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7562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本方案适用于国道347线茂县两河口至红原壤口段公路提升改建工程项目德十基隧道洞口工程、进洞工程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G347线茂县两河口至红原壤口段公路提升改建工程,本项目部位于黑水县内,是黑水连接国道213线并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路线途经毛尔盖水电站红岩乡、黑水县城,路线全长22.179km,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属高山侵蚀峡谷地貌区,地形切割剧烈,山高谷深。

区内最低点为黑水河河床,海拔约2125m,最高点为南侧山脊,海拔约2500m,相对高差约375m。

斜坡植被较发育,以灌木、杂草为主。

隧道位于黑水河毛尔盖电站库区右岸,进口处距离水库最高水位线(2133m)水平距离约30m,高出水位线约39m;

出口处距离水库最高水位线约45m,高出水位线约18m。

本项目共三座新建隧道,隧道全长5121m。

其中贝尔隧道2080m,德十基隧道2056m,黑水隧道985m,本施工方案适用德十基隧道进、出口端施工。

隧道主洞建筑限界10.0m(净宽)*5.0m(净高)。

德十基隧道围岩分布如下:

2.2水文地质条件

工作区属岷江水系黑水河支流,黑水河全长162km,流域面积6160km2,平均比降21%,多年平均流量141m3/s,为区内唯-地表水体。

项目区河段内建有毛尔盖电站水库,隧址区位于水库库区范围之内。

毛尔盖建成于2011年,库区正常蓄水位2133m,死水位2063m,可调节水位70m。

进口处距离水库最高水位线(2133m)水平距离约30m,出口处距离水库最高水位线约45m。

隧道洞底标高最低点为2141.05m,高于库区最高水位8.05m。

隧道洞底标高最低点为2150.77m,高于库区最高水位17.77m。

隧道出口外侧泥石流沟内可见地表水发育,沟底宽约2~4m,调查期间水流流量约5~10L/s,但洪水季节水流可激增数倍。

2.3、不良地质

德十基隧道不良地质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和危岩。

2.3.1滑坡

根据地表调查,场区内发育瓦扎滑坡,隧道于K74+860~K75+226段于滑坡体下方穿过。

瓦扎滑坡两侧以冲沟或溪沟为界,前部较宽,约600m,后部较窄,约350m,纵向长约900m,整体呈一“舌”形,前缘“伸入”毛尔盖水库库水位以下:

滑坡平面积约0.4km2,滑体--般厚约80~110m,平均厚约90m,总方量约3600X104m3,滑体物质以第四系土层为主,属巨型深层推移式土质滑坡,其主滑方向约3°

根据瓦扎滑坡勘察成果,滑坡现有变形主要集中于滑坡前缘,滑坡中、后部暂未发现变形迹象。

前缘变形主要受水库坍岩及库水变动产生的动水压力影响,沉降变形现象较严重,局部有浅层滑塌,稳定性差。

滑坡浅层滑塌断面反算参数及现场采取的滑体和滑带土样实验结果,综合确定了滑带参数分别为:

天然状态C值11.20kPa,φ值27.78°

;

饱和状态C值7.60kPa,φ值27.17°

经计算,主滑断面(14--14'

)在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稳定系数均大于1.15,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但滑坡前缘受库水浸润及水库调节动水位的影响,已出现了浅层牵引式滑塌破坏,后期滑塌破坏可能加剧或出现新的次级浅层滑塌现象。

隧道于近滑坡体后缘下方通过,推测洞顶距离滑面约124m,隧道受滑坡体影响较小,隧道修建对滑坡扰动较小。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滑坡体的变形监测,避免隧道爆破造成不利影响,若出现变形加速等情况,应及时疏散附近群众及施工人员。

2.3.2泥石流

隧道出口外侧发育一泥石流沟,曾爆发小型泥石流,沟口可见扇形泥石流堆积物。

调查期间可见沟内小股地表水发育,流量约5~10L/s.泥石流沟长约900m,沟底宽约10~20m,汇水面积约0.3km2.沟顶高程约2500m,沟口汇入黑水河,高程约2125m,相对高差375m,沟床整体坡度约25°

S302已对沟口段进行渠化。

调查期间可见沟底及两侧斜坡坡表植被较发育,以灌木为主。

覆盖层以含碎石粉土、碎石为主,为老泥石流堆积层,推测厚度约10.0~15.0m,整体物源较少。

分析认为该泥石流沟具有良好的汇水条件,物源较少,在集中强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规模较小的泥石流灾害。

建议增大沟口段沟床纵坡,并抬高路线标高、设置排导槽,使其能于公路下方顺沟槽排入黑水河。

2.3.3危岩

隧道进口外侧约K74+220左侧发育一危岩体, 

其距离路线中心线平面距离约25m,高差约20m。

危岩体为崩落于坡表的孤立崩坡积大块石,危岩体高约8,长约5m,宽约5m,体积约200m'

隧道洞口开挖扰动,危岩体易滚落于路面,对施工、行车安全影响大,建议清除。

2.4洞口边仰坡设计

洞口边沿坡设计,洞口辅助工程主要包括洞口挡墙、套拱、长管棚、护拱、洞门墙等工程施工。

成洞面仰坡及明洞边坡两侧采用Ф42mm的小导管支护,小导管长4.5m,挂Ф8mm的钢筋30cm×

30cm的网防护,再喷射10cm厚C25混凝土。

小导管采用梅花型布置,正面间距为120cm×

120cm。

洞门墙及明洞右侧基础采用C15砼换填,下部采用70钢花管注浆,注浆孔按梅花形布置,间距1mX1m,钢花管应嵌入基岩1m,若覆盖层较深,则按钢管管6m长控制。

2.4.1洞口工程设计概况

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确定洞口位置,洞口建筑遵循“安全、经济、和谐、自然”的设计理念,尽量采用低仰坡小开挖技术进洞,甚至采用负仰坡设计,减少对山体原貌的破坏,保护自然环境。

洞门形式的选择,结合每座隧道的特点及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使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协调一致。

洞口边仰坡均采用有效的工程支护手段,如预应力长锚杆、垫墩锚索、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小导管注浆、混凝土反压挡墙等措施,避免出现因洞口开挖而破坏边仰坡的稳定、发生坡面坍塌的情况,永久边仰坡表层均采用自然的生态防护,与洞外路基防护形式一致。

隧道进口端洞口及边坡

隧道出口端洞口及边坡

2.4.2明洞衬砌

明洞衬砌结构结合洞口地形地质条件采用单压式明洞。

单压式明洞适用条件:

隧道与地形斜交,坡面较低一侧无法填土,拱顶填土高度一般小于3m。

明洞结构采用带仰拱的C30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厚度60cm,仰拱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

隧道进口端明洞采用衬砌类型为ZMb,采用台阶法开挖。

2.4.3排水系统设计

根据地形在洞门、明洞边坡,刷坡线5m外顺地势布设洞顶截水沟,将地面径流通过天沟引入两侧沟谷排走,洞顶设置排水沟。

第三章设备人员配备及工期安排

3.1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安排

德十基隧道合同工期为34个月,德十基隧道计划于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计划施工时间为30个月。

3.2主要机械设备、检测设备的配置计划

德十基隧道主要机械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计划数量

备注

1

装载机

4

2

挖机

3

出渣车

12

混凝土罐车

6

5

75式混凝土搅拌机

喷射混凝土拌合机

7

混凝土输送泵

8

20m³

空压机

9

射流风机

10

衬砌台车

测量仪器配置表

数量

水准仪

全站仪

断面仪

收敛仪

红黑尺

3.3项目施工主要人员

部门

姓名

职务

职责

经理部

王坤

项目经理

组长

黄世全

技术负责人

技术指导

工程部、质检部

兰国鸿

工程部长

现场指挥质量控制

刘良

测量工程师

现场测量

熊涛

测量员

安全部

岳曦

安全部部长

安全管理

黄玉平

安全员

试验室

曹政

试验室主任

后场试验

陈文杰、甘勇强

试验员

前场试验

物质设备部

余永祯

机材部部长

机械调度

施工班组

林高标

隧道负责人

德十基隧道

3.4现场施工人员

人员

数量

备注

现场负责人

技术主管

现场技术人员

开挖作业人员

出渣作业人员

支护作业人员

15

二衬作业人员

后勤保障人员

20

第四章洞口临建布置及资源配置

4.1施工用电、用水

施工前期用电采用自发电,配有200KW发电机;

计划在德十基隧道出口安装一台1000KVA变压器。

高压供风在高压电没有到位前采用20m3/min内燃空压机,高压供水水源用黑水河河水,并经沉淀后使用。

4.2临时场地布置

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均已进场;

隧道出口设置隧道施工队施工驻地,拌合站建设、钢筋房等便于施工。

4.3拌合站

在隧道出口设拌合站一座,型号为75式混凝土搅拌机,供应德十基隧道混凝土。

4.4材料加工场、库房

德十基隧道出口设置钢筋加工场,设置钢筋及钢结构加工区;

并分类设置材料库房。

4.5隧道通风及施工空压站房

在隧道掘进、出洞口配置一台射流风机,该功率为2X110kw,最大风压5355pa,最大风量2912m3/min。

隧道采取压入式通风。

随着开挖作业延伸通风筒,风筒采用直径1.8m的软质风筒。

4.6试验

项目部设中心试验室,能满足工地土样、钢材力学、水泥常规、配合比等常规实验项目,钢绞线、水质化验、外加剂试验等项目需要委外实验。

工地建立小型实验室,满足混凝土试块制作、养护及试块强度检验。

4.7环保设施

在隧道洞口均设置一处3级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池澄清后再循环利用。

生活区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4.8应急物资

洞口设置消防用的水池、消防砂池(消防铁锹、铁桶、砂)、方木、钢管等。

第5章施工方案、方法

总体施工顺序如下:

结合隧道洞口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洞口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及时进行边坡仰坡防护,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

施工中以“超前支护、微短台阶、弱爆破、少扰动、强支护、早封闭、适时衬砌”为原则,并根据围岩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

明洞段采用单压式明挖法施工。

洞口开挖按照设计位置和坡度、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分层开挖的高度2m,随时开挖随时防护,并及时清理洞口上方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

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必须遵循“早进洞,晚出洞”以及安全、经济、和谐、自然的原则。

主要工程施工顺序为:

施工准备—洞顶截水沟—边仰坡开挖及临时防护—洞口排水沟—偏压挡墙及回填—护拱(套拱)及回填—超前长管棚—半明半暗开挖—明洞仰拱及基础—明洞衬砌—明洞防水层—明洞回填—洞门墙—洞门墙装饰—边仰坡永久防护。

开工前对洞口地形进行测量,并跟设计校核后其符合设计。

地形图和设计图见附件相关图纸。

5.1洞口段施工

5.1.1洞门施工

本隧道进、出口采用端墙式洞门。

边仰坡开挖前清除洞口坡面的危岩落石,再施做洞外截水沟,截水沟距边仰坡开挖线不小于5.0m,截水沟采用C15混凝土,断面尺寸0.5×

0.5m。

边坡、仰坡外截排水沟于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完成,截排水沟的上游进水口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低于原地面,下游与原有沟渠顺接。

边仰坡采用混凝土喷锚防护,其中喷C25砼厚10cm,锚管采用Ф42小导管,每根长4.5m,间距1.5m,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网格间距30×

30cm。

德十基隧道进、出口均采用C20混凝土端墙式洞门,进口线地形偏压,采用偏压式明洞长11m,地基承载力要求大于0.35MPa。

进口主要施工工序:

1)洞口区清危、防护;

2)洞口边仰坡开挖暗洞掌子面开挖;

3)边仰坡锚喷网防护;

4)超前支护微台阶短进尺开挖进洞,5)洞口段二次衬砌浇筑:

6)明洞侧挡墙浇筑→洞门墙施作明洞回填。

出口端主要施工工序:

1)洞口区清危、防护;

2)侧墙边仰坡开挖及浇筑;

3)施作管棚;

4)反压回填;

5)挂口进洞施工;

6)洞口段二村浇筑;

7)管棚套拱拆除;

8)洞门墙施作。

5.1.2洞口段施工工艺流程

洞口段施工工艺流程

5.1.3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1)现场核对洞口处地质水文条件及设计文件所定洞口位置是否恰当,放出洞口的边仰坡开挖边线、洞门法线及底板控制标高。

2)施做洞顶截水沟,有效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确保边仰坡稳固。

(2)截水天沟的施作

洞顶截水沟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布设,并必须在边、仰坡施工前完成,确保坡面稳定。

(3)边仰坡开挖、支护

1)边仰坡开挖

①根据图纸的里程、标高对洞口边坡进行放线;

标出边坡开挖边线及土方开挖厚度。

②洞口边仰坡开挖,对于边坡厚度较大的地方采用反铲辅助开挖、人工修坡的方式进行。

开挖自上而下进行,分层开挖,并每层检查边坡坡度;

反铲开挖后预留20~30cm进行人工修坡,清除虚土。

对于边坡土层较硬的围岩采用人工手持风镐进行凿除。

2)边仰坡支护

洞口部位边仰坡采用锚喷混凝土支护,成洞面开挖成形后打锚杆,采用Φ42小导管长4.5m,间距为1.5m×

1.5m,焊接φ8钢筋网,钢筋网规格为30×

30cm,并喷射10cm厚C25混凝土支护。

边仰坡开挖前组织人员将坡面危石及杂草清除,避免危石溜坍,边仰坡依据设计放样,并严格按照设计坡率开挖,保证坡面开挖平整,开挖线符合设计要求。

做好边仰坡外的截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或泥石冲刷坡面,洞口临时排水施工,首先在开挖前施工边仰坡截水沟,拦截场地外地表水。

边坡施工按照随挖随护原则,要求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再防护,并按照设计要求对边仰坡进行小导管加钢筋网采取锚喷支护。

5.1.4明洞、洞口开挖施工

德十基隧道进口采用明洞,洞口偏压。

覆土采用挖掘机开挖,施工中严格控制超挖量,以防引起周边土层松动,造成进洞施工困难。

洞口辅助工程主要包括洞口挡墙、套拱、长管棚、护拱、洞门墙等工程施工。

成洞面仰坡及明洞边坡两侧采用Ф42小导管,长4.5。

采用梅花型布置,间距为1.5m。

明洞衬砌采用带仰拱的C30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厚度60cm。

明洞开挖也要从上到下逐步进行,边开挖边防护,防护完成后,进行开始暗洞开挖。

明洞及洞门施工要避开雨季,开挖后尽早施做明洞和洞口挡墙。

明洞采用挖掘机开挖,局部岩石段采用弱爆破开挖,汽车运土,人工配合刷坡。

洞口边仰坡开挖、防护严格按照设计位置和坡度、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边坡刷坡坡度1:

0.3。

分层开挖的高度不大于2m,边开挖边防护,并及时清理洞口上方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

覆土采用挖掘机开挖,石方爆破开挖时采用破碎锤,进行破碎。

开挖出碴采用液压正铲及反铲挖掘机、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至碴场。

底部保护层开挖出碴用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至碴场。

施工中严格控制超挖量,以防引起周边土层松动,造成进洞施工困难。

开挖至成洞面附近时,待洞口长管棚施工完成后在进行开挖进洞,在进洞施工前完成洞口排水系统。

5.1.5挡墙施工

(1)测量放线,确定挡墙位置及标高,进行基坑开挖。

(2)按基底纵轴线结合横断面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标高、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并经监理确认后,进行垫层施工。

(3)基础施工完成后应立即回填,以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分层夯实,并在表面预留3%的向外斜坡,防止积水渗入基底,再进行基础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定制钢模板。

(4)浇筑基础砼,在基础砼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墙身处的砼凿毛,保证浇筑挡墙的墙身时新浇砼与已浇砼的连接。

(5)施工挡墙墙身时其支架要一同搭建,而墙身的斜支撑不得与支架进行连接,避免在施工中因支架的移动引起模板不稳定。

并在挡墙与护拱交界处设置泄水孔,采用φ100mmPVC泄水管。

(6)砼的浇筑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送,吊车提升混凝土入模。

在浇筑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不得过振及漏振。

(7)砼养护主要是保证砼表面的湿润,防止砼水化反应的各种影响。

定期测定砼内部温度、环境温度,控制砼内外温差,防止砼表面产生裂缝。

(8)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进行拆模施工,在拆模时不要损坏砼。

(9)拆模之后,挡墙墙背与开挖线之间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

挡墙施工要点:

模板工程:

模板在支立前进行除锈、除尘、涂脱模剂,脱模剂涂均匀,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平面位置、顶部高程、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墙身较高,用穿PVC管的φ16圆钢拉杆对内外模板对拉来进一步加固内外模板。

拉杆横向间距为60cm,竖向间距为90cm,且要横向在同一水平线,竖向一条直线。

模板允许安装偏差:

①标高:

±

10mm;

②内部尺寸:

+5,0;

③轴线偏位:

8mm;

④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

2mm;

⑤表面平整度:

5mm。

挡墙砼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与表面振动器进行振捣。

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注意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

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缓慢的提出振动棒;

振动时振动棒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理件;

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止。

两次混凝土浇筑的接触面表面凿毛清洗干净,上面不得有浮渣等杂物。

混凝土浇筑一次性浇筑,模板支撑要牢固,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防止变形、跑模,模板拼接缝要严密,不漏浆。

混凝土用吊车吊砼吊斗送混凝土入模或直接泵送。

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分层浇筑,每层30cm,浇筑顺序为从下至上、从边向中间。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直到完成。

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对顶面进行修整,抹平定浆后,再一次收浆压光,并及时用土工布进行覆盖,洒水养生。

养护拆模: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拆除模板,拆模板时避免过大振动,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不磕不碰混凝土表面。

模板拆完后要马上清除表面水泥浆等杂物,并涂刷脱模剂归堆放好,确保不变形。

根据气候条件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养护,夏季采用洒水养生,表面覆盖土工布,防止太阳暴晒,养生标准做到土工布表面不干燥。

5.1.6洞口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5.2明洞

隧道明洞施工采取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仰拱填充施工,最后进行墙、拱衬砌。

仰拱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浇筑,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

仰拱施做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安设仰拱填充模板,进行仰拱填充。

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作为明洞施工的内模,台车就位固定,经测量检查合格后绑扎钢筋,利用木模现场拼装作为明洞施工的外模进行二次衬砌。

拱墙采用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

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

5.2.1洞门修筑

在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洞口完成后,尽早安排洞门施工。

洞门施工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洞门基槽,确保端墙置于稳定的岩层上,按照沉降缝的划分分段浇筑。

洞门、墙身砼采用组合模板,泵送混凝土分层浇筑。

钢管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使其在砼灌筑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和局部变形,保证边角顺直、表面光洁、尺寸准确,使用的粘贴材料要有足够粘结强度和持久性,保证完成洞门符合设计要求,且达到内实外美的创优标准。

洞门施工要点:

(1)洞门构造、尺寸以及基础埋深等的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2)洞门及洞口附近的排水、截水设施配合洞门施工尽早做好,并与洞外排水系统连通,以免地表水冲刷坡面;

(3)洞口仰坡和边坡坡度的施工允许偏差要控制在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范围之内;

洞口土石方不使用集中药包爆破,以免影响仰坡、边坡的稳定,对土质、风化剥落的坡面和坡脚,予以防护。

5.2.3明洞回填

明洞与边坡两侧设计采用C20混凝土。

施工采取明洞浇筑完成拆除明洞外模后立即施做C20混凝土。

具体施工顺序如下:

⑴检查混凝土的基础宽度及地基承载能力,同时检查边坡坡率。

⑵清理基底杂物及修整基础底及平整度。

⑶上述施工完成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施工。

⑷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待砌筑物强度达到要求进行洞顶回填。

施工控制要点:

⑴基础承载能力及边坡坡率符合设计要求,对地基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要进行基础换填,边坡坡率不满足要求采用人工休整确保其满足要求。

(2)洞顶回填应待明洞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填筑,填筑前应确保明洞防水系统施工完成且质量符合要求。

填筑采取人工配合小型机具进行,采取对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3)明洞回填土一下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