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3629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篇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7讲 正态分布教案 理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2.(xx·

湖北)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2,σ2),且P(ξ<4)=0.8,则P(0<ξ<2)等于(  ).

A.0.6B.0.4C.0.3D.0.2

解析 由P(ξ<4)=0.8知P(ξ>4)=P(ξ<0)=0.2,

故P(0<ξ<2)=0.3.故选C.

答案 C

3.(xx·

广东)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1),且P(2≤X≤4)=0.6826,则P(X>4)等于(  ).

A.0.1588B.0.1587C.0.1586D.0.1585

解析 由正态曲线性质知,其图象关于直线x=3对称,∴P(X>4)=0.5-

P(2≤X≤4)=0.5-

×

0.6826=0.1587.故选B.

4.(xx·

山东)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0,σ2),若P(X>

2)=0.023,则P(-2≤X≤2)等于(  ).

A.0.477B.0.628C.0.954D.0.977

解析 P(-2≤X≤2)=1-2P(X>

2)=0.954.

5.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9),若P(X>

c+1)=P(X<

c-1),则c等于(  ).

A.1B.2C.3D.4

解析 ∵μ=2,由正态分布的定义知其函数图象关于x=2对称,于是

=2,∴c=2.

考向一 正态曲线的性质

【例1】►若一个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一个偶函数,且该函数的最大值为

(1)求该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

(2)求正态总体在(-4,4]的概率.

[审题视点]要确定一个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关键是求解析式中的两个参数μ,σ的值,其中μ决定曲线的对称轴的位置,σ则与曲线的形状和最大值有关.

解 

(1)由于该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一个偶函数,所以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即μ=0.由

,得σ=4,故该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是

φμ,σ(x)=

,x∈(-∞,+∞).

(2)P(-4<

X≤4)=P(0-4<

X≤0+4)

=P(μ-σ<

X≤μ+σ)=0.6826.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函数解析式与正态曲线的关系,掌握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取值变化对曲线的影响.

【训练1】设两个正态分布N(μ1,σ

)(σ1>0)和N(μ2,σ

)(σ2>0)的密度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有(  ).

A.μ1<μ2,σ1<σ2

B.μ1<μ2,σ1>σ2

C.μ1>μ2,σ1<σ2

D.μ1>μ2,σ1>σ2

解析 根据正态分布N(μ,σ2)函数的性质:

正态分布曲线是一条关于直线x=μ对称,在x=μ处取得最大值的连续钟形曲线;

σ越大,曲线的最高点越低且较平缓;

反过来,σ越小,曲线的最高点越高且较陡峭,故选A.

答案 A

考向二 服从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例2】►设X~N(1,22),试求

(1)P(-1<

X≤3);

(2)P(3<

X≤5);

(3)P(X≥5).

[审题视点]将所求概率转化到(μ-σ,μ+σ].(μ-2σ,μ+2σ]或[μ-3σ,μ+3σ]上的概率,并利用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求解.

解 ∵X~N(1,22),∴μ=1,σ=2.

X≤3)=P(1-2<

X≤1+2)

(2)∵P(3<

X≤5)=P(-3<

X≤-1),

∴P(3<

X≤5)=

[P(-3<

X≤5)-P(-1<

X≤3)]

[P(1-4<

X≤1+4)-P(1-2<

X≤1+2)]

[P(μ-2σ<

X≤μ+2σ)-P(μ-σ<

X≤μ+σ)]

(0.9544-0.6826)

=0.1359.

(3)∵P(X≥5)=P(X≤-3),

∴P(X≥5)=

[1-P(-3<

X≤5)]

[1-P(1-4<

X≤1+4)]

[1-P(μ-2σ<

X≤μ+2σ)]

(1-0.9544)=0.0228.

求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某个区间取值的概率,只需借助正态曲线的性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已知概率的三个区间上.

【训练2】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1,σ2),已知P(ξ<0)=0.3,则P(ξ<2)=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正态分布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所以P(ξ>2)=P(ξ<0)=0.3,P(ξ<2)=1-0.3=0.7.

答案 0.7

考向三 正态分布的应用

【例3】►xx年中国汽车销售量达到1700万辆,汽车耗油量对汽车的销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各个汽车制造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降低耗油量,某汽车制造公司为调查某种型号的汽车的耗油情况,共抽查了1200名车主,据统计该种型号的汽车的平均耗油为百公里8.0升,并且汽车的耗油量ξ服从正态分布N(8,σ2),已知耗油量ξ∈[7,9]的概率为0.7,那么耗油量大于9升的汽车大约有________辆.

[审题视点]根据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求解.

解 由题意可知ξ~N(8,σ2),故正态分布曲线以μ=8为对称轴,又因为P(7≤ξ≤9)=0.7,故P(7≤ξ≤9)=2P(8≤ξ≤9)=0.7,所以P(8≤ξ≤9)=0.35,而P(ξ≥8)=0.5,所以P(ξ>9)=0.15,故耗油量大于9升的汽车大约有1200×

0.15=180辆.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一个区间上的概率就是这个区间上,正态密度曲线和x轴之间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根据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当P(ξ>x1)=P(ξ<x2)时必然有

=μ,这是解决正态分布类试题的一个重要结论.

【训练3】工厂制造的某机械零件尺寸X服从正态分布N

,问在一次正常的试验中,取1000个零件时,不属于区间(3,5]这个尺寸范围的零件大约有多少个?

解 ∵X~N

,∴μ=4,σ=

∴不属于区间(3,5]的概率为

P(X≤3)+P(X>5)=1-P(3<X≤5)

=1-P(4-1<X≤4+1)

=1-P(μ-3σ<X≤μ+3σ)

=1-0.9974=0.0026≈0.003,

∴1000×

0.003=3(个),

即不属于区间(3,5]这个尺寸范围的零件大约有3个.

  

阅卷报告19——正态分布中概率计算错误

【问题诊断】正态分布是高中阶段唯一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这个考点虽然不是高考的重点,但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中多次出现,其中数值计算是考查的一个热点,考生往往不注意对这些数值的记忆而导致解题无从下手或计算错误.

【防范措施】对正态分布N(μ,σ2)中两个参数对应的数值及其意义应该理解透彻并记住,且注意第二个数值应该为σ2而不是σ,同时,记住正态密度曲线的六条性质.

【示例】►已知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116,64),则成绩在140分以上的考生所占的百分比为(  ).

A.0.3%B.0.23%

C.1.5%D.0.15%

错因 

(1)不能正确得出该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σ导致计算无从下手.

(2)对正态分布中随机变量在三个区间内取值的概率数值记忆不准,导致计算出错.

实录 同学甲 A 同学乙 B 同学丙 C

正解 依题意,μ=116,σ=8,所以μ-3σ=92,μ+3σ=140,而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μ-3σ,μ+3σ)内取值的概率约为0.997,所以成绩在区间(92,140)内的考生所占百分比约为99.7%,从而成绩在140分以上的考生所占的百分比为

=0.15%.故选D.

答案 D

【试一试】在正态分布N

中,数值落在(-∞,-1)∪(1,+∞)内的概率为(  ).

A.0.097B.0.046

C.0.03D.0.0026

解析 ∵μ=0,σ=

,∴P(x<-1或x>1)=1-P(-1≤x≤1)=1-P(μ-3σ≤x≤μ+3σ)=1-0.9974=0.0026.

答案 D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五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5.1椭圆讲义

(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

因为椭圆E的离心率为,两准线之间的距离为8,所以=,=8,解得a=2,c=1,于是b==,

因此椭圆E的标准方程是+=1.

(2)由

(1)知,F1(-1,0),F2(1,0).

设P(x0,y0),因为P为第一象限的点,故x0>

0,y0>

0.

当x0=1时,l2与l1相交于F1,与题设不符.

当x0≠1时,直线PF1的斜率为,直线PF2的斜率为.

因为l1⊥PF1,l2⊥PF2,所以直线l1的斜率为-,直线l2的斜率为-,

从而直线l1的方程:

y=-(x+1),①

直线l2的方程:

y=-(x-1).②

由①②,解得x=-x0,y=,

所以Q.

因为点Q在椭圆上,由对称性,得=±

y0,即-=1或+=1.

又P在椭圆E上,故+=1.

解得x0=,y0=;

无解.

因此点P的坐标为.

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五年高考统计

常考题型

预测热度

xx

1.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

B

18题

16分

填空题

解答题

★★★

2.椭圆的性质

椭圆的性质及应用

12题

5分

17题

14分

10题

分析解读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是江苏高考的必考内容,重点考查椭圆方程的求解,椭圆离心率的求法,在解答题中对运算化简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五年高考

考点一 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1.(xx大纲全国改编,6,5分)已知椭圆C:

+=1(a>

b>

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过F2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若△AF1B的周长为4,则C的方程为    . 

答案 +=1

2.(xx福建改编,9,5分)设P,Q分别为圆x2+(y-6)2=2和椭圆+y2=1上的点,则P,Q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    . 

答案 6

3.(xx课标全国Ⅰ理改编,10,5分)已知椭圆E:

0)的右焦点为F(3,0),过点F的直线交E于A,B两点.若AB的中点坐标为(1,-1),则E的方程为    . 

4.(xx课标全国Ⅰ,20,12分)已知椭圆C:

0),四点P1(1,1),P2(0,1),P3,P4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

(1)求C的方程;

(2)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

l过定点.

解析 

(1)由于P3,P4两点关于y轴对称,故由题设知C经过P3,P4两点.

又由+>

+知,C不经过点P1,所以点P2在C上.

因此

解得

故C的方程为+y2=1.

(2)证明:

设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分别为k1,k2.

如果l与x轴垂直,设l:

x=t,由题设知t≠0,且|t|<

2,可得A,B的坐标分别为,.

则k1+k2=-=-1,得t=2,不符合题设.

从而可设l:

y=kx+m(m≠1).将y=kx+m代入+y2=1得

(4k2+1)x2+8kmx+4m2-4=0.

由题设可知Δ=16(4k2-m2+1)>

设A(x1,y1),B(x2,y2),则x1+x2=-,x1x2=.

而k1+k2=+

=+

=,

由题设k1+k2=-1,故(2k+1)x1x2+(m-1)(x1+x2)=0.

即(2k+1)·

+(m-1)·

=0.

解得k=-.

当且仅当m>

-1时,Δ>

0,于是l:

y=-x+m,

即y+1=-(x-2),

所以l过定点(2,-1).

5.(xx天津文,20,14分)已知椭圆+=1(a>

0)的左焦点为F(-c,0),右顶点为A,点E的坐标为(0,c),△EFA的面积为.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点Q在线段AE上,|FQ|=c,延长线段FQ与椭圆交于点P,点M,N在x轴上,PM∥QN,且直线PM与直线QN间的距离为c,四边形PQNM的面积为3c.

(i)求直线FP的斜率;

(ii)求椭圆的方程.

解析 

(1)设椭圆的离心率为e.由已知,可得(c+a)c=.

又由b2=a2-c2,可得2c2+ac-a2=0,即2e2+e-1=0.

又因为0<

e<

1,解得e=.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

(2)(i)依题意,设直线FP的方程为x=my-c(m>

0),则直线FP的斜率为.

(1)知a=2c,可得直线AE的方程为+=1,即x+2y-2c=0,与直线FP的方程联立,可解得x=,y=,即点Q的坐标为.由已知|FQ|=c,有+=,整理得3m2-4m=0,所以m=,即直线FP的斜率为.

(ii)由a=2c,可得b=c,故椭圆方程可以表示为+=1.

由(i)得直线FP的方程为3x-4y+3c=0,与椭圆方程联立得消去y,

整理得7x2+6cx-13c2=0,

解得x=-(舍去),或x=c.因此可得点P,进而可得|FP|==,所以|PQ|=|FP|-|FQ|=-=c.

由已知,线段PQ的长即为PM与QN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故直线PM和QN都垂直于直线FP.

因为QN⊥FP,所以|QN|=|FQ|·

tan∠QFN=×

=,所以△FQN的面积为|FQ||QN|=,同理△FPM的面积等于,由四边形PQNM的面积为3c,得-=3c,整理得c2=2c,又由c>

0,得c=2.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

6.(xx山东,21,14分)已知椭圆C:

0)的长轴长为4,焦距为2.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动点M(0,m)(m>

0)的直线交x轴于点N,交C于点A,P(P在第一象限),且M是线段PN的中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C于另一点Q,延长QM交C于点B.

(i)设直线PM,QM的斜率分别为k,k'

证明为定值;

(ii)求直线AB的斜率的最小值.

解析 

(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

由题意知2a=4,2c=2,

所以a=2,b==.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i)证明:

设P(x0,y0)(x0>

0).

由M(0,m),可得P(x0,2m),Q(x0,-2m).

所以直线PM的斜率k==,

直线QM的斜率k'

==-.

此时=-3.所以为定值-3.

(ii)设A(x1,y1),B(x2,y2).

直线PA的方程为y=kx+m,

直线QB的方程为y=-3kx+m.

联立

整理得(2k2+1)x2+4mkx+2m2-4=0.

由x0x1=,

可得x1=.

所以y1=kx1+m=+m.

同理x2=,y2=+m.

所以x2-x1=-=,

y2-y1=+m--m=,

所以kAB===.

由m>

0,x0>

0,可知k>

0,

所以6k+≥2,等号当且仅当k=时取得.

此时=,即m=,符合题意.

所以直线AB的斜率的最小值为.

7.(xx北京,19,14分)已知椭圆C:

+=1过A(2,0),B(0,1)两点.

(1)求椭圆C的方程及离心率;

(2)设P为第三象限内一点且在椭圆C上,直线PA与y轴交于点M,直线PB与x轴交于点N.求证:

四边形ABNM的面积为定值.

解析 

(1)由题意得,a=2,b=1.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3分)

又c==,

所以离心率e==.(5分)

(2)设P(x0,y0)(x0<

0,y0<

0),则+4=4.(6分)

又A(2,0),B(0,1),

所以,直线PA的方程为y=(x-2).

令x=0,得yM=-,从而|BM|=1-yM=1+.(9分)

直线PB的方程为y=x+1.

令y=0,得xN=-,

从而|AN|=2-xN=2+.(12分)

所以四边形ABNM的面积

S=|AN|·

|BM|

=

==2.

从而四边形ABNM的面积为定值.(14分)

8.(xx江苏,18,1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1(a>

0)的离心率为,且右焦点F到左准线l的距离为3.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F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l和AB于点P,C,若PC=2AB,求直线AB的方程.

解析 

(1)由题意,得=且c+=3,

解得a=,c=1,则b=1,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1.

(2)当AB⊥x轴时,AB=,又CP=3,不合题意.

当AB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A(x1,y1),B(x2,y2),

将直线AB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1+2k2)x2-4k2x+2(k2-1)=0,则x1,2=,C的坐标为,且AB===.

若k=0,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与左准线平行,不合题意.

从而k≠0,故直线PC的方程为y+=-,

则P点的坐标为,

从而PC=.

因为PC=2AB,所以=,

解得k=±

1.

此时直线AB的方程为y=x-1或y=-x+1.

9.(xx安徽,20,13分)设椭圆E的方程为+=1(a>

0),点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a,0),点B的坐标为(0,b),点M在线段AB上,满足|BM|=2|MA|,直线OM的斜率为.

(1)求E的离心率e;

(2)设点C的坐标为(0,-b),N为线段AC的中点,点N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的纵坐标为,求E的方程.

解析 

(1)由题设条件知,点M的坐标为,

因为kOM=,所以=.

所以a=b,c==2b.故e==.

(2)由题设条件和

(1)的计算结果可得,直线AB的方程为+=1,点N的坐标为.

设点N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S的坐标为,则线段NS的中点T的坐标为.因为点T在直线AB上,且kNS·

kAB=-1,所以有

解得b=3.

所以a=3,故椭圆E的方程为+=1.

10.(xx课标Ⅰ,20,12分)已知点A(0,-2),椭圆E:

0)的离心率为,F是椭圆E的右焦点,直线AF的斜率为,O为坐标原点.

(1)求E的方程;

(2)设过点A的动直线l与E相交于P,Q两点.当△OPQ的面积最大时,求l的方程.

解析 

(1)设F(c,0),由条件知,=,得c=.

又=,所以a=2,b2=a2-c2=1.

故E的方程为+y2=1.

(2)当l⊥x轴时不合题意,故设l:

y=kx-2,P(x1,y1),Q(x2,y2).

将y=kx-2代入+y2=1得(1+4k2)x2-16kx+12=0.

当Δ=16(4k2-3)>

0,即k2>

时,x1,2=.

从而|PQ|=|x1-x2|=.

又点O到直线PQ的距离d=,

所以△OPQ的面积

S△OPQ=d·

|PQ|=.

设=t,则t>

0,S△OPQ==.

因为t+≥4,当且仅当t=2,即k=±

时等号成立,且满足Δ>

所以,当△OPQ的面积最大时,l的方程为y=x-2或y=-x-2.

教师用书专用(11—17)

11.(xx天津,19,14分)设椭圆+=1(a>

)的右焦点为F,右顶点为A.已知+=,其中O为原点,e为椭圆的离心率.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过点A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点B(B不在x轴上),垂直于l的直线与l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H.若BF⊥HF,且∠MOA=∠MAO,求直线l的斜率.

解析 

(1)设F(c,0),由+=,即+=,可得a2-c2=3c2,

又a2-c2=b2=3,所以c2=1,因此a2=4.

(2)设直线l的斜率为k(k≠0),

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2).

设B(xB,yB),由方程组消去y,

整理得(4k2+3)x2-16k2x+16k2-12=0.

解得x=2,或x=,由题意得xB=,从而yB=.

(1)知,F(1,0),设H(0,yH),有=(-1,yH),=.

由BF⊥HF,得·

=0,所以+=0,解得yH=.

因此直线MH的方程为y=-x+.

设M(xM,yM),由方程组消去y,

解得xM=.

在△MAO中,∠MOA=∠MAO⇔|MA|=|MO|,即(xM-2)2+=+,化简得xM=1,即=1,解得k=-,或k=.

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或.

12.(xx福建,18,13分)已知椭圆E:

0)过点(0,),且离心率e=.

(1)求椭圆E的方程;

(2)设直线l:

x=my-1(m∈R)交椭圆E于A,B两点,判断点G与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 解法一:

(1)由已知得

所以椭圆E的方程为+=1.

(2)设点A(x1,y1),B(x2,y2),AB的中点为H(x0,y0).

由得(m2+2)y2-2my-3=0,

所以y1+y2=,y1y2=-,从而y0=.

所以|GH|2=+=+=(m2+1)+my0+.

==

==(1+m2)(-y1y2),

故|GH|2-=my0+(1+m2)y1y2+=-+=>

0,所以|GH|>

故点G在以AB为直径的圆外.

解法二:

(1)同解法一.

(2)设点A(x1,y1),B(x2,y2),则=,

=.

所以y1+y2=,y1y2=-,

从而·

=+y1y2=+y1y2=(m2+1)y1y2+m(y1+y2)+

=++=>

所以cos<

>

>

0.又,不共线,所以∠AGB为锐角.

13.(xx山东,20,13分)平面直角坐标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