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材料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材料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材料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
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15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同是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
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然而,欧洲产金不多,而且又在同东方贸易中运进价格昂贵的丝绸和香料,使贵金属大量外流。
有些国家为缓解贵金属短缺,一再下令禁止金银出口,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此时马可·
波罗的游记对东方富庶的描述,尤其是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涂满金银等内容,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
【注释】①汤普逊(1869—1942)是美国著名的中世纪史专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法国宗教战争》(1909),《德意志封建制度》(1928),《中世纪经济社会史》(1929),《中世纪晚期经济社会史》(1931),《西洋中古史》(1933),《中世纪史》(二册,1932),《欧洲中世纪史异论》(1937),《史学史》(二册,1942)等。
2.《马可·
波罗行纪》
(《马可·
波罗行纪》)的真实性是不容抹杀的。
他对世界历史和地理的影响和贡献也是应该被承认的。
他是第一个横穿亚洲大陆并作出详细记录的人,对中国的内地和边疆,对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社会情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土特产品、轶闻趣事,一一笔之于书,虽朴实无华,但生动有趣。
《行纪》对十五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
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年)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行纪》中加了45处的标记。
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
──杨志玖《马可·
波罗在中国》
【解读】这条资料摘自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马可波罗在中国》一书,作者杨志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世界学术界公认的马可·
波罗研究的权威。
《马可波罗在中国》一书主要针对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可·
波罗行纪》真实性的怀疑,通过对《行纪》中对中国的记事与中国典籍的相互印证,充分证明了《行纪》的真实性。
同时,书中也收录了怀疑论者的有关论证。
因此,本书对于我们了解学术界关于马可·
波罗问题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马可·
波罗对东方的描述,特别是对中国的描述绝大部分是真实可信的;
2.马可·
波罗的游纪对地理大发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哥伦布受到《行纪》的影响是有确凿证据加以证明的。
马可·
波罗(公元1254—1324年)是意大利旅行家。
公元1271年,他随父亲尼古拉·
波罗和叔父玛窦·
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于公元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市)。
此后他在元朝任职达十七年之久,忽必烈曾派其为钦差大臣先后巡视过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代表元朝政府出使过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尼、爪哇、苏门答腊等国。
因此,他很熟悉当时中国各地和亚洲各国的情况,也熟知元朝的许多重大事件。
公元1292年,马可·
波罗父子离开中国,从海上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历时两年零两个月到达波斯。
完成使命后,于1295年回到离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意大利威尼斯。
1298年9月,在一次与热那亚人的战斗中,马可·
波罗受伤被俘。
在热那亚监狱中,他请同狱的作家鲁恩蒂谦用法语笔录了他二十多年在东方各国的经历和见闻,这就是著名的《马可·
波罗行纪》。
这个抄本一问世,便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并被传抄和翻译成数种文字。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通往亚洲大陆的陆路交通路线,介绍了中国、中亚、西亚及南亚地区的地理状况和繁荣富庶景象,介绍了东方高度发展的文明和文化,使欧洲人大开了眼界,被当时人称之为“世界一大奇书”。
3.新航路开辟前的香料贸易
西班牙人从古以来就由红海沿岸、阿拉伯、恒河流域诸地输入香料和草药,只是不如现在的数量多。
他们到这些远地去寻求香料,用我们西班牙的货物交换……
为利润而遍历海陆的商人在卡法以及在坦那(或坦那伊司)的其他地方作生意。
此种贸易要费很多力量和开销,因为运香料必须沿印度河往乌霍河,使用骆驼通过巴提尔(或巴克特立亚)。
这条路从巴提尔顺乌霍河(它现在称为喀姆河流入里海)而下。
香料从里海岸向各方面分发。
它们主要是被运到拉河(今天的伏尔加河)岸的西特拉卡,在这里贸易的有阿尔明尼亚人、米底亚人、祆教徒、波斯人以及其他。
由西特拉卡沿伏尔加河上溯运香料到鞑靼里亚(从前称为西徐亚),由鞑靼里亚用马匹把它运到卡法(往昔称为费奥多西亚)。
在这里买这些香料的有日耳曼人、拉丁人、希腊人、摩尔人以及其他从我们欧洲来的人。
后来(在最近期间)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其他基督徒出现于此地。
另一条路由印度经里海过特拉布松,由这里沿大海或黑海到哈西斯。
但是由于不久前征服者帝国的土耳其人而立即使贸易停止了。
──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解读】这条资料收录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1981年修订第二版)。
这套《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的总主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周一良和吴于廑,中古分册的主编则是郭守田先生。
整套《资料选辑》收录的都是有关世界历史进程中重要事件的原始资料,对于我们学习世界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
1.西欧国家与东方国家之间的贸易由来已久。
在开辟新航路以前,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
一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
另两条是海路:
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波斯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
2.西欧国家与东方的贸易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的影响。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
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
4.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先行者
像葡萄牙这样一个既狭小又贫穷的国家,在欧洲邻国的欺凌下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在欧洲进行领土扩展,所以向海外扩张对其来说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葡萄牙面向大西洋的地理位置因此转化为商业上的优势。
大西洋上有规律的风向和洋流,使得葡萄牙海岸和相邻近的西班牙海岸成了那些与海上诸岛进行贸易或者在该海域中捕鱼的船只启程和返航的理想之地。
因此,葡萄牙的既定方针是在海上和商业方面采取扩张行动……当时,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
1383—1385年的革命确立了阿维什王朝的统治地位。
该王朝对其国内那批人数虽少但处于发展中的商业中产阶级的抱负基本上表示认同,并认识到从葡萄牙对海外扩张的势力中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
(卡斯提尔和阿拉冈)的统一,也足以使基督教的西班牙摆脱以前长期内部分裂的阴影,并使这个国家积蓄了采取扩张主义政策的能量和精力。
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决定资助哥伦布进行大西洋远航,正是这种新发现的自信心的一种体现。
15世纪和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伊比利亚人的开创精神与欧洲人的广泛参与相结合。
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王国有着别具一格的十字军征战的宗教热情,也位居于适合进行海洋探险的理想的地理位置。
──戴维·
阿诺德著《地理大发现》
【解读】上述资料摘自英国学者戴维·
阿诺德所著的《地理大发现》(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历程,解释了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了地理大发现的先行者等重要历史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和统一,为他们开辟新航路的探险活动奠定了政治基础;
2.葡萄牙和西班牙之所以能成为地理大发现的先行者,还与它们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息息相关;
3.从十字军东征以来的传教热情,也成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
4.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远航,是它们对外扩张主义政策的重要体现。
当阿拉伯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时,一部分基督教居民被驱赶到北部边陲之地,未被征服。
10世纪时,形成了卡斯提尔国家。
1037年它合并莱昂,成为卡斯提尔王国。
11世纪在半岛西部兴起了葡萄牙,12世纪成为王国。
12世纪在半岛东北部又形成阿拉冈王国。
这些国家进行了对穆斯林的反攻,完成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再征服运动。
1212年,在教皇英诺森三世的鼓动下,组成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八世(1158—1214年)统率的十字军,有法国、葡萄牙、阿拉冈等国的骑士参加,和阿尔摩哈德王朝的军队会战于科尔多瓦以东的托罗萨,结果哈里发的6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被杀者达10万人,逃脱者仅千余人。
这场战争宣告了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统一抵抗力量的崩溃,基督徒的再征服运动以更快的速度推进。
1469年,卡斯提尔王位女继承人伊莎贝拉和阿拉冈王子费迪南结婚。
1474年,伊莎贝拉继承卡斯提尔王位。
1479年,费迪南也即位为阿拉冈国王,于是通过王朝联姻,卡斯提尔和阿拉冈合并,形成统一的西班牙王国。
5.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
在基督徒眼中,从十字军(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上向摩尔人进攻的十字军)到南下西非的扩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15世纪初,亨利王子向西非沿岸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该骑士团拨出大量钱财供他用于在西非传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
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解读】这条资料来源于《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
该书汇集了国内外研究哥伦布和地理大发现问题的专家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对于我们学习世界历史、尤其是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到异教徒的世界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一直弥漫在中世纪欧洲,罗马教皇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皇克莱芒六世在1344年宣布,反对不信基督的异教徒的战争是正义的,每一个基督徒有责任使异教徒皈依基督,教皇有权对他们宣战并强制他们入教。
2.地理大发现时期到东方和新大陆进行传教的热情和活动,实际上是中世纪时期十字军东征的一种延续。
3.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是和他们对东方黄金、香料和其他财富的追求交织在一起的,二者共同构成了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和物质动力。
事实上,我们从教皇后来对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围绕海外探险活动的调解中,就能够看出基督教会在地理大发现中的作用。
早在1454年,教皇颁布训喻,承认葡萄牙在西非享有主权,没有葡萄牙国王的允许,所有的基督徒都不得侵犯。
仅1493—1501年间,罗马教廷就颁布了6道训喻,调解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在海外探险和殖民活动中产生的矛盾。
6.航海技术的发展
在1500年以前的300年间,欧洲船舶平均每艘的吨数增大四倍,载重量只有150—200吨的脆弱的单层甲板大帆船,让位于载重600—800吨的圆形船体的帆船。
到13世纪已在船尾安装了舵,中国发明的罗盘针也已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大大提高了航行的效率。
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而加快了航行的速度。
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
改进了的帆船又可减少100—200个划手,相应地减少了为这么多人载运的粮食,因而也更经济了。
此外,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又为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
这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
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在造船技术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能建造多桅大船,在中间主桅上挂上更多的帆,适应不同的风向及海流。
到1500年为止,西欧人已经能建造结构结实、船身更大的海船。
强大的龙骨、坚实的肋骨、双橡木船壳板──这一切足以经受住重炮发射时的反跳。
航海技术的改进,为地理大发现及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上)
【解读】本资料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中近代史编的上部。
这套世界通史是原国家教委“七五”和“八五”计划的重点选编教材,供全国各高等院校本科生学习使用。
参与编写者均为国内世界史学界的知名学者,因此这套教材中的一些资料,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在地理大发现前的300年时间里,欧洲的航海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还要得益于中国发明的罗盘针;
2.航海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船身更大,航速提高,需要的水手人数大幅减少等方面,从而大大降低了远洋航行的风险和成本;
3.葡萄牙人的造船技术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他们能够成为地理大发现先行者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事实上,在中世纪初期,西欧的造船技术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11世纪以后,随着地中海贸易的兴隆,西欧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至14世纪末期,西欧的船只多为单桅,只适合内海或沿岸航行,尚不具备深入大洋进行长距离远航的条件。
15世纪之后,这种情况有了重大的改变,其主要标志是多桅帆船的出现。
15世纪20年代,北欧诸国生产出二桅帆船,50年代的意大利出现了三桅轻快船。
这些船既装有横帆,也装有三角帆;
既可顺风航行,也可逆风航行,能够适应大洋的复杂气候条件。
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7.郑和下西洋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自是新旧两陆、东西两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备哉灿烂。
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也。
而我泰东大帝国,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郑和为海上生活者垂三十年,殆无岁不在惊涛骇浪之中,其间稍的息肩者,则成祖崩殂后六年间耳。
迨宣宗中叶,复举壮图,辟地最远,而和亦即老矣。
其经略海外之事实,史文阙如,不能具详,但纪其俘三佛齐王、锡兰王、定苏门答剌之乱,其武功之伟,可见一斑。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解读】本资料摘自于梁启超撰写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该文原载《新民丛报》1904年第3卷第21号,当时梁启超用的是笔名“中国之新民”。
1.地理大发现之后,打开了东西方之间的交通,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2.郑和下西洋历时三十余年,堪与欧洲探险家们的地理大发现相媲美,都是人类历史上灿烂辉煌的篇章。
15世纪初,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曾先后七次(1403—1433年)“下西洋”远航,先后到达亚、非三十余国,远抵非洲东岸赤道以南蒙巴萨,开辟了从印度直达东非的最短航程,在世界航运史上是空前的壮举。
大约同一时期,阿拉伯航海家也有出色的成就,他们在非洲东岸由北向南航行,远达莫桑比克一带。
俄罗斯的特维尔商人阿法那西·
尼基丁,在1467年经伊朗到印度,写有游纪《三海巡礼》。
所以说,西欧人的开辟新航路,实际上是在世界各国人民航海技术、经验和成果以及新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
8.关于达·
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
1497年葡萄牙国王麦纽尔派遣四只帆船出去,找寻香料源地。
达·
伽马担任这船队的司令。
1497年7月8日,星期日,我们在拉斯提洛①拔锚开船。
……(1498年)4月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②……我们忽然想到要这里的基督徒见见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们同去作弥撒;
他们是住在城里的一个特别区,并受一个特别知事的管辖……
4月24日,星期二,我们从这里启程到卡利库特城③去。
关于这地方,当时我们的国王已有所闻……5月17日,星期五,经过二十三天航行茫无际涯的大海后……我们就到达了卡利库特城。
……当地王公接见我们的司令……王公询问我们的司令所需要的是什么。
司令回答说,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而葡王拥有广大领土,而且是西方国王中最富的国王。
又说,我们的国王及其先王已连接地六十年,每年派出船只,找寻那些基督徒,据他们所知,这些基督徒是住在这里东方国家里的;
至于说到黄金白银,他并不需要,因为这些东西他们也有,而且多得很。
……我们海员以最贱的价格,购买了好多东西:
丁香、肉桂以及装饰品……我们的司令,因为看到民风这么朴实,所以决定为交换货物起见,在这里留下一个代理人,一个文书员以及若干管仓库的人。
【解读】这条资料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达·
伽马船队远航印度的历程,以及船队到达印度后的一些基本活动,它表明:
1.达·
伽马船队是由葡萄牙国王委派和资助,主要目的是寻找东方的香料产地和通往产地的新路线。
2.达·
伽马船队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3.在达·
伽马船队抵达东非以前,基督教已经在这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达·
伽马船队的东方之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据史料记载,达·
伽马船队返回欧洲后,销售香料和宝石所得的纯利为航行费用的60倍。
事实上,达·
伽马的印度远航是在另外一个航海家迪亚士远航好望角的基础上完成的。
早在1415年,因为对摩尔人作战和商业的关系,葡萄牙人已侵入非洲西北海岸的休达地区,以此作为最早的殖民侵略据点。
此后,亨利亲王屡次组织由武士、商人和传教士组成的“海上远征队”在非洲西海岸一带航行,贩卖奴隶、寻找黄金和象牙。
葡萄牙相继占领了马德拉群岛(1432年),并到达佛得角(绿角,1445年)和几内亚(1471年)。
1488年,迪亚士德船队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为远航印度作了准备。
在完成了第一次远航印度的壮举后,达·
伽马在1502年初第二次率船队远航印度,沿途拦截商船,杀人灭口,炮轰卡利卡特,强占果阿和柯钦。
次年9月回到里斯本,被封为印度和海上事务顾问、维迪奎埃拉伯爵。
1524年9月,达·
伽马第三次去印度,并被葡王任命为印度总督。
可见,达·
伽马的航行一方面使西欧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促进欧、亚两洲商业和航运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始了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血腥殖民掠夺。
【注释】①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城外。
②非洲东部的一个城市。
③即《瀛涯胜览》中的古里,在印度的马拉巴海岸。
9.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材料一〕但我发现印度群岛时,我曾说这些岛屿是全世界最富有的贵族领地;
我曾谈到过有关进行黄金、珍珠、宝石、香料等交易……有一件我敢陈说的事:
因为这件事情是有许多见证人,即在刚抵达委拉瓜(委内瑞拉)的头两天,我曾见到比我在小西班牙①四年中所见到的黄金还多得多……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解读】资料一摘自1503年“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这是哥伦布在他最后一次航行中,从牙买加发给西班牙君主的信;
资料二来源于1506年5月4日哥伦布的“临终遗言”。
1.哥伦布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伟业。
然而,他临去世时还不知道自己所发现的是新大陆,而认为他所到达的是印度。
如今西印度群岛和印第安人的名称,就来源于哥伦布的这种错误认识;
2.黄金在推动西欧冒险家们的航海探险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恩格斯评价说: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
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
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50页)3.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远航是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进行的,为后来西班牙在美洲的征服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
哥伦布一生先后在1492年、1493年、1498年和1502年进行了四次横渡大西洋的远航,开辟了从西欧通向美洲的新航路,结束了美洲的与世隔绝状态,并为西班牙的海外掠夺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
【注释】①即今天的海地。
10.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因为你,葡萄牙王国的生人厄尔南多·
迪·
麦哲伦,你,骑士路易司·
法里罗(也是该国的生人)希望朕规定你们服务的范围,特责成你们在属于朕(朕是统治者,在朕的分界线内)的海洋里发现丰富的香料以及朕最需要而且使我国获利的其他东西,所以为这件事命令和你们订立协定如下:
……你们从事上述的探险,不得在葡萄牙国王陛下(朕的最亲密的从父和友邦君主)的分界线和境界内进行①,沿着我们的分界线,丝毫不得使他们受到损害。
……为补偿你们的劳绩和面临着的危险,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
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你们的子孙与合法继承人……也赐给你们每年用朕的船运出以及运到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总值一千杜卡特的商品。
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为了更好地执行上述的一切以及航行能成功,朕命令装备五只船:
每只一百三十吨的两只,每只九十吨的两只和六十吨的一只,保障供应人员、必需的储备和炮……朕委派经纪人、出纳员、检查员和文书员到上述船上,船只出海以前应向朕提供载有开支总数的账目,在他们回来时提供同样的、朕从船队运载的一切当中应该获得的账目。
【解读】这些资料摘自西班牙国王在1518年3月21日与麦哲伦以及骑士法里罗订立的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
1.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是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进行的,担负着为西班牙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