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3537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

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

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

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2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赏析】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

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

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

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

由此在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

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译文】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

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

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两段话在说理逻辑上只是修辞手法上的先后而已,都阐述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

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达到。

敬:

恭敬。

慈:

慈爱。

信:

信义,诚信。

【译文】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

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

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

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

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赏析】《大学》在首章就阐述了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强调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知识,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修

◆◆4经典文库开卷有益养品德,建立自己理想的道德人格。

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为仁行善之途上前进。

所以至善之地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事事物物中,像君主的仁,臣子的恭,儿子的孝、父亲的慈,国民之交的信等都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永远不止息。

要想“止于至善”,就需要发挥知、情、意,全力以赴,不可懈怠,然后会有较好的成效。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毋:

不要。

恶:

前一个厌恶,后一个污浊。

好:

前一个喜欢,后一个美丽。

【译文】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要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5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赏析】这段话主要是对诚意的含义论述。

《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说:

“格物者知之始也;

诚意者行之始也。

”即对事物能明白其理,以达到致知的境地,然后对于道理无所不明。

可是,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守仁,明白事理并不一定能切实依理而行,唯意念诚实不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善去恶。

这也是修身、正心的前提。

所以说,让意念真实而无妄地依理而发,如同厌恶污秽的臭味,如同喜爱美好的色彩,不虚伪,不自欺,每个人应当以此自勉。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润:

润泽,润饰。

广:

宽平。

胖:

安舒。

【译文】有钱的人能够光彩他的房屋,有仁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所以君子一定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赏析】作为君子,一定要有诚意,在意念将发未发的瞬间要告诫自己,使意念真实无妄。

由于意念是非,必然表现在各种言行上,而意念真诚又是美好道德品质的表现。

所以有仁德的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内心毫无愧疚,自然心胸坦然开朗,身体舒适健壮全归于诚意的结果。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

◆◆6经典文库开卷有益不忘也。

贤:

前一个贤是尊敬,后一个所尊敬的贤人。

前一个亲近,后一个所亲近的亲族。

乐:

前一个以此为乐,享受之意,后一个喜乐,快乐。

利:

前一个以此为利益,得到之意,后一个利益。

【译文】后代君子尊敬所应尊敬的贤人,亲近所应亲近的亲族,普通一般人享受所得到快乐,利用所得到的利益,所以才终生不忘记前代圣王。

【赏析】这句话是对此之前半部分总结,前部分论述前代圣君止于至善的德行,人民敬仰,不能忘怀。

形容更新民风的效果,以证明明德的作用,所以后世有德之贤士,有感先王德行的宏大,自然敬而仰之。

后代君子继承前王的宏德基业,自然怀念感激,百姓享受安居乐业的快乐,所以才终生不忘前代圣王。

说理充分,证明了“止于至善”的巨大作用。

◆◆7经典文库开卷有益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一章。

不恕:

不能推己及人。

喻:

使人明了,使人接受。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

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要治国,先齐家;

不修身,不可以齐家。

从修身到齐家,再到治理国家,是最自然的事,所以《大学》里说:

“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一国兴”。

一家之长修身与否,是家人的榜样,国君的修身,同样对人民起着表率作用,治国者的举止最能引起人民的注意,容易上行下效。

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务求言行一致。

凡是推行的礼乐政令,自己能身体力行,并能慈爱人民,体贴民心,考虑养民教民之道,使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满足,人民才会心悦诚服接受其礼义教化、信守政令法制。

所以对君子而言,自己具备道德修养,才能要求别人。

否则会适得其反。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二章。

上:

国君。

老老:

第一个老指敬重,后一个老指老人。

长长:

第一个长指尊重,第二个长指长

◆◆8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辈。

弟:

悌,孝悌。

恤:

怜惜,救助。

孤:

没有父亲。

倍:

即背,违背,背弃。

【译文】所说的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

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

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赏析】言传不如身教。

齐家的关键是修身,身修才能教育家人。

治国之道除了教化之外,还需政令,但毕竟以教化为本。

这段话就是强调国君在治国中的表率作用。

只要在上者有敬老尊长、怜恤孤苦的行为,则人民自会兴起孝、慈、不背之志。

这只不过是能推己及人,人心比,都一理而已。

为人君者若能洁身自好,修养仁德,实行仁政,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保有天下。

这就是国君有道,不令自行,治国之道便是此理。

◆◆9经典文库开卷有益道得众,则得国;

失众,则失国。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四章。

言说之意,指治国的道理。

【译文】就是说得到人民的心,就能得到整个国家;

丧失民众的心,就会丧失整个国家。

【赏析】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

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和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出一辙。

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

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

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

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10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译文】财富积聚了,民众就会离散,财富分散了,民众就会集聚。

【赏析】治理国家,财用之源来自人民的辛勤劳动。

国君若能从爱民出发,节约用度,使人民能生活充裕,以达到爱民、善民、富民的目的,人民自然而然会人心归向,辛勤耕作,贡献国家。

如果国君只求自己聚敛财物,满足奢侈荒淫的享乐。

那么,所属臣下就会争财逐利,中饱私囊,造成内乱四起。

既然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当然不会努力耕作,导致人心涣散,人人见利轻义,上下都会陷于祸乱,最后招致国家败亡。

所以,《大学》强调为上者要修养道德,公正无私,廉洁自律,与民同乐,拥有了人民,才是真正的拥有财富。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必逮夫身。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六章。

拂:

违反的意思。

古“灾”字。

逮:

及至。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赏析】荀子在《哀公》中说:

“传曰: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以舟水比喻君王与百姓的关系,把君比

◆◆11经典文库开卷有益做舟,把民比做水,水可载舟达到彼岸,亦可将舟掀翻沉没,可谓精辟至极。

所以说:

若为君者为一己的私欲,他的好恶有悖人民的好恶,以至失去民心,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必将是引祸至身,自取灭亡。

由此可见,为君者要亲贤臣,远小人,以人民的好恶为好恶,符合人民利益的事便做,以民为本,此可谓为治国之道。

使人人各得其所,以此获得民心。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

指为君上者。

修已治人之术。

忠信:

尽已之心而不违于物。

骄泰:

骄横放纵。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采用忠诚信义来争得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赏析】在儒家的德政思想中,立信于民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孔子在《论语·

子路》里说: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即为君上者讲信用,人民就会以实情相告。

为上者做到言出即行,表里如一,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人民,得到人民的信服,就会得到民心,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国家政权也因此而得到巩固。

所以说,治国的大原则就是必须忠诚守信来争取人民的拥戴,骄横放纵,奢侈荒淫就会失去民心,危害国家。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2经典文库开卷有益【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七章。

规律。

生:

生产。

食之者:

坐食俸禄不干活的人。

为:

创造。

疾:

迅速。

舒;

舒缓。

财:

物资货财。

恒:

时常,长久。

【译文】增殖财富有个大原则,就是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就会使财富长久充足了。

【赏析】这段看似论述蓄积财富的道理。

实则以蓄积财富的普遍规律说明治国之理和修养个人仁德。

在上者有仁德修养,能谨慎持守,不受私欲诱惑,推己及人,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戴而保有土地,拥有土地,人民又乐于耕作,不言而喻,财物必然富足。

加之为君上者能知人善任,摒弃只会坐食俸禄、不会办事的鄙薄小人。

这样,有贤德的人大公无私,能造福人民,创造财富迅速,用度节约,财富就会蓄积国库。

当然,为了财富于道德廉耻而不顾,那便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来得容易,失得快。

◆◆13经典文库开卷有益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七章。

以财发身:

把物资财货分施给人民,从而得到崇高的德誉。

以身发财;

不惜牺牲节操,以增加财富。

【译文】仁德的人是靠财富来立身,不仁德的人是靠身心去发财。

【赏析】论述了仁与不仁的人在道德和价值取向上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仍然属于治国之道与个人品德修养的问题。

有仁德修养的人,把节操看得重于财富,死守善道。

所以把财物分施给民众以为仁行善,自然会赢得民众的赞誉和敬慕。

而缺乏仁德修养的人,认为财富重于一切,为了增加财富不择手段,有悖道德的事也无所顾及。

所以说是以身发财。

治国也如此理,国君仁德,人民信服,国家安定富裕。

由此看出,德为本,财为末,不能本末倒置。

◆◆14经典文库开卷有益《中庸》名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注释】选自《中庸》第一章。

天命:

上天所赋予的。

命:

令。

率:

循。

率性之谓道:

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

修明。

教:

教化。

【译文】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

【赏析】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

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

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

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

好问而好察迩言;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注释】选自《中庸》第六章。

好问:

不耻下问。

迩言:

浅近之言。

隐:

隐瞒,扬:

宣扬。

两端:

即事情之理的正反两方面。

用其中:

在此之中,是指恰当的做法。

【译文】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

◆◆15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赏析】此处以舜之行事来说明中庸之道。

喜欢请教并能体察浅近之言,可见舜的大智、却不以为智,他懂得,其道无所不在,浅近之言仍不乏道的存在。

儒家的道是指人生的正确途径,也即择善而行。

惩恶扬善,足见舜的性情笃诚,在与人为善的心情底下,只见人的优点,而不觉人的不善。

在分析掌握事理的正反两方面时,自然分辨过与不及,知道恰当的做法,然后施行于人民。

这便是舜的大智。

以此鼓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择善而行,走人生正途,明辨善恶,以诚坚持下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注释】选自《中庸》第二十章。

审:

详细。

笃:

踏实、忠实。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赏析】在道德实践中,知与行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善,坚持知行相结合的原则,就能达到目的。

为了能行,必须先知,儒家主张的博学,首先是学道、学礼,学文。

学道便是追求真理,学礼即“六艺”,学文即古代文献,也是博学求知的快捷途径,掌握前人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经验总结。

有不懂的问题就要请教别人,并把学来的东西,经过认真的思考,深刻领会,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只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考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被现象所迷惑。

人学习之后,就明白做人的道理,再把所学的知识去付诸行动,即

◆◆16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努力,永无止境,在道德实践的征途上日益前进。

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注释】选自《中庸》第二十一章。

诚:

诚心,诚恳。

明白。

教育,教化。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

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赏析】论述诚与明的关系。

人能够明白事理,就可以确定自己内心所向的目标,以此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由于人天生性善,也可反躬自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于心中向善的本性,即真诚。

如此看来,真诚与明白事理,互为促进,相辅相成。

“自诚明”是说由真诚而明理。

“自明诚”是说由明理而真诚。

不论是出于天性或是教育的结果,一个人处世立身的原则都应是为仁行善,自觉自愿,不为外在力量所促使,做到这样,人就能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7经典文库开卷有益【注释】选自《中庸》第二十二章。

赞:

助。

参:

与天地并立而为三。

【译文】只有天下最为诚心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

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

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事物的本性;

就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

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配合成三了。

【赏析】至诚尽性是中庸全篇主旨所在。

只有至诚者能尽其本性,实现其本性,一切人都能实现其本性,为仁善行表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则万物的天性也可以得到实现了。

人如果能发扬向善之心,由仁民爱民而爱万物,珍惜万物,就可以赞助天地的化育之功。

人类为万物之灵,可以以其智慧及能力让大自然中的万物得到适当的生存机会。

人可以与天地并地而为三。

儒家这种致极,致美的思想境界值得每个人去追求,为之而不懈努力。

◆◆18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论语》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选自《论语·

学而》。

时:

适当的时间。

习:

复习、练习。

说(yuF):

古代通“悦”,高兴、愉悦。

知:

了解。

愠(yMn):

恼怒,怨恨。

一般是指道德、学问修养好的人。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

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别人不了解你,也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修养好的君子吗?

【赏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教授学生们知识的过程中,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贯穿其中。

教导学生为学做人的方法,只有通过知识的求得,并能反复的温习,才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使所学习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

就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这一学习方法仍然是大家所推崇的。

而学习就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来领悟新知识,从中体会获得新知识的快乐。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也就是“修养”。

要提高个人修养就必须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能与远方来的学友探讨学问,更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因此,从《论语》叙述三个关联问题中,表达了孔子教学生学习,交友和注重修养的乐趣。

也反映了孜孜学习,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是仁人君子应具备的精神。

◆◆19经典文库开卷有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患:

担心、担忧。

不己知:

宾语前置,不知己的倒装。

【译文】一个人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赏析】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儒家重视个人修养,教育人们在知识追求过程中明白事理,掌握为人做事的原则。

有道德的君子具有虚怀若谷,容纳百川的风度。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过努力学习,积累学问,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

对人则要谦虚谨慎,只要自己做的对,对别人的不了解自己,没有必要担心什么。

相反,惟恐自己对人没有足够的了解,而造成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其后果危害更大。

◆◆20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谄:

谄媚、奉承。

卑躬屈膝的讨好人。

【译文】贫穷的人不谄媚奉承,不要没有骨气,富贵的人而不自尊自大,不以为然。

【赏析】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学生。

孔子的主张是要“安贫乐道”,精益求精地追求学问,研究做人的道理。

贫穷不是错,富贵不是对,贫和富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从根上查,富人也曾有几代穷,贫穷的人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心穷了,那也就真的穷了。

正确地认识贫穷和富贵,把两者应具有的精神升华到更高层次,是孔子对子贡提出的“贫而不谄,富而不骄”问题的更高要求。

子贡从孔子启发诱导的教育过程中,悟出了认真钻研,深入浅出,精益求精做学问的要领。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篇》。

日:

每天。

省:

检查,反省。

谋:

考虑,这里指考虑事情,做事。

诚实,诚信。

传:

传授,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温习。

【译文】我每天多次的进行自我反省:

替别人谋事是不是竭尽全力呢?

和朋友交往是否真心诚意呢?

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的

◆◆21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认真的复习?

【赏析】本章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谈加强自身修养的最好方法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三省吾身”就像每个人每天要洗脸一样,成为自觉的要求,否则,就会灰尘满脸。

古人从做事是否尽己所能;

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

学习是否刻苦认真三个方面来自省,鞭策自己,其精神实质就是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反省的就是多方面了。

坚持自省,道德修养就会不断提高,工作学习也会天天进步。

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

花言巧语。

令色;

假装和善的面目。

令:

美好,善。

鲜:

少。

鲜矣仁:

是“仁鲜矣”的倒装。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赏析】在本章孔子不说“仁鲜矣”,而说“鲜仁矣”,可见圣人的良苦用心。

从正面提醒人们花言巧语,一副讨好的脸色,往往是很少有仁德的人。

告诉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虚伪的表面所迷惑,要注重内在的品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当政者,不要被谄媚奉承之人的伪善面孔影响自己对大事大非的判断,而对那些脚踏实地,表里如一的人应多听他们的想法,永远牢记“忠言逆耳”这句名言。

◆◆22经典文库开卷有益过则勿惮改【注释】选自《论语·

惮:

畏惧,怕。

【译文】有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赏析】孔子这句话着重强调了人不怕犯错误,只要知错能改那才是最重要的。

儒家推崇的是对人对事要以忠信为主,诚实无伪,时刻学习别人长处,改正自己缺点和错误的自我修养方法。

有了过错不但不要怕改过,更重要的是迅速改正。

正如朱熹引程子的“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安:

安逸,舒适。

敏:

敏捷。

慎:

谨慎。

就:

接近,亲近。

改正,纠正。

有道:

有道德修养的人。

爱好。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小心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人。

【赏析】这段话是孔子对君子的理想人格作了形象的概括。

教育人们正确地对待物质生活享受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摆正二者之间的位置。

指出了人们应将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物质

◆◆23经典文库开卷有益享受。

在社会实践中要勤恳认真,说话谨慎,并且不断地向有道德的人学习,求得进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道德上对自己的约束,这才是仁人君子所具有的修养。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

在家。

出:

外出学习或做事。

古同悌(tK),敬爱兄长、长辈。

泛:

广泛,普遍。

亲仁:

亲近有仁德的人。

文:

学问,文献。

【译文】学生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到外面要敬爱长辈,说话做事要谨慎而且诚实可信,博爱民众,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些都做到之后,把其余的精力用在做学问上,认真研读文献方面的知识。

【赏析】孔子最重视个人修养,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在外学习和工作,要与同志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爱岗敬业,诚实待人。

常常向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