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6913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9Word文档格式.docx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制度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学生文化

[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

第5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B.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C.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

D.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第6题:

杨老师在教授生字词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丢笔少画的现象,于是把“小学生丢笔少画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在工作中收集整理的资料提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教学措施,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行动方案。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

A.教育实验法

B.教育行动研究

C.教育叙事研究

D.个案研究法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目的在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与提升的一种研究。

第7题:

儿童溺水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______。

A.使溺水者仰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

B.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污物

C.把溺水者腹中的水倒出

D.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A

[解析]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须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淤泥、杂草、分泌物等,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并松开裤带、领带和衣服,迅速进行倒水,对口腔密闭者可捏其两侧面颊并用力启开牙关。

然后使溺水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

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刚停止呼吸的溺水者,迅速进行口对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第8题:

三年级1班的学生特别喜欢他们班的周老师,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周老师说话声音很好听,不管她说什么大家都觉得是好的。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A.首因效应

B.投射效应

C.皮格玛利翁效应

D.晕轮效应

[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即像晕轮一样,一点发亮、照亮四周,“以点概面”了。

第9题:

有一位先哲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说明人格具有______。

A.社会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解析]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和社会性。

题干是人格功能性的体现。

第10题:

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意志的______。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执行作出的决定。

第11题:

父亲将两瓶一样重的饮料分给6岁的小明和8岁的小光两兄弟,开始时两个孩子都知道两瓶饮料是一样多的。

父亲将其中一瓶倒入一个大杯中,另一瓶倒入一个小杯中,让小明先挑选。

小明选了大杯饮料并开心地说:

“这杯多”,而小光在一旁说道:

“其实两杯是一样多的。

”可以判断出小明和小光分别处于的______。

A.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的孩子没有出现守恒概念,题干中小明的做法是该特征的体现。

而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孩子守恒观念形成,此题中小光的说法可以体现。

所以可以根据两兄弟的年龄及是否出现守恒概念选出答案,小明处于前运算阶段,小光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第12题:

班主任李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各个小组目标,并最终落实到个人目标。

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______。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解析]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第13题:

路老师非常重视教室的布置,在教室里设计了图书角、黑板报、光荣榜、植物区等,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属于______。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路老师设计的图书角、黑板报、光荣榜、植物区等均属于隐性课程。

第14题: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认知策略?

A.为了记住要点,看书时划出关键词

B.学生看书的时候碰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

C.学完知识后自己进行测验

D.为了提高效率,选择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地方学习

[解析]A项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B项和D项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C项属于元认知策略。

第15题: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说明教学中应重视______。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解析]这句话出自《老子》,表达的意思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第16题: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赵老师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授课技能,尝试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且把授课过程录制下来,便于自己课下分析、总结,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这种方法属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______。

A.微格教学

B.教学反思

C.观摩教学

D.说课

[解析]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

第17题:

上课的过程中,有一学生姗姗来迟,并且不打报告就闯入教室,老师示意他马上坐下,投入课堂,然后继续讲完要讲的重点内容,在其他学生做题之时,再走到学生身边,处理这件事情。

老师这样机智的应变体现了教师______的劳动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解析]题干中教师随机应变的行为体现了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表现。

第18题: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______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第19题:

“水涨船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根据评价所参照的标准不同,属于______。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总结性评价

[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判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水涨船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体现了相对性评价。

第20题: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______。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补充

[解析]新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简答题

第21题: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详细解答:

第22题: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同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第23题: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即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即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即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6)品德修养指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材料分析题

材料: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

“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

“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第24题:

请对陈老师的教育过程进行评析。

陈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遵循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值得学习。

首先,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的基本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过程激发了杨朗同学自身的积极性。

其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促使杨朗同学发生了转变。

再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陈老师让杨朗同学找长处体现了他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利用学生的长处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最后,陈老师的教育过程正确运用了说理教育的德育方法。

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陈老师通过语言说服让杨朗同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践行德育规律和原则的要求,正确运用德育方法,才能够促使学生发生思想转变,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第25题:

谈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批评和表扬。

批评和表扬是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的范畴,运用时要注意遵循以下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

②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③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④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第26题:

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小刚是我的学生。

上课的时候小刚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每堂语文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

自然,他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

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老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吸引小学生听课。

学生不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措施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可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

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让学生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

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4)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

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

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

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去吸引教师的注意。

(5)应用报酬奖惩集中学生注意力。

一者,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

二者,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激发自己。

(6)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

将大目标明确化,能够明确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

另外,让小学生把目标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教学设计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第27题:

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该如何开展识字教学。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识字教学:

第一,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开展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

在低年段应该贯彻“多认少写”的原则,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第二,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第三,利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开展识字教学,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写字教学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五,汉语拼音教学应尽量具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并与普通话和识字教学相结合。

第28题:

如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图、梨、笼、浪、粱、燃、勤、劳、颊”这9个生字,能够会写“波、浪、灯、作、字、苹、丽、劳”这8个生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关于秋天的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的方式掌握关于秋天的词汇,并加强自身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秋天的色彩,体会秋天的美丽与丰收的喜悦,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29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问,导入新课师:

小朋友们,一年都有什么季节?

每个季节都有哪些美景?

大家知道秋天都有哪些美景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图画》!

放映关于秋天美景的幻灯片。

二、交流,讲读课文同桌为一组,交流阅读课文。

(一)初读,掌握生字词请同学们读课文,读给同桌听,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象秋天美丽的景象。

教师指导读准音难字:

梨、笼、浪、粱、劳。

学生提出形难字,教师范写,小组间讨论并分享记忆方法:

波、浪、苹、劳。

(二)精读,体悟秋天美景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思考: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这幅美丽的图画是什么样子的?

2.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黄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你感受到了秋天的什么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阅读指导:

读出秋天的美,读出喜悦的心情。

三、升华,巩固提高师:

小朋友们,秋天美不美?

是谁使得秋天这样美?

指导学生朗读: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读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加深情感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美景了吗?

你们觉得美吗?

请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用自己的画笔把今天感受到的秋天的美景画出来,明天与其他小朋友们分享。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第30题:

简述应用意识的意义?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在教学中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①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

②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将《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数据变小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

③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背景,并探求其应用价值。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可以安排一些类似的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租船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策略。

④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课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第31题:

如指导中学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养成有序思考的学习习惯,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迁移思维的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第32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新授环节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提问:

从题中获取信息,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以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同学们想一想,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教师:

大家在刚才猜了好几组数据,经过验证都不正确,为什么猜不对呢?

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教师:

从题中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

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3.猜想验证。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先来猜猜,笼子可能会有几只鸡?

几只兔?

猜测需要抓住哪个条件?

<

tableclass="

extable"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idth:

350px;

table-layout:

fixed"

align="

center"

border="

1"

>

tbody>

tr>

<

tdcolspan="

4"

鸡<

/td>

8<

7<

3"

6<

5<

2"

/tr>

兔<

0<

1<

/t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