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329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

《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化石油气事故.docx

液化石油气事故

第一章液化石油气事故

第一节事故特点

一引发事故原因多

车辆陈旧、技术状况或天气状况差、运输人员对道路不熟悉、车辆与过街架空建筑相撞、驾驶人员技术不熟练或疲劳驾驶、违章运输、违章装卸、运输人员未经安全培训等都会引发液化气槽车泄漏,甚至燃烧爆炸。

二易造成人员伤亡

交通事故发生突然,驾驶室内人员很难迅速作出反应。

无论是单车还是两车相撞,很容易造成驾驶室内人员受伤或死亡,倘若驾驶室变形严重,被困人员很难自己逃生,普通救援人员也难以施救。

三处置时间长

交通事故引起的液化气槽车泄漏,处置时间少则需要五、六个小时,多则可达二十几个小时。

因此,在实施交通管制后,事故现场周围积压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压力非常之大。

四危险性大

液化气槽车一旦发生事故,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或造成流淌性大面积火灾。

未起火的情况下,泄漏出的可燃物扩散后同时迅速蒸发,可燃气体或蒸气笼罩事故现场,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性相当大。

第 二节事故处置程序和方法

一基本要求

1、遵循"疏散清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处置原则。

2、在上风、侧上风的安全区域建立指挥部,实施现场统一组织指挥。

3、控制消除一切引发爆炸的危险源。

4、组织精干力量实施处置,做好防护和掩护。

5、严密监视险情,果断采取处置及撤离行动。

6、全面核查、彻底清理、清除隐患、作好移交。

二防护

1、防静电火花措施

采用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手套、袜子、救援服、无钉靴或浇湿救援服。

2、控制和消除火种措施

切断所有电源、气源;熄灭周围明火或断停高热设备;关闭手机等可能产生微小火花的通讯设备、切断电话线;使用无火花处置工具。

3、防中毒措施

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防护器材。

三侦检警戒

侦检组着重型防化服、携带气体检测仪对泄漏区实施侦检,检测出气体的种类及空气中气体的浓度,协助侦检组划定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负责处置完毕后的第二次侦检。

警戒组携带警示牌、警戒带等工具设立警戒区,根据侦检人员的检测结果,划定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负责禁止和消除危险区中的火源和可能引起气体爆炸的条件。

四实施救人

如果事故车辆内有人员被困,要在对现场实施保护的同时实施救人。

主要通过手动破拆剪、钳进行,将被困人员救出。

五实施保护

对罐体实施冷却。

如果天气炎热,应立即出水枪对罐体进行冷却防止罐内液体热膨胀。

六论证方案

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危险性。

在实施处置前,制定安全、可行、科学的处置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罐内自然压力倒罐的方法。

七处置泄漏

对于泄漏的处置,我们采取的方法目前主要有堵漏、倒罐、稀释三种。

八吊装监护

1吊装前应对地面、罐体、车体进行泡沫覆盖,并设置好水枪阵地,做好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2吊装过程中,水枪手要密切注视,随时准备出水灭火。

九清洗消毒

处置结束后,所以参战人员和器材都必须严格进行清洗消毒。

   第三节几种情况下液化气泄漏的处置

一阀门泄漏

   阀门是设备和管道上不可缺少的配件,它是设备和管道中的主要泄漏源,许多事故都发生在阀门上。

如四川气田因阀门腐蚀漏气造成大火,大火烧了22天,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元。

1、阀门泄漏原因

(1)、阀门本体由于腐蚀、沙眼、裂缝等原因发生泄漏。

(2)、阀门与设备的法兰连接处泄漏。

(3)、阀杆与填料连接处的泄漏。

2、阀门泄漏处置方法

(1)、关阀堵漏。

(2)、利用堵漏胶堵漏。

(3)、焊接堵漏。

(4)、强压注胶堵漏。

二法兰泄漏

法兰连接是最常见的连接结构,在设备、工具、管道、容器、阀门等受压体中应用十分广泛,其泄漏现象较为突出,许多重大事故常发生在法兰连接处,如98年西安发生的液化石油气爆炸火灾事故就是由于法兰的泄漏造成的。

法兰的堵漏方法有多种,主要有:

(1)调整止漏法

(2)机械堵漏法;包括全包式堵漏法、卡箍式堵漏法、顶压式堵漏法。

(3)强压注胶堵漏;包括卡箍夹具注胶堵漏、铜丝夹具注胶堵漏、钢带夹具注胶堵漏。

三罐体泄漏

罐体部位的泄漏一般具有压力大、泄漏口形状不规则等特点,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根据罐体泄漏的不同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堵漏方法:

(1)、塞楔堵漏

(2)、堵头堵漏

(3)、卡箍堵漏

(4)、压盖堵漏

(5)、捆扎堵漏

(6)、顶压堵漏

(7)、强压注胶堵漏

(8)、气垫堵漏

第四节处置中的注意事项

一液化石油气火灾扑救时间长,且冷却、堵漏、驱散、稀释、掩护、灭火者要用大量的水,所以应加强第一出动,集中大量水罐车于泄漏现场警戒范围以外,集中供水。

二采用近距离大声呼喊方式发布命令,讲究科学,切忌蛮干。

三控制一线人员的数量,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四所有能引起燃爆的热能源应一律交出,统一管理。

五进入泄漏范围的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空气呼吸器,防静电战斗服,不准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

进入警戒区的消防车必须带阻火器。

六加强警戒,严禁非抢险人员进入现场,警戒解除应在火灾现场确认无危险后宣布。

第五节人员救护

一迅速将现场伤员抬移至空气新鲜处。

二伤员呼吸困难时应立即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三伤员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请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情况。

四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送至医院急救。

第二章液化石油气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节液化石油气火灾的特点 

一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形式 

 1、稳定燃烧射流速度在20Kg/S时火炬高度可达55米。

 

2、动力燃烧达到爆炸极限爆炸称为动力燃烧,一种是只爆炸不着火,一种是爆炸后遍地大火。

3、流动气体燃烧不爆炸但会引起新的火点。

 

4、物理性爆炸后转入燃烧。

 

5、火球火灾条件下炸出气体的沸液,内心是液态的液化石油气,外部是混合的燃烧气体,寿命很短,但危害很大。

 

6、蘑菇云物理性爆炸引起的,实质上是大的火球。

 

  二火焰特征 

1、气相燃烧时为黄色火焰,噪声很大,对面讲话很难听见,需用纸写字来进行通信。

 

  2、液相燃烧为橙黄色,也有噪声,有黑烟,C链较长。

 

 3、气液相混合燃烧时,火区的直径是火焰的2—3倍。

 

4、爆炸前的燃烧特征是火焰发白、发亮、哨叫声刺耳、无烟、装置抖动剧烈。

此时应撒退。

 

三液化石油气火灾的特点 

1、燃烧性强,速度快,蔓延面积大。

根据计算在敞开的空间速度为100—4000m/S,1立方米的液化气需要24立方米的空气补充燃尽。

蔓延面积大,逆风燃烧,只要在爆炸限度内不管逆风与否都能爆燃。

 

2、火焰温度高,热值大,辐射热强。

空气中燃烧温度可达1800摄氏度,爆炸时可达2000摄氏度,热值可达11000kca/kg。

3、爆炸速度快,破坏性强,冲击力强。

爆速为2000—3000m/s爆炸时既有物理性爆炸,又有化学性爆炸,又具有一推一拉的爆炸性,冲击波和负压效应的破坏性。

冲击波取决于爆炸压力,一般情况6—8kg/cm2(爆炸时空气燃尽形成负压,空气又迅速从四周补充又形成正压)负压时容易伤人,如果衣服不扎紧,肚皮容易开裂。

 

  4、复燃的危险性大,如果泄漏时先灭火了,无法堵漏,危险性更大,遇火即爆,既使堵住泄漏火已经灭了,流散在低处或沟管中的气遇火源仍能导致爆炸燃烧。

鉴于液化石油气的火灾特点,液化石油气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国标进行作业,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节事故分析

事故一:

河北省廊坊市某县煤气公司的一台20t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于2002年10月19日在进入该县县城一家汽车修理所时发生事故,引起火灾爆炸,1人被烧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

一、事故发生经过及破坏情况

2002年10月19日15时许,廊坊市某县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司机,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在罐车内尚有15t液化石油气的情况下,擅自将罐车开往该县一家汽车修理所,准备对汽车进行维修。

由于司机对修理所门廊高度判断有误,致使罐车开进门廊的时候,罐车安全阀撞到门廊过梁折断。

在罐内0.8MPa的内压作用下,大量液十七石油气迅速从安全阀断口喷射出来,修理所所在街道两侧l00m范围内,瞬间达到爆炸极限。

15分钟后,由于静电作用导致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发生爆炸燃烧,司机被烧伤。

由于安全阀断口恰好在过梁下,火焰在过梁处反向罐体猛烈喷射,罐车内15t液化石油气在烈焰的烧烤下,温度迅速上升,使罐内压力大大超过1.77MPa的设计压力,安全阀断口发出尖厉的啸叫声,这是发生物理爆炸的前兆。

现场救援的消防人员,只好组织群众迅速撤离现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火焰过度烧烤罐顶部位,使局部温度达到1000ºC以上,超过材料的相变温度,被火焰烧烤处失去强度,在巨大内压的作用下,气体“嘭”的一声从罐顶突破,冲起20多米高,随即燃起更大的火焰。

大火整整燃烧了37个小时,烧着了街道两侧准备修理的汽车1辆,摩托车3辆,烧毁了修理所的二层砖混结构建筑一栋。

所幸没有发生空间爆炸。

二、事故原因分析

分析此次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司机安全意识薄弱,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是事故引发的主要原因。

2.煤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在罐车尚有15t液化石油气的情况下,竟然允许司机一人随便将罐车开到繁华市区修理,可见其内部安全管理之混乱。

3.罐车司机盲目自信不负责任也是事故原因之一。

事故发生前,罐车司机将罐车开到修理所门前时,下车目测了一下高度,尽管有人反对,他还是将车开进门廊,造成事故。

4.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的结构容易造成事故。

尽管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安全阀采用内置式,但仍然高于罐体大约70mm左右,汽车在通过桥梁、建筑时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据某省消防部门统计,2002年该省共发生液化石油气事故100余起,其中汽车罐车事故占48%,在汽车罐车事故中,由于安全阀折断、泄漏所造成的事故约占90%。

三、事故启示

这起事故给我们的启示有:

1.各经营液化石油气的单位必须根据公安部颁发的61号令,自觉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2.消防部门要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经营者、液化石油气公司工作人员、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司机、押运员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

对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司机、押运员的资格年审不流于形式,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每年一次的安全及业务知识培训。

3.压力容器监督部门要对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做好年检工作,防止汽车罐车带病作业。

4.建议有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攻关,改造汽车罐车的安全阀、紧急切断阀及液位计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安全附件。

案例二、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

1978年3月4日20时50分,江苏省太仓化肥厂发生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此次爆炸事故使该厂的主要设备,厂房建筑都遭到毁灭性破坏;死亡6人,伤55人,损失70余万元。

  出事那天下午,该厂的一辆槽车从上海运回2吨液化石油气,装卸工即把槽车上的橡胶输送管接在25立方米的贮罐上准备灌装,发现该贮罐液位已达到规定容量,就未继续灌装。

可是,回家时他忘记了将橡胶管拆下,20时45分左右,另一位驾驶员驾驶槽车驶出,将橡胶输送管相接的铸铁止回阀(直径50厘米)拉断,使罐内液化石油气大量向外喷出。

  喷出的液化石油气,一部分呈液雾状态,另一部分则在失压后迅速由液态变成气态,急剧向四周扩散,刺鼻的气雾弥漫。

约4分钟后,大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渗入工厂锅炉房遇锅炉明火便发生猛烈爆炸燃烧,并形成大面积燃烧。

爆炸的气浪将25立方米贮罐移位,又拉断了与5.5立方米贮罐的连通管,使断口处也喷火燃烧。

此时,被烈火包围的槽车也因罐内液化气受热膨胀,安全阀自动释放。

又产生一股新的火柱,三团火焰连成一片,升腾到几十米的高空。

由于紧挨大贮罐一旁的5.5立方米贮罐内尚有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