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文档格式.docx
《敬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也苍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比同龄人多了一圈。
由于女儿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白天上班,下班带女儿去锻炼,晚上再回家做饭、照顾孩子、伺候公婆。
丈夫工作忙,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一人身上,可上天却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女人,1989年不幸再次降临到女儿身上。
在上学途中,赵静出了车祸,送去医院连动了三次手术,腿部留下了后遗症,本来就不利索的腿现在已无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创,属下肢瘫痪状态。
**得知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擦干眼泪,重新面对现实。
**说:
当我得知女儿出车祸后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可怜我的女儿,一想到她的苦难命运我就忍不住落泪。
可作为一个母亲我不能倒下,生活还在继续,我得乐观起来,得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
**每天守在女儿身旁,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
赵静的腿需要做长时间的按摩和护理,不然会留下肌肉萎缩的后遗症。
刚开始**用轮椅推着女儿去做按摩,后来她自己又重新捡起书本,自学按摩护理知识,不懂就向专业医生请教。
慢慢的,她也能为女儿做简单的按摩治疗了。
杨老这样一照顾就是十几年,渐渐的,老人的白发越来越多,可坚强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有时候,老人也会背着女儿偷偷的抹眼泪,可在女儿面前,她总是一副坚强的样子,有一份打不败的精神头。
由于自己天生残疾,赵静从车祸后一直在家中静养,本来就不愿意见人,再加上处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轻度抑郁症。
不说话,不见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脾气也变得极其暴躁。
**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顾女儿外,每天都跟女儿谈心,用心去开导她,陪她下楼散步,为她树立生活的信念。
女儿高兴了,一家人都跟着高兴,女儿发脾气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说女儿太苦了,让她发泄发泄会好点。
就这样,杨老陪着赵静共同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现在的赵静开朗了许多,平时也能干点家务活,能够擦擦桌子、刷刷碗了。
她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和教育着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很上心照顾这个残疾姊妹。
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却说:
我挺知足的,虽然上天跟我开了个玩笑,可那是我女儿,是一条生命,无论再苦再难我也养着她,我天生乐观,希望我乐观的性格也能影响到我的女儿,让她有生活的勇气,现在的我很满足,人家不是说知足就是福嘛,我现在就是在享福了&
hellip;
&
虽然家庭困难,可**却没有被困难打倒。
相反,她乐观的性格让她想开了很多。
退休后,杨老一直照顾生病的女儿,平时邻居有大事小事她都乐善好施。
几年前杨老所在长安社区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她也随之转来社区。
2008年社区开展的爱心储蓄志愿服务活动征集志愿者,**听说是志愿帮扶老人和困难人员,她第一个跑来报了名,成了一名光荣的社区老年志愿者。
她说:
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行,我自己家里有需要照顾的病人,我也深知社会上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也许比我更困难,我也想奉献一点我的爱心,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让爱心一步一步传递下去。
长安社区爱心储蓄活动是通过社区党员、群众、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的一种爱心互助活动。
主要内容是社区志愿者为辖区孤寡老人和有需求人员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免费服务。
社区将每周三定为爱心志愿服务日,在这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每周三都准时来社区报到,风雨无阻。
除了照顾女儿外,她一有空就到帮扶老人家中探望,嘘寒问暖,有时候看到孤寡老人生活实在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塞给老人100块钱,让他们改善生活。
在帮扶对象家中,她给孤寡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读报,有时候把热腾腾的水饺直接送到老人家中;
每当过马路遇到年龄大的老人,她都会搀扶老人过马路,有时候买菜碰到老人钱不够,她都自告奋勇的替他们垫上;
每逢过年过节,她都主动给社区孤寡老人和贫困户捐款、捐物,给予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帮助,她家本不富裕,至今已累计捐款3000余元;
她积极带头在自家居住的居民楼道自费进行粉刷、清理楼道卫生,不但美化了居住环境,同时又增加了邻里和谐亲情;
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她积极带头宣传,在辖区楼道张贴宣传标语和分发宣传册,给居民讲解文明用语,制止不文明行为;
邻里关系有矛盾,杨老听说后都耐心的去协调劝解,被居民认同为协调邻里关系的金点子;
她是社区出勤最高的志愿者,因为自己家庭生活不易,她更加周到细致的照顾别人,有时候社区忙不过来,她从自己家熬好稀饭,炒好菜送到受助老人那里&
这些,只是老人做的很少的一部分,志愿服务中的杨老,是真正让居民们竖起大拇指的。
有一次她跟随志愿服务小组来到周淑会老人家中,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前几日摔伤了腿一直卧床,白天家中无人照料。
她得知老人情况后,主动要求跟老人结成帮扶对子。
看到老人白天连口水也喝不上,她落下了心疼的眼泪,她给老人搓背擦身,为老人理发,整理床铺,把老人的家打扫的干干净净,临走的时候她把手中的200元钱塞到老人手中,老人握着她的手久久不能放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也是做母亲的人,我自己尤其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等父母老了不能动了,做儿女的更应该去尽心尽力照顾她们,我做的这点不算啥。
从此,她跟周淑会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抽空就去老人家中帮扶,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直到今年6月老人去世,她依旧摸着眼泪说:
跟老姐姐有感情了,舍不得她走,我们要是早认识几年该多好啊&
另外一名被帮扶老人黄素芬,近80岁高龄了,老伴已去世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家中只有她自己一人,平时无人照料,生活也比较拮据。
**听说后,主动与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每周都来帮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散步、聊天。
她为老人整理房间,抹桌子、扫地、擦玻璃,样样都干,为的是让老人有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她给老人读报,国家大事、家庭琐事、政策法规,为的是让老人精神不再空虚;
有时候陪老人去公园散步,说说笑笑让老人出门放松心情;
得知黄大姐爱吃白菜馅子饺子,**会从自己家里拿来肉馅和面团,为老人包一盘热腾腾的白菜馅饺子&
就这样,**一帮就是三年。
三年来,黄素芬老人一直对**赞赏有加,经常握着她的手感动的说:
妹妹对我太好了,对我的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心,待我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啊!
五十多年来,**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女儿,现在,她又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现如今老伴已70多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常年患糖尿病、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身边也离不开人。
除了照顾女儿,她平时还要照顾老伴,仅以自己的退休工资维持生计,但她仍然乐善好施,帮助孤寡老人,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人退休了可思想不能退休,年轻的时候干工作没有时间,现在退下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继续发挥我的余热,给别人一点帮助。
她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社区的建设默默地做出贡献。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她的足迹遍布**的大街小巷,她的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精神为人们津津乐道。
她参与的服务活动和慰问孤寡老人、贫困户不计其数。
2018年,她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年轻时我想入党,却觉得自己两手空空,对组织没贡献,不够资格入党,年纪大了又觉得再提出申请显得进步太晚。
不过,后来想通了,做志愿者不分先后、不论资历,入党也是这样,我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想为更多的人送去我微薄的力量。
杨老说,入党和做志愿者都是一辈子的事,哪怕到了古稀之年,一点也不晚。
她用一名普通群众的身份,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一直将助人为乐当作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都说: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
我们家是一个和睦而温馨的家,和所有美满的家庭一样。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投笔从戎的。
我爱人是家中的独子,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儿,1951年为响应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从此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家人的愧疚之情,踏上了革命征程。
爱人从湖北的武汉,我由河南的开封,相继北上相聚在天津,正当我们集结完毕,准备好行囊卫国参战时,停战协议签订了。
正值青春年少,满怀报国热情的我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感激之情,被送往解放军第六军医大学学习。
在此期间,我与爱人相识,我们互相勉励、互相促进,为更好的报效祖国而发奋学习!
&
nbsp;
医大毕业后,我们都坚决服从上级领导的分配,我被派往北京的良乡,爱人被分配到北京262医院,不久便都得到领导与群众的信任与好评。
之后的一天,还是战友加同志的李震找到我,跟我商量一件事:
有位他的同事夫妇,在北戴河工作,由于有老人需要照顾,希望能与在京的同志对调一下,所以他找到了我。
我们就这样默契的一同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北戴河,而且一呆就是五十多年。
我与**同志1956年结婚,婚后不久,便不顾工作繁忙,义无反顾地把公婆接到了这里,那时候生活物资虽不算宽裕,但我们全家相亲、相敬、相爱在院里是出了名的。
工作上,由于对业务知识掌握的扎实,服务态度好,很多病人都慕名而来,我的工作量往往是同事们的几倍,数十年如一日,但我从不叫苦,并在业余时间与爱人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共同探讨问题,解除、挽救了无数官兵及百姓的痛苦和生命,得到群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赏。
生活中,邻里之间互相关心,经常在下班后,给邻居的大妈做个封闭、给街坊大叔打针、帮同事的孩子织件毛衣&
生活真的是既充实又充满乐趣。
婚后我们育有三女两男共五个子女,现在都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
长女***,中共党员,在抚宁县留守营下乡,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并由于表现出色,作为抗震救灾先进代表被推荐前往人民大会堂,后被安排在现在的***;
长子***,中共党员,在北戴河拨道洼村下乡,恢复高考制度后,刻苦学习参加考试,后被***录用,并多次立功受奖;
次子***,中学毕业,受父母影响,一心从军,于1976年至1980年在密云服兵役,后复原分配到***;
次女***,高中毕业后正值***招工,经考试录取为***员工;
三女***,中共党员,高中毕业后通过招考进入***工作,并自学拿到了会计、英语、法律多个文凭及职称证书。
可以说为了培养五个子女成才,我们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勉励子女勤奋刻苦学习、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注重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性格,让孩子用爱心去善待别人,用勤奋扎实对待学习,用勤俭节约对待生活。
2008年6月18日,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日子,我爱人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生命垂危。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孩子们愁容满面,因为他们个个孝顺,而对我来说,从医三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一家人本来和美、幸福的氛围将被爱人的病痛打破。
而懂事的孩子们劝我别着急,让我好好休息,他们轮流陪护在爱人身边精心护理,真的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在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和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爱人终于从死神那里逃离。
三年多来由于爱人的病情危重,所以不曾离开医院,为了不让孩子们耽误工作,也为了让爱人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和营养,每天早上我四五点钟起床为爱人烹制三餐,而且营养搭配丰富,有时还给远道的病友做些,孩子们则风雨无阻,每天为他们的父亲送饭,孩子们考虑到我自己往来医院与家之间的安全,总是轮流陪着我,认识不认识的病友和家属,都羡慕我们家的和谐。
2018年7月12日,爱人带着对家的眷恋与满足,永远的离开了,曾经我们有约:
我们来自劳苦大众,一生勤勤恳恳,朴朴素素,身后定不能铺张浪费,不能给组织添任何麻烦。
孩子们谨遵教诲,化悲痛为力量,节俭大方的安葬了他们的父亲,就连我们工作单位的领导都被子女的懂事、孝顺所感染,竭尽全力派人配合丧葬工作。
家,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克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经营家的最好秘方。
我们家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我们家的事也只是每个社会公民所应做的平凡事,只是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光大了,让整个家庭成员的事业和家庭完美的结合了,共同构建了一个温馨、和谐、美好的家!
多年来陈世荣老师家庭,能够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尊老爱幼,全家和睦温馨,与邻里团结融洽,真正以和睦、稳定、平等、文明、的形象,弘扬家庭美德,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创建和美环境。
一、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在他的家庭成员中,有三位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们年老体弱个个患有慢性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陈老师把自己的父母和岳母接到自己家中,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老人,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更从精神上关心他们,一有时间就陪陪他们散步、聊天。
在老人生病期间,他们夫妻俩悉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幸福。
陈世荣老师的父亲其实是他的继父,今年已有84的高龄,患有肺心病,常年吃药,只要天气一变冷,吃药就不行了,需要打吊针输液治疗,年年如此,村卫生院治不好,就来到滁州二院。
年老的父亲看到58岁陈老师为他治疗花去了大量的工资,为了支撑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而忙于生计时,竟然主动放弃治疗,不愿意去滁州治疗。
每当这个时候,陈老师总是耐心劝导她。
就在2018年的3月份,他父亲的病又加重了,在村卫生院看了十几天也不见好转,可父亲怎么也不愿意去滁城治疗。
这时陈老师从亲友借了600多元,强行将老人扶上车送到滁州二院,经过治疗病情现在大有好转。
看到老人又一次从死神那里回来,陈老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陈老师的母亲今年84岁,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平时直不起腰,同时她还患有严重的老年病,苦不堪言。
陈老师平时到滁州第一件事就是到药房买一些筋骨方面和抗风湿的药。
他的岳母也有80多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睡觉时不知道脱衣、脱鞋,起床时不会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
但陈老师从来没有怨言,从不对老人发脾气,而是默默地给老人换衣服,帮他洗脸、梳头、擦背、剪指甲、洗弄脏的衣裤。
邻居们都说这个女婿比儿子还要亲啊。
陈老师的老伴看到他在家庭、学校、农田来回奔波这么辛苦,每每暗自流下眼泪,同时也为能嫁给这样一个孝顺父母、吃苦耐劳的好老师而感到自豪。
现在陈老师夫妻俩主动挑起了赡养三位老人的重担,对待老人他们始终毫无怨言。
二、呵护子女,不离不弃
为了培养子女成长,他们夫妻俩重视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陈老师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教育子女沿着正道走,鼓励子女刻苦学习。
陈老师有个女儿,十几年前就出嫁了。
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到了婆家勤劳能干、孝顺父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陈老师的女婿因病治疗无效,丢下了他的女儿和他的小外孙。
母子二人艰难度日,由于生活的压力,去年他的女儿患上了抑郁症,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几次自杀未遂。
陈老师夫妻俩心如刀绞,他含着眼泪把女儿接回家,他看着三位年迈的父母、看着女儿忧郁的眼神、听着小外孙口口声声爸爸、妈妈稚嫩的话语,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楚,抱着小外孙嚎啕大哭起来。
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面对困难,陈老师没有倒下,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去积极面对。
从此以后,他便利用双休日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寻找偏方。
大柳镇府听说陈老师家的不幸遭遇后,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陈老师把政府送的粮食、油送给女儿看,并告诉她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有父母的关心,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他希望女儿鼓起勇气,积极面对生活,把孩子培养长大,回报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也算的上对得起孩子的父亲了。
在陈老师夫妻俩的关心爱护下,他女儿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心情也好多了,3月底,陈老师用刚到的工资加上省吃俭用的零用钱凑了2000元钱,带女儿又去巩固治疗了,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陈老师的女儿一定会好起来的。
三、扎根山区教育,任劳任怨
陈老师家住在曲亭村朱咀村民组,位于皇甫山脚下,地处偏僻,当地人戏称是南谯区的大西北。
陈老师任教于曲亭村校,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山区,从未有过怨言。
他是曲亭小学的骨干教师,多年所带班级在南谯区教育局组织期末检测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工作中他不甘落后,敬业爱岗,深得大家的好评。
他虽然自己生活不富裕,但对学生视如自己的孩子,有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主动资助,直到小学毕业。
陈老师身处在教学第一线,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才、成人。
无论家里多忙、多累,始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积极钻研业务,探索教学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辛勤的耕耘就有满意的收获,多年来,他深受学生喜爱,所任班级各项成绩均名列大柳镇前茅。
虽然陈老师家的情况特殊,但他从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也从不把生活中的烦恼带进课堂,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学生。
他的坚强,他的执着,他的孝顺,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四、勤俭持家,邻里和睦
在处理家庭的重大事项时,夫妻俩平等对待,互相沟通,共同商议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
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经费,从不铺张浪费。
夫妻俩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二人携手相伴,从没红过一次脸,从没斗过一次嘴,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没有不羡慕她们这对夫妻的。
虽然自己很忙,家庭不富裕,但只要亲朋好友、邻居有事说一声,他尽其所能帮助,他深知人在困难时的难处,所以当他看到有残疾人在乞讨,便掏出自己的零花钱;
自己所教的学生没钱买文具,他帮孩子们买;
农村孩子天冷衣物不够时,便把自己家孩子的衣物送给学生。
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
记得有一次,他的邻居吴某身患重病,承担不起医药费,当陈老师老伴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拿出了自己准备带女儿看病的钱,帮助吴某渡过难关。
在他们夫妻俩的心中,人的生命始终高于一切。
居住同一村子里的两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较困难,陈老师夫妻俩向这对老人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不仅多次上门问寒问暖,照顾生活,多次买上一些好菜、水果送到了这对老人家,让他们感觉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感觉到社会的温暖。
邻居家有了事他主动过去帮忙,谁家有事相求,只要自己能办到的便尽力去办,从不推诿,大家相处在一起,彼此感到心情舒畅。
陈老师一家几十年如一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