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解析Word下载.docx
《宝鸡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解析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中,单位GDP能耗1.02吨标准煤/万元,实现程度82.4%;
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94.4%,较2011年增加了17.5个百分点。
差距与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社会稳步推进,建设成效有目共睹,但与全国、全省相比,与建成目标值相比,依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一)全面小康监测指标对比分析
1、我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与全国、全省对比差距
表一:
宝鸡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与全国、全省对比表
监测指标
2010年实现程度%
2011年实现程度%
宝鸡
全国
差距
全省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合计
78.1
80.1
-2.0
80.3
77.8
2.5
一、经济发展
63.8
76.1
-12.3
67.3
73.3
-6.0
1、人均GDP(元)2000年可比价
57.8
64.0
-6.2
66.3
61.2
5.1
2、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48.4
70.4
-22
48.8
79.7
-30.9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2.8
86.2
-33.4
50.6
69.6
-19.0
4、城镇人口比重%
70.0
83.3
-13.3
71.7
78.8
-7.1
5、失业率(城镇)%
100.0
0.0
二、社会和谐
89.4
82.5
6.9
92.5
76.8
15.7
6、基尼系数
67.5
79.8
56.9
22.9
7、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
53.3
70.3
-17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99.7
-0.3
93.8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72.8
27.2
89.9
10.1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99.8
0.2
三、生活质量
86.8
86.4
0.4
89.7
84.2
5.5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00年可比价
58.3
67.0
-8.7
56.2
11.1
12、恩格尔系数%
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
95.0
5.0
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73.2
26.8
94.2
5.8
15、平均预期寿命(岁)
98.0
2.0
四、民主法制
96.2
93.6
2.6
95.9
95.7
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91.7
91.1
0.6
92.2
92.0
17、社会安全指数%
95.6
4.4
98.9
五、文化教育
61.1
68.0
-6.9
61.7
73.4
-11.7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2.0
55.0
-23.0
34.0
60.6
-26.6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74.3
63.9
10.4
68.9
-0.7
20、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85.7
82.3
3.4
86.9
87.5
-0.6
六、资源环境
76.6
78.2
-1.6
79.4
68.4
11.0
21、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2000年可比价)
72.4
69.5
2.9
77.1
61.9
15.2
22、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88.6
-11.4
71.8
19.9
23、环境质量指数%
75.4
76.7
-1.3
76.9
71.6
5.3
注:
目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监测数据全国只公布到2010年、全省只公布到2011年。
从上表看,2010年,宝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8.1%,低于全国2%,其中,6个一级指标中,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低于全国12.3%、6.9%、1.6%,23个二级指标中,城镇人口比重、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常用耕地面积指数与全国差距在10%-20%之间,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全国差距在20%-30%之间。
2011年,宝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0.3%,高于全省2.5%,但经济发展、文化教育2个一级指标实现程度低于全省6.0%和11.7%,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个二级指标分别低于全省30.9%、19%、26.6%。
2、我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与建成目标值对比差距
表二:
宝鸡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与建成目标值对比表
宝鸡市2018年目标值
2012年宝鸡实际指标值
及实现程度
与100%实现程度差距%
实际指标值
实现程度%
82.8
-17.2
72.2
-27.8
≥31400
23889
-23.9
≥2.5
1.28
51.2
-48.8
≥50
23.70
47.4
-52.6
≥60
45.61
76.0
-24.0
≤6
3.26
-6.2
≤0.4
0.431
90.4
-9.6
≤2.80
3.50
66.0
-34.0
≤60
63.40
97.1
-2.9
≥90
95.70
=100
99.88
93.2
-6.8
≥15000
11757
78.4
-21.6
≤40
33.10
≥27
32.40
≤12
8.78
≥75
76.00
97.2
-2.8
85.00
94.4
-5.6
≥100
99.50
99.5
-0.5
-36.0
≥5
1.90
38.0
-62
≥16
11.38
71.1
-28.9
≥10.5
9.20
87.6
-12.4
81.0
-19.0
≤0.84
1.02
82.4
-17.6
≥94
90.85
-62.0
94.40
从上表看,2012年,宝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虽达到82.8%,但距100%实现程度差17.2%,6个一级指标中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三大指标低于全市总体实现程度,距100%实现程度差27.8%、36%、19%,23个二级指标中,人均GDP、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距100%实现程度差距在20%-40%之间;
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常用耕地面积指数距100%实现程度差距在40%-62%之间。
3、我市近三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增速对比
表三:
2010年--2012年宝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增速对比表
宝鸡小康实现程度及增速比较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实现程度
同比增长
2.2
3.5
4.9
8.5
9.8
2.4
-2.2
-3.2
1.7
4.3
3.1
1.3
12.3
10.6
10.7
-5.9
3.3
9.0
0.5
-1.1
2.3
4.0
-5.4
1.2
0.7
2.8
1.6
4.7
-53.7
1.5
17.5
从上表看,2010年—2012年,宝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78.1%、80.3%、82.8%,同比分别增长2.2%和2.5%,表明宝鸡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在逐年加快、逐年提升。
但分项看,进展不一,有快有慢,在6个一级指标中,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年均增速超过总体增速,文化教育基本增速持平,社会和谐、民主法制、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提升幅度低于总体增幅;
在23个二级指标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常用耕地面积指数实现程度不升反降。
从对各县区全面小康建设调查看,川塬县普遍快于山区县、市内三区快于县区。
(二)我市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对比,可以看出,我市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的指标差距是:
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资源环境3个一级指标,人均GDP、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常用耕地面积指数9个二级指标,深入分析这些差距,主要归结于四方面问题:
1、经济发展总量不大,整体结构不优。
2012年,宝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9.87亿元,只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9.8%,人均GDP达到37778元(按2000年可比价算为23889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576元和779元,与省内十一个地市相比,GDP和人均GDP均排名第四,与西部十二省区经济总量前15名的地级城市相比,GDP位居第9位,人均GDP位居第8位。
整体结构不优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强县弱。
2012年,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7.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与省内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咸阳市相比,差15.5个百分点。
二是国强民弱。
2012年,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9.56%,与民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浙江温州市民营企业的工业产值、上交的税收分别占全市的96%和75%。
三是二产强三产弱。
2012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10.2:
66.1:
23.7,产业结构呈现二产独大,三产相对较小、甚至下滑的不利局面。
2012年,我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3.9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3.7%,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低18.8%和10.5%,在省内排名第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2012年比2005年下降了8.3%。
2、创新转型驱动不足,制约因素突出。
一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2012年,我市R&
D经费支出为18.05亿元,占GDP比重为1.28%,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0.48个和0.71个百分点,小康实现程度仅为51.2%,与全国和全省尚有19.2个和28.5个百分点的差距。
我市财政投入偏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较少,投入不足,研发投入主要来源于企业,投入数额相对有限。
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
2012年,宝鸡城镇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41.39%提高到45.61%,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同期6.96和4.41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由8.29个百分点缩小为6.66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由4.31个百分点扩大到4.41个百分点,在省内排名第六位,分别低于西安市、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和杨凌区25.9、14.83、6.66、5.73、10.15个百分点。
三是常用耕地面积下降。
由于生态退耕、非农业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等,使常用耕地面积逐年下降。
2012年,我市常用耕地面积454.94万亩,比2000年下降45.82万亩,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38%,与100%的实现程度相差62%。
未来建设用地将会持续增加,耕地资源后备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3、文化产业开发不够,文娱消费偏低。
一是优势转化不够。
宝鸡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但是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旅游资源富集,有法门寺、太白山等各类旅游景区(点)48个,但对宝鸡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策划与宣传,对旅游产业的整体开发与提升,还做的远远不够。
二是产业水平较低。
2012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6.2亿元,占GDP比重为1.9%,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低于西安市5.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可比增速在全省位列第八。
三是文娱消费支出偏低。
2012年,我市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1.38%,实现程度仅为71.1%,根据近年来统计情况看,我市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年均增速不到0.5%,如此推算,要在2018年实现大于16%以上的小康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4、农村居民收入不高,收入差距较大。
从农村居民收入绝对值看,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73元,虽然比全省高1610元,但仍比全国低544元,全省排名第六位,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中“扯拉后腿”;
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看,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4%,列全省最后一名,与增长最快的杨凌示范区慢3.6个百分点;
从城乡居民收入比看,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5年的3.83:
1降至2012年的3.5:
1,高于全国的3.1∶1,略低于全省的3.6∶1,在全省排名高居第二位,与全面小康2.8:
1的目标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潜力与优势
提前两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市既有国家战略层面支持的天时,又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利,还有干群同心,人心思进的人和。
只有顺时应势,深挖潜力,发挥优势,才能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1、政策机遇良多。
从全局战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宝鸡建成关天经济区唯一的副中心。
省委、省政府从政策上也大力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天副中心城市。
再加之随着国家有关部委着手编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西部大开发优先推进等各项政策逐步到位,将为宝鸡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从具体政策看,国务院出台的“金十条”,明确提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市加快建设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提出了财税、金融、土地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揽子政策,有利于我市工业经济尤其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全国公路网《规划》已将我市高速公路增加到3条,国道增加到5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交通枢纽地位。
从未来形势看,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持续发力,中省逐步下放审批权限,有利于我市更加快捷顺畅地争资金、引项目。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其出台的经济改革系列措施将给我市带来更多利好。
2、发展基础牢固。
从产业发展看,我市三次产业发展提速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长空间潜力巨大。
随着麟北煤田开发,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等优势产业逐步壮大,我市工业将保持18%以上的增速,2018年工业增加值可达到1600亿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