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3580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9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

《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20讲仿真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

二、模型简化

通过分析数模的结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以评估各部分对热系统的影响,进而决定对部件的保留、简化、还是舍弃。

模型简化的原则,在尽可能仿真精度的情况下,通过简化减少网格的数量同时提高网格质量,提高计算效率。

如图3和图4分别是动力电池模组简化前后得模型。

图3简化前模组

图4简化后模组

对于流场仿真:

在处理几何模型时,应保留所有管道的内径和液冷板内流道尺寸不变,对管路弯曲、管道变径、局部弯头等细节特征保留,水管要做到不扭曲,弯角过度平滑,同时保证简化后接头装配良好,对管路、接头、冷板的外部可进行适度的简化以减少网格量。

对于热仿真:

模型中的线束、挂耳、螺丝螺套、铜排、bms管理部件等对热管理系统影响较小,可舍弃;

对于热管理系统影响较大的零件几何特征可以适当简化,如倒角结构、结构对齐等。

简化完成后,检查整个模型是否有干涉和其他问题,如有问题,可用ANSYS-SCDM软件对其进行修复,如无问题,可利用SCDM对模型进行流体域的抽取。

三、热管理设计

为了使动力电池保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电池包必须拥有科学和高效的热管理系统。

主要如下几项主要功能:

1、电池温度的准确测量和监控;

2、电池组温度过高时的有效散热和通风;

3、低温条件下的快速加热,使电池组能够正常工作;

4、保证电池组温度场的均匀分布。

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

在考虑空间布置、设计成本、轻量化等条件下,通过加热或冷却控制,保证电池系统工作在相对适宜的工作温度,同时减小单体间温度,保证一致性。

热管理系统设计结构图如下:

图5热管理系统设计结构图

五、仿真分析

锂电池Pack设计中往往会借助热流体仿真分析来辅助工程师完成pack热管理系统设计,在热管理系统设计阶段,可对Pack、模组或电池进行热场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快速地选择出冷却、加热和保温方式;

在冷却子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对Pack、模组或电池(带冷却子系统)进行热场和流场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确定冷却通道设计、冷却介质、冷却入口温度和流量以及风扇或泵的参数等。

借助热流体仿真分析工具,大部分的Pack热管理设计工作和部分测试工作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

大量的设计、制造、测试工作可以被省略,Pack设计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

下面基于案例的方式,介绍一下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该案列液冷系统的设计目标为:

在指定工况下运行,电池系统内部电芯的最大温度小于50℃;

电芯之间的温差小于等于5℃;

液冷系统的压降小于10kPa,依据下图*电芯单体的产热数据,计算在1c满放的情况下电池系统的产热功率。

利用STAR-ccm+软件的VOF模型,清楚的仿真出液冷板内从开始注入冷却液到注满冷却热的过程。

设置进口两相材料的体积分数:

coolingwater:

air=1:

设置出口两相材料的体积分数coolingwater:

air=0:

1

定义进口质量流量值:

(4L/min)

从云图6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到1min的时间内,冷却液充满整个液冷板内腔。

同时在流道的转弯区有漩涡现象,有优化空间。

图6冷却液流动云图(动图)

图71c放电发热功率

图8通过STAR-CCM+仿真工具计算出来的液冷系统的压力云图,从仿真的结果上看,系统的压降为1.8kPa,整个系统采用两进两出的两个并联结构,流量的均匀性必然满足设计要求。

图9为随着时间变化的电池系统的温度云图

该工况模拟了新能源汽车在夏天室外环境曝晒一天后,启动汽车进行高速行驶工况,属于电池系统的高温冷却工况,图10高温冷却电芯温度变化曲线上,分析得出1C满放的工况时,在冷却系统作用下,最高温度40.6℃,电芯间的最大温差1.8℃,满足热设计目标,在曲线末端出现温升现象,由图7可看出电芯在放电末端发热量较大,通过计算,第Ⅱ阶段电芯的平均发热量是第Ⅰ阶段的1.8倍,导致曲线末端出现温升现象。

图9高温冷却电芯温度变化云图

图10高温冷却电芯温度变化曲线

图11为在常温高速行车工况电池温度随着时间变化的温度云图,该工况模拟了一般常温条件下,驾驶员在高速上高速行车。

初始环境温度为20℃,当监测点最低温度大于38℃开启冷却系统,冷却液单个进口流量4L/min,入口温度22℃。

图14为常温行车电芯监测点温度变化曲线,总个工况分为两个工作过程,分别为0-3368S液冷系统未开启的第Ⅰ阶段和3369s-3600s液冷系统开启的第Ⅱ阶段。

在第Ⅰ阶段,电芯温度随着放电进行持续升高,在第3368s最低温38℃,温差3.1℃,满足系统设计目标5℃;

在第Ⅱ阶段的第3369s开始液冷系统进行冷却,但温度还继续升高,一方面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电芯放电末端发热量倍增,导致开始冷系统后电芯温度继续上升主要因素。

到了3548s由于冷却系统作用电芯的温度出现下降。

整个过程最高温度42.7℃,最大温差3.2℃,满足设计目标。

图11常温高速行车电芯温度变化云图(动图)

图12常温高速行车电芯温度变化曲线

图13为在低温工况电池系统随着时间变化的温度云图,该工况模拟了新能源汽车在冬季寒冷得季节放置车库一夜后,启动汽车把电池加热到能工作温度并进行高速行驶工况。

初始环境温度为-20℃,当监测点最低温度不小于5℃时关闭液冷系统,冷却液单个进口流量4L/min,入口温度30℃。

整个仿真过程包括低温加热和1c放电工况,在低温加热工况下,电芯监测点最高温度10.9℃,最大温差6℃,液冷系统加热速率为1.6℃/min;

1c放电工况,检测点最高温度30℃,放电末端温差在3.7℃内。

差整体先增大后减小,加热拉大电芯温差,放电过程温差减小,主要是由于放电过程中每个电芯发热量一样,发热较电芯底部加热热量更加均匀。

图13低温加热电芯温度变化云图

图14低温加热电芯温度变化曲线

以上是笔者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热流体仿真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SCDM和STAR-CCM+在动力电池热仿真应用。

 

 

新能源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涉及面广、难度大,对一个新手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涉及到每个板块的内容,热管理涉及众多理论知识,对电池系统涉及的每个领域的技能要求很高,如果靠自己摸索,从新手到能独立热设计电池热管理系统,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