只是在向“我”讲一个关于长毛的故事。

之前,阿长也曾经向我讲过很精彩的,又有点恐怖的、很刺激的……什么故事啊?

美女蛇。

嗯,美女蛇的故事。

阿长可会讲故事啦!

还有吗?

阿长与《山海经》。

哦,我们刚才说的是在阿长与《山海经》之外,她还跟哪些事物有联系……

阿长与隐鼠。

阿长与隐鼠(板书:

阿长与隐鼠)。

隐鼠是个什么东西啊?

鼹鼠。

嗯,书上是这样注释哦,但实际上,很多资料告诉我们说不是,它是一种叫作鼷鼠的小动物,是一种特别小的家鼠。

鼹鼠可能还大了一点,鼷鼠可能才是鲁迅所描述的那个小东西。

这个隐鼠是鲁迅在一个空房子里发现的,他听到里面有“老鼠数钱”的声音,于是就很好奇地进去找,结果发现一条蛇伏在长梁上,这只小鼠就趴在地上,受伤了,但是奄奄一息,还有一口气儿,他就把它救回来了,放在一个纸盒子里,然后慢慢地这只小鼠竟渐渐地复了原,但不逃走。

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鲁迅说这只小鼠只有拇指那么大,它会爬到饭桌上舔碗沿儿,吃人们吃剩下的菜渣,很可爱的,鲁迅非常喜欢它。

那么,阿长与隐鼠又是怎么产生联系的呢?

生(窃窃私语):

踩死……

一女生:

阿长是谋死隐鼠的真凶。

哦,为什么用“真凶”这个词?

可见在“真凶”以前,曾经有过什么?

鲁迅曾经怀疑过别人。

怀疑过谁?

大花猫。

鲁迅是曾经怀疑过大花猫,这种怀疑是谁对他造成的误导?

对,阿长告诉他,是大花猫把它给吃了,是吧?

所以有一阵子鲁迅就很恨猫,他在很多文章中表达了仇猫情绪……

生(杂曰):

《狗·

猫·

鼠》。

很好,真聪明!

你们读过吗?

读过!

哦,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

他曾经想过要去找那个大花猫为隐鼠报仇,后来他发现真凶不是那只猫,而是……

阿长!

阿长怎么会谋杀了他的隐鼠呢?

是因为隐鼠爬到阿长的脚上,然后阿长一不小心把它甩下去踩死了。

同学们有没有听到他刚才一会儿读阿长(chá

ng),一会儿读阿长(zhǎng)?

生(齐笑):

有。

应该读什么啊?

阿长(chá

ng)!

对。

那阿长是不是长得很长很高啊?

不是。

那她为什么被人们叫作“阿长”啊?

因为先前的先前,他们那里有一个女工,那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这个阿长过来替补,因为全家人已经叫习惯了,所以就没有去改口了。

哦,这样的,也就是说,阿长本来不是她的名字,她只是一个替代那个阿长的人。

那么,这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女人。

她并非出于本心,而弄死了鲁迅的爱物——那只隐鼠,所以鲁迅就恨上她了!

当然,那是童年时候的鲁迅。

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当中,有几个鲁迅呢?

六个。

六个?

孙悟空哪?

七十二变?

(男孩认真概括了童年鲁迅对阿长的前后变化的不同心情。

好,概括得很详细。

他所说的六个鲁迅,原来是指鲁迅在不同阶段对阿长的不同心情和眼光。

如果我们将他所说的六个鲁迅再精简一下,几个鲁迅?

两个!

对,两个。

哪两个?

(学生顿时议论纷纷)

一个是童年的鲁迅,一个是中年的鲁迅。

很好,一个是童年鲁迅的眼光和心情,一个是中年鲁迅的眼光和心情。

童年鲁迅中年鲁迅)那个中年鲁迅的眼光和心情,包容了童年鲁迅的眼光和心情,童年鲁迅的眼光和心情就像一块纯洁无暇的玉一样,本真而纯朴,镶嵌在其中,而中年鲁迅,成熟以后的他回过头来看曾经的自己和阿长,他的种种理解就像黄金一样闪光。

所以这是一个金镶玉式的结构。

刚才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童年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是一直在变化的,刚才他所说的六种心情,是你们老师给你们归纳过对不对?

关于这六种心情的所有事件当中,你觉得哪件事情描写得最为简略呢?

笔墨用得最少?

谋害隐鼠最少。

哦,写阿长谋害隐鼠的文字最为简略。

可是我就觉得奇怪了,人们常说,恨的感情往往比爱的感情更为深刻,更为持久。

应该来说,这只小隐鼠是鲁迅非常喜爱的,无论阿长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她是踩死了它。

当时的鲁迅因而对阿长恨到了什么程度?

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极严重地诘问,当面叫她阿长。

还有呢?

找机会为隐鼠报仇。

想复仇,到这种程度了。

以前的种种事情对他的影响都没有这么深刻,尽管长妈妈要逼着他“恭喜恭喜”然后吃福橘,尽管长妈妈会去向母亲告状,打我的小报告,但是都没有像这一次一样让“我”如此的憎恶她,甚至视若仇敌。

为什么这本来应该是童年鲁迅最深刻的情感,他却用了最简练的笔墨轻轻带过呢?

既不像写阿长与长毛的故事那样浓墨重彩,也不像写她跟他争床位,春节时逼他说恭喜和吃福橘那样细腻描述呢?

因为鲁迅并不是真的恨阿长,这篇文章是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通过对比,更能突出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与敬意。

很好,请坐。

她告诉我们:

鲁迅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表达恨,而是为了表达怀念与敬意。

而前面那些看起来是“抑”的内容,看起来是嘲笑阿长的内容,里面有没有“扬”的意味呢?

阿长看起来什么都不懂,规矩又多,又跟我争床位,又无知又迷信,甚至说女人怎么样就可以防备大炮……看起来是在嘲笑她的那样的语言,里面有没有包含一种“扬”的情感呢?

好,说一下。

他在说那些话的时候,里面有怀着对阿长的敬意。

举例子。

阿长在跟他讲长毛的故事时,说女人可以防止长毛来攻城,然后作者就感到十分的惊异,于是对她有特别的敬意。

这个敬意,你觉得是真的有敬意?

还是说当时的“我”有敬意,现在想起来挺可笑的?

应该是当时的敬意,然后他现在想起来还是有这样一种味道。

什么味道?

在怀念她的同时又有些敬佩她。

敬佩她能够堵住人家的大炮?

他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其中其实暗含着他对阿长的一种什么赞赏呀?

会讲故事。

很好,会讲故事!

他是多么爱这样一个会讲故事的阿长啊!

所以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

一男生:

就有阿长讲故事的内容:

美女蛇的故事。

很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阿长的故事就是一个启蒙教育。

它能够带给孩子什么呢?

能够带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还可以满足孩子的什么啊?

求知的欲望。

好奇心!

很好!

这些东西,都是别的人给不了他的,但阿长能。

她会讲很精彩的故事,尽管听起来很荒谬,但是鲁迅现在回忆起来,他就觉得阿长很可爱,她给他的童年带来了好多的乐趣和丰富的色彩!

好,继续看文章,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是看起来是嘲笑、是不耐烦、是讨厌,其实内心里充满了对阿长的爱与怀念的?

阿长懂许多规矩,“我”对此虽然是很不耐烦的,但是“我”现在想起来还是对她很有敬意。

他敬佩她懂的规矩多?

她懂得好多规矩,然后显得很博学?

不是,……(犹豫,不知应该如何表达)

好,在这个问题上,你心里好像有想法,但不明晰。

对不对?

(生点头)好,无法明晰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比较。

我们先来看看阿长的规矩吧,除夕的时候一定要“恭喜恭喜”,然后吃一点福橘,我们来看第6段:

“她懂得许多规矩;

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

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

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然后,就是阿长郑重的交待,要怎么做怎么做。

大家有没有读过鲁迅的《五猖会》啊?

读过。

你们怎么读那么多书啊,太了不起了!

《朝花夕拾》你们整个读完了是吧?

是的。

哦,那太棒了!

《五猖会》里面有个情节你们还记得吗?

我们要去赶庙会,大家伙儿起了个大早,一条大船已经在外面等我们了,吃的喝的也全都带好了,正准备出发的时候,父亲要“我”做什么?

背书!

要“我”背读了才能走,“我”在那里背了好半天,终于背熟了,那些工人就像庆祝“我”的胜利和成功一样把“我”举起来,然后我们一起将船开拔去看庙会了,但鲁迅的心里怎么样?

没有一点先前的快乐了。

完全没有之前的兴奋和快乐了,而且,关于那场庙会,直到现在,他的记忆清晰如昨的只是什么?

父亲让“我”背书。

“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让我背书。

非常好,父亲让“我”背书,以及“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让我背书。

太煞风景了!

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要去看庙会,也就是像这篇文章的第6段中所说的“最高兴的时节”,脑子里面全是浪漫的幻想:

我们要去看庙会啦,就像这里:

过年啦!

明天就可以用压岁钱去买自己喜欢的小东西啦!

结果一个人突然出现,按住你,对你说:

你要先干嘛干嘛,然后才能干嘛干嘛。

想想这个时候,鲁迅是不是也会觉得阿长像父亲一样很煞风景啊?

但是为什么他肯原谅阿长,却不肯原谅父亲呢?

因为阿长的这种行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这种迷信只能说明阿长生活得很苦,所以希望得到祝福;

而父亲的行为是一种古板,不懂孩子的心理。

师(问她的同桌):

你有补充吗?

生(同桌):

我觉得鲁迅对阿长的生活是感到有点怜悯的,而且阿长去世得很早,她最终也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生活,阿长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想让自己过得,过得,过得……

阿长这样做只是在表达她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

向往。

非常好。

这两位同学相互补充,给了我们一个很不错的答案。

她们说,阿长这个时候的规矩和煞风景的举动,流露出来的是她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最朴素的愿望,“我”是可以理解的,是吧?

但是父亲呢,是一种功利的目的和动机:

你要好好读书!

将来才能有个好前途。

就像贾政对待宝玉一样,对吧?

他也逼着宝玉读书,考功名。

对,这种功利的欲望跟朴素的愿望是有区别的,所以“我”可以原谅阿长在我最高兴的时节,那么煞风景地逼我说“恭喜恭喜”然后吃福橘,但是“我”似乎一直不能原谅父亲逼“我”背书的那件事情。

所以,在关于吃福橘的事件的叙述当中,“我”看起来的确是有许多的不耐烦,但是“我”,现在的“我”,中年的“我”,还是能够理解她对于生活的那样一种朴素的愿望,而我们读者也可以感受到,对吧?

好,我们继续看,还有哪些地方的描述是看起来贬抑,实际上包含了褒扬的情感的。

就好像如果你是少年鲁迅,结果你的保姆总是跟你争床位,你是不是很烦?

除了烦还是烦?

有没有别的情感?

当时是很烦。

对,“我”当时的确是很烦,又拿她没办法,所以只能向母亲告状,是吧?

母亲呢,有没有提醒过阿长?

怎么提醒的?

(生杂读母亲的话)

我们找一位女同学读一下好不好?

好。

好,体会一下,母亲含蓄地提醒长妈妈,又想说明白,又拉不下面子来。

(一女孩朗读)

好,读得不错。

母亲关心儿子的睡眠质量,这个保姆呢,又喜欢跟他挤床位,所以她就含蓄地提醒阿长。

阿长听懂了没有啊?

没有。

懂了。

到底是没听懂,还是懂却做不到,于是干脆装不懂啊?

生(笑):

做不到,所以装不懂。

你觉得她懂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她不开口。

哦,她不开口!

其实她心里有数对吧?

除了她不开口以外,还有什么地方让你看出来她其实听懂了?

母亲的这个话好不好懂?

好懂!

连童年的鲁迅都明白了母亲的意思。

从哪句话看出来?

“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

(生重读“也”字)

他抓住了这个“也”字!

“我”也听懂了!

一个小孩子都能听懂的话,你说她能不懂吗?

她当然听懂了,她也感觉到羞愧,可是她知道自己做不到啊。

然后到了晚上,“我”“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你看,这让人讨厌吧?

但是中年鲁迅想起这些来,什么心情?

有这样做仆人的吗?

但是又觉得这样的仆人未尝不……?

这样的仆人真实而亲切。

仆人一般都只想讨好主人,好从主人那里多得些好处,但是她就特别真,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给他许多温暖。

挤床也是温暖?

是家人之间那种温馨的感觉。

就是没有主仆之分,是吧?

我们就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阿长呢?

一个全无主仆概念的阿长!

心思非常单纯,很真实的这么一个阿长。

她并不像别的仆人那样,为了讨好主人而处处小心翼翼,当然她也并非故意与主人作对,她只是一个很率真的人,她不会处心积虑向主人邀功请赏,那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她的“切切察察”的时候,你又如何理解,中年鲁迅又如何理解呢?

一个喜欢说话,说闲话,又没有什么心机的人,这样的人,她其实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啊?

她敢于说真话,即使是自己主人家的事,她也没什么不敢说的,她很真实很单纯。

哦,很单纯,心直口快是吧?

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了,她不会去想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她只是头脑简单,心直口快的一个性情中人而已,倒也未必是故意要挑起什么矛盾,所以她并非存着什么样的恶意而去说三道四的。

还有没有呢?

她向母亲打我的小报告,对我讲各种的规矩,什么“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倘若有人唤你的名字,万不可答应的”,包括后面说小孩子要小心被长毛掳去的,等等,其实都反映了什么呀?

我觉得这都反映了阿长很关心我,一心为我着想。

非常好!

其实就是一心关心他,疼爱他,生怕他哪儿不好了。

她不懂分辨,也不想去分辨,反正只要听人家说这个东西是不好的,不管真的假的,孩子啊,你就不要去碰,啊?

就是这样,一个慈母的心怀。

当鲁迅写下这些记忆的时候,他心中其实一直怀着一种深厚的什么情感?

怀念。

敬爱。

感激。

怜悯。

很好,从哪儿看出来?

课文最后说“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很好,直到现在,“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

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这些文字里有深刻的怜悯:

她不曾拥有自己的名字,不曾拥有自己的生活,她只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没有生过孩子,她没有做过真正意义的母亲,可是,她比一个母亲更懂得怎样做母亲,比一个母亲更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这就是鲁迅在对她的同情之中又深怀敬意的重要原因。

大家知道吗,在鲁迅的文章当中,很少提到谁?

他自己的母亲。

对,更不要说用一整篇文章专门来纪念母亲。

为什么啊?

他爱阿长,几乎胜过爱他的母亲,为什么啊?

我觉得他的母亲对于他想买《山海经》这件事情不是很在意的那种,对于他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都管得很严。

但是阿长就很在意鲁迅的感受。

好,母亲对鲁迅的感受并不是很在意,又管得严。

不像阿长这样掏心挖肺地去为他做一切事情。

而且我觉得,在鲁迅的经历当中,可能这个,你们不大会去了解他的婚姻,有人了解吗?

他有一个包办的婚姻。

对,他名正言顺的妻子朱安,是他的母亲给他包办的,鲁迅一点都不爱朱安,所以尽管有夫妻的名分,但鲁迅从来没有碰过她。

朱安也就成了一个悲剧角色,但是对于鲁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呢?

因为鲁迅是一个很讲道义的人,他跟很多那种多情才子是不一样的,他尽管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可是朱安就是他的一种道义,一个责任,是他背后的一个永远的伤疤。

他曾经说:

“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份礼物,我只能把她好好供养起来。

至于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出于对母亲的顺命,他接受了。

但是等到后来遇见真心相爱的许广平的时候,他一生都没能给她一个名分。

一生都没有,最终都没有。

所以这是他永远的痛。

他的母亲生了他,却不懂得如何爱他,对于儿子,她给了她想要给的。

但是阿长却给了……

他想要的!

对,她给了鲁迅自己想要的。

所以阿长虽然没有做过真正的母亲,但是她是一个比真正的母亲更像母亲的母亲。

还有,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阿长”与“《山海经》”,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啊,根本就是一种不和谐。

有没有发现?

为什么不和谐?

她自己没读过书,不识字。

对,你看当阿长找到这本书,兴高采烈地来告诉鲁迅的时候,她是怎么说的?

三哼经!

对,三个字就错了几个字啊?

三个就错了两个!

“阿长”跟“《山海经》”根本不搭调!

她是个完全没有文化的人,她不懂这本书是怎么一回事,她不像“我”前面提到的远房叔祖那么有学问,可是叔祖又有学问又有办法,却不见得肯为“我”弄这本书,“我”提都不敢跟他提,“我”不好意思逼他去寻,他是很疏懒的。

一个有学问有能力帮我找到这本书的人,没有帮我去找。

“我”问其他人呢,也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所有人都不肯帮“我”,不肯理会“我”,然而这个完全“不懂”《山海经》的人,帮助了我。

所以我们看,阿长和《山海经》,首先是阿长不懂《山海经》(板书:

不懂);

然后,鲁迅,包括我们也都会觉得,这么一个懂都不懂的人,她是“不可能”弄到《山海经》的(板书:

不可能);

甚至,她也是“不必”去弄的(板书:

不必),为什么呀?

(学生七嘴八舌)

因为这不是阿长分内的事,她只需要做自己分内的事就可以了。

哦,作为一个保姆,照料好小主人的生活就好了,是吧?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鲁迅根本就没有跟阿长提过这回事,他完全没有想到要让阿长帮他找这本书。

很好,鲁迅说,“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是阿长自己主动来问的,所以这件事情是她“自找”的麻烦,没想到她真的给他找来了。

她本来是不懂《山海经》,也不可能弄到《山海经》,而且也不必去弄这个《山海经》,但是,这个不懂、不必、不可能的人,做了一件……

别人有能力也不愿意做,她没能力却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的事。

非常好,所以在鲁迅的心中,这件事简直是一个奇迹!

而做到这件事的人,就几乎是一个什么啊?

课文里面怎么说?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我们用一个词来说,鲁迅现在对她简直是敬若……

神灵!

敬若神灵)而之前因着那只隐鼠的缘故,他对她是视若……

仇敌!

视若仇敌)之前视若仇敌的一个人,现在他敬若神灵。

就是因为这个人,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背后的动力,源自什么呢?

阿长对鲁迅深深的爱。

对,母亲一般的深爱。

因为爱,她愿意为他做一切的事情,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类似的故事。

我看到阿长,就会想到《巴黎圣母院》里面的那个钟楼怪人(几个男孩在下面说“以前看过”),看过是吧,太好了,他就是一个愿意为爱丝米腊达做一切事情甚至献上生命的人,他很丑,而且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是,他只是一个被主教捡回来养大后随时听命的奴隶,但是为了保护爱丝米腊达,他开始懂得反抗主教的命令。

他什么也不懂,但是他懂得爱;

他什么也不是,但是他就是爱。

还有,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剪刀手爱德华》?

(没有)爱德华是科学家研制的一个机器人,但这个作品还没有最后完成,科学家就去世了,所以爱德华有人的思维、情感甚至智商,但双手却如剪刀的模样,一个推销化妆品的女人把他从古堡中带回家里,他不懂怎么穿衣服,怎么用餐,不懂得怎样跟人打交道,后来他爱上了女主人的女儿,为了这个女孩,他什么都愿意做,即使他知道那是违法的事情,也不会拒绝,他说:

因为你让我去。

在这个现实世界中,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是,但是他懂得爱,他愿意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一切,全凭她差遣。

你们读过《追风筝的人》这部阿富汗小说吧?

(没有)建议你们看一看。

小少爷阿米尔有一个仆人叫哈桑,两人从小情同手足。

小说中有一句话特别让人感动: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哈桑的心声。

阿米尔曾经问过哈桑:

“如果我让你把这团泥巴吃下去,你愿意吃吗?

”哈桑回答说:

“如果你这样要求,我会的。

”阿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会对鲁迅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当真,她会尽一切力量去帮他寻找他想要的,为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