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8384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一是部分领域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在国内城市中位居前列,2010年东莞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通信和信息传播业以及信息内容服务业)总产值为3456.43亿元,共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1583家,占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总数的7.5%,占广东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总数的27.4%。

受国际金融危机倒逼机制的影响,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新型化发展步伐加快,OLED、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网络新媒体、集成电路以及嵌入式软件开发等新兴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从事高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企业。

东莞市LED产业已经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和良好的产业配套关系,截止到2010年底,已有从事LED技术及产品研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11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产品分布在衬底材料、芯片、封装、应用及配套材料等各个环节,显示出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其中相关LED照明灯具制造尤为突出,已经形成包括背光源、显示屏、路灯、室内照明灯管、LED装饰灯、太阳能LED应用、特种工作照明等系列新兴节能照明产品,其产品应用工程遍布国内各地和国际市场。

目前东莞市已成为LED封装和LED道路及景观照明国内主要生产地区,LED显示屏、LED背光源、太阳能LED灯具的生产和供应基地。

东莞市有近50家企业涉足太阳能光电领域,特别是在薄膜太阳电池的上、下游相关产品的生产与研发方面,已拥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在设备、原料、组件、配件等产业链环节也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在薄膜太阳电池的生产装备上具有领先优势。

太阳能产品尤其是太阳能光热产品(如太阳能热水器)居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光伏产品(主要为光伏电池组件)产能达100MW,产品90%出口,10%内销,总产值5亿元以上;

光热产品(主要为热水器)产能达100万平方米以上,产品90%内销,10%出口。

东莞市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拥有多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领军企业,产品涵盖液态锂离子电池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并拥有一大批电池材料相关生产企业,形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相配套的产业链。

东莞市已有较好的新材料产业基础,部分领域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产业配套较为完整。

以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基地的生物产业发展迅速。

生物质能、风能开发利用开始起步。

节能环保产业从无到有,其产业技术水平、发展规模和产品应用逐步发展。

二是关键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

近年来,通过实施“科技东莞”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东莞市工业产业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截止2010年东莞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5家;

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5个;

专利授权量增长59.6%,总量跃居全省第2位;

参与制定修订各类标准32项;

建成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和检测中心36个。

在一些重点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例如东莞市自主研制的370mm×

470mmOLED显示屏示范生产线,在OLED设备国产化方面走在国内的前列。

白光LED衬底材料制备的核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LED芯片制造及LED封装在国内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自主研制出国内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组件全自动生产线”;

光伏用逆变器、并网控制器技术开发、生产和市场应用均处于全国先进地位。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初步掌握了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开发出的以磷酸铁锂为正极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已应用于国内多款电动汽车。

三是重点产业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如东莞市OLED产业涵盖了设备制造、有机材料生产及面板、OLED驱动电路、工艺研发、器件制备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通信相关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10家,手机产量超过1亿部,网络设备制造领域成功引进华为公司,按照规划华为针对产品优化的研发将逐步落户东莞,从而带动形成一批服务华为的研发型中小企业聚集;

LED产业涉及上游衬底材料制备、中游LED芯片制造、下游LED封装及开发应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聚集相关企业120多家。

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也初步形成了太阳能光伏玻璃、太阳电池和光伏产品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四是初步形成以官产学研合作为特色的开放型创新体系。

为提升东莞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东莞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支持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成国家信息技术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半导体光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广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东莞广州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松山湖生物医药工程中心等一批国家、省市级公共创新平台,以东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龙头,筹备建设东莞市综合性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广东省太阳能光伏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东莞中医药创制基地,这些公共创新平台与东莞3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具有东莞特色的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产业创新体系基本架构,成为东莞市产业与国内外创新资源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对东莞市工业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

五是拥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多年来,东莞市培育发展了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带动和引领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骨干。

如OLED领域拥有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晶格世纪半导体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

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域拥有生益科技、广通科技、安美时电子、华科电子、友联电子等一批代表企业;

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福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天域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发展成LED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

太阳能光伏领域拥有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东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康达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拥有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东莞钜威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材料领域拥有南玻太阳能、生益科技、贝特利新材料、宜安电器、杉杉电池材料、福地电子材料、勤上科技、银禧工程塑料、上九生物等一批产品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企业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

生物产业领域拥有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瀚森生物药业公司、星河生物公司、东阳光药业公司。

虽然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总体上看,东莞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培育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发展的瓶颈。

如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短期内难以完全实现、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缺乏;

本土企业规模小、龙头带动作用不强;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

产品应用市场有待培育开拓;

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有待加强等。

(二)面临形势

一是顺应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立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争创新优势,提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热潮。

因此,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东莞市紧紧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抢占未来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二是融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珠江三角洲改革规划发展纲要》将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纲要》的实施,将推进珠三角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各方位全面对接,有利于珠三角各城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构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为东莞市融入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创造了重要的机遇。

东莞市位于深莞惠经济圈,与广佛肇经济圈相接。

承接深圳产业辐射是长期以来东莞市产业发展的突出特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圳撤关扩区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东莞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三市携手发展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高端先进制造业全球制造基地创造了条件。

而广州城市东拓战略的实施,东部工业带与中新知识城建设的深化也为东莞承接广州经济辐射创造了条件。

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规划的实施以及粤港澳、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合作的不断深入,珠三角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正成为珠三角各市角逐的焦点。

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东莞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抢得发展先机的必然选择。

三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东莞市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雄厚,拥有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研发创新、人才培育、产学研合作等必要的投入保障,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外向型经济和资源消耗的粗放式高增长发展,东莞市日益面临着环境压力的制约和自然资源短缺的先天缺陷。

而东莞工业以外源型出口加工业为主,比重过大,对外依存度较高,民营工业比重偏低,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差,产业空心化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大。

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传统外向型、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东莞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建设科技东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因此,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东莞市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链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历史机遇,立足于东莞市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突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坚持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招商引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市场培育相结合,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支撑体系显著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抢占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制造切入

充分发挥东莞市制造优势,率先从产业链条制造环节迅速切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产业布局,加快招商引资,快速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

在做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东莞市本地企业新兴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实现向新兴产业前端的衍生与拓展,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开放型新兴产业创新体系。

2.市场导向,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扩大东莞市在国内外新兴产业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首要目标,率先在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东莞市的国际竞争优势,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

把强化政府引导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促进政府职能改变,统筹规划,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在未来产业发展前瞻领域提前布局,为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产业化储备,实现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综合平衡。

3.分类指导,重点突破

根据不同新兴产业东莞市现有的发展基础、技术与市场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与路径,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与推进计划。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方针,力争取得若干重大突破。

发挥重点区域的带动作用,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区域优势产业迅速壮大,以重点区域产业的快速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4.集约集聚,区域协调

以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完善配套产业链,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在国际上知名,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长远的眼光精心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合作与发展,紧紧围绕珠三角产业发展一体化,在合理确定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和一体化布局。

5.开放合作,内生发展

以提高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承接国际资本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在国际竞争中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把引进外资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结合起来,在经济全球化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东莞市新兴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在加强开放合作的同时,注重提升内生发展能力,高度重视扎根东莞市本地的内源型企业与民营科技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全面提升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6.优化存量,改善增量

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高端产业全球重新布局的机遇,以引进大项目改善增量,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存量,加大自主创新提高质量的方针,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引进内外资、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相结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东莞现有加工贸易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深度开拓出口市场,努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加工贸易与本土经济融合,推动加工贸易由单一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由单一的加工制造功能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领域延伸,由外资企业为主向内外资并举发展,推进东莞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升级和集聚配套。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争取突破2500亿元产值。

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

其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四大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产值;

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产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布局,做好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产业化储备,争取“十二五”中后期四大产业形成500亿产业规模,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成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20年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2010年翻两番,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8%左右,东莞成为世界先进、全国领先、广东关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四)战略定位

再经过五到十年或更长一段时期的努力,东莞市建设成为国家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新型城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世界级高端电子信息、LED、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制造基地,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与广州、深圳共同构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为建设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和创新型东莞做出重要贡献。

——国家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新型城市。

充分利用《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权力以及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双转型”和建设“科技东莞”的契机,积极探索外向型出口加工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体制机制综合实验,深化改革探索以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走出一条制造业城市走向高端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努力率先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增长结构,以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自主创新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结构,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新型城市。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导区。

准确把握国际产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趋势,充分利用东莞市在改革开放30年所形成的独特优势以及所积累的先进经验,以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实现产业化、促进集群化发展为手段,从资金、政策、机制各方面全方位支持,研发、示范、产业化全程推动,引导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企业、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加速向东莞集中集聚,使东莞市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和放大器,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与先导城市。

——国际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基地。

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突出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科学选择培育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推升价值链”做大做强做优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物联网等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链”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其配件、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优势突出、示范效应明显、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完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与知名度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推动东莞制造走向高端,成为真正意义上能够引领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造基地。

——与广州、深圳共同形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广州、深圳、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城融合,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在高端产业的合作层次,促进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格局,通过打造广深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创新圈和华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成为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的核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努力为广东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提升广东产业综合竞争力,成为引领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广东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三、产业发展重点

按照近期突破和长远布局发展相结合、分层次推进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东莞市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生物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为近期重点突破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为中远期培育发展产业。

(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

以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推进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

抢位发展“核心产业”(新型显示OLED、新一代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加快培育“新型业态”(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业态),积极抢占“高端环节”(数字家庭、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高端消费电子产品),实现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由制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努力将东莞打造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1.新型显示。

通过OLED设备的国产化,构建OLED产业集群,形成以电视、电脑、手机、监视器、相机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为终端应用的国产OLED系列产品,并通过国产化设备、工艺和材料的突破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东莞地区建立起国内研发设计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OLED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突破TFT设备、驱动IC等核心工艺及关键有机材料研发等关键技术。

按照建设规划,逐步改造2条2.5代AMOLED生产线,建成2条以上4.5代AMOLED生产线,5家高水平的AMOLEDIC专业设计公司、10家测试厂及200多家应用厂家,由此在东莞地区形成我国南方庞大的OLED产业群体,拥有国际先进OLED生产技术,在工艺研发、IC设计、设备制造与材料研制等方面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2.新一代通信。

以国家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启动为契机,以TD-SCDMA重大项目为抓手,发展TD-SCDMA核心交换设备、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网络管理系统等产品。

以东莞通信终端制造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3G终端设备制造,促进通信产业升级,特别是从2G终端向3G终端的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东莞地区建立起国内研发设计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3G及LTE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突破TD-LTE基站产业化、TD-LTE移动终端研发和产业化、中高端路由器交换机核心技术、物联网关键部件研发等关键技术和专项工程,建立一批以新一代通信技术为研究开发对象的企业研发机构。

3.物联网。

大力发展传感器制造、标签芯片设计、标签封装设备、标签封装生产线、RFID读写器、中间件、应用系统集成产品。

力争用2-3年时间,通过装备技术、中间件平台技术创新,应用接口标准化,实现传感器与RFID设备、标签的海量生产、行业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重用,同时通过自主掌握系统知识产权,可快速定制,满足不同行业差异化的应用需求,重点开发推广制造和物流等行业的应用;

促进安全、海量数据管理、平滑扩容是云平台技术研发,达到海量的物联网终端应用,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更好服务;

通过组织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商、物联网研究机构、物联网相关企业共同投入,重点推进与物联网相关的重大通讯基础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在带宽、码号、频率、特服等通信资源;

依托多所专业院校及研究机构,在具备规模商用能力的物联网平台软件系统及全套RFID设备领域取得突破。

4.新型电子元器件。

以顺应OLED、新一代通信、LED、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支撑应用为牵引力,以生产技术改造和增强自主创新为驱动力,以产品优化升级为抓手,以聚合资本、信息、资源为手段,大力发展中小尺寸OLED显示器件、高亮度LED、新型光通信器件、新型片式元器件、新型印制电路板及覆铜板、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新型电池、新型传感器、新型敏感元件、新型电源类元器件。

力争用2-3年的时间,促使中小尺寸OLED显示器件研发及生产技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