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7063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Word格式.docx

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和适宜的;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再次被批准;

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需要保留的作废文件,应对其进行标识;

4.2.4记录控制

记录作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应保证:

公司编制《记录控制程序》以规定记录的纠正、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等内容;

记录填写应准确、及时、真实、清晰、易于识别;

记录的保存期限应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顾客要求、产品保质期的要求等。

5 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提供承诺:

a)采取培训、宣传资料或会议等方式向组织成员传达满足与产品质量、安全及环境方面的知识,以及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及顾客要求的重要性,树立和增强全体员工的对产品质量及卫生、安全和环保意识;

b)制定并宣传质量、安全、环境方针,确保质量、安全、环境目标的实现;

c)了解公司在食品质量、安全、环境方面的业绩,对与食品质量、安全、环境有关的信息并及时处理;

d)了解本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的现状,确定组织结构;

e)任命管理者代表和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f)为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提供必要的人、财、物、设备、设施、原材料、技术和信息等资源支持,并确保资源的获得;

g)定期主持管理评审,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公司的成功取决于理解并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保证:

a)确定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对市场需求状况的调研、预测或与顾客的直接接触来实现;

b)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对采购、生产、销售过程要求等,只有完全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真正赢得用户和社会的满意;

c)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我们编制了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

5.3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

见《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

5.4管理体系策划

5.4.1公司管理层按下列要求对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公司的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及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为此应:

a)确定公司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明确管理体系的要求;

b)确定为实现质量、安全、环境目标需投入的资源;

c)不断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定期评审质量、安全、环境目标的实现情况,寻找差别和改进的机会,以使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d)对公司相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文件、过程和资源等变化做出判断,必要时按策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更改,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体系的变更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e)确保体系文件与其他文件的相容性;

f)确定验证活动、接收准则及所需要的记录。

5.4.2公司理体系策划输出的结果为《质量、安全、环境定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如有管理体系的变更,应制定确保其完整性的相应规定。

5.5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5.5.1.1总经理职责

a)主持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工作,任命管理者代表和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b)批准发布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c)主持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d)为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配备适宜的资源;

e)向公司传达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f)主持公司发展规划;

g)确保内外部沟通顺畅;

5.5.1.2管理者代表(兼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职责

见《0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和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5.5.1.3食品安全小组

a)公司成立食品安全小组,其成员应俱备但不限于公司管理体系范围内的产品、过程、设备、食品安全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小组的成立和其成员以公司文件下发到各部门。

b)参与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确认;

c)识别产品工艺的全过程,找出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关监控、纠正、验证措施,并形成书面文件;

d)负责对公司内管理体系各相关岗位人员进行管理体系及其前提方案的知识培训;

e)负责对管理体系实施内部审核,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5.5.1.4生产部

a)负责日常生产安排和调度;

b)负责组织编制设备操作规程,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c)负责对生产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内部校准及维护保养;

d)负责车间工作环境、文明生产的管理,及本部门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管理;

e)负责产品的自检和生产过程的监控;

f)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及不同检验状态产品的分区摆放;

g)负责原料、辅助材料、产成品的接收、保管和发放。

5.5.1.5研发中心

a)负责日常的原辅料和产成品检验工作;

b)负责组织管理体系文件、资料的编写和管理,并负责记录控制;

c)制定公司年度内审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d)负责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

e)负责对产品的不合格进行评定、控制;

f)负责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

g)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h)负责组织实施合规性评价工作。

i)负责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j)负责本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

k)负责体系运行中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监督管理。

5.5.1.6办公室

a)制定公司管理评审计划,组织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工作;

b)贯彻执行质量方针,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进行目标考核;

c)负责内、外部沟通,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d)负责基础设施维护和办公工作环境的管理,协助总经理做好资源提供。

e)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员工培训;

f)负责检查、考核劳动纪律执行情况;

g)负责全面检查、考核员工手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推进员工绩效考核,以及综合评价;

h)负责公司紧急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i)负责联系环保部门进行环境检测,对出现的环境方面的不符合进行控制管理;

5.5.1.7采贸部

a)负责获取充分的,适合本公司产品要求的采购信息;

b)负责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和方法,并对供方提高产品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

c)确保采购合同的制定、评审、修改、协调工作,并保存相关的记录;

d)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e)对供方及服务方的环境行为进行影响和管理。

5.5.1.8营销中心

a)负责公司销售合同的制定、评审、修改、协调工作,保存相关的记录;

b)以增强满足顾客为目的,认真搞好服务工作;

c)负责组织市场调研、预测、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确定顾客需求,为生产、开发新产品、改进产品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d)及时收集顾客意见,与顾客沟通,并将顾客的需求在内部及时传递;

e)对消费者的投诉及时受理,妥善处理,满足投诉者的合理需求。

5.5.1.9财务部

a)负责财务资源管理,满足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需要;

b)做好原辅料和产成品的货款结算工作;

c)满足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等所需资金需求;

d)满足实现质量、安全、环境目标所需的投入。

5.5.1.12其他岗位人员

见部门《员工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5.5.2内外部信息沟通

公司编制《信息交流控制程序》,规定公司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内外部沟通的范围、内容与方式等

5.5.3应急准备和响应

公司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管理可能影响产品安全、环境因素的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定相应措施;

对实际发生的要作出响应,并进行评审以增加改进机会;

必要时,要进行定期试验。

紧急状态下的信息沟通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5.6管理评审

5.6.1管理评审是对公司体系运行是否满足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的整体评价;

管理评审应当还考虑公司当前的管理情况,以及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寻找改进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供方的控制情况,组织机构和资源的适宜性,有关组织需求的外部变化、有关组织未来需求的战略策划和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变化。

5.6.2办公室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工作,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审核各部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汇报后,提交总经理,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

5.6.3在《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中对评审的职责、要求、输入、输出、记录做出具体确定,总经理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6资源管理

6.1资源提供

资源是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必要条件。

最高管理者根据公司的规模、方针、产品特性、顾客要求、相关方的要求等识别公司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管理体系的不同阶段配备所需的资源。

还应识别资源短缺或过剩的原因,并将其用于体系的持续改进。

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的情况下,协调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搭配,改进资源的分配状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包括:

人员、资金、信息、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乃至文化环境。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公司任何人员,包括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只要所从事的工作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环保有影响,他就应该具备必要的能力和技能,以胜任其所从事的工作,确保其活动不会对所生产的产品造成任何不良的风险;

对这些人员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受教育程度,质量、安全、环保意识;

b)近几年接受培训的情况;

c)近几年从事的工作情况;

d)专业技能水平;

e)身体健康状况。

对这些人员要定期进行评价,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其进行培训;

对于不同岗位员工的评价、调配应参考《员工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办公室应建立员工档案:

档案应能够展示人中的教育、技能、经历、健康状况及近年来所受的培训,员工档案应及时更新,以确保其真实性;

在管理体系的任何阶段,包括建立、实施、和运行阶段,组织的人员不能满足体系要求时,可以通过外聘专家的方式来满足资源的不足。

这些专家可以是食品安全危害方面的,也可以是设备维修方面的,还可以是管理体系方面的,无论是哪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的职责和权限应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予以记录,并保存记录。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a)公司所有人员的活动都对我们的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不同岗位制定岗位任职要求,以便作为办公室和本部门选择、培训员工的依据;

b)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人员进行评价,评价时可看其教育经历,也可以考核其从业经验。

发现不满足要求时,负责人自行组织培训,用内部考核的方式评价培训效果;

c)若部门负责人经过评价,发现本部门员工不满足要求且无法完成内部培训时,以书面形式报给办公室;

办公室对各部门的培训需求进行审核汇总后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办公室针对性地安排年度培训或临时培训,培训可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

外部培训效果的考评由办公室保留其合格证明复印件,内部培训的考评以记录形式保存至各门或办公室,必要时评定结果上报总经理;

d)对于b和c条款中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可以是书面考核、面试、现场操作、演示等方式;

最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对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及影响产品安全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而确保他们从被动参与控制产品安全的活动,到主动参与控制影响产品安全的活动或因素;

e)办公室要保留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环境能力或技能进行教育培训的记录;

f)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需持证上岗。

如电工、化验员等;

g)办公室每年至少组织进行一次员工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临时体检。

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

h)员工卫生教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相关卫生规定执行。

6.3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作为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产品实现符合性的物资保障。

公司参照GB14881-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设备维护、清洁、人员健康、环境维护,包括废弃物和废水处理的支持性服务加以管理。

生产设备及相关设施由生产部负现维护,监测设备由研发中心负责维护,通讯设备、办公用品由办公室负责配置和维护。

6.3.1前提方案

根据食品企业建厂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食品安全方针和工厂实际情况,经食品安全小组评估,在大米生产的各过程中建立、实施和保持前提性方案,以助于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引入产品的可能性、产成品间的交叉污染(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产品和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且上述活动变更时能得到及时验证且有效。

a)在建筑物和相关设施布局的基础上,对其内外部工作空间和设施进行改造,以预防因工作环境引入产品的外源性安全危害;

通过控制、切断危害的传播途径,以降低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如在车间门口设置更衣室、消毒、洗手设施,就是为了防止病原菌通过人体传播。

b)在各过程的各环节上,应遵循人、物从高清洁区向低清洁区流动,通过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或其组合措施将产生的危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内。

如空气、给排水、废弃物、设备维护保养、环境卫生、产品形成过程(原料的采购、生产、贮运)、虫害、人员卫生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等,从硬件和软件方面着手将引入的交叉污染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内。

6.3.2公司环境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

依据食品企业建厂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厂房改造,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由办公室统一编制基础设施修缮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实施。

工厂选址要求:

厂区周围无灰沙、粉尘及有害气体产生、无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无蝇蚊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确保产品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生产加工。

(见《厂区平面图》)

厂区内无兼营、生产、存放有碍产品卫生的其他产品,内环境整洁无有碍产品卫生的区域。

设备布局及工艺流程按规定进行设计与施工,衔接合理,结构完善,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且原辅料、半成品和产品等各道工序间严格区分,以防止交叉污染。

(见《工艺布置图》)

a)道路及绿化:

厂区内道路通畅,主要道路硬化、地面平整,办公室派专人负责,定时清扫,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各部门和各车间按划定区域每天定时打扫,保持整洁。

办公室负责对公共区域内的草坪、树木、花卉、鱼池等进行管理。

b)给排水系统:

公司给水为地下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等标准;

生产用水的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控制,首先对水源进行管理,因工厂周围是居民区,没有工厂排污情况,故只需确保水源周围30米内无垃圾、坑洼渗漏等污染;

然后将水井密封,确保异物不从井口进入。

生产用水(加工助剂、清洗设备等)由生产部进行控制、检查、纠正;

每天抽查的水质应:

无色、无异味、清澈不浑浊、无可见物,必要时进行过滤或作委托检验,以确保水质安全并留下记录。

洗涤用水可直接使用。

废水排放:

有厕所、办公室、化验室、打扫卫生时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管网或定时清运(见《给排水管网图》);

垃圾暂存处设在远离生产车间的位置,且处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向。

c)车间要求:

厂房大小应足够安放设备、存放物料等以利于进行卫生作业和安全生产;

车间内表面应使用防水、防滑、不吸潮、可冲洗、耐腐蚀、无毒材料铺制;

车间地面应无裂缝、无积水、易清洗消毒,排水口须设网罩。

地面易用湿拖布或吸尘器清洁处理;

车间墙壁和天花板选用无毒、防霉、不脱落、耐腐蚀、易于清洗、不吸水、表面光洁、耐温、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以便于洗刷消毒;

车间门窗用纯色、平滑、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蚀的坚固材料制作。

车间内废弃物采用统一盛装,盛装废弃物及不合格品的容器标识明显;

d)设备卫生的要求:

凡接触产品的设备、工具、管道均采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制作。

设备、工器具、容器及管道表面清洁、平滑、无凹坑及裂缝、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

e)设备安装:

设备及设施的安装符合工艺卫生要求,便于操作、清洗、安拆及修理,与天花板、墙壁等有足够的距离,必要设备采用脚架固定,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传动部分备有防护罩,以便于清洗和消毒。

工艺要合理,上下工序衔接紧凑;

各种管道、管线尽可能集中走向,冷水管禁止在生产线上方通过,防止冷凝水滴入产品,其他管线和阀门亦不设置在暴露原料和成品的上方;

f)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参见《生产线设备操作规程》;

g)通风及照明设施:

通风为自然通风;

车间照明应保证照度满足生产及检验要求。

照明灯均应加防护罩,防止灯具破碎或爆裂污染产品。

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由车间编制基础设施修缮计划,报办公室,办公室统一安排。

h)虫害控制见《虫害防治控制程序》

i)基础设施变更:

对于基础设施的任何变更,包括改造、扩建或增加设备等,应根据需要,考虑危害分析的结果、选定的控制措施对确定危害的控制能力,来确定基础设施变更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变更的所有记录由办公室整理并保存。

对基础设施和维护效果的验证:

生产部按照以上要求,对生产设备及其维护效果进行验证;

办公室按照以上要求对厂区、厂房及其他设施和维护效果进行验证。

6.4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

为此,公司参照环境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识别各过程各环节所涉及且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在管理方案中加以控制(见《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运行控制程序》)。

6.4.1办公室和研发中心应每年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自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环境、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然后由食品安全小组分析、评价后报管代批准,研发中心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和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存档;

然后下发实施,按《文件控制程序》管理。

食品安全小组做“合规性评价”每年至少一次,易在年底或管理评审之前进行;

当有新的法规和其它要求发布或有违反事件时,可针对具体情况单独评价。

小组成员应对新法规的逐条逐款进行评价,然后交小组会议评审,经管代批准后下发实施;

对出现的不符合要在评审后及时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管理方案,经管代批准后交相关部门实施。

应保存上述评价的记录。

办公室负责宣贯、监督检查其遵守或执行情况。

6.4.2为了不偏离公司在环境方面的方针和目标,并确保运行准则,制定环境目标管理方案。

6.4.2.1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a)当重要环境因素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采取专门措施进行控制时,要编制管理方案。

b)环境管理方案由办公室依据目标和指标组织制定,经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管理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c)办公室编制《环境管理方案》,下发到各责任部门实施,管理方案的管理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6.4.2.2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各职能和层次的管理目标和指标;

b)实现各目标和指标的方法措施和技术手段;

c)各相关部门进行实施的职责;

d)所需的经费预算;

e)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6.4.2.3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检查

各部门负责人对涉及到本部门的管理方案的实施进度与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并由检查人签字。

管理方案全部完成后由管理者代表组织验收并签字。

由办公室定期委托有资质的部门出具排污检测报告,对环境绩效进行监测。

6.4.2.4管理方案的修订

a)当目标指标发生变化,或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或新的环境因素出现等需要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时,办公室要及时组织各单位或相关人员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b)修订后的管理方案仍须按6.4.2.1b)条要求实施。

7产品实现

7.1总则

7.1.1公司产品范围为:

稻米的开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产品既要符合GB/T19001-2008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GB/T22000-2006标准的规定。

7.1.2产品实现的策划思路为紧紧依据标准要求、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

稻米生产的实现过程包括: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开发、采购、生产过程的提供、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监视和测量、贮运等。

策划的输出结果为本手册以及相关的程序文件,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特殊情况编制《质量计划》。

7.1.3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还要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

研发中心编制《质量计划》,作为对现有体系文件的补充。

a)引进、试制新品种、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时;

b)合同中对产品的特殊要求;

c)现有体系文件中未能涵盖的事项。

7.1.4《质量计划》应包含:

a)针对产品、项目、合同规定确定目标;

b)针对特定产品、项目、合同所需建立的过程或子过程,识别关键过程和活动,是否产生新的危害;

c)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职责、权限、相互关系;

d)确定验收准则,安排监视和测量活动,对其中某些特殊过程的输出,应按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认;

e)确定所需的质量记录。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营销中心负责确定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期望,按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进行记录,如书面合同、技术协议、口头定单、电话记录等,内容包括:

a)顾客明示的要求:

包括产品验收标准、数量、价格、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b)顾客没有明示的要求,但规定或预期的用途所必然要包括的产品要求,这是隐含的潜在要求,公司为满足顾客要求应做出承诺;

c)研发中心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运行控制程序》,对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