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3607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北京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通过政府采购、以奖代补、定额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重点投向村路照明、农家炊事和采暖设施改造、农村用水综合治理、垃圾收集和消纳、街坊路硬化等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安排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中心、农村文化室建设改造及设备购置。

落实大学毕业生到京郊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等经费保障工作,引导城区人才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

安排农村医生培训和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经费,完成改扩建1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全市共有260.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86.9%。

率先在全国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帮助计划生育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安排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补贴,建立乡镇、村级就业服务站,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城乡统筹就业。

(二)支持自主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统筹使用科技经费,通过直接投入、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推动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环保和新材料领域435项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业化。

发挥政府采购政策的扶持功能,积极采购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对软件著作权登记和专利申请进行补助,打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产业基地、投融资体系、信用体系、优化园区创新环境等建设,支持园区做大做强。

完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管理办法,开发区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并全部留用,增强了发展后劲。

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动漫、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

运用商业结构调整资金,完善便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加快流通现代化和特色商业发展。

落实外贸企业出口奖励政策,提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支持国有经济在结构上进行战略调整,帮助首钢、北内、焦化厂等国有企业搬迁、改组改制、兼并破产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停止、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33项,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提高首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并着重向郊区、基层倾斜。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

加大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教生均综合定额标准,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加大基层文化投入,大力发展首都文化事业。

拨付文化经费,启动社区、乡镇文化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对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山区和少数民族乡镇公益性演出进行补助,实施公益电影放映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城乡文化生活。

大力支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社区和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护人员待遇由财政予以保证;

通过全市集中采购,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置基本设备;

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信息监管”的管理模式,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严格基金支付手续,确保各项社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安全运行。

建立低保标准科学调整机制,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落实城镇廉租房住房保障资金,完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实施促进就业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开发公益性岗位,推进再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忠实履行财政的公共服务和保障职能,努力解民之困、增民之利,突出为民理财。

认真落实政府为民办59件实事资金,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生活设施、公共交通、环境治理、应急系统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

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安排公共设施安全隐患治理资金,努力消除公共安全事故隐患;

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大科技强警投入,加快实施科技创安工程,提高政法部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首都安全的保障能力。

(四)积极筹办奥运,加快城市建设,提高首都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以筹办奥运工作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

投入资金支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交通及奥运场馆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市区两级政府筹措资金,完成80个“城中村”整治。

投入资金推进旧城区解危排险工作,改善百姓居住条件。

安排资金支持144个拆除违章建筑、公厕改造等环境整治重点项目,进一步改善首都市容市貌。

投入文物修缮重点工程资金,文物保护和隐患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大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安排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开展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源治理和环境事故应急等工作。

增加补助,鼓励高排放出租汽车提前淘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

拨付锅炉改造补助资金,加快燃煤污染治理,努力改善首都空气质量。

加快水系治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扩大再生水利用,建设节水型城市。

以生态创建为载体,拨付资金专项用于13个郊区县、1480个村庄的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发展。

投入资金大力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方便居民出行。

及时拨付专项补贴,确保公交车更新、市政交通一卡通推行和国家石油价格改革的落实,保证城市公用企业正常运营。

加大供热保障投入,发展集中供热,稳定采暖价格,对城乡低保及生活困难家庭发放燃煤自采暖补助,保证城乡居民温暖过冬。

(五)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和理财水平。

扩大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资金范围,提高直接支付资金比重,市级156个部门及其所属的1222个基层预算单位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实现改革“纵向到底”。

完善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系统,稳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档案与年度报告制度,对各类财政资金专户实施动态监控。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体系,规范基本支出。

制定预算单位办公设备配置标准,科学核算公用经费定额;

制定印刷费、会议费和互联网接入费管理办法,通过招标确定定点供应商,并试行集中支付;

全面推行公务用车统一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采购、定点加油“四统一”管理,努力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加强项目支出评审,统筹部门结余资金,实现动态管理,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

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全市完成政府采购124.5亿元,资金节约率为4.5%。

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从源头上遏制商业贿赂行为。

实施新的采购代理机构和供应商的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政府采购考核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启动“北京市网上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增强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简化工作程序,提高采购效率。

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市对区县专项资金全面实行监督检查。

深入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将涉及教育、科学、农业、社保、卫生等45个项目纳入考评范围,加强资金使用效益分析。

完成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建立资产动态数据库,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机衔接的机制。

利用“政府债务”专网,对政府债务实行动态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社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筹办奥运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突破千亿大关,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改革逐步推向深入,财政事业全面发展,为政府切实履行职能、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公共财政体系还不够完善,财经秩序也不尽规范,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科学理财能力还需要继续加强。

项目预算的细化程度和预算的统筹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预算单位重“增量投入”轻“存量调整”的现象依然存在;

支出责任不明晰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控制行政成本和勤俭节约干事业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

财政管理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仍需加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同时,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

总之,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新的一年里,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不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加强基础工作等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7年预算草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2007年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市委九届十二、十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坚持依法理财、为民理财、科学理财,深化财政改革和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2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安排1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9.8%。

  2007年市级预算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率略高于经济增长。

2007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首都“十一五”各项规划全面实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为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但财政运行中面临的一些新情况需要关注,如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日益突出;

国家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以及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将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收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本市促进金融、循环经济、自主创新等产业发展的税收扶持政策也将使财政收入增长面临压力。

此外,财政收入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的难度也在逐年加大。

与此同时,保障奥运会筹办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加大环境保护和城市整治的力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都形成较大的增支压力。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按照略高于全市经济增长水平和积极稳妥的原则,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安排为13.0%,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安排为14.0%。

二是支持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安排经济结构调整资金,支持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安排科技资金,支持自主创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推动创新的龙头作用。

安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注入国有资本预算资金,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三是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

在保证对农业投入依法增长的基础上,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安排支援农村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

安排支农项目资金,支持农村科技示范推广,加强动植物疾病防治,完善食品安全体系。

安排林业和水利建设资金,用于河道和道路绿化、山区生态林补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源地生态保护。

统筹部门资金,重点支持农村教育、卫生、社保、文化等事业发展,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以及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等重点事业投入。

教育依法投入比上年增长14.1%,增加义务教育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卫生依法投入比上年增长12.8%,继续专项安排公共卫生投入和社区卫生设备配置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推动首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文化依法投入比上年增长14.1%,重点用于基层文化设施改造、文艺精品创作等,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安排文物及历史文化保护区专项资金,推进老城区排险解危和文物保护工程,强化首都文化中心的功能。

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重点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络。

五是加大奥运筹办以及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的重点投入。

按照“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安排奥运专项资金,加快奥运场馆、定点饭店及途经沿线的治理和建设,做好奥运交通、卫生和安全保障等准备工作。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安排公交补贴,对地面公交系统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努力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统筹养路费等城市交通资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市级财筹资金大力发展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水平。

环境整治专项资金重点用于“2468”重点大街及重点地区整治,加快街道园林绿化改造项目的实施。

大气污染治理及环保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燃煤锅炉改造,燃油燃气锅炉供热补助,公交、出租车更新补贴,努力改善首都大气生态环境质量。

各位代表,需要说明的是,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要求从2007年起,中央与地方全面实行新的收支分类体系编制政府预算,这是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较为合理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将更加完整、准确地反映财政收支和政府职能活动,提高政府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提高预算透明度,有利于强化预算监督,对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现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预算草案,是按照《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以及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编制的,部门预算作为补充,请各位代表审阅。

  三、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努力完成2007年预算工作任务

  2007年是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一年。

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保持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立足科学发展,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实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求真务实,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一)做大经济财政“蛋糕”,着力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能力。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降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加强产学研结合,对高成长的自主创新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高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能力。

完善高级人才吸引和奖励政策,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落实好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北京发展。

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作用,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提供贷款贴息、项目补助、政府重点采购等多种方式,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项目。

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体育产业,支持体育设施建设,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国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各项政策,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和有效调节,促进分配公平。

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的准备工作,加强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分析。

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政策和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政府资产经营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并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进一步提高财税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中得到及时反映,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能力。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支持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

要继续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保障力度,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向困难群体倾斜,满足人们的公共产品需求,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合理确定高校功能定位和办学规模,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完善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农村中高级实用性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继续抓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完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按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启动基层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功能标准化工程。

重点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构筑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为主体的公益性文化设施网络,升级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系统,增加全民健身工程设施,全面提升城乡群众文化、体育服务水平。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推进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科学研究,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执法,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体系建设。

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经费保障工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建设与首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保基金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完整、有效运行。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益。

落实资金,推进城镇在校学生、学龄前婴幼儿和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和使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落实转移就业财税优惠政策,完善城乡就业管理服务制度,提高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补助标准,将享受失业保险的农民工纳入政策范围,完善就业托底机制,重点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工作。

(三)强化统筹兼顾,着力提高城乡协调发展的能力。

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

大力支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改善城市微循环系统,着力解决交通拥堵。

依法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排险解危工作,完善拆迁政策和拆迁困难群体的扶持政策,不断提高拆迁居民的住房保障水平。

建立公共财政对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的支出制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廉租房资金投入的力度,努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用好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做好以空气质量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通过财政补助等方式,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展节水、节电等节能降耗活动,控制燃煤污染。

对黄标车、老旧公交车、出租车更新淘汰给予财政补贴,努力控制机动车污染。

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强扬尘污染控制。

增加风沙源绿化、水资源保护及噪声污染治理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认真落实区县功能定位,增加转移支付资金,继续加大对山区、南城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

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社会事业经费用于农村的比例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从严控制乡镇新增债务。

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等方面投入,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理财政保障机制,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

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多种形式并存的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对农民的综合直补政策,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

进一步推进实施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加大农村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套建设供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保证农民饮水安全和农村水环境安全。

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积极研究,理顺体制票制方案;

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方便城乡居民出行。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着力提高科学理财的能力。

推动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向纵深发展,延伸国库集中支付级次,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区县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进一步扩大市对区县补助专项资金集中支付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加快非税收入改革步伐,使纳入集中收缴改革的非税收入达到市级非税收入总额的75%以上。

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纳入地方基金预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优化土地出让金用途结构。

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逐步建立预算资金定额与实物资产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提高基本支出的科学性。

全面加强专项支出项目库建设,强化可行性分析,严格实施项目评审考核制度,确保项目做细做实。

加强部门预算一级单位财务管理,拓展绩效考评范围和领域,落实支出责任,逐步确立以“结果”及“追踪问效”为导向的支出管理模式。

积极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改革,认真做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明确支出范围,规范支出程序,支持劣势企业退出,健全国有资本预算管理体系。

在做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