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6365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5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小组汇报:

生1:

桌子有12尺子长。

桌子有7手长。

生3、桌子有8铅笔长。

生4、桌子有9铅笔盒长。

师总结:

所以,同学们,我们用不同的物品测量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1、一课一练第1页。

《认识厘米》第1课时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数)

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提前预习“认识厘米”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厘米”的题目。

3、课本4页第2题。

一、认识厘米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到,测量一共物体的长度,需要一共统一的固定的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2、学习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

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

3、量一量

一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

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1、一课一练第2—3页。

2、口算题卡第2页。

《认识米》第1课时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1、提前预习“认识米”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米”的题目。

3、课本8页第2题。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哪就是米。

二、新授

1、认识米。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能用老师提供的尺子(短尺)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认识到尺子太短,测量太麻烦。

  师:

对,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

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

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1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

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1、一课一练第6页。

2、口算题卡第8页。

《认识分米》第1课时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提前预习“认识分米”的知识。

3、课本10页第2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

请同学们猜一猜,赵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

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米。

分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分米有多长呢?

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1分米=10厘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

  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

提问:

你们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吗?

(学生举例)

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几分米吗?

小组合作在米尺上数一数,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米=10分米。

谈话:

用米尺来量一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大约各是几分米。

  学生测量后,组织交流。

1、一课一练第8页。

2、口算题卡第10页。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第1课时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通过具体情景,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提前预习“平均分和剩余”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平均分和剩余”的题目。

3、课本13页第1题。

一、问题情境

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把12个苹果放在盘子里,你打算怎么放?

一共可以放几个盘子?

请你们用12根小棒试着摆一摆。

2、交流学生的方法和结果

谁愿意把你怎么放的,结果怎么样,给大家说说?

如果没出现有余数的方法,师做提示

3、介绍不能平均分的情况

观察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不能举一些不能平均分的例子?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

大家看书32页折纸鹤的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把30只纸鹤每6只穿成一串,能穿几串?

把30只纸鹤每7只穿成一串,能穿几串?

动手摆摆。

3、交流方法和结果

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和结果?

说算式的意义

4、介绍有余数除法算式的书写和读法及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请同学们看书上32页情景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在说什么事情。

你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达分化片的结果吗?

学生列式解答,师巡视指导。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1、一课一练第10页。

2、口算题卡第14页。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第1课时

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

1、提前预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题目。

3、课本15页第1题。

一、创设情景

请大家拿出17根小棒,今天咱们就利用这些小棒来学习新知识。

二、操作学习

1、分小棒。

a师:

请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根据自己摆的结果列式。

谁来说你的结果和算式?

“5”和“2”分别代表什么?

b师:

请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结果会是什么样?

请同学们继续摆一摆。

说结果和算式?

“4”和“1”分别代表什么?

c师:

如果把17根小棒平均分5份,6份,7份等,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

2、观察讨论。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各题除数与余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为什么?

对呀。

只有剩下的根数比分的份数少了,才不能再分。

这就是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计算归纳

刚才经过摆小棒,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

现在看书15页算一算,请你把计算后的结果填在方框里。

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

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能是哪几个数?

最大是几?

最小是几?

如果一个数除以7,余数可能都是几?

1、一课一练第12—13页。

2、口算题卡第15页。

《除法的竖式计算》第1课时

通过在方框里填数的思考过程,探索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

能利用口诀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在用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培养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探索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

1、提前预习“除法的竖式计算”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除法的竖式计算”的题目。

3、课本17页第1题。

1、出示问题。

看课件上的题,想想最大能填几,写在练习本上。

2、全班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情景图和

(1)题。

看书36页情景图和

(1)题,你能列出算式,自己解答吗?

谁来把你的分法和结果给大家说说?

3、师:

谁来说商和余数分别代表什么?

4、完成

(2)题。

看书36页

(2)题,自己完成在书上。

5、全班交流。

谁来说说你的方法和结果?

6、观察单位名称。

观察题中的单位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1、一课一练第14页。

2、口算题卡第18页。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第1课时

使学生经过大量练习,更加熟练的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

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和解决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加熟练的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

思维的灵活性。

1、家长给出几道关于”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2、课本19页第1、2题。

一、基本练习

1、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 )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

2、下面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是哪个数?

把算式补充完整。

( 

 

)÷

2=( 

)……( 

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 

( 

)=( 

)……2 

下面算式中,除数最小是几?

被除数最小是几?

)=2……3 

3、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18÷

( 

)……6 

①36÷

8②10÷

4③18-14④32÷

7

4、16棵树,平均每行种3棵,可种几行,多几棵?

()

①16-3②16÷

3③16÷

5④16+3

5、正确的答案是()。

①4×

3②12÷

4③12÷

3④12÷

6

1、一课一练第15页。

2、口算题卡第19—20页。

《解决问题》第1课时

经历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1、提前预习“解决问题”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除法应用题”的题目。

3、课本21页第1题。

一、问题情景

1、提出问题。

水上公园)看到水上公园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租船问题,看书20页图,认真观察你了解了什么数学信息?

1、提出要求和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两个问题:

a17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说说是怎样想的。

怎样分配人员比较合理。

解决了租几条船的问题,再来讨论b计划划2个小时,50元钱够吗?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生出现了其他方法,师及时给与肯定。

1、一课一练第16页。

《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经历对本单元知识复习、巩固、提高的过程。

能熟练计算表内的乘法和除法,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提高用乘法口诀计算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熟练计算表内的乘法和除法。

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1、家长给出几道关于“除法的竖式计算”和“除法应用题”的题目。

3、课本23页第3、4题。

一、知识回顾

师:

回忆一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

7、8、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求商。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二、复习提高

1、完成第1题(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在□里最大能填几?

□<206×

□<41

50>□×

8□×

9<29

□×

5<3841>8×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做后说一说怎样想的。

2、完成第2题

写出下面各题的商与余数

35÷

6=□……□

29÷

3=□……□

67÷

9=□……□

53÷

7=□……□

3、2和5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它们分别是()

4、根据七九六十三写出四个算式

5、按积的大小排序

75×

66×

65×

5

6、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

4=9 48÷

(  )=6

3=8 42÷

(  )=7

三、实践与应用

1、小玲今年8岁,奶奶的年龄是小玲的9倍,奶奶今年多少岁?

(5分)

2、3月份有31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6分)

3、字典每本8元钱,买6本一共多少钱?

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

(8分)

1、一课一练第17—18页。

《认识1000以内的数》第1课时

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

能比较熟练地数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数实物的个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1、提前预习“数数”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数数”的题目。

3、课本25页第1题。

同学们,知道这种手表的名字吗?

对,那你们见过电子表中电池吗?

现在就让同学们见识一下,这种电池叫纽扣电池。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枚纽扣电池?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是多少?

数100以内的数,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了从100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数数到一百三十(对口数,表演的方式)

刚才同学们数得很棒,现在大家数一些更大的数,比如从190数到220……

同学们一个一个地数,数得不错,如果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二在四十数到三百二十吗?

谁想试一试

(注意,能否正确数出290后面是300)

除了刚学的这几种数法,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人们常用的方法是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的数,十个十个地数,有了这么多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三百二十五数到四百一十五。

1、数数练习,老师说一个,你们接它的下一个数(329、568后面三个数,800胶面的一个数)

2、同桌互数轮流互相提要求,数数

3、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要用到比100大的数吗?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一课一练第19页。

2、口算题卡第29页。

《1000以内数的组成》第1课时

在数方块、在数位表中摆数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在用数字卡片摆数的活动中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知道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提前预习“千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2、家长给出几道关于“千以内数的组成”的题目。

3、课本27页第3题。

一、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命同10根小棒捆成一捆,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明这捆小棒?

一和十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新知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那么百和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方块图)有几个方块?

你怎么知道的。

一板是100个,逐次增加,同学们跟着数一数,一直数到900

900也就是9个一百,再加上一个一百,现在几个一百?

一共是多少?

观察数位表,你发现了什么

做游戏用0、2、3三张卡片,摆在数位表中,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同桌合作,边摆边读数,0放在32或23的前边没有用的,所以数学里有个规定,0不能放在最左边,按这个规定,用0、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几个三位数呢?

你们自己任意说一个千以内的数,并说一说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并观察这些千以内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1、练一练第1题,指名读数

2、练一练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1、一课一练第20页。

2、口算题卡第30页。

《千以内数的读写》第1课时

经历自主尝试读数、写数、用图形表示数的过程。

能够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

了解可以用图形表示数,感受"

数"

与"

形"

的联系。

能够正确读、写1000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