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8213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初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

5.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6.“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8.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与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科举制

10.“北宋时期,(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领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胜利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重文轻武

B.守内虚外

C.对外开放

D.重视边防

二、判断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

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

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

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

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题号后划“正确”;

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划“错误”;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划“未涉及”。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3)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商业十分繁荣。

(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5)唐代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三、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

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

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

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材料三语曰:

“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概括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哪个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

何时完成的?

(5)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你有何启示?

13.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一: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

《哭晃卿衡》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

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什么身份?

(2)与此同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3)材料二中反映的哪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

唐太宗和武则天为这种制度分别做出什么贡献?

(4)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

这句话说明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5)材料四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6)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概括唐朝时期社会特点。

以史为鉴,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有何借鉴?

参考答案

1.B

【详解】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统一全国。

“混南北为一区”就是指隋文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行了全国的统一。

故B符合题意;

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中“混南北为一区”的主旨,排除A;

材料论述的是国家统一,不是经济发展,排除C;

大运河开凿是隋炀帝时期,排除D。

故选B。

2.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A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

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D项康乾盛世是清朝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贞观之治。

我国封建社会中出现过很多盛世局面,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3.C

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隋朝时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修建了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画家,他的代表作是《步辇图》《历代帝王像》,但画圣是吴道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C项符合题意;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ABD三项均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C。

4.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分析,题干的“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的“海商”指从事海外贸易的人,这句话反映出当时海外贸易的兴盛情况。

故选C。

5.D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秧马是宋代的农具;

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商标;

宋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

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这些都充分说明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促进国家统一的朝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安定北方,维护国家统一,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南北朝重归统一。

唐朝是继承隋朝,当时中国就是统一的。

元朝时蒙古军队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最后灭掉南宋,结束了政权并立的时代,实现了国家统一。

选择答案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盛一时的隋朝;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7.A

依据题干“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的含义,结合澶渊之盟这一事件的意义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8.B

此题考查市舶司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设立市舶司的朝代。

因为元二年(1087年),北宋正式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开始确立泉州在全国外贸港口中的重要地位。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人教版七年级下·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9.D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贫穷人家的孩子只要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

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D项符合题意;

A项是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国王或皇帝)职位,以父子相承,世代相传的制度;

B项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

C项西周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的制度,内容是“授民授疆土”;

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抓住信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解题的关键,需理解这句诗的涵义,它反映了我国选拔官吏的制度,贫穷人家的孩子只要发愤努力,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富贵利禄现象。

10.A

依据题干信息:

“(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领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胜利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重文轻武。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

(1)正确;

(2)错误;

(3)未涉及;

(4)正确;

(5)正确

(1)根据材料内容“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

”可知,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表述正确。

(2)根据材料内容“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

”可知,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表述错误。

(3)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关于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商业十分繁荣的表述。

(4)根据材料内容“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可知,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表述正确。

(5)根据材料内容“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

”可知,唐代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表述正确。

12.

(1)生产落后,生活贫困

(2)南方战乱少,社会稳走南迁的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

(3)宋朝

(4)经济重心南移;

唐朝中后期;

南宋

(5)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重视经济发展;

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

重视培养人才,保持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符合题意即可)

(1)依据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活火耕而水溽,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的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期南方生产落后,生活贫困的情况。

(2)依据材料二“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

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的信息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

南迁的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3)依据材料三“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和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4)依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时是唐朝中后期开始的。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5)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现代经济的发展的启示是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重视培养人才;

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活火耕而水溽,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

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宋朝时期的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同时通过历史事实总结对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和教训。

13.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3)科举制;

唐太宗:

增设进士科武则天:

创立殿试

(4)唐太宗;

开明的民族政策

(5)和亲;

会盟

(6)繁荣与开放。

我们国家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

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重视经济,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等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

晃衡就是阿倍仲麻吕,是日本杰出的遣唐使,是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2)根据所学可知: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辛,前往天竺.贞观后期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鉴真是唐朝著名僧人,为弘扬佛法,他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日本除讲授佛经外,还把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到了唐代,唐太宗增设进士科;

武则天创立殿试,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

这是唐太宗说的。

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汉族;

少数民族;

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是:

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

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

(5)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可知:

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前后入西藏,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长庆会盟,就是民族关系友好的一种表现。

(6)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

唐朝社会的特点是繁荣和开放。

从中得到的借鉴有:

重视经济,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等。

掌握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完善科举制上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