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8461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C.互相牵制,分权制衡D.分权决策,地方自治

7、黄宗羲说: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这段话表明黄宗羲()

A.认为加强相权可以抑制君权B.主张挑选贤能的宰相协助皇帝议政

C.认为君主世袭致使君权弱化D.主张恢复宰相制并且宰相一职世袭

8.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

9、.苏洵在《田制》中指出: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A.租佃式经营B.雇工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自耕农式经营

10.《史记·

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

“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

曰:

‘后世贤,师吾俭;

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11.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

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商品经济和专业市镇发展

C.商帮势力崛起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12.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1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14.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

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

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

15.《春秋繁露》记载: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16、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从诗句的内涵判断,岳飞的思想来源于()

A.道家思想B.三教合一C.经世致用D.程朱理学

1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8.某专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

“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是()

A.重视实用B.重视理论C.不求甚解D.具有理性

19.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与吴道子的作品:

“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

A.改变了王、吴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B.彻底否定了绘画中写实的主导思想

C.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D.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画风

20.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世俗化,既符合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接受。

叶梦得《避暑诗话》曰: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陈师道《后山诗话》曰:

“仁宗颇好其(柳永)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

”下列关于柳永词广泛传播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统治者的喜爱B通俗易唱受市民欢迎

C.内容容易引起内心共鸣D.恰到好处的宣传炒作

21.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研究《史记·

殷本纪》时总结的研究方法中说: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22、总理衙门曾明确表示外国人应和中国人一样遵守中国的法律,如果违反应按照他们本国对类似案件所规定的法律予以惩罚。

此规定是为了()

A.履行《南京条约》的附件B.保护外国侨民的利益

C.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维护中国法律的尊严

23、有学者在评论《资政新篇》时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内容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24.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有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革命势力的强大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削弱了武昌起义的影响D.说明资产阶级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5.1912年9月9日《申报》: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

抑不相仵乎?

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申报》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A.以成败论英雄,不可取B.比较客观,符合史实

C.颠倒史实,恶意贬低辛亥革命D.体现了全球史观

26.1920年陈独秀说:

“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虽是一定的轨道,然这轨道却不能够说必须要经过若干岁月才可能改变方向。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陈独秀已由初期倾慕“欧风美雨”转而急切地要学习社会主义

B.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所反映的想法与陈独秀一致

C.这段话是建立在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D.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政治思想的巨大变化

27.某资料记载:

“1931年10月6日,蒋介石电示上海市长张群‘日本军队如果在华界挑衅,我军应……集中配备,俟其进攻,即行抵抗,希与天翼(熊式辉)兄妥商决定’。

”通过材料不能推断出()

A.国民政府对日采取退让态度

B.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态度

C.当时东三省形势非常危急

D.国民政府防范日军扩大侵华

28.一份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中指出: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从而对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一场争论作了明确的结论。

该会议()

①发生在长征途中②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彻底结束了“左”倾错误的领导④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9.右图是194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的贺电。

对贺电中的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A.以徐州为中心开展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0.华侨青年和留学生纷纷回国。

……许多人要求重新学习,改变旧思想,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这种状况出现的背景是()

A.中华民国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改造完成D.改革开放浪潮的到来

31.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

这一过程体现了()A.中体西用B.西学东渐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

32.中国很早就有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天下”观念,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概念却形成很晚。

下列历史事件中,对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

33.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34.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④

35.“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6.近代某学者在文章中说:

“儒者三纲之说,吾为伦理政治之大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

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

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

”据上述言论,该学者可能倡导()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D.新文化运动

37、孙中山在某次会议上说: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

”从孙中山的论述看,他此后的实践是()

A.领导辛亥革命B.提倡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C.“以俄为师”,同共产党实行“党内合作”D.领导北伐战争

38.邓小平曾经这样高度评价党的某次会议:

“……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

那次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该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大

39.2011年9月,马英九表示,两岸关系交流越来越密切,继续发展下去,就越来越不可能逆转这种和平繁荣的情势,一旦逆转,双方都会有难以接受的损失;

“九二共识”是两岸的共识,两岸问题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

我国中央政府对台政策与其一致的地方有()

①一个中国原则②“一国两制”方针③放弃武力统一④和平统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

40.“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

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

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41.战火绵延20余载的柬埔寨,饱经忧患的人民渴望和平与宁静。

……1992年4月16日这一天,中国第一支“蓝色贝雷帽”部队——中国军事工程大队正式宣告组成,并开赴柬埔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目标之一是()

A.插手别国内政B.经济援助邻国C.反对霸权主义D.维护世界和平

42.下列是不同时期我国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条件的规定,其中制订于1953年的是()

A.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民主法治观念强,密切联系群众

B.思想进步,办社好;

为人正派,做事公正

C.在反对“四人帮”的斗争中表现较好,为群众所信任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懂业务、有作为、敢改革,带领群众勤劳致富

43.华罗庚认为,要做到“自由讨论”,就要有“家”即学派,最低也应该有独创的见解,必须在研究工作中下苦功夫。

这里探讨的是()

A.科学家的自由B.“百花齐放”C.科学的创造性D.“百家争鸣”

44.1853年5月21日,有报道称“上海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极点。

黄金因人们抢购贮藏而价格上涨25%以上,白银现已不见,以致英国轮船向中国交纳关税所需用的白银都根本弄不到……每年在这个时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

可是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于停顿”。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引起社会动荡B.太平军与李鸿章的淮军大战上海

C.英国经济危机制约了中英贸易D.英法美在上海展开租界争夺大战

45.张之洞说: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46.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改善财政状况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47.据统计,1858-1911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

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

导致此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中国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减弱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的推动作用

C.发展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需要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48、周恩来曾经说过:

“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

在苏联,俄罗斯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周恩来是在分析()

A.中国不实行苏式联邦制的原因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

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49.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机器进口的状况(单位:

千关两)。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

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D.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50.1956年1月,某资本家在日记中写道:

“企业的性质已经改变了,我也成为企业的干部了……”由此日记内容可知()

A.此资本家取得了国有企业的领导权B.此资本家的企业已实现公私合营

C.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提前完成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5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52至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

在全部工业产值中,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B.我国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C.土地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52、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854年第12号的开篇中说:

“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

”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

A.信息速递功能B.娱乐教化价值C.政府喉舌功能D.商业广告价值

53.1915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

下图是该公司于民国十八年、十九年的注册商标。

这表明()

商标局商标注册证

请用国货

A.近代实业家一味迎合公众的盲目消费心理B.传统宗教观念对民族工业具有决定作用

C.北洋政府已经设立专门的商标管理机构D.南京国民政府注重规范管理本国民族工业

54.1919年,天津《大公报》刊文称:

“达官伟人,以及稍有几文臭钱者,莫不鄙视人力车、马车,而以高坐汽车为阔绰。

驾驶者又夙无经验,恃其坐主之有势力财力,横行乱骋。

在坐者自觉御风而行,非常得意,而贫苦人民,彳亍街头,被蹂躏于飞轮之下,时有所闻,良可痛也。

”材料说明()

A.近代报刊最先在天津出现B.中国人对近代交通工具具有排斥性

C.汽车的引进引发了社会问题D.天津是近代交通变革的先行者

55.据统计,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均增长率是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4.3%,工业年平均增长14.7%,其中轻工业年平均增长12.4%,重工业年平均增长17.8%。

这说明()

A.我国已完全实现了工业化B.农业生产制约了工业化发展

C.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D.国家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6、.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

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

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7.有经济学者认为:

“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

”这里政治改革的含义是()

A.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变化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变化

C.人民公社体制变化D.生产经营方式变化

58.城市化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A.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59.有西方学者说:

“在邓小平时期,中国的“非集体化运动已开始从下面自发地展开,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每个村庄都被迫实行了非集体化。

”材料中的“非集体化”()

A.加速了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B.适应了当时的农村生产力水平

C.是城市改革推动下的必然结果D.说明人民公社体制的最终废除

60.199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提出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四个不限”(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

材料中“四个不限”提出的背景是()

A.中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目标

B.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确立

D.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权的正式确立

二主观题共40分,请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61.(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于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其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

而若干不肖中正更连迎权贵,袖私舞弄……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

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

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摘编自傅乐城《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

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察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

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

请回答:

(1)概述九品中正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