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5715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一个班

1

二个班

12

2

6

3

三个班

四个班

五个班

7

六个班

107

14

4

17

8

13

18

一、概念的界说

农村小学——这里的农村小学是指青田乡级小学,这类学校一般规模较小,学生较少。

本次课题实验的对象是贵岙乡中心小学的学生。

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

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小班”的班额数有不同界线。

自然小班化——自然小班化是指随着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学龄儿童自然减少而形成的小班化现象。

负责这次课题研究的贵岙乡中心小学,六个班级共有学生135人,其中一年级23人,二年级16人,三年级15人,四年级23人,五年级37人,六年级21人。

就读这样的小班,家长不需要额外交钱。

社会的发展,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小班化”的待遇。

由于这些都是城市化过程中滞留在农村的儿童,所以学生家庭状况一般。

小班化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二、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教育改革的趋势。

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项重要对策。

日本、荷兰、韩国等国政府也都对控制与缩小班级规模作出相应的规定,出台相应的政策。

日本在《班级大小及教师编配研究报告》(国民教育政策中心,2001)指出,在知识及理解、表达、解决问题等方面,少于20人一班的学生较大班学生取得较高分数;

在“个别指导的机会”、“班内气氛”、“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等方面,少于20人的班级也明显表现较理想。

南韩于2001年开展小班化教育。

教育及人力资源部发表《知识与信息时代──教育环境计划》,将降低班级学生人数定为主要目标之一。

据了解,美国初中已降至25人,小学降至20~30人;

英国初中为30人,小学为35人;

日本初中与小学都降至35人;

早在1998中国台湾省“小班”制国小在一年级开始实施,每班35人以下。

同样,在我国发达地区,也进入小班化教学实验。

如上海,为了使教育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城市相匹配,为了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尤其是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需求,199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上海市黄浦等8个区县的12所小学一年级新生进行小班化教育首轮试点。

2000年全市有303所小学从起始年级进行实施“小班化教育”,约占全市小学总数的39%。

目前,上海已经实现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育全覆盖。

(二)我县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甚少,几乎是一片空白。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

近几年,青田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

据了解,目前青田的农村学校,学生数少于300人的有近10所。

预计未来几年,这些学校的学生数都将维持在100——200之间,我县农村学校将出现大量学生数少于30人的班级。

但是,“小班化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指人数少,而是要有相配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课题组在“概念界说”里已经给“小班化教学”内涵进行界定。

但是目前很多老师对于“小班化教学”理解不够深入,认为“小班化教学”仅仅是指班级人数少。

在05年获奖的课题研究,没有一个课题是和“小班化教学”相关的。

因此,我县“小班化教学”研究现状几乎是一片空白,开展此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二)实施“小班化教育”是使我县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

因为“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出现时间较短,所以农村学校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甚少。

各校基本上采用老方法(沿用以前大班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教学效率低。

“农村小班”没有发挥教师多学生少的优势,反而在学业成绩及学生素质发展上落后于城镇大班学生。

因此,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对于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减少教育资源浪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三、研究目标定位

1、研究原则

(1)、均等性原则。

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让小班化教育的各种资源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阳光普照”。

(2)、充分性原则。

提高小班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做到不浪费、少损失、好维护。

(3)、综合性原则。

加强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以达到资源互补、综合利用的目的。

(4)、发展性原则。

做到所小班化教育资源的探究注重发展性,后继性和可开发性,以保持这些资源的科学、可持续利用和补充。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3、研究目标

1、探索小班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使之更具育人功能;

2、尝试、探究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活动方式;

3、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

4、研究假说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探究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重组、小班化教学活动方式的选择、小班化教学评价的新路子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帮助学校建立起符合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能从根本上转变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机制,有利于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未来人。

四、研究内容及成效

(一)、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教育固定资源的探究

1、师资配置

我县根据山区学校师资力量、素质、年龄结构等实际,基本上按2:

1师班比进行教师人员的设置。

2007学年,贵岙乡小总共有6个自然小班,按照师资配额标准,总共有12名专任教师,实行分学科教学。

课题实验老师每人均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或数学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其余学科按教师的特长和爱好进行搭配分工。

这样,教师们的实验积极性很高,有一定的时间参与改革、创新、反思和教育科研,并得到了较快的成长。

在选配实验教师时,我们让年轻骨干教师担任这两个实验工作,他们年富力强,又有进取精神,能够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

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师的年轻化、专业化和高素质,又促进了这些教师的快速成长。

我们还非常重视对这些实验教师的培训活动,在让他们全部参加上级组织的通识和学科等培训或教研活动外,还及时、有效、正常地开展了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让他们每月进行相互听课、点评,并向学校开设研究课或观摩课。

同时,我们还将实验教师的体会文章编印成册进行交流,受到了县、校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实践表明,我县按照2:

1师班比配备农村小学师资是合理的。

在配备师资的时候,应有不同学科的专任教师,细化分工,这样才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服务每位学生。

2、教室配置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给每个教学班配置了一个课用教室,公用音乐、美术、实验室等辅助教室。

在实验班教室里,我们利用学校借一些、班级订一些、学生凑一些的方法,开辟了图书角,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给每个实验班制作了展示台(柜),及时让学生的作品、作业等在班级里展览;

还专门给老师留了办公角,让他们把学生的事情基本上解决在教室里。

如何让教室会“说话”、把教室装扮成一个学习的环境是教室配置的另一个重点。

我们在教室两边的墙壁上贴了一些动画图片、卡通像片、识字图片、名言警句等,合理利用墙体进行熏陶;

在教室后面的墙和黑板上,开辟了识字擂台、我的发现、成长足迹、小组竞赛等栏目,努力创设学习气氛;

在教室房顶上布置了一些飘带、彩球、小旗等装饰物。

这些,都是通过教师自己动手制作、书写、描绘的,既节省了学校开支、又富有山区或学校的特色,还极大地陶冶了学生的学习情操。

根据实验的进展,我们还不定时地调整学生的座位和小组人员,分别尝试了诸如马碲型、茶馆型、秧田型、对称型、丁字型等座位排列方式,并结合尝试成效各班自由选择座位排法,有效地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提供了情景,促进了实验的成功。

3、电化装备

小班教学除了自身人数少、时空大、交流多、易调控等特点外,还需要为小班配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我们根据实验的成效,及时向学校提出了为每个实验班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议,并得到了学校的支持,率先在全县为所有新课程班级配备了包括电脑、实物投影、显示屏等在内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成为全县的典型。

至今,已为1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利地促进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开展。

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使用和制作课件,要求教师每天坚持使用多媒体进行上课,使得教学做到动静结合、音画搭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便于师生、生生及时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

4、课程设置

我们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新课程教学计划和使用规定教材,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大胆探索教学方法,顺利实施新课程。

同时,在不增加课时总数的前提下,要求语数等学科的教师每周开设一节活动课,自发开发校本素材,为学生提供当地或本地区相关的人文教育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教学资源的探究

传统的大班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成分较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较少,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暴露了许多教与学的弊端,而小班化教育的出现,是解决传统的大班教学弊端的一条良好途径。

小班教学因班额的减少,座位编排的灵活,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密度,更能关注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别情况,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小班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积极、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创造了条件。

1、教学气氛的营造

教学气氛的营造除设计布置各种适合儿童发展的班级环境,使教室布置更趋现代化、动态化、家庭化、情趣化,挂上一些学生的作品外,还要经常更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新用语,运用教师丰富的教学体态语言,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时空。

我们结合班级学生数少而留出足够的教学时空的优点,要求每个教师尊重每个学生,使他们生动活泼、快乐地在合作中学习,并得到成长。

2、组织形式的探索

我们在发挥班级人数少这一群体优势的同时,全面渗透分组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新理念,从组织安排的角度,对时间、空间和人数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力争实现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最佳组合,大胆采用五官体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鼓励教学法、师生交融教学法、活用资源教学法、动手操作教学法、留有余地教学法等全面实施新课程。

3、课堂教学的高效

实验老师根据小班化的特点,做到了备课备到每个学生,实行全班、分组、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加学生实践和施展脑、五官、手、足和身体功能的机会,把课堂的时空交还给学生;

作业实行面改、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集体反馈、个别指导修正、无书面回家作业,追求作业的有效性;

实行无级考试,学生若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再考,直到满意为止,积极谋求评价方式的转变;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强调学科学习,也强调养成教育,强调健康的情感和发挥潜能,做到多和孩子们在一起,使教学相长的原则落到实处,尽最大限度地获取课堂效益。

4、教学艺术的展现

在课堂中,小班化加快了师生交流频率,师生心灵的互相碰撞增多,极易激发出教师的灵感和机智,促使教师去钻研、探索一套符合小班教育的教学艺术,使得教师可以大胆地去尝试诸如书画特色课、语数结合课、说话活动课、音乐活动课、游戏美术课、综合活动课、唱游与体育活动结合课等。

这样,又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去追求。

5、教学策略的运用

我们课题组成员结合小班化的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听课评课等活动,进行了大胆的教学策略尝试,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了如下一些具有小班化特色、行之有效的策略:

(1)、参与教学策略。

小班化可以让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差异参与。

(2)、合作教学策略。

小班化可以让教师有更多机会尝试以形式、内容、表达方式等编制小组,探索小组学习进程模式和师生合作评价方式,探求最佳合作方式。

(3)、分层教学策略。

小班化有足够的时空可以对学生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所获。

(4)、兴趣教学策略。

寓教于乐,既注意乐中学、更讲究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乐学到爱学。

(5)、自主教学策略。

小班化更有利于开展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活动。

(6)、互动教学策略。

小班化班级给学生腾出了更多的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往、和谐互动的教学机遇。

(7)、活动教学策略。

小班化可以为学生多提供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发展个性,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8)、创意教学策略。

小班化本身的创意性给学生带来了创造和实践的时机,班级教学环境的优势也可能会令学生产生更多的创意。

(9)、评价教学策略。

小班化为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提供了平台,如:

即时、多元、多次、分层、无级、激励、形象、自我、集体、交互评价等,改变原来只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情感、价值观、学习过程等的评价较少的做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提高和发展。

(10)、多媒体教学策略。

小班化班级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配置,拓展多媒体交互式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和信息化。

(三)、小班化评价资源的探究

1、增加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以往的他评过程多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客体的地位。

对教师的评价,他们只有无条件的接受,没有任何选择、申辩的权利和机会。

评价决不能把学生只看成是一个待测试、待检查的客体,而应该允许有权选择评价方式和对评价结果发表意见。

学生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是评价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让他们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了解自己的水平和实力,并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平确定自己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

这种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是他们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认识,逐步做到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形成素质教育要求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人格特点。

经过本课题的探究、尝试,我们提出以下可供参考的评价手段:

(1)、过程评价

基于过程的评价是将整个评价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它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且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这样,可以避免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棍子打死”。

(2)、组内评价

合理利用同桌或小组资源,既让他们评价同学学习的成败等因素;

又让他们评价同学学习的情绪等因素,并说说理由;

还可以再将一个小组评价的结果交给另一个或多个小组评价,让他们充分学会对同学的评价。

(3)、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讲究的是及时、当场给予评价,是根据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结合自己的巡视发现,对学生学习中的现象即时作出评价。

这样,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状况、学习态度等问题。

(4)、个案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学习结果,可以采取个案评价。

评价时,可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原因,从而给出正确评价。

而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则还可拿出帮困意见,以帮助提高学习成效。

(5)、自我评价

让学生给自己评价,并阐述理由,从而养成自我批评的好习惯。

也可以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再交给另一个或多个小朋友评价,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6)、综合评价

对于学生某一节或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应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

不能仅仅凭借一节课或一单元的学习结果就给学生下定论,这样,容易导致不明真相、盲目表扬或批评、不能发现学生的错误或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等不良现象。

(7)、师生合评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评价,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给不同学生答辩或表述的时空,让他们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达成评价结果的一致。

2、开发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的确立至关重要,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关系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

(1)、有关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内容是多方面的,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的评价内容包括:

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等。

而依据课改要求,重点就是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关键是实现课堂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及评价,首先要抓好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评价。

我们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对问题设计的评价出发,一看本节课要解决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二是看安排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和练习。

通过问题的解决方式评价看是否注重其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要抓好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

基本目标的达成,突出问题的解决,学生的主体参与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的整合等,重点是突出问题的解决,这是检验本节课的价值的重要依据。

评价方法是通过听课,其课型有公开课、示范课、随堂课,采取教师自评、领导评的方式进行。

(2)、有关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文化素质、个性特长、身体和心理素质,而且不同的评价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对此,我们依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将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五大块

A、行为习惯的评价

学生的行为习惯评价内容是丰富的,主要分为:

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对其我们逐步将各方面的内容细化,并分优、良、合格、待合格进行评价。

B、文化素质的评价

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等几方面。

依据评价内容,根据学科特点进一步分解,并遵循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阶段测评与终结性测评相结合、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等原则,采取当面问答、口头表述、学生优秀作业自荐等方法,实行分项测评。

C、个性特长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个性特长测评,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特殊才艺的测评,采用由学生自己申请、学校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和学生在某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具体表现,按优、良、合格三个等级测评。

D、心身素质的评价

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测评,分身体体能素质与心理素质。

身体体能素质又分生理卫生常识习惯、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指心理品德意志等。

依据确定的标准要求,分优、良、合格、待合格进行评价。

E、成长档案袋评价

学生档案袋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资料。

对此,我们给学生建立了自己的成长记录袋,真正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其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学生、老师、家长可以随时将有关能够说明该学生成长发展的材料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并作好长期积累、连续评价。

3、探究有效的评价方式

(1)、主体多元评价方式

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即强调学生的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把课堂学习当作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改变以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片面、单一的评价机制。

主要包括:

A、拓展教师评价的内容

①、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②、对知识、技能的评价

③、对问题意识的评价

④、对学习方式的评价

B、以激励性和纵向性评价为主

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取而代之的应是充满热情的鼓励性评价。

教师要用热情、鼓励与真诚的语言引导着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每节课都在进步。

C教师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①语言评价

②体态行为评价

③借助载体评价

D课堂延时性评价

有的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能一下子答不上来;

有的学生上了一堂课后还不能做有关的练习等等,这时老师不要马上对学生做出消极性的评价,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相应的目标。

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实行课堂延时性评价的方法,它可以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机。

(2)、“自学笔记”评价方式

所谓“自学笔记”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对学习情况真实地作更深一层的思考,反映新发现、新思路以及感受,以语言表达形式记录(课前、课中、课后)所学内容的认知情况,表达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载体。

A、“自学笔记”实施的方法

①、实施的步骤

a、师生一起自学,摸索自学方法。

b、学生带着提纲自学,掌握自学方法;

自学提纲的基本成分包括:

知识点、学习思路和对需要思考的问题的提示。

c、学生自己自学,总结自学方法。

②、配合自学笔记,改变备课与教学

a、形成“先学后教”的自主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分五步走:

自主尝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尝试完成同步的课堂作业);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解决尝试时遇到的问题);

集体参与(质疑问难、动态生成、以点带面);

点拨归纳(多维练习,新旧沟通,优化整合);

返回检查(检查第一步做的同步课堂练习)。

b、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

③、利用自学笔记,注重课后延伸

一种做法是课后针对笔记作个别辅导,另一种是利用课余开设答疑课,第三种是写自学反思(主要记录四部分内容:

一是将听讲时的提示性语句或符号回忆补充完整;

二是归纳整理知识技能要点;

三是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巧妙思路和方法;

四是记下一些奇思妙想和创造火花)。

B、策略实施的注意点

①、防止带给学生过重的压力,低段学生以口语记录为宜;

②、写课后反思不宜过早,开始时宜小范围实施;

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

④、使用鼓励性语言,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既指出潜力,也说明不足。

(3)、“学习日记”评价方式

所谓“学习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学习日记”并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日记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A、“学习日记”的类型

①、预习性日记,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