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9314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

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声、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都要服从生物学规律,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新

2.社会属性:

人类不仅仅是一般动物,而且是社会化动物,人类一切生物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

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

1.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

2.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

3.两者生活的环境不同

4.两者决定性因素不同

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人口是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3.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虽然是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有时促进社会的发展,有时却延缓社会的发展。

这种影响要视客观条件不同而定。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内容是:

1.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

二是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2.两个级数的论断(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

而生活资料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

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一种是积极抑制,另一种是预防性制止)

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一是人口增长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生产的限制;

二是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不断增长,除非受到限制;

三是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马尔萨斯最大的贡献是把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联系起来,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要相互适应。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不科学甚至错误的观点有:

1.两个级数的论断是片面的

2.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和手段是违背人性的

3.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建立在纯自然的基础之上,撇开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性质。

第三章:

人口发展与人口结构

超过一亿人口的七大名族:

汉族、印度斯坦族、美利坚族、俄罗斯族、孟加拉族、日本族、巴西族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欧洲和亚洲

旧中国的人口问题: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1.人口高出生率的原因(经济原因、就伦理观念的影响、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

2.人口高死亡率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乱、贫穷困苦和繁重的劳动折磨、灾荒和疾病、溺女婴风气盛行)

旧中国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人口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城市失业现象及其严重

2.亿万农民贫困破产

3.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

4.少数名族人口长期处于停滞乃至减少的状态

现阶段中国人口状况和问题:

1.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3.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4.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5.人口性别比偏高

人口结构:

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的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它是人口总体内部依据本身具有的不同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数量比例关系。

人口结构的分类:

1.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

2.地域结构(自然地理结构、行政区划结构、城乡结构

3.社会结构(经济社会结构、非经济社会结构)

出生婴儿性别比略高于100,一般在105~106之间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的特点:

1.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比西方国家晚,但是它的速度快、来势猛、规模大。

2.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认为的条件下,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明显地表现为一种刚性的过程。

3.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项了西方国家高度老龄化社会所有的现象,也就是70或80岁以上的老龄中后期人口比重提高的较快。

人口城镇化,又称人口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集聚和增长所形成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更严格的说,它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城镇化过程的主要内容:

1.乡村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集聚和居住在城镇,他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脱离农村和转向城镇。

2.在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增加的同事,城镇数量随着增加并逐渐形成各种规模和不同类型相结合的城镇体系。

3.随着非农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占绝对多数,城镇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心,对乡村地区以至全国产生日益强大的影响。

4.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人口城镇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内力自生型和中心辐射型

从城市空间结构看,人口城镇化模式分为:

1.同心圆辐射模型

2.扇形扩展模式

3.多核心板块对接模式

4.带状联结模式

中国人口城镇化主要模式:

1.内力自生型

2.中心辐射型

3.资源基地生长型

4.政经中心扩展型

第四章:

人口的自然变动

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由出生与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以及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

TFR指标所表示的是:

育龄妇女如果按计算年度各年龄组妇女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过程,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人口自然增长有着重大影响:

1.在一般情况下,婴儿死亡率较高,净增的新生人口就较少,从而人口的自然增长就比较缓慢,反之相反。

2.一般来讲,死亡对出生可以产生“反馈”作用。

在高婴儿死亡率地区或时期,往往伴随着高婴儿出生率。

3.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影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长短。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含义是:

假定一个人按某一分年龄死亡率度过其生命的全过程,在活到某一年龄时,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

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

1.高出生、高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模型

2.高出生、低死亡、高人口自然增长模型

3.低出生、低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模型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政策因素

2.婚姻因素

3.文化因素

4.社会经济因素

第五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及教育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辩证关系:

一.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与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口规模变动、人口质量变动与人口结构变动的方向与水平。

2.人口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体,是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承担着。

二.在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中,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1.经济发展是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前提

2.人是社会化的个体,它只能生活在由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关系中,而不能孤立存在。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自然变动与社会变动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人口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一切变化均归根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人口的任何变动反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4.人口发展受到一定的人口规律支配,而一定的人口规律必然要体现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性质与特点;

同时,人口规律的作用范围也受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支配。

三.人口的发展水平对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1.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人口,社会经济活动不可能存在

2.人口是经济发展的主导

3.人口是生产者、消费者、生育者的同意,人口身份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客观影响:

1.社会经济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决定性影响。

2.从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同经济的发达程度成反比关系。

3.社会经济对人口迁移变动的决定性影响。

4.社会经济对人口社会结构变动的决定性影响。

社会经济对人口迁移变动的决定性影响包括:

1.人口分布及其发展趋势,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的分布。

2.人口迁移变动同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获得生活资料的难易程度和方式有关。

3.人口流动的流向和流量,归根到底也取决于社会经济。

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对生产的影响

2.人口对收入分配、资金积累和投资的影响

3.人口对交换、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影响

人口质量的主要内容:

1.身体素质(指人口群体的身体健康水平及大脑的技能状况)

2.科学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指一个国际居民平均受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劳动技能素质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长期积累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思想道德素质(指人口的思想意识形态及其实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质、道德观念、社会化程度等)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人口的素质

2.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

第六章:

人力资源概述

“人力资源”一词是由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来。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企业人力资源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可以用来增加企业效益的存在于员工身上的创造力,它包括员工的体力、技能和知识,其中比较突出的特征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并一般用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来形成确定企业与其人力资源之间的劳动关系。

人力资源的特征: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人力资源的形成是人们社会劳动和生命过程的结果

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和可塑性

4.人力资源的持续性和时代性

5.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和无限性

6.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共用性

7.人力资源的个体性和社会性

8.人力资源的进步性和发展性

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性要素,是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

2.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物质资源,自动适应物质资源,利用国民经济资源

3.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

第七章: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人力资源的数量:

是人力资源存量的重要方面,是人力资源量的规定性,表现为某一特征范围内的人口,包括劳动年龄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以及在劳动年龄以外实际常年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和。

人力资源的质量:

是指最能体现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生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这两者的综合,即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制、智能、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

1.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

2.社会历史文化遗产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3.个人努力的影响

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意义:

1.人力资源质量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出发点

2.人力资源质量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3.人力资源的内在质量对于财富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途径:

1.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基础工程

2.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外部环境

3.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内在动力

4.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第八章:

人力资源的发展和构成

在人口增长方面,世界范围内呈现的三大趋势:

1.人口高增长率

2.人口的负增长

3.人口老龄化

教育是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

人力资源的构成:

1.自然构成

2.社会构成

3.地域构成

人力资源的自然构成:

是根据人力资源的自然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质的规定性

人力资源的社会构成:

是根据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是按一定的经济特征或者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的人力资源结构比例关系。

人力资源的地域构成是根据人力资源居住地的地域特征来划分的,它既有反映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特征的一面,又有反正其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的一面。

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

一.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

1.人力资源个人价值的计量方法(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随即报酬法)

2.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计量方法(非购买商誉法、经济价值法)

二.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

1.技能详细记载法

2.人力资源价值技术指标统计法

3.绩效评价法

4.潜力评价法

5.工作态度测定法

第九章: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力资源的开发:

就是指以人力资源为中心,培养、发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能力。

人力资源开发包含两个层次:

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

另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分为三个层级:

1.政府开发

2.用人单位开发

3.人力本身的自我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构成:

1.学习理论(个体的学习理论主要有: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

2.绩效理论(绩效有三个层次:

个人、群体和组织)

3.系统理论

4.经济学理论

学习、系统、绩效和经济学者四种理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学习是人力开发的手段,绩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系统是设计、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一种机制,经济学是衡量绩效的一种途径。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1.生存动力开发(傅里叶的“情欲引力论”、哈伯德的“生存动理论”、恩格斯的“动力的动理论”)

2.自主动力开发(主人翁地位、主人翁意识、主人翁责任)

3.社会压力开发(竞争机制、群体压力)

二.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1.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2.忠于职守

3.团结协作

4.业务技术精益求精

5.为社会公众服务

6.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完整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的伦理进行开发,使劳动者能够自觉地使其行为符合劳动关系中应有的道德和规范

三.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1.疲劳的形成与精力的恢复

2.劳动环境与人体生理效应

四.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

1.言语智力

2.逻辑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内省智力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1.控制人口数量

2.科教兴国

3.劳动人事和干部管理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的利用就是把具有一定的体力、智力的劳动者配置、投入到一定的社会领域中,并让他们在其中发挥作用,以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我国人力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

1.人口数量膨胀限制了人口质量的提高

2.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人口素质偏低

3.分布不平衡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4.不合理的劳动管理制度制约着人力资源的流动

第十章: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1.高素质的人口有利于规模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

3.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还是保证外资利用效果的先决条件

4.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知识经济也称智力经济,它是一种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经济因素的经济。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的内容: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

2.重新定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目标,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3.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4.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效开发运用人力资源

5.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础工作,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