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公斤生长育肥猪的日采食量及日增重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公斤生长育肥猪的日采食量及日增重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公斤生长育肥猪的日采食量及日增重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3
2.186:
32.79
11.55
35—40
32
7
1.709
635
2.241:
44.82
11.963
40—45
38
6.7
1.863
654
2.293:
57.3
12.482
45—50
45
6.5
2.004
671
2.343:
70.29
13.026
50—55
51
6.3
2.133
686
2.393:
83.76
13.438
55—60
57
6.2
2.251
699
2.443:
97.72
6
60—65
63
2.359
711
2.492:
112.14
14.39
65—70
69
6.1
2.458
720
2.541:
127.05
14.994
75—80
82
2.632
736
2.641:
158.46
16.055
80—85
88
2.708
741
2.694:
175.11
16.519
85—90
94
2.778
746
2.748:
192.36
17.223
90—95
100
2.841
749
2.803:
210.23
17.898
95—100
107
6.4
2.9
750
2.861:
228.88
18.56
100—105
113
6.6
2.953
751
2.922:
248.37
19.49
105—110
120
6.8
3.003
2.986:
268.74
20.42
累积指从20公斤开始累积的饲养天数,临界应该是指阶段饲养的时间,比如20---25公斤,这个阶段需8.9天。
后面的饲料消耗也是这个意思,应该是累积和阶段的意思。
饲粮中适宜能量蛋白比选择的研究进展
李伟忠李焕江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哈尔滨150030)
中图分类号:
S81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084(2003)04-20-03
任何动物在不同的时期,能量、蛋白质都是最重要的,其比例关系也是最重要的。
畜禽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营养并不是孤立的,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当日粮蛋白质和能量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时,畜禽生长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产蛋最多;
当蛋白能量比例不当,其它营养再平衡,总体营养也不会平衡,效果也不会好。
因此,饲粮中适宜能量蛋白比的选择成为饲料企业和养殖业所关注的问题。
1能量蛋白比的概念
起初,蛋白质营养水平有几种方法表示,即:
蛋白质水平、蛋白质浓度、营养比,后来人们提出“能量蛋白比”作为蛋白质营养水平的衡量方法之一,有时简称“能蛋比”或“能朊比”(CaloricProteinRatio),即:
能量蛋白比=代谢能或净能耗(KJ/kg)/粗蛋白质(%)
能蛋比越小则蛋白营养水平越高,反之,此值越大则蛋白营养水平越低。
但在实践应用中,以能蛋比表示蛋白营养水平的方法有悖于人们的日常习惯,即能蛋比数值大小与其所表示的蛋白营养水平高低相反,用起来不便。
人们鉴于在营养科学和畜禽饲养实践中,蛋白营养水平作为重要参数之一,又从科学和实用统一角度加以确切规定,从而使该参数既可反映蛋白营养水平的科学涵义,又能符合人们日常习惯。
建议:
蛋白营养水平=粗蛋白质(CP)(g/kg)/代谢能(ME)(或其它形态能)(Mcal/kg)
即所谓的蛋能比,其具体涵义是:
每单位重量(kg)饲料或日粮中粗蛋白质克数(或含量)与代谢能(或其它形态能)的兆卡数(兆焦数)。
简言之,能蛋比就是饲料或日粮中每兆卡能量所对应的粗蛋白质克数。
但现在的能蛋比或蛋能比,已不仅仅是描述日粮中蛋白质的水平,还可以反映饲粮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程度。
2能量蛋白比的选择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2.1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饲粮或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应保持适宜的比例,比例选择不妥会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并导致营养障碍(杨凤,2000)。
乳牛饲唱高能量低蛋白质或低能量高蛋白质饲粮均能使乳牛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以及卵巢机能异常。
刘桂林等(1995)对高产奶牛某些生化值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说明,在蛋能比失衡的情况下,血液中转氨酶活性、血脂、游离脂肪酸、酮体和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造成了机体代谢机能紊乱,生产性能下降。
育肥猪饲粮能量水平正常而蛋白质水平过高时,其增重比适量蛋白质水平差。
家禽有根据饲粮能量浓度调节采食量的能力,当饲喂高能饲粮时,由于采食量减少,虽满足了能量的需要,却降低了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绝对食入量,能蛋比失调,从而影响生长速度和产蛋量。
动物妊娠期间,长时间食入过多的能量饲料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会出现病理性肥胖(王宗元,1997)。
如果蛋白质不能满足动物体最低需要,单纯提高能量供给,机体就会出现负氮平衡,能量利用率同样会下降;
若蛋白质供给量高时,由于蛋白质的热增耗较高,能量利用率就会下降。
2.2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当饲粮中能量蛋白比的选择不恰当,即蛋白质含量和能量水平不平衡时,机体的正常代谢将受阻,而影响动物生长、饲料转化率。
产蛋率以及孵化率。
朱秋华和钱国英(2000)报道,在水族箱中对体重19~25g的中华绒螯蟹配饵中适宜的能蛋比进行了研究。
蛋白质设定为36%、40%、44%3个水平,能蛋比设定了40、45、50kJ/kg3个水平,每个水平各有6个重复。
结果表明,配饵中的粗蛋白含量和能量蛋白比与蟹体生长、蛋白增加量和饲料系数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蟹体的生长、体重生长比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和能蛋比下降呈上升趋势,饲料系数则下降。
艾春香等(2000)对美国鹧鸪进行研究表明,能蛋比适宜,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鹧鸪的产蛋率和产蛋量,能蛋比不适,则会导致产蛋率、产蛋量下降。
同时研究表明,饲粮中能蛋比对美国鹧鸪种蛋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有影响。
2.3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能量蛋白比的选择对动物产品品质具有一定意义。
许云英等(2000)指出,饲粮或日粮中的能量蛋白比对动物的能量代谢、生长性能及胴体组成具有作用。
日粮能量蛋白比对调节脂肪沉积很重要,饲料能量水平增加,而蛋白水平相应下降,即能量蛋白比上升,则体脂沉积量增加;
相反,体脂沉积减少。
如蛋白质、能量水平均提高,则体蛋白增加,而提高日粮粗蛋白水平能控制体脂增加,这是由于分解食入的蛋白质时需要消耗的能量较多(程忠刚,1999)。
蛋能比对肌肉化学组成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脂肪沉积的影响。
Rosebrough(1999)报道,日粮能蛋比影响肉用仔鸡体成分的变化,日粮的能蛋比与肉用仔鸡腑体能量蛋白比。
体脂肪和体蛋白的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李忠荣等(2000)研究表明,日粮蛋能比与胭体脂肪沉积呈负相关,而与胴体水分是正相关,与胴体蛋白质呈一定的正相关。
陈金文等(1998)研究肉鸡的腹脂,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随代谢能的升高而升高,因而应保持一定的蛋能比。
Leeson等(1996)利用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了肉用仔鸡对能量的利用。
结果发现l~49日龄的肉用仔鸡在自由采食不同代谢能水平(1.791296.12.12、11.29MJ/kg)的日粮时,随日粮能量水平的下降,肉用仔鸡的采食量明显上升,但能量的摄入量却基本保持一致,但同时当蛋白摄入量也明显增加,即能蛋比降低时,肉用仔鸡腹胀率显著下降。
另据Esmail(1999)报道,较低的日粗蛋白水平迫使肉用仔鸡更多的以脂肪的形式沉积能量,若提高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体蛋白的沉积会增加,而体脂肪的沉积则会相对少。
3影响饲粮能量蛋白比选择的因素
畜禽在不同生长阶段其最适宜的能量蛋白比的选择是不同的。
梅绍锋等(1998)报道,在高温下,生长育肥猪取得适宜生产性能的能量蛋白比,15~30kg阶段为19.16kcal/g,30~60kg阶段为21.74kcal/g,60~90阶段为25.75kcal/g。
陈晖等(2000)研究了闽农白羽半番鸭1~3周龄和4~8周龄两阶段日粮适宜的蛋能比水平。
l~3周龄日粮采用代谢能11.50MJ/kg,粗蛋白质设21.0%。
19.5%、18.0%、16.5%和15.0%5个水平,蛋能比分别为18.2616.9614.35和13.04g/MJ;
4~8周龄日粮采用代谢能11.91MJ/kg,粗蛋白质设18.0%、165%、15.0%、13.5%和12.0%5个水平,蛋能比分别为15.11、13.85。
12.59、11.34和10.089/MJ。
试验结果表明,以阶段总增重、总耗料。
料重比和10周龄的屠宰率、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为指标,l~3周龄日粮适宜蛋能比为15.65g/MJ;
4~8周龄日粮适宜蛋能比为12.59g/MJ。
3.2生理阶段
郑小平(1998)研究母猪饲料中最适宜能量蛋白质水平时,对三产母猪分别喂高中低3种的能量蛋白水平饲粮,发现前低后高组和全期高能量蛋白水平组繁殖性能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全期低能量蛋白组与高中能量蛋白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
0.01)得出妊娠母猪最适宜能量蛋白水平,前期每kg饲粮能量DE11.50~11.90MJ,蛋白质110~120g;
后期每kg饲粮DE11.70~12.30MJ,蛋白质140~150g。
则其最适宜的能蛋白比为:
前期10lDEkJ/g,后期为83DEkJ/g。
3.3环境温度
在高湿环境中,散热困难是影响其生产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日粮能量蛋白比的提高,日粮CP水平下降,采食高能日粮后的体增热减少,减轻散热负担。
但梅绍锋(1998)指出,低能饲料摄入较多的粗蛋白质和较少DE,造成蛋白“相对过剩”,加重猪散热负担,所以将能蛋比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猪的热应激,对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有利。
李凯和彭会芹(1997)论述了肉仔鸡在不同温度下的能蛋比,认为肉仔鸡在温暖季节,一般
指环境温度23~26T而不是热应激时,能量蛋白比应适当减少。
在凉爽季节,一般指环境温度13~19t而不是冷应激,能量蛋白比应提高5%~10%O
3.4饲粮组合效应
饲粮中能量与蛋白质不仅具有一定的组合效应,而且能量蛋白比与添加组分有一定的组合效应,因此可根据生产实践的要求有效的利用这个组合效应。
NRC(第九版)中10~20kg仔猪的营养需要如下:
消化能13.598MJ/kg,蛋白质18%,赖氨酸(Lys)0.95%,蛋十胱氨酸0.48%,能蛋比为180.6;
通过选择13.02MJ/kg的消化能水平,则粗蛋白质可相应降低为17.17%,赖氨酸为0.91%,蛋十胱氨酸为0.46%;
由此类推,其它营养素也需作相应调整。
Esmail(1999)研究表明,用相同的日粮来源的油脂或碳水化合物,当蛋白质和氨基酸与能量保持合适的比例,动物的生长率和体组成都将得到显著改善。
许云英等(2000)提出的着眼于消费者的特殊需求以及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畜禽实行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供给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饲料配方设计中最适能量蛋白比的选择
在饲料配方设计和动物生产中,如何选择受饲动物的最适宜能量蛋白比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能量蛋白比的选择首先是确定所选的饲养对象,相同对象中,不同品种的动物其最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也是不同的;
其次是确定饲喂对象的生长阶段、体重以及动物生理阶段;
第三是确定饲喂动物的生产目的,是产乳、育肥还是繁殖;
第四确定动物所处环境条件;
第五结合现有饲料原料和经济效益,确定在此时所需的最适宜的能量蛋白比。
但在生产条件下,因受原料条件或成本影响,执行标准中的能量与饲养标准中常有差异,一般就以能蛋比及氨基酸能量比进行折算,如肉鸡后期能蛋比要求165,则设定能值为13.40MJ/kg时,蛋白质水平为1941%。
而当能值为12.70MJ/kg时,饲料蛋白质则应为18.38%为宜。
同理氨基酸的数值根据比例可进行折算。
5小结
能蛋比是动物营养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当能量饲料、蛋白饲料处于高价位时,如果仍按某一营养标准进行配方设计,原本薄利的畜牧业就会随即被高价原料所吞噬,而中小型企业处境更加艰难。
倘若选择利用“能蛋比”等参数,可通过适当降低日粮能量水平,相应降低蛋白质水平,增加日采食量达到降低成本,保持饲养效果基本木变的目的。
饲料能蛋比指标可比较准确地反映饲料质量的相对优劣和预测畜禽(尤其是禽)生产性能水平,这已为大量的试验结果所证实并被广泛应用获得极大成功。
随着人们对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各种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相继开发和在家禽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多种天然蛋白质饲料原料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的非典型日粮在家禽饲养业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此时能量蛋白比也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蛋白能量比的研究上,许多人已采用了不同的标准。
大多数学者采用单纯的蛋白能量比(P/E)或能量蛋白比,亦有采用可消化蛋白与可消化能之比(DP/DE)或可消化能与可消化蛋白之比。
反映蛋白质和代谢能需要量关系的蛋能比指标在现代饲养条件下已显示出其不足之处,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便在变化了的饲养条件下继续发挥其应用价值。
猪的“理想蛋白质”模式与高效低蛋白日粮
一直以来,猪的日粮采用都是高能量、高蛋白模式。
但随着蛋白原料的日趋紧张及化学合成氨基酸产品的开发,低蛋白日粮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方面,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将就猪的“理想蛋白质”营养需要与低蛋白日粮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理想蛋白质
“理想蛋白质”是指含有最佳氨基酸组合和利用率的饲料蛋白质,同时为动物合成蛋白质提供最佳比例的必需氨基酸(EAA)。
在理想蛋白质条件下动物可以实现最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同时饲粮中的EAA具有同等限制性。
重要的“理想蛋白质”体系有英国Rowett研究所Wang和Fuller(1989,1990)的模式、英国ARC(1981)模式、美国Ilinois大学Chung和Baker(1992)的模式(表1,表2)。
其中ARC模式是以瘦肉组织中的氨基酸组织中的氨基酸平衡为基础,Fuller等以猪最大氮沉积为基础,Baker等饲喂补充晶体氨基酸的纯合饲粮所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而NRC则以文献调研的数据推导为基础。
在各种“理想蛋白质”模式中,均以必需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率来描述。
在典型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则依次分别为第二、第三和第四限制性氨基酸。
最近的研究表明,异亮氨酸、缬氨酸,可能还有组氨酸,在日粮蛋白质含量降低2~4个百分点时也可能具有限制性。
赖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赖氨酸是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影响猪生长最重要的氨基酸。
营养学家对猪的赖氨酸需要量研究最多,而且结果较准确。
现在在猪的日粮中补充赖氨酸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进行日粮配方时首先会考虑赖氨酸的需要,并且作为平衡其它氨基酸的参考氨基酸。
赖氨酸的作用绝大部分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不会产生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次级代谢物。
赖氨酸的缺乏将限制蛋白质合成,因此限制增重。
结果,未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能量被用于脂肪沉积。
在饲料中加入赖氨酸能够使饲料粗蛋白水平降低有同时保持赖氨酸的水平不变,提高饲粮所含粗蛋白的利用率,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瘦肉率,从而保证最佳的生长。
赖氮酸与蛋白质之间的比值,实际饲粮中应达到4.5%~5.0%,“理想蛋白质”的目标值是6.5%~6.8%,Wang和Fuller(1980)报道,“理想蛋白质”的赖氨酸与粗蛋白比例为7%。
苏氨酸是最后被发现的必需氨基酸。
在大多数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尤其是谷物类饲料)中,苏氨酸是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近年来,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使苏氨酸逐渐成为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限制性因素。
“理想蛋白质”概含的流行使苏氨酸的添加显得越发重要。
动物体内不能合成苏氨酸,必须由食物供给。
添加合成苏氨酸以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在高蛋白日粮中添加苏氨酸,对动物没有效果;
而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苏氨酸,则可以平衡猪“理想蛋白”的氨基酸比例,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
日粮中赖氨酸或蛋氨酸过量时,苏氨酸的需求量增大,添加适量苏氨酸可消除因赖氨酸或蛋氨酸过量造成的体增重下降。
而且,添加苏氨酸也可造成色氨酸过量引起的生长抑制。
几位学者(Chung和Baker,1992;
Henry,1992;
Baker,2000)的研究表明,当可消化苏氨酸/赖氨酸比值达到65%时,猪的生长达到最佳。
动物对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了较多报道,蛋氨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重要的生理功能。
蛋氨酸在动物体内主要用于合成体蛋白和为某些甲基化合物(磷酸肌酸,胆碱等)的合成提供甲基。
在动物体内不能直接合成,动物对蛋氨酸的需要只能由由蛋氨酸满足,对胱氨酸的需要则可由蛋氨酸满足,但日粮中含有足够的胱氨酸则可降低蛋氨酸的消耗。
猪在生长前期尤其是仔猪阶段蛋氨酸需求量大。
由于摄取高蛋白质饲料,容易发生腹泻,可以通过添加蛋氨酸而降低日粮蛋白水平。
蛋氨酸和胱氨酸需求约是总赖氨酸的60%。
另外,应当引起注意的是:
蛋氨酸是合成蛋白质所需的20种氨基酸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当日粮中蛋氨酸含量过高时,会明显抑制动物生长。
色氨酸是动物维持和生长的必需氨基酸,具有多样生理功能,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
在常规饲料原料中,它分别是玉米和大豆粕的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近年来,由于在配合饲料中大量使用合成的赖氨酸和蛋氨酸,使得色氨酸也成为饲料中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
在饲料中微量添加色氨酸,能产生很明显的效果。
色氨酸除了和蛋白质沉积有关,还和各类代谢途径有关。
色氨酸是一种具有代谢活性的氨基酸,它是合成脑血清素(又名5-羟色胺,5-HT)的前体。
饲料中的部分色氨酸到大脑中被代谢成为血清素,后者是一种调节采食量有关的神经递质(Henry等,1992)。
作为参与摄食量调节的化合物,色氨酸对猪的营养起着关键的作用。
研究表明,色氨酸不足将引起猪的采食量显著降低,进而导致猪的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低下(伍喜林,1993;
林映才,1999)。
许多学者(Wang和Fuller,1989;
Chung和Baker,1992;
Henry,1992;
Baker,2000)一直以来推荐18%的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
然而,最近有试验表明,把这个比例从18%增加到22%后,仔猪的增重会更快。
1.5缬氨酸、异亮氨酸
目前市售的饲料级氨基酸产品仅有L-赖氨酸盐酸盐、DL-蛋氨酸、L-苏氨酸、L-色氨酸,由于缺乏工业生产的饲料级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在实际生产中,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不能通过添加饲料级的产品来改变。
关于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缺乏一直了解很少,Clhung和Baker(1992)推荐缬氨酸、异亮氨酸与赖氨酸的比率分别为68%、60%。
2为什么考虑用低蛋白日粮
对于小猪而言,断奶期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后期。
主要原因是断奶时小猪的食物从液体的母乳变成固体的饲料,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消化道对食物的酸化能力有限。
食物的酸化程度不足导致蛋白质消化的下降和病原微生物的增生。
限制日粮蛋白质水平有助于减少到达后消化道的未消化蛋白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糜的pH,使之更接近于最佳pH。
低蛋白日粮更易被消化,有助于降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抑制仔猪腹泻的发生(表3)。
从以上几位研究者的试验中可以看出:
蛋白质的水平越低,腹泻的发生率也越低。
降低日粮的蛋白质使氮的排出减少,同时使能量损失亦减少,过量的蛋白质每超过1%将使能量的可利用率降低约1%,这是因为氮以尿素形式排出,尿素含有能量,同时,未被消化的蛋白质排出体外时,使饮水量增加,并产生过量的热量,造成能量损失。
在所有的试验里,低蛋白日粮均显著减少氮的排出。
平均而言,每减少1%的蛋白质,就可以使氮排出降低10%。
如果分阶段饲养,氮排放能够减少50%。
另有文献显示,当猪的摄入的蛋白质减少。
总之,使用低蛋白日粮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在进行日粮配制时,大量使用动物性饲料如乳清粉、奶粉、鱼粉等则必将大幅度地提高饲养成本;
而若大量使用植物性饲料,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通常所见的豆粕(饼),因其含有能引起仔猪肠道过敏性的抗原成分--大豆球蛋白和β-聚球蛋白,而引起日期断奶仔猪的大批量的腹泻,给生产场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为防止用大量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而致使仔猪腹泻,可采用降低日粮蛋白水平的方法。
在使用合成氨基酸产品配制低蛋白日粮时,不管谷物的价格走向如何,能将豆粕价格波动对饲料成本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优化饲料成本。
3低蛋白日粮的技术可行性
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故通过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补充一些人工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应该是可行的。
一般认为在补充赖氨酸的条件下,日粮蛋白水平比NRC(1998)推荐水平低2个百分点时,对生长性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Easter和Baker,1980)。
但是如果日粮蛋白水平比NRC(1998)推荐的水平低4个百分点时,则必须同时满足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的需要,才能保证猪的生产性能不受影响(Russell等,1983)。
试验表明将生长猪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从16%降至14%,同时向低蛋白含量的日粮补加赖氨酸和色氨酸可获得与16%蛋白含量的日粮同样的生产性能。
在8~50kg和50~90kg阶段分别采用低于NRC(1998)蛋白标准3个和2个百分点水平的日粮,可导致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下降,但可通过强加适量氨基酸来弥补这一不足(Kerr等,1995)。
研究表明,将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降低2%,而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对于猪的生产性能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
张常明等(1999)报道在日粮的蛋白水平降低2个百分点时,用合成赖氨酸和苏氨酸来满足仔猪的氨基酸需要仍能维持仔猪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报酬和减少腹泻频率。
当然在日粮中添加合成氨基酸,并不能无限地降低蛋白质水平,只有在蛋白质水平降低幅度不超过标准4个百分点时,才能获得与对照组相似的生产性能。
在一定范围内,猪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可获得较满意的生产性能,但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低于11%时,同样不可避免猪生产性能的显著下降。
蛋白质在动物体内必须首先被分解为氨基酸之后才能够被吸收利用。
对动物而言,游离氨基酸的效率与吸收的蛋白中的氨基酸对动物的作用是相同的。
添加游离氨基酸没有生物学上的限制,关键是要保持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通过在日粮中(尤其是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的赖氨酸可以改善猪的胴体品质,增加瘦肉率沉积,减少脂肪的沉积,从而增加猪肉可食用部分的比例。
许多试验数据显示,猪日粮中增加赖氨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