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8272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

《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Word下载.docx

蚌对鹬鸟说:

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

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

燕策二》

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

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

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

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

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

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

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个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

策·

齐策二》

井底之蛙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

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

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

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

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

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

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

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

海有多大呢?

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

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

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

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

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

秋水》

守株待免

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

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免子。

打这天起,他干脆放下农具,连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这棵树下,希望还能捡到死兔子。

兔子是再也检不到了,他的行为反倒成了宋国人谈论的笑料。

收获从劳动中来。

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疑邻

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

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韩非《韩非子·

说难》

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

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

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

他家的大门,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很不方便。

出门办事得绕着走,正对着这两座大山,

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

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

她说:

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

大家说:

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

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

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

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

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

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

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

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

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

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苦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列子·

汤问篇》

囫囵吞枣

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

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有个客人说:

牙齿却有损害。

有一个傻瓜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

我想到一个好办法:

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

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

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

你真是囫囵吞枣呀!

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湛渊静语》

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

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

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

客有曰:

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

一呆弟子思久之,曰:

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

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

狎者曰:

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

遂绝倒。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

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掩耳盗铃

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糊涂了。

做贼心虚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

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

自知》

杯弓蛇影

广有个亲密的客人,分别了很久都没有再见到面。

一次,乐广见到了他,问是什么缘故。

这位客人回答说:

上次在您家里做客,承蒙您赐酒给我喝。

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时候,发现杯子中有一条蛇,心里感到特别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乐广回忆,当时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用漆画了一条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约就是这张弓的影子吧!

于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摆了酒,让客人还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

然后问客人说:

在你的酒中又看到了什么没有?

客人端起酒杯看了看,回答说:

跟上次一样,酒里面有一条蛇。

乐广就指着墙上的弓告诉了客人真相。

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治好的病,顿时全好了。

《晋书·

乐广传》

消除疑惑的最好办法是说明事实的真相。

心病要用心药治寓意: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

酒中复有所见不?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铁杵磨针

白小的时候,学习不太认真,还没有完成学业就跑了。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小河边,用劲磨一根碗口粗细的铁棒。

他很奇怪,就走上去问:

老婆婆,你这是在干什么呢?

老婆婆把脸上的汗水擦了擦,说:

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感到很好笑,说:

这么粗一根铁棒,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枚针呢?

老婆婆信心十足地说:

只要功夫到家了,自然就可以成功了。

李白听后,非常感动。

于是,他马上回去继续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成了有名的大诗人。

虞韶《日记故事》

要干成一件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

道逢一老妪磨杵,白问将欲何用?

欲作针。

白笑其拙,老妇曰:

功到自成耳。

白感其言,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

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

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

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开导他的人回答说:

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

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只要把道理说透彻,就能够帮助人解除顾虑和忧愁。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趾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天瑞》

后人从中概括出杞人忧天一句成语,用以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

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说,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走上前去问道:

你们为什么争论呢?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近,而到了中午,太阳就离我们远了。

孔子很有兴趣地问道:

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好像车的盖蓬那么大;

到了中午,它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

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看起来就小,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就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使人感到还有些凉凉的;

到了中午,就热得跟泡在滚汤里一样,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就感觉到凉,离我们近的就感觉到热吗?

孔子听了他们的话,一时也判断不出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的知积很丰富呢?

知识是无穷尽的。

即使知识很渊博的人,也有许多自己不懂的东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孰为汝多两小儿笑曰:

孔子不能决也。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中如探汤,

知乎?

汤问》

庖丁解牛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

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

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

哈,好啊!

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

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

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

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

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

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

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

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

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

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

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

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

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

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

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手应心。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

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谷阝,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养生主》

九方皋相马

伯乐是善于识别马的大师。

但是,他的老了,体力已惭惭不支。

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

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子孙中可以派得出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

伯乐说:

一匹好马,可以从它的体形、外貌和骨架上看出来。

而要找天下特殊的千里马,好像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法子用言语来表达。

像这样的马奔驰起来,脚步非常轻盈,蹄子不扬起灰尘,速度非常快,一闪而过,好像看不到身影。

我的儿子都是些下等的人才,他们能够说出什么是好马,却不能识别什么是千里马。

我有个打柴卖菜的朋友叫九方皋,他相马的能力不在我之下。

请让我把他推荐给您吧。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出去寻找千里马。

三个月以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

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

穆公连忙问:

是什么样的马?

九方皋回答说:

是黄色的母马。

派人去把马牵来,却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叫来说:

糟糕透了!

你推荐的找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识别哪是天下的千里马呢?

伯乐感慨地赞叹说:

九方皋相马竟达到了这种地步,这正是他之所以比我高明千万倍的原因呀。

九方皋所看到的,那正是天机啊!

他注重观察的是精神,而忽略了它的表象;

注意它内在的品质,而忽视了它的颜色和雌雄;

只看见了他所需要看的而忽视了他所不必要看的;

只观察到他所需要观察的而忽视了他所不必要观察的。

像他这样相出的马,才是比一般的好马更珍贵的千里马啊!

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要真正能够认识一件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耶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

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

何马也?

对曰:

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

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

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说符》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战国时期,楚襄王统治楚国时,国势不振。

楚王和重要的大臣都荒淫无能。

他们一直沉溺于奢侈享乐之中。

大臣庄辛预见到楚国会发生危险。

一天他劝谏楚王说:

陛下,无论你走到哪儿,身旁总是那些奉承你的人,他们想尽办法让您高兴,您就忘了处理国事。

长此以往,国家迟早会灭亡的。

楚王大怒:

大胆!

你居然用这样恶毒的话来诅咒我的国家,蓄意挑起人民的不满!

庄辛解释说:

我不敢诅咒楚国,但我可以预言楚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庄辛见楚王如此宠信那些腐败的大臣,相信楚国必定要亡国。

于是他向楚王请求离开楚国,到赵国居住一段时候。

楚王同意了,他便到赵国去了。

五个月之后,秦君果然派军入侵楚国,占领了大片土地。

楚王被迫流亡。

这时,他想起了庄辛的劝谏,于是派人接庄辛回来。

楚王见了庄辛,便问:

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

丢了羊,就把羊圈修好,不算迟。

然后他提出许多如何重振国家,收复失地的好谋略。

楚王非常高兴。

成语亡羊补牢就是由庄辛对楚王的回答而来的。

比喻事情出了差错,有了损失,如果及时补救,还能够弥补,吸取教训。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

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

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

“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

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

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

“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白白得了忧虑地说:

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

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

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

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