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4786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

《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改良技术Word下载.docx

中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地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酸性或碱性的一种措施称为土壤化学改良。

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磷石膏、氯化钙、硫酸亚铁、腐殖酸钙等,视土壤的性质而择用。

如对碱化土壤需施用石膏、磷石膏等以钙离子交换出土壤胶体表面的钠离子,降低土壤的PH值。

对酸性土壤,则需施用石灰性物质。

化学改良必须结合水利、农业等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称为土壤物理改良。

具体措施有:

适时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

客土、漫沙、漫淤等,改良过砂过黏土壤;

平整土地;

设立灌、排渠系,排水洗盐、种稻洗盐等,改良盐碱土;

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设立沙障、固定流沙,改良风沙土等。

  soilmelioration

  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统称。

  其基本途径有:

(1)水利土壤改良,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和防止沼泽地和盐碱化;

(2)工程土壤改良,如运用平整土地,兴修梯田,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件;

(3)生物土壤改良,用各种生物途径种植绿肥、牧羊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等;

(4)耕作土壤改良,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

(5)化学土壤改良,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

土壤改良剂

soilamendment 又称土壤调理剂(soilconditioner)。

 凡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而不是主要提供植物养分的物料,都称为土壤改良剂。

 例如施石灰用来调整酸性土壤的pH值,施石膏用来抑制土壤中的Na+,HCO3-、和CO32-等离子,施用有益微生物来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等。

但由于改良土壤结构的物料量大面广,所以习惯上人们把土壤结构改良剂与土壤改良剂等同起来。

 土壤改良剂有多类:

(1)矿物类,主要有泥炭、褐煤、风化煤、石灰、石膏、蛭石、膨润土、沸石、珍珠岩和海泡石等;

(2)天然和半合成水溶性高分子类,主要有秸秆类、多糖类物料、纤维素物料、木质素物料和树脂胶物质;

(3)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聚丙烯酸类、醋酸乙烯马来酸类和聚乙烯醇类;

(4)有益微生物制剂类等。

推进土地整治智能化技术发展 

日前,徐绍史部长在四川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要继续深化探索创新,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去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离不开农用地利用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创新,研究土地整治及其管理方式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土地整治及其管理方式智能化的基本构想与关键技术

围绕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重点突破专用传感器、传感网、智能化信息处理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土地整治领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构建土地整治物联网平台,加快转变土地整治及其管理方式。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

要在重大工程领域推行这种监管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方面要搞好目前重大工程监管体系总体设计。

首先,包括资金的收缴、分配情况,项目的立项批复、实施进展、资金使用、新增耕地、竣工验收、后期管护及考核评价等信息,按照县、市、省、部逐级报备,逐级审核方式,报送到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并集成到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

其次,通过信息监管平台在线监测重大工程实施,并基于重大工程的各类信息数据,结合年度稽查、例行检查和重点督察工作,形成重大工程监管的月报、季报、年报、快报,检查报告、稽查报告、督查报告等。

最后在决策管理层,针对监管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决策,以更好地保证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在监管体系中按照物联网建设的新理念,研究开发传感器感知和智能决策系统。

在传感器感知系统中,针对所要监管的对象,研究、开发、生产能够感知信息的各类传感器设备。

与此同时,研究制定专用传感器标准以及传感信息的采集、获取与处理技术,构建传感器的技术标准体系。

此外,还要分析研究传感数据传输信道的可行性和便捷性。

在智能决策系统中,在现有人工决策基础上,增加物物相连的感知层的智能决策体系,以及物物之间纯自动、自循环、自回馈、自调节的智能决策体系、模型与方法。

此外,开展基于物联网理念的土地整治智能化监管模式的试点和示范工作,率先实现物联网监管在重大工程监管领域的突破。

盐碱地绿化技术 

盐土改良是盐碱地改良的难点。

盐土绿化应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可采取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选择耐盐树种及其他辅助措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盐土园林绿化得以持续发展。

  新世纪以来,全球性环境革命高潮已经到来,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要解决城镇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园林是大势所趋。

盐土绿化是世界性的难题,土壤盐渍化是城市绿化中极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我国有百余个城市地处盐碱区,都面临着这个难题。

  盐碱土也叫盐渍土(国际上的统称),包括盐土和碱土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壤。

所谓盐土,主要是指土壤内含有过量水溶性盐分的土壤,多属中性盐,呈碱性反应,pH值在7至8之间。

盐害主要是由于钠离子(Na+)浓度过高引起的。

盐土一般土壤剖面形态无显著构造。

表土在干燥季节,特别是无植物生长处,常呈白色,甚至形成盐结皮。

盐土可分为滨海盐土、洪积盐土、沼泽盐土、草甸盐土等。

滨海盐土主要是受海水影响而形成的。

盐土和盐化土是由氯化钠、硫酸钠等中性盐组成,碱性不强。

  所谓碱土,主要是指土壤中含水溶性的碱性盐,呈较强的碱性反应,pH值在8.5以上。

土壤结构极坏,湿时泥泞,干时板结龟裂,造成植物出土困难。

碱土有腐蚀性,能破坏植物细胞组织,危害植物生长。

碱土组成以碳酸钠和生碳酸钠为主。

除盐土、碱土外,往往多是以盐土为主且含碱土,或碱土为主且含盐土的混合盐碱土。

  盐碱地绿化中,园林植物不仅受到盐土、碱土的危害,而且还常常受到盐碱灌溉水的危害,如果浇灌碱性水、咸水,即使是良田也会变成盐碱土。

  通常,矿化度超过2克/升的水即为咸水,咸水会对植物产生盐害。

咸水中也往往伴有碱性水,不适合用来浇灌园林植物。

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灌溉井用水大多呈盐性、碱性,目前不少单位用浅井地下水浇灌。

如德州开发区一般40米深的浅井水多是碱性水、微咸水。

所以水质改良也一直是园林绿化的重要问题。

  本文探讨的主题是土壤含盐量在0.5%以下的盐土和盐化土壤的改良及绿化技巧,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测土测水问题、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施用生根粉与抗蒸剂、选用耐盐树种问题以及盐土园林栽培的其他辅助措施。

  一、测土测水作为改良措施依据重点园林项目应先测定土壤盐分,取土层为0至10厘米,10至30厘米,30至60厘米的土壤,计算盐分平均含量,用加权平均数。

除化验土壤的总盐量外,还要分析土壤中八大离子,即CO32-、HCO3-、Cl-、SO42-、Ca2+、Mg2+、K+、Na+的含量,以便进行比较。

它们是确定改土措施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绿化工作中,小型绿化项目往往只测10至50厘米种植层的含盐量和pH值,简化了化验内容。

浇灌水一定要测量矿化度和pH值。

  应该指出的是,国内许多文献资料中说某树种能耐千分之几的含盐量,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盐分离子组成差异很大,即使相同的土壤含盐量,也会对同一树种表现出不同的抗盐性。

  二、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盐土型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内含现代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合物及多种吸盐物料,含量为30%的有机质,及适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

因为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的pH值为5.5,因此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且对改良微咸水也有一定的效果。

众所周知,盐碱地改良中,改良碱土容易、改良盐土难。

因此,可利用离子交换的方法,以转化盐类、改良盐土为原理,集改盐与培肥于一体,有效地改良盐土盐碱地。

操作时,将园艺盐碱土改良肥撒于地表,深翻30厘米,配合有机肥施用效果更好。

整平土地后再进行施工栽培。

  实例:

德州天衢工业园区是以盐地为主的中度盐碱地,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15吨后再种植各种园林植物26750株,成活率达到96.5%。

天津勤威工业厂区是典型的滨海盐土,含盐量为0.48%,pH值为8.4。

2006年6月种植合欢、法桐、皂角、栾树、十头椿、黑松、刺柏、木槿、雪松等植物共1680株,每株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1千克后树木的成活率达到84.5%。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种植杨树51株,作为对照,未施用改良肥的植株的成活率仅为16%。

另外,该地区还种植草坪3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施用1千克的改良肥后的成坪率为98%。

与此相比,未施用改良肥的100平方米草坪的成坪率只有2%。

  三、施用生根粉和抗蒸腾剂生根粉含有多种生根剂和营养物质,可促进植物多生根,这对于盐土栽培的园林植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005年4月,我们在沧州中度盐碱地种植18株胸径为15至20厘米的法桐,16株用生根粉喷根后全部成活。

与此对比,另外2株未施用生根粉,仅成活一株。

生根粉可以喷根,也可随水浇灌。

反季节栽培为盐碱地绿化增加了难度,配合遮阳网施用抗蒸腾剂,可以有效地使叶片气孔封闭,控制水分蒸发,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例如,紫叶李夏季移植难度大,这是因为叶片薄、蒸腾快,需喷洒抗蒸腾剂,并增加喷水措施,树穴浇生根粉水溶液,才能保证成活率。

  四、选用耐盐树种适地选树是一条很重要的绿化原则。

根据近10年的种植经验,华北地区主要耐盐树种有白腊、国槐、合欢、香花槐、复叶槭、构树、海滨木槿、滨梅、龙柏、石榴、西府海棠、红叶桃、大叶黄杨、月季等。

在高水位盐土区,还要选择耐水的树种。

另外,还要尽量选用当地苗木为宜,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植物水土不服的问题,不要用山地苗或化肥催长苗,也不要用远途运输来的南方苗。

  五、盐土园艺栽培其他辅助措施第一,要争取带大土球移植,即使是早春种植,带大土球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反季节施工挖苗前的7至15天,在圃地按施工要求重度修剪,当苗木进入工地时“伤口”已恢复好,枝叶与根系达到了水分平衡,这项措施特别有利于植株成活。

对树冠进行适度修剪可减少蒸腾量,缓解移植断根吸水供应不足的矛盾,平衡势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苗木移植的成活率。

第三,在圃地选择一、二年移栽苗对盐碱地栽培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种苗木根幅比较丰满,移植后生根快。

第四,重度盐土可用隔盐袋法进行园艺客土栽培。

  总而言之,盐土改良绿化的五项技术,要因地制宜、强化管理、灵活实施、综合运用,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成功研发荒漠藻人工结皮工程化技术 

为防治荒漠化开辟新途径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防治荒漠化。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在前期土壤藻类研究的基础上,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荒漠藻人工结皮技术,并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高科农业集团公司和内蒙古高林生物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出荒漠藻人工结皮工程化应用技术,为防治荒漠化开辟了新路径。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四家单位共同承担的“荒漠藻人工结皮综合治沙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在呼和浩特通过鉴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道基、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总工程师杨维西等9位专家,到内蒙古达拉特旗荒漠藻工厂化生产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测试,听取了项目总结报告。

据介绍,藻类作为拓植生物,不仅能在许多生命形式无法生存的严酷环境中生长与繁殖,而且还以其特有的生活、代谢方式影响并改善着自然环境。

该项目以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为主要藻种,经工程化培养后接种到流沙表面形成人工生物结皮,并以规模化人工培植生物结皮与草—灌植被营造相结合用以防沙治沙,实现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

该项目所获得的荒漠藻生物学和荒漠藻结皮形成与发育的研究结果,阐释了典型荒漠藻在干旱条件下生存适应的能力与机理,揭示了藻类生物结皮在固沙、成土、拓植方面的潜能,丰富了藻类环境生物学理论。

研究表明,我国荒漠地区具有丰富的藻类物种资源,它们适应荒漠地区的干旱、强辐射、大幅温度变化以及高盐碱等“恶劣”条件,具有建立先锋群落的特殊能力和生态对策。

而科研人员分离出荒漠藻类进行大量培养,并通过人为措施强化其在荒漠拓植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在一年时间内完成自然过程需要10多年才能完成的生物结皮过程。

专家委员会一致认定,该项目结合我国实际,完成了荒漠藻人工结皮及工程化应用、荒漠藻制种工厂化生产,探索了藻—草—灌综合固沙技术,在流沙固定与生态修复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丰富了防沙治沙的手段和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据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定介绍,自2001年起,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内蒙古林科院共同合作开展了“荒漠藻综合固沙技术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形成了藻—草—灌综合配套的固沙技术。

2006年,在武汉市科技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立项资助下,研究人员完成了典型荒漠藻类的生物学、荒漠藻结皮、藻种制备、荒漠藻人工结皮及固沙、荒漠藻的工厂化生产、工程化机械接种、水分补给与养护等多项研究,同时在内蒙古自治区库布齐沙漠的达拉特旗等5个不同类型的沙地(漠)中进行示范,现已实施了3万亩规模的荒漠藻结皮工程。

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将为建设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废铁屑修复土壤镉污染 

2009-08-13|作者:

|来源:

中国环保设备网|【大 

中 

小】【打印】【关闭】

镉是一种具有潜在危害性的环境污染物,日本的“痛痛病”就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镉的稻米引起的。

据统计,我国约有1万ha以上,土地受镉的污染,每年仅生产镉米就达5万t以上,因污染而损失的粮食约1200万t,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和食物安全。

镉在土壤中以可交换态含量最大,对植物最有效,活性最大,毒性也最大,因此土壤镉污染的治理与修复迫在眉睫。

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将污染物清除,即去污染;

另一种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将污染物的活性降低,减少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即稳定化。

围绕这两种途径产生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和方法,如客土法、淋洗法、电修复法、拮抗离子法、改良剂法、植物修复法等。

零价铁(废铁屑)作为可渗透反应格栅(permeablereactivebarrier,PRB)技术的活性物质,国外已用于去除地下水中的铬、三氯乙烯(TCE)污染,我国也有用零价铁去除印染、制革行业废水的应用。

有报道表明铁氧化物能有效修复砷污染土壤。

但用零价铁(废铁屑)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较少,有关镉的修复尚未见报道。

废铁屑取自工厂废弃物,原料便宜易得,使用PRB技术去除过程为原位修复,省去很多工序,且修复周期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笔者对废铁屑修复镉污染土壤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为PRB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多源异构土地利用数据的建库方案探讨

摘要: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变更数据,对这些海量数据的管理和使用,使得多源异构土地利用数据的集成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结合建库工作实际,简要介绍了多源异构土地利用数据存在的问题、整合建库的技术方案以及质量控制方案。

关键词:

多源异构土地利用数据;

整合建库;

质量控制;

方案

中途分类号:

P23 

文献标示码:

文章编号:

4481-(2006)05-0027-04

数据库的建设是土地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关系土地利用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

目前,各地获取并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变更数据,并已建立了部分数据库,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但存在数据库的通用性、稳定性较差、功能不完善等缺点。

使得跨平台的数据交换出现困难,事实上已形成“信息孤岛”。

为了满足土地管理工作信息化需求,整合跨平台的数据集,集成多源异构土地利用数据成为当务之急。

多源异构土地利用数据的集成,与以往的数据建库工作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源类型繁多,有跨平台的矢量数据,也有扫瞄数据。

其次,原始数据的质量差异很大,有的数据只是用于制图的颜色块的叠合,有的分区数据有重叠、重复和缝隙,有的缺少属性数据等。

第三,以往建库一般是建设单一种类的数据库,而多源异构土地利用数据的集成需要建立多种数据库,有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土地勘测定界数据库、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图形数据库以及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图形数据库。

集成多源异构土地利用数据必须遵守土地利用数据集共享机制,符合土地利用数据建库的标准和规范,以及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考虑到各类数据建库软件和多源异构土地利用数据的特点,我们选择ArcGIS9作为建库的软件平台。

现存建库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各地使用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数据库,由于生产的时间早晚、要求不同等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1)数据的重复、冗余

在图形编辑过程中生成的一些零散的点、线和地物,大部分没有属性,这些多余的图形占据巨大的空间,给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

(2)同一专题图层要素间存在裂隙或交叉叠加、图斑不封闭、线状地物处理不清的现象

数据制作之初,为了出图方便,在编辑数据时一般只考虑图纸效果,而不考虑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造成要素之间存在裂隙或交叉叠加现象。

线状要素之间结合部位存在未接上、超出、位移、交叉等问题。

(3)各专题图层要素间存在叠加、不共线等情况

各专题图层的制作只考虑本专题图层的要素,而没有把相关专题图层一起考虑,经常出现不同图层的同类要素之间相互叠加、不共线等情况。

(4)地物没有属性,或属性中编号重复、混乱,属性格式种类多样。

检查验收人员往往将重点放在对位置精度的检查上,不习惯对属性精度的检查,或未对属性精度予以足够的重视,造成属性混乱。

另外,有些问题靠经验和浏览图面也很难发现,如无属性地物、分段线状地物等。

(5)数字化平台差异太大,导致数据格式不一致。

现存的原始数据格式主要有Mapinfo的MIF、MapGIS的WL、WP和WT、AutoCAD的DXF、DWC、Arcinfo的shapefile等几种。

建库流程与技术要素

2.1 

建库工作流程

多源异构数据建库的主要技术路线,是结合数据转换及手工处理来进行的。

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电子数据,先分析并找出各相关专题图层数据在原始数据图层中的物理位置以及标准数据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分层方案,再通过ArcGIS9.1的数据互操作扩展模块(DataInterperability),实现原始数据的交换格式向ArcGIS的Geodatabase格式转化。

将不能通过转换的数据和不合理的图形数据通过手工处理来完成。

然后利用ArcGIS9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建立各相关专题图层数据的拓扑关系,进行属性和图形检查。

在此基础上进行坐标系转换,最后完成所有数据的建库工作(图1)。

数据建库的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确保数据的规范和质量,控制入库数据的精度。

2.2 

技术要求

2.2.1 

矢量数据的拓朴规则

(1)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①行政区面内无重叠无缝隙;

②同一图层数据,要素之间无重叠,且必须完全被行政区域包含;

③基期地类、用途分区层图斑面内无重叠无缝隙,必须充满整个行政区域且不能超界;

④基本农田、一般农田、待置换用地和建设留用地图层间,图斑不能重叠。

(2)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①行政区面内无重叠无缝隙;

③地类图斑、权属地物层内无重叠、无缝隙,且必须完全被行政区域包含;

④界址点必须被界址线覆盖;

⑤界址线无重叠,必须被权属地物边界覆盖;

⑥地类界不相互重叠,且地类界是地类图斑边界。

2.2.2 

图像数据的建库要求

图像数据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形数据、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图形数据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图形数据。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形数据的原始数据一般为DWC文件,有的是一个项目对应一个DWC文件,有的一个DWC文件对应多个项目,建库时需要将图形数据与项目属性数据建立对应关系并转换到ArcGIS中。

建设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