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五首doc1 1文档格式.docx
《30诗五首doc1 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诗五首doc1 1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
诗
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即使身处闹市有如在偏远的地方。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
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实际是说,此中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虚饰和奸诈,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5)(5)名句赏析“悠然见南山”的“见”能改成“望”吗?
为什么?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
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二)学习《行路难》
(1)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
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放还”,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
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简要分析。
用典。
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4)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5)诗歌主旨
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
但仍盼有一天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情调。
4、课堂检测
1、陶渊明是__东晋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
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安贫乐道、__悠然自得_的心情。
2、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
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心远地自偏
3、“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4、《行路难》用_冰塞川___和__雪满山__作喻,说明自己的仕进之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5.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蕴含的情感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诗歌
2、联系诗人身世处境,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一、预习导学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怒号(há
o)挂罥(juà
n)长(chá
ng)林梢沉塘坳(à
o)俄顷(qǐng)
布衾(qīn)广厦(shà
)大庇(bì
)突兀(wù
)见(xià
n)此屋
2.解释加点的词。
(1)忍能对面为盗贼()
(2)俄顷风定云墨色()
(3)秋天漠漠向昏黑()(4)长夜沾湿何由彻()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古体诗诗。
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当时人称诗圣。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史诗。
1.朗读诗歌并疏通文意。
(1)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怒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2)“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3.后面的动词有哪些?
用法有什么好处?
“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3)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
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4)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
归来倚杖自—叹—息—。
(5)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
长夜沾湿何由彻!
(6)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7)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忧国忧民”
(8)哪句诗集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地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9)哪句诗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五、拓展延伸
群童抱茅单是“欺我老无力”吗?
这一情节对后文有何作用?
不单是,还因为十分贫困,为结尾埋下伏笔。
写“群童抱茅”的感叹,这是对第一段的发展,也是对第一段的补充。
远处、高处、低处的茅草无法收回,落到地上的也被孩童抢跑了。
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
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不听招呼地抱走那么些不值钱的茅草。
这一、二段,实为结尾的伏笔。
不因穷困,何至有此!
正因为“四海穷困”的现实,才产生后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
四、课堂检测
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解词:
①见:
通“现”,出现②庇:
保护,庇护③丧乱:
指安史之乱④安得:
如何能得⑤突兀:
高耸的样子
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1)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①安得……欢颜。
②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呜呼...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写风声宏大,读者如闻秋风咆哮的短语是__风怒号__
(3).此诗选自《杜诗详注》,题目中的“__歌__”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__忧国忧民__的思想.
五、我的疑惑:
第三课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己亥杂诗》
1.熟读、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己亥杂诗》
2.学习诗歌对“雪”的描写,体会“雪”与主题的关系。
3.正确理解作品抒发的深挚友情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名句赏析
【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岑参(cé
nshēn)裘(qiú
)着(zhuó
)辕(yuá
n)
瀚(hà
n)阑(lá
n)羌(qiāng)掣(chè
己亥(jǐhà
i)吟(yí
n)即(jí
2、岑参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3、龚自珍,字璱(sè
)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
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1、合作交流
(一)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朗读诗歌并疏通诗意。
(1)这首诗歌写了哪两个画面?
表达了什么感情?
咏雪、送别,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出赏析。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景象。
“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
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
“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天的严寒。
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
)(“百丈”、“万里”是实写吗?
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
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
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你觉得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好在哪里?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
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
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勾画了一画奇异而美丽的画面。
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二)学习《己亥杂诗》
1、朗读诗歌并疏通诗意。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可见作者怎样的心情?
以“白日斜”“天涯”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全诗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3)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形象、贴切地展示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三、拓展延伸
你还学过哪些描写雪景的诗文?
请说出其描写精彩的句子。
请再找几首表达离别主题的诗歌。
示例:
描写雪景的诗歌如《湖心亭看雪》《江雪》等;
表达送别主题的诗歌如《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送别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4.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
(4)《己亥杂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或天涯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两句诗
以落花自比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