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5253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定位 优化表达例谈第二学段写景类习作教学修改稿091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即景

由上表可知,写景类习作大量出现在第二学段。

在三、四年级共30次习作中,写景类占到16.7%。

对这五次习作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

1.注重有序表达。

第一次写景仅仅要求“把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下来,第二次写景便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写”;

四年级上册要求“写清推荐理由”,四年级下册则明确要求“按照游览顺序写”。

2.注重交际功能。

每次习作都要求“读给同学听”“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也来感受你的快乐”,力求通过多主体(教师、伙伴、自我等)的分享交流,拓宽习作的语境、场域,让学生以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角色抵达生命成长的彼岸。

3.注重修改能力。

强调“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写完后,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见”,将《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①落到实处。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第二学段的不少教师,却对学生交上来的“写景文”颇为不满。

调查显示,以下问题较为突出,如表2:

(表2)写景类习作现状调研

序号

教师的吐槽

深层原因

1

写景的作文,学生笔下的风景怎么一点都不美啊!

教学目标错位:

教师肆意拔高习作要求,其实不管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学段习作的目标,还是教科书上的习作要求,都仅要求“写清楚”,而没有要求“写美丽”。

2

我们的学生根本不会观察!

更不会“细致”观察!

方法指导缺位:

1.教师未指导学生习得“观察”方法;

2.学生未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习作缺乏素材。

3

每次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写出来的都是流水账,《我的乐园》读不到一点“乐”!

1.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只是被动应付“作业”,不能把握记叙重点;

2.学生不知该如何写清景物特点,怎样抒发真情实感。

4

每次全班40本大作文,草稿就改得我好累!

交流修改失位:

教师垄断“习作修改”权利,没有培养伙伴互助修改、自我修改的能力,也不能凸显习作的交际功能。

那么,如何通过师生的教学实践,解决教学目标错位、方法指导缺位、交流修改失位等突出问题呢?

一、理解编写意图精准定位目标

纵观三到六年级教材,每个单元的“习作”,教材均只有一页纸。

可是,细加研究则会发现:

这一页纸将这一次习作“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表述得清清楚楚。

只要细读文本,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就能准确把握每一次习作“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可以怎么教”,而不必挖空心思去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笔者试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为例,进行文本细读,如下图:

(图一:

《“这儿真美”文本细读》)

另外,教材的插图也创设了“美”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近处,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房前溪水潺潺,小径蜿蜒,木桥静默;

屋后硕果累累,劳作的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远处大片肥沃的良田,起伏的群山,错落的村庄,绿树成荫。

显而易见,这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一脉相承,编者力图告诉孩子:

“这儿”应该就在我们周围;

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身边处处是美景。

基于以上分析,便可确定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为:

1.仔细观察身边的美景,能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2.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课内外积累的词语,使表达更丰富;

乐于与同学交流、分享体会与收获。

3.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景,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而此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就是试着运用课内外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围绕一个意思,把身边的美景写清楚。

二、培养观察习惯主动积累素材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观察力是一种重要的习作能力,在写景类习作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编教科书非常重视观察力的培养,整套教科书的第一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可是,大部分教师只是在习作时强调“观察”,却并没有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没有引导他们习得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主动观察的习惯——所谓的“仔细观察”只是空洞的口号。

1.融合课文,习得“观察”方法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和习作例文都堪称“观察”的典范之作,教学时可以先以“作者观察了什么?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用“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仔细观察的”引导学生发现:

《搭船的鸟》重点体会“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美好”,《金色的草地》旨在感受“连续观察,也许就能探索奥秘”;

《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则告诉学生“观察”不是眼睛的专利,多元观察(听、闻、尝和触摸),才会有更丰富的体验。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是一个习作单元,《海上日出》的时间顺序,《记金华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的游览顺序,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要义:

观察必须有顺序,习作行文才会有条理。

不仅是习作单元,很多课文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更多的观察方法: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让学生感受“连续细致观察”的益处,还引导活学活用,尝试写观察日记;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天窗》等启示学生若是用“心灵”去观察,司空见惯的风景也会平添别样的韵致;

而到了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下册第七单元,学生就会了解不仅要进行“静态观察”,也要进行“动态观察”,动静结合的“观察”才能更加全面地发现景物的美……

如此,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特定的观察方法,当老师再要求他们“细致观察”完成写景类习作时,就有“法”可依了。

2.借助实践,训练“观察”能力

首先,严选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应该是学生熟悉的,随时随地就可以观察;

观察对象还应具有细节观察的意义和数量。

比如观察班级“植物角”,此处就蕴含着植物的名称、形状、色泽、气味等丰富的观察细节,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

把观察对象聚焦到教室里小小的一个“植物角”,而不是整个教室或者整个校园,是因为考虑到三年级上册的学生,其注意力的广度和分配都还处于发展阶段,若是观察对象数量太多,或蕴含的细节太多,他们就不能察觉事物隐蔽的特征,其观察的笼统性和粗略性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影响观察力训练的效果。

其次,创设观察情境。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环境优美,徜徉其中,总有无限美的享受。

最近,学校将评选‘校园十景’,配上解说词,设计成一套精美的明信片呢!

请你擦亮眼睛,积极参与评选。

”“设计明信片”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用全新的目光去打量熟悉的校园;

鼓励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契合小学生的审美习惯。

第三,优化观察评价。

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原有不同,教师应该正视差异,力求让“评价”助推学生的持续观察。

如“植物角”观察活动,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表(如表3)。

表3:

观察评价表

观察力层级

观察目标

观察小标兵

有顺序观察,了解植物的种类,说清楚1~2种植物的外形特点。

观察小能手

1.有顺序观察,了解植物的种类,能清楚介绍两种以上植物的外形特点。

2.多角度观察,不仅用眼睛看,还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鼻子闻、用手摸,获得更加丰富的观察体验。

观察小专家

1.有顺序观察,了解植物的种类,能从多个角度介绍多种植物的样子;

2.尝试在一段时间里连续观察一种植物,发现细微变化。

观察目标的分层,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以保持浓厚的观察兴趣,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巧借助学支架,优化习作表达

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了不少习作素材,教师就应该利用教材原有支架或自主开发助学支架,引导他们有序表达“写清楚”,并逐渐进阶到第三学段“写具体”。

1.图表支架,有序介绍

六次写景类习作,从三年级上册的“围绕一个意思写”到四年级上册“按照游览顺序写”五年级上册“按照一定顺序写”,“有序”是写景类习作的第一要务。

笔者曾对统编教科书中所有的写景类课文进行了梳理,发现主要有时间、方位、参观、游览和景物发展变化等顺序。

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表支架让他们在阅读写景类课文时揣摩表达顺序,初步感受作者的构思技巧;

在完成写景类习作时,借助图表支架,做到有序表达,把景物特点“写清楚”。

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笔者借助图1,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以后厘清脉络;

等完成单元习作《游》时,引导他们手绘地图,填写流程图,完善“我的游览地图”(图2):

(图二:

《我的游览地图》)

这样的《我的游览地图》人人可绘。

借助这一支架,学生的习作表达都能做到“有序”。

而对于部分语文素养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

写景文中,除了以一种顺序贯穿全文,还可以在几个段落里联合运用多种顺序,使行文更加丰富。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二课《乡下人家》,就是杂糅了多种表达顺序:

“春—夏—秋”是全文的脉络,而“房前—屋后”的方位顺序和“白天—傍晚—夜里”的时间顺序令全文结构更加灵动,与“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气质非常契合。

学生心领神会:

“那么,在完成单元习作《游》时,也可以用游览顺序贯穿全文,中间杂以时间、方位等顺序,就会令游记行文更加活泼啦!

2.范例支架,丰富表达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序表达”不难,难的是怎样写出景物特点,凸显主题:

如《这儿真美》的“美”,《我的乐园》的“乐”,《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②,只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借助适切的“范例支架”,就可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1)摘抄批注,内化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

“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于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

因此,教学就得着眼于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以及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

”②统编教科书的不少课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第二学段中,《荷花》《火烧云》《走月亮》这类文质兼美的写景文,里面就有不少“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内化语言,也可以借助“采蜜本”“摘记卡”等主动积累,并鼓励他们在习作中合理运用。

教科书中,还有大量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其中也穿插描绘了某一处自然景色。

譬如《小英雄雨来》还乡河景色描写,《桥》描写洪水肆虐的大量短句,以及《父亲·

树林和鸟》多角度、多感官描写树林的语句,则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体会:

“如果去掉这些句子,对课文内容有影响吗?

”让他们在批注中思索,真切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

(2)仿写迁移,习得形式。

吕叔湘先生说:

“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

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

”③所以,要让学生的表达丰富起来,那就应该多进行随文练笔,使学生写景的能力循序渐进。

统编教科书有不少小练笔。

如三年级上册在课后练习和“交流平台”中分别安排了7次指向明确的练笔,分别以写话、写段形式呈现,或者明确标注“小练笔”标志;

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部分还以“说说”“讲讲”“画画”等形式内隐性呈现。

这些练笔,往往分解了习作的难点。

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维度进行练笔:

①语言表达。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画,尝试表达;

然后,链接课文中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大龙虾浑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引导发现其中既有对大龙虾外形的描写,也有对动作的刻画,还加入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这就叫做“写具体”。

如此一链接,学生再度审视自己的练笔,就会了解如何从多个角度写具体。

②构段特点。

篇章教学是第二学段的重点。

三年级上册课文的构段方式多样:

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每种构段方式又有许多相应的变式。

《富饶的西沙群岛》所处单元的“表达要素”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因此,学生练笔时也应该关注构段方式,主动迁移写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梳理和总结的“关键句在段前、中、后的三种写法”,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举一反三。

统编教科书中写景类课文不少,其表达手法也各有特色:

《牧场之国》的以动衬静,《祖父的园子》的“自由”表达,《荷花》的情景交融……如果努力做到“一课一得”,学生笔下的景色一定也会变得丰富起来。

(3)化诗为文,读写共进

统编教科书112首古诗词中,写景诗最多,达42首,占总量的37.5%。

如果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这些意境优美、讲究“炼字”的古诗词,化为一篇篇写景类习作,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了诗词大意、体验了情感,也能显著提升习作能力。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表达要素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第一课就是三首写景诗。

在充分诵读、涵咏之后,可以让学生先填写表格,再进行诗文互转(如表4):

 

表4:

《清平乐.村居》景物清单

景物

特点

人物

做了什么

茅檐

低小

翁媪

相媚好

清澈

大儿

锄豆

青翠

中儿

织鸡笼

荷塘

荷叶田田

小儿

卧剥莲蓬

在学生完成表格后,笔者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为例,指导学生写清楚“喜”在何处:

“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显得波光粼粼。

溪的一角,还遍植荷花。

此时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很多荷花在风中摇曳多姿,有的已经完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花瓣已经谢了,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

这可乐坏了老翁家的小儿子。

你瞧,他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一边远远地伸出手来,就折了一个大莲蓬,开心地剥着莲子吃呢。

一边吃,一边还惬意地晃着脚丫子,别提有多么可爱啦!

这样化诗为文,丰富了学生对诗词的体验,也初步感受了如何将具体情境中的人物活动写清楚,情景交融会使内容更加丰富。

四、增强“读者意识”,提升修改能力

写景类习作中,五次明确要求“修改”,四次强调“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五年级上册开始尝试自能修改。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大包大揽“草稿修改”;

部分老师虽然也建议学生自改或同伴互改,但习作“好不好”,评价标准是教师给定的,而不是引导学生们站在读者立场来评价,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教师必须重视习作修改过程,明确习作修改的主体,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只有学生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体验了与读者交流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习作修改方法,习作水平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1.自我审视。

即引导学生回顾单元要素,回读教材的单元习作页,对照要求,设计“自评表”,让评改“有章可循”。

如“游”,学生通过讨论,设计了如下的表格(表5)

表5:

《游》自评表

要求

标准

我绘制了游览路线图了吗?

☆☆☆

我能按照图中的游览顺序写吗?

景物的转换自然吗?

印象深刻的景物特点写清楚了吗?

5

……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

自己是习作的第一读者,习作完成后一定要反复阅读,发现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借助“自评表”,可以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帮助他们养成基于目标和读者反思进行习作、修改习作的好习惯,从而切实提高习作能力。

2.多主体互动。

即创新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有机结合,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

同学是可以直接交流的读者,共同提高修改能力;

教师以学生习作读者的身份参与评价,平等交流;

学生习作还存在着假想的读者(如家长、陌生人等),习作的修改还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假想的读者的需要。

心里存放着“多元”读者,学生的写作态度才会负责;

站在读者的角度修改习作,习作修改的效果就会提升。

当然,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尤其是刚刚开始“习作”的起始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先示范修改。

比如《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第一次写景,修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第三单元园地中学过的三种修改符号;

再让他们发现“朗读”是修改的一种好方法:

因为朗读了就能很快发现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最后利用实物展台,直接当堂示范修改。

这样一来,学生们清楚地了解了习作修改的流程,也增强了修改的意识。

久而久之,就能掌握互评互改的多种方法,也培养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3.多样式分享。

(1)情境分享。

语文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教师应创设情境,给学生分享、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积极、愉快地参与其中,尽情表达。

大多数写景类习作都可以创设“我当小导游”的情境。

如“这儿真美”,着重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的美丽,那么就可以创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情境,学生化身为“小导游”,在分享中发现是否做到“有序表达”,再审视是否“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清楚”。

(2)游戏评价。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的方式也很容易激发参与热情。

实践中,笔者经常利用“评改跷跷板”,安排“我是分享者”“我当评价师”两个选项,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角色,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触发互评自改积极性。

综上所述,第二学段的写景类习作教学,教师应该仔细研读教材,精准定位习作目标,开展卓有成效的“观察”训练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依托助学支架和多元评价习得表达技巧,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从基础的“写清楚”,逐渐进阶到“写具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

中华书局,2018:

134.

3.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73.

4.汪潮.统编教科书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19,(10):

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