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6736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8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表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计量单位

数值

备注

占地面积

M2

25719.52

38.56亩

总建筑面积

15000

其中

行政办公楼

700*3=2100

室内实训楼

1160*3=3480

综合训练楼

食堂

1115*2=2230

宿舍

1855*2=3710

教室

功能教室

5

普通教室

45

学术报告厅

3

容积率

0.53

建筑密度

%

26

5990m2

绿地率

37

1.2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国家教育部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3、《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某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前期工作的函》遂发改函【2013】38号;

5、《某省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申报书》;

6、《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无偿划拨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用地的批复》;

7、《国有土地使用证》;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0、《某市财政局关于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配套投资和运行经费承诺的函》

11、《某市编办关于向某市综合实践基地提供人员编制的函》

12、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3、某省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2009年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其费用定额;

14、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3编制原则

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标准,合理确定建筑结构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建成后少投入多办事原则。

3、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相结合,若干年后不落后,为基地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采用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的建设方案,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力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设及运行费用低。

5、遵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6、认真贯彻国家规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及对方有关的基建标准和规定。

1.4研究范围

1、根据国家政策,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教育发展和布局调整规划,研究项目的必要性;

2、根据当地建设条件,资金来源,建设规模和建设投资等情况,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3、根据环保要求,当地生态环境和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4、研究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作出对项目的评价结论。

1.5研究结论与建议

1.5.1研究结论

本报告从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需求分析、项目厂址与建设条件、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认为本项目建设符合某市总体规划和上级文件要求,具备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合理,项目可行。

具体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可促进区域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改善民生。

(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某市总体规划,完善了某市教育配套设施和功能。

(3)本项目建设用地处于河东新区,涪园路以东、某路以西、南海路以南、品泉水路以北,商业服务设施及各项市政设施如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均较完备,地理优势明显,是一幅优质福地,是建设该项目的理想之地,开发前景良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启动的各项基础条件已具备,项目的各项优势明显,具有投资稳定,风险小的特点,既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又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该项目可行。

1.5.2建议

(1)该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支持,促使该项目早日建设,早见成效。

(2)建议认真做好工程的招标、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监控,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3)在建设中要充分注意公用设施、环境设施、生活环境建设。

(4)精心编制工程实施计划,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建设投资,狠抓项目建设质量,争取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2.1综合实践基地发展背景与现状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证。

”“大中城市要统筹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2006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下发,都说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作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载体,各地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现。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

应该看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全面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基地的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

综合实践基地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1、实践基地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部分实践基地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课改要求,开设了生存与拓展训练、军训、家政、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项目,这些参与性强、具有直接体验和感悟的实践活动,使基础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社会需要,体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教师的欢迎;

另外,实践基地还逐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型课程研发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中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素质考核评价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心等多功能、集约型、稳定型、辐射型的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在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中起着纽带和平台的作用。

2、紧密围绕课程要求建设和发展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基地的一切工作都是紧密围绕着实现这一课程目标而开展的,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理念。

首先,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教材、课堂与学校的局限性,使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向着更加自然、开放的方向发展,加深了学生与自然、社会及生活的联系。

其次,综合实践基地在课程设置上超越了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及社会实际需要为重点,整合了更多的课程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综合实践基地通过更新或改进仪器、设施及设备的配备,不断提升课程的教育质量,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改进学习方式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基地的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加以指导,学校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三级管理课程。

透过总目标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基地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学生生活,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来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及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重视对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的打造。

4、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建设与发展模式

综合实践基地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改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各地实际,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建设与发展模式。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单一方式,以教育部门为主,同时吸引其它部门、多种社会力量联合建设。

多种方式办基地更加合理地分配与利用了现有资源,更能符合地区特点与实际,且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综合实践基地在发展中不等、不靠,探索和尝试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在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基础上,积极争取财政补助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同时加大自主经营收入,使基地建设的投入有了保证,有力地推动了基地的良性运转。

许多地区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坚持走科、教、农三结合的道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边建设,边应用,边发展;

与勤工俭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办学条件,为一线教学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实践基地勤恳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各种办法促进实践基地的发展,一方面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在政策与理论上加以指导,并将各校、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排入课表,统筹安排,大大推动了实践基地活动的蓬勃开展。

学校及学生、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样促进了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这也是基地长久发展的根基。

2.2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

1、美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of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即STS)

“科学?

技术?

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

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

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和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2)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简称PDL)

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participatinglearning)

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

2、英国和法国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等方面。

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informed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

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等。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置了“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

3、日本

日本文部省在1999年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

该板块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开展解决问题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方式。

“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成为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根本的学习活动方式,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我国台湾地区

我国台湾地区于1994年颁布了新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和《国民中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中学设计了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课程标准中称为“综合活动”;

主要包括:

家政与生活科技活动、乡土艺术活动、辅导活动课程(包括“学习辅导活动”、“生活辅导活动”和“生涯辅导活动”三个方面)、团体活动等几种方面内容。

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且均在活动领域方面体现了“综合”的特征。

2.3综合实践基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的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但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是巨大的,且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高,定位不明确

一些地方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综合实践基地的性质、作用认识不高,究其根源是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

有调查显示,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形式上,95%以上的活动主题和活动过程集中在教室里完成,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

另外,给予性活动主题占学生活动主题的87%以上,真正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的活动主题所占的比例过低。

目前,尚未专门为实践基地建设出台指导性文件,大家基本是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摸索着干,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甚至实践基地工作者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这直接影响到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的定位和功能发挥。

目前,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应有的政策和制度支持系统尚未建立,致使实践基地在建设和发展中缺少理论及政策上的指导。

缺少制度的安排和保证。

实践基地公益性原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宗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与学校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还不完善。

在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转型期,综合实践基地的良性发展环境还有待培育,对它的认识和定位还应作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2、建设不系统,管理不到位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缺乏合理规划,统筹发展。

目前,全国平均每7万未成年人拥有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而且大多数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并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还十分缺少。

仅就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来说,这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则更为严重,实践基地建设没有形成网络效应。

基地的活动课程建设力量薄弱,不系统、不专业,同时缺少理论支撑。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缺少机制保证,更缺少品牌和综合实践活动文化的精品。

综合实践基地还面临着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大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普遍缺乏综合管理与协调配合,基地建设没有做到真正、全面的资源共享,整体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达不到预期使用效果。

3、缺乏专用仪器设备研发机制,购置渠道不畅

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所需仪器具有内容专、种类多、数量相对较少等特点,在市场上很难寻觅到适合使用的品种。

现有的陶艺、木工等少数种类,科技含量低,不能与现代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相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特别缺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应用。

另外,研制单位对课程的研究不够,缺少对综合性活动项目的开发,思路陈旧,在学科整合方面欠缺考虑,仪器设备的开放性与自主操作性较差。

仪器设备研发的滞后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基地发展的瓶颈,原因有缺乏产品研发的激励机制,无人重视,实践基地的实际需求与新产品开发脱节;

也有忽视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教师开发新活动项目、设计新工具、新仪器的积极性。

除研发外,采购信息渠道不畅通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基地不知到哪去买所需的仪器设备;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开发出的适用产品不为基地所知,供需双方缺乏沟通的平台。

信息不灵使得多数基地为购置仪器不但耗时费力,而且增大了采购成本。

4、经费紧张,师资严重不足,培训不到位

绝大多数实践基地都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

基地的建设依靠国家投入,而实际运转却要依靠自身能力,但限于基地的服务对象和其公益性,在既没有相关的政策保障,又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模式运作的情况下,多数基地的生存与发展还要依赖政府的不断投入。

在教育经费紧张的现状下,投入不足使得综合实践基地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综合实践基地的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不完善,缺少激励机制,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实践基地的收费问题上,政策也缺乏系统性,导致随意性过大,各地、各基地之间在收费项目、收费金额等方面差别较大,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实践基地需要的教师是一些既有教师资格,又兼有其它专业技术资质的复合型教师。

但受编制、待遇、职称等问题的制约,使得基地在教师配备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现有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活动也没有跟上,这些都令基地活动开展的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影响到基地的生存与发展

5、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

目前,一些学校领导因害怕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不愿意组织学生参加基地的实践活动。

的确,安全问题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在实践基地这样一个注重自然、活动开放的环境中,在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应更加重视安全工作。

从活动的设计、组织到实施,每一步骤都应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及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但目前活动中的安全防护工作普遍没有得到重视,安全防范意识淡漠,除对交通、野外活动中的安全较重视外,很少有实践基地为学生配备各种防护用具,防护镜、实验服、灭火毯等在实践基地难觅其踪;

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准则,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强制性政策。

安全无小事,理应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某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86所(其中有各类民办学校260所,占学校总所数的37.9%),在校生50.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25%(其中民办学校在校生10.54万人,占全市在校生人数的20.7%)。

有教职员工3.16万余人(其中民办教师4726人,占教师总数的14.9%)。

其中,有普通高中22所,在校学生6.15万人;

职业中学17所,在校学生4.83万人;

初中141所,在校学生12.89万人;

普通小学221所,在校学生19.10万人;

幼儿园279所,在校学生1950人;

工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70人。

多年来,由于没有资金投入,某市目前尚无一所综合性实践基地。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形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利用好河东新区某涪园路东面这块得天独厚的沃土,加大投入,按照《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标准,建设好基地,重现当年每天有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参加学农、学军等实践的生动场景。

1、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看得高于一切。

胡锦涛同志指出: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重要的。

”当前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必须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能不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能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是检验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2、是贯彻国家创建规范化民生机构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符合某市发展总体规划,是某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面貌的需要。

该项目的建设对实现城市发展战略、推进城市提质扩容是有帮助的。

3、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史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4、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提高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是广大群众对青少年教育的迫切需求。

但我市目前没有一所供青少年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的场地,严重制约了青少年实践能力的培养,急需建设一个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新的平台。

5、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学工、学农、生命安全等综合性实践奇偶碍于活动,使青少年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