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5840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给排水管道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5基坑底30cm土方应在晴天由人工清除,不得超挖;

开挖到位后及时施工砼垫层,随挖随浇,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

1.6基坑四周严禁堆土或堆载,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Pa以内。

2、基坑开挖设计

2.1土方开挖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沙袋、木桩、竹片板等排险材料,以备基坑开挖时出现紧急情况之需。

2.2严格按照土方开挖深度逐层开挖,第一层开挖2米深,然后挖1米的排水沟,排1米的水,挖一米的土;

再挖一米 

的排水沟,再排1米的水,再挖一米的土,直至开挖到设计标高。

2.3基坑开挖时将地面附加荷载减到最小,严禁在坑边堆载或通行重载车。

开挖下层土时,保护上层支护的边坡,不得碰撞排水结构和支护结构。

土方开挖以后及时施工支护结构,尽量减少土体变形,保证基坑安全。

基坑内各区间台阶先放坡机械开挖,再人工修坡到位。

2.4及时检查现场的排水系统,做好基坑周围地表水及基坑内积水的排汇和疏导,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或被雨水浸泡。

3、基坑开挖施工准备

3.1主要机具:

挖土机械有:

挖掘机、自卸汽车等。

一般机具有:

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3.2作业条件: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

并办完预检手续。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4、操作工艺

4.1开挖基坑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4.2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4.3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4.4暂留土层:

挖土机用反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

4.5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4.6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

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4.7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

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5、雨期施工

土方开挖在雨季进行,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时,应注意护坡稳定。

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6、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柱基、基坑、基槽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7、成品保护

7.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

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7.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

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7.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

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四)、螺旋灌注桩工程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以上的一般粘土、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螺旋成孔的灌注桩。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水泥:

宜用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砂:

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石子:

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2.1.4钢筋:

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应无老锈和油污。

2.1.5垫块:

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火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

2.1.6火烧丝:

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

2.1.7外加剂:

掺合料;

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8主要机具:

2.1.8.1螺旋钻孔机

2.1.8.2机动小翻斗车或手推车,装卸运土或运送混凝土。

2.1.8.3长、短棒式振捣器。

部分加长软轴、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1.8.4溜筒、盖板、测绳、手把灯、低压变压器及线坠等。

2.2作业条件:

2.2.1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

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2.2.3分段制作好钢筋笼,其长度以5~8m为宜。

2.2.4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抄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证。

2.2.5施工前应作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2.2.6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3.1.1成孔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检查质量→孔底清理→孔口盖板→移钻孔机 

 

3.1.2浇筑混凝土工艺流程:

移盖板测孔深、垂直度→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洞→浇筑混凝土 

(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

3.2钻孔机就位:

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钻孔:

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后停钻、提钻。

3.4检查成孔质量:

3.4.1钻深测定。

用测深绳(锤)或手提灯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

虚土厚度等于钻孔深的差值。

虚土厚度一般不应超过10cm。

3.4.2孔径控制。

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

3.5孔底土清理。

钻到预定的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

提钻杆,不得曲转钻杆。

孔底的虚土厚度超过质量标准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必须随时清除运走。

3.6移动钻机到下一桩位。

经过成孔检查后,应填好桩孔施工记录。

然后盖好孔口盖板,并要防止在盖板上行车或走人。

最后再移走钻机到下一桩位。

3.7浇筑混凝土:

3.7.1移走钻孔盖板,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虚土厚度。

有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应处理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3.7.2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或塑料卡);

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

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取焊接,以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保证层厚度符合要求。

3.7.3放溜筒浇筑混凝土。

在放溜筒前应再次检查和测量钻孔内虚土厚度。

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

一般不得大于1.5m。

3.7.4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7.5撤溜筒和桩顶插钢筋。

混凝土浇到距桩顶1.5m时,可拔出溜筒,直接浇灌混凝土。

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防止插偏和插斜。

3.7.6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为8~10cm;

为保证其和易性及坍落度,应注意调整砂率和掺入减水剂、粉煤灰等。

3.7.7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一组。

3.8冬、雨期施工:

3.8.1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按冬施方案规定执行。

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

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3.8.2雨期严格坚持随钻随浇筑混凝土的规定,以防遇雨成孔后灌水造成塌孔。

雨天不能进行钻孔施工。

现场必须有排水的各种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内,以免造成边坡塌方或基土沉陷、钻孔机倾斜等。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

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4.1.3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4.1.4浇筑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5、成品保护

5.1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吊入钻孔时,应有保护垫块。

或垫管和垫板。

5.2钢筋笼在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

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其位置。

5.3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5.4成孔内放入钢筋笼后,要在4h内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过程中,应有不使钢筋笼上浮和防止泥浆污染的措施。

5.5安装钻孔机、运输钢筋笼以及浇筑混凝土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

5.6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

5.7桩头混凝土强度,在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孔底虚土过多:

钻孔完毕,应及时盖好孔口,并防止在盖板上过车和行走。

操作中应及时清理虚土。

必要时可二次投钻清土。

6.2塌孔缩孔:

注意土质变化,遇有砂卵石或流塑淤泥、上层滞水层渗漏等情况,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6.3桩身混凝土质量差:

有缩颈、空洞、夹土等,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的规定执行。

严禁把土和杂物混入混凝土中一起浇筑 

6.4钢筋笼变形:

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操作规定执行。

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质量措施。

6.5当出现钻杆跳动、机架晃摇、钻不进尺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

6.6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和补桩。

6.7钻孔进入砂层遇到地下水时,钻孔深度应不超过初见水位,以防塌孔。

7、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7.3试桩的试压记录。

7.4补桩的平面示意图。

7.5灌注桩施工记录。

7.6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7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8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

(五)、基坑支护监控量测

1、监控量测内容

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如下监测内容:

根据明挖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有:

基坑内外观察、桩体位移及变形、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地下水位监测、土体测向变形、临近重要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等。

围护结构施工前做好场地现状的仔细调查和记录、拍照等,设置变形观测点并测得初始数据。

2、监控量测注意事项

2.1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前,要先对既有建筑物布设监控量测点,为施工中的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2.2在基坑影响范围内的管线上方设置管线沉降测点时,测点沿管线走向布置。

2.3各项监测工作的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

结构变形过大或现场情况有变化时应加密量测,有事故征兆时则需连续监测。

2.4各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小于3次。

2.5钻孔测点遇既有管线及构筑物避开设置。

2.6井体间明挖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层和支护结构进行动态监测,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信,以达到科学指导施工,合理修改设计或及时采取施工技术措施的目的。

2.7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对邻近建筑物基础沉降、变形、倾斜、裂缝等进行全方位监测。

2.8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周围邻近道路的沉降进行监测,如发现有地面开裂、沉陷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处理。

2.9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周围管线进行监测,并满足各管线权属单位要求的允许值,如发现超过允许值,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单位,采用有效处理措施。

2.10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信息反馈的准确及时。

2.11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检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2.12对地下管线的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控制值应严格按管线管理部门的要求执行。

2.13基坑监测图如下,仅供参考,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布点间距及数量。

2.14在进场施工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⑴.对周围原有的建筑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录像等工作,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⑵.详细了解周围地下管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⑶.在周边建筑物、路面设置沉降及变形观测点。

3、信息化施工方法

3.1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包括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及桩顶沉降。

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观测精度按《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CJJ3-90中的测量要定精度求进行观测,技术要求及指标按该规范的有关要求执行。

在基坑开挖前,在地形变形影响范围外,便于长期保护的稳定位置,埋设至少三个基准点,基准点埋设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水准网布设,首次观测时,应适当增加测回数,一般取3-4次的数据作为测点的初始读数。

3.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在基坑开挖前,采用全站仪在其周围地层变形影响范围外,便于长期保护的稳定位置,埋设至少三个基准点,作为水平位移监测的基本依据,测量测点与基点的边长和方位角,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

3.3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根据监测点应力计算值,选择钢筋计的量程。

在安装前对钢筋计进行拉和压两种受力状态的标定,将钢筋应力计串联焊接在被测主筋上,安装时应注意尽可能使钢筋应力计处于不受力状态,特别不应处于受弯状态。

将应力计上的导线逐段捆在邻近的钢筋上,引到地面的测试匣中,支护结构砼浇注后,检查应力计的电阻值和绝缘情况,做好引出线和测试匣的保护措施。

基坑开挖前或围护结构完成后,对应力计进行3-4次稳定测试,作为监测应力变化的初始值。

测试一直进行到土方回填到结构顶板以上为止。

3.4地下水位、土压力围护桩变形监测

⑴地下水位监测

采用电测水位计测量水位距孔口的距离,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出孔口标高,从而确定水位标高,进一步计算水位变化情况。

施工前,应对所有观测井统一联测静水位,统一编号。

⑵土压力监测

土压力的监测用埋设土压力盒的方法进行测试,压力盒采用幕布法埋设,埋设前,根据压力变化幅度确定压力计的量程,并进行稳定性和防水密封性检验及压力和温度标定。

埋设后经过多次测量确定压力初始值。

在基坑开挖前,观测压力传感器的安装受力状态,检验传感器的稳定性。

隔2-3天观测一次,每次观测3-5次稳定读数,当一周前后压力数值基本稳定后,该数值作为基坑开挖前土体土压力的初始值。

开挖过程中,根据土方开挖及内支撑的施工阶段确定观测周期。

⑶桩体变形监测

采用测斜管直接埋设在桩身砼中,安装和埋设时,检查测斜管内的一对导槽,其指向应与预测位移一致,及时修正。

在未确认导槽畅通时,不得放入真实的测头。

埋设结束后,量测导槽方位、管口坐标及高程,及时做好孔口保护装置,并做好记录。

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度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将测头放入测斜管内进行测试,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500m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数据后,将测头提转180°

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数值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观测间隔根据位移的绝对值或位移增长速率而定。

当位移增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并向监理报告。

4、控制标准

4.1建筑物控制标准

建筑物最大沉降值不得大于15mm,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得大于0.002。

4.2地下管线及地面控制标准

地下管线控制在各类管线允许变形范围内,并满足地下管线权属部门对管线变形的控制要求;

地表最大下沉值为30mm,隆起量不大于10mm。

4.3地下水位变化控制标准

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宜控制在5.0米内,但最终须以止水围幕外侧地表的沉降值来控制。

(六)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施工

1、基础施工

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级)管采用砂石基础,基础厚度由管径确定,当管径为d1000时,砂石基础厚度为15cm;

当管径为d1200时,砂石基础厚度为25cm;

当管径为d1500~d2200时,砂石基础厚度为30cm。

基础施工时,当严格控制基础材料的质量。

基础施工时在接口处承口下亦应铺设与基础等厚的基础。

2、管道安装

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级)管连接采用橡胶圈接口。

承插式接口在铺设前,先将管节的承口内表和插口的外表用钢丝刷把油污杂物清除干净,按管径规格选用相应的橡胶密封圈,并套入插口槽内,要求做到四周均匀、平顺、无扭曲,在橡胶圈表面和前节管子的内表涂抹防水涂料,以防渗水。

3、(压力)管道闭水试验

1)堵头设计安装

堵头采用加肋钢板、周边加设楔形橡胶圈垫,后背设后支座,千斤顶加力挤压,使钢板与管口接触紧密。

如果设计、监理同意,本段拟利用蝴蝶阀作为堵头。

2)管内充水排气和浸泡

管道通水试压前,管内先充水浸泡。

浸泡时间:

钢砼管≥72h;

钢管(有水泥砂浆衬里)≥48h

在管道的最低端和在最高端各设一排气孔(阀)。

排气孔(阀)设在钢堵头上。

3)试压

进行正式压水试验之前,一般需进行多次初步升压试验方可将管道内气体排净。

当确认管道内的气体已排除后才进行正式水压试验。

判断管道内气体是否已排除可以从以下3个现象确定:

①管道内充满水,当升压时,水泵不断向管道内充水但升压很慢;

②当用水泵向管道内充水时,随着水压泵柄的上下摇动,表针摆动幅度较大且读数不稳定;

③管水压升至80%试验压力时,停止升压,然后,打开连通管道的放水节门,放水时水柱中带有“突突"的声响并喷出许多气泡。

以上3个现象的出现表明管道内气体未排除。

应重新排气后再升压。

当以上现象消失,而且用水泵充水升压很快时,即确认气体已经排除。

4)分级升压

正式试压来取分三级升压,每升一级应检查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当无异常现象时,再继续升压。

试验压力采取1.5倍的工作压力,即取0.3Mpa。

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后,保持恒压10min,检查接口、管身无破损及漏水现象时,管道强度试验为合格。

(预应力)砼管道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min,其压力下降不大于0.05Mpa,又没有漏水现象为合格。

允许渗水量Q=0.14√D=0.14×

√1600=5.6(L/(min·

km)

5)管道压水试验注意事项:

①经确认管道内气体已经排除,此刻进行正式水压试验所测的渗水量是真实的。

②加压时,每升一级检查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有无异常。

③试验过程中,后背顶撑,管道两端严禁站人;

严禁对管身、接口进行敲打或修补缺陷,遇有缺陷时,应作出标记,卸压后修补。

④试验管段的后背应设在原状土或人工后背上,后背抗力的核算按被动土压力理论计算,满足下列条件:

后背墙的宽度B≥K·

R/Ep;

安全系数=1.5~2.0;

管道盖堵水压力传递给后背的总推力R=π/4×

D2×

10-3(KN)

P——试验压力(MPa)

D——盖堵内径

Ep——rH(H/2+h)·

tg2(45°

+ф/2)(KN/m)

r——土的重力密度(KN/m3)

ф——后背土体内摩擦角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