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326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

《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docx

现代肛肠科学复习资料

肛肠科学复习资料(严禁变成txt带入考场!

第一章:

中医肛肠科名词解释

第二章:

肛肠学历史相关问答

第三章:

肛肠学解剖相关问答

第四章:

肛肠科学诊治相关问答

第五章:

痔的相关问答

第六章:

肛裂的相关问答

第七章: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相关问答

第八章:

肛瘘相关问答

第九章:

肛门直肠脱垂相关问答

第一章:

中医肛肠科名词解释

01.会阴:

1)广义:

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部的全部软组织结构。

边界由骨及韧带组成,前为持股联合,后为尾骨尖,两侧由前至后依次由耻骨下支,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围成的菱形之中。

2)狭义:

男性从阴囊根部至肛门;女性从阴道前庭至肛门

02.肛管:

是消化道的末端,上接直肠,下止于肛门缘,是直肠壶腹下端至肛门之间的部分,长约3~4cm,前壁较后壁稍短。

其两侧为坐骨直肠窝;前方男性有尿道和前列腺,女性有阴道;后方为尾骨。

1)解剖肛管:

从肛门缘到齿线,长约2~3cm。

(皮肤肛管)

2)外科肛管:

从肛门缘到肛直环上缘平面,长约4cm。

(括约肌性肛管)

03.四线:

1)肛门皮肤线:

即肛门缘,是消化道最低的界限

2)肛门白线:

位于肛缘与齿线之间,距肛缘上方1cm

3)齿线:

梳状线,由肛瓣的游离缘,连合而成,上为直肠,发生于内胚层,下为肛管,发生于外胚层,距肛缘上方2-3cm,80%的肛肠疾病源于此

4)肛管直肠线:

肛直上缘的水平线距肛缘上方1.5cm

04.三带:

1)柱带:

肛直线至齿线的环状区域,因括约肌收缩,粘膜形成皱壁呈柱状。

2)痔带:

齿线至白线

3)皮带:

白线至肛门缘、

05.肛管其他解剖标志:

1)肛瓣:

肛柱的下端相互之间借半月形的黏膜襞相连,这些半月形的粘膜皱襞即肛瓣

2)肛柱:

齿线上方,又名直肠柱,是直肠下端垂直的黏膜皱襞,长约1-2cm

3)肛窦:

又称肛隐窝,是由相邻的两个肛柱与肛瓣围成的袋状小窝,口上底下,象一个漏斗,深约3-5mm,底部有肛腺的开口。

大便干燥肛窦容易受损伤并且窝内易存积粪渣,而引起肛窦隐窝炎。

发生感染容易向肛腺蔓延引起脓肿,肛窦炎可能是继发一切肛周疾病的祸根。

4)肛乳头:

发生在肛柱基底部上端,沿齿线排列,呈锥形的小乳头状隆起,其基底红尖端灰白,大小长短不一,短的可0.1cm。

长的可达数cm。

系纤维结缔组织,内含微细淋巴管,表面覆盖以皮肤,但多数人缺如。

5)肛腺

位于齿线附近皮肤或黏膜下的腺体,借肛腺导管开口于肛窦。

肛腺和肛窦别认为是感染入侵肛周阻滞的门户,95%的肛周脓肿和肛瘘源于肛腺感染

06.直肠壶腹:

从直肠乙状结肠部至直肠穿过盆底处,即外科肛管平面以上的直肠腔径显著扩大,约5~11cm,称为直肠壶腹。

07.肛管直肠角:

约在直肠肛管交界处,有耻骨直肠肌呈U形地将其拉向前上方,从而使直肠和肛管的轴线形成一个90度的夹角,此角称为肛管直肠角。

耻骨直肠肌收缩排便角增大使粪得以排,收缩减小角度以阻止粪便排出。

08.直肠瓣:

又称ouston瓣,直肠腔内有三条半月形的黏膜皱襞。

一般由黏膜、环肌、纵肌共同构成。

数目多少不等,多为三个;左、右前、左后分布。

(上距肛门11.1cm、中9.6,下7.9)

09.肛管直肠环:

是肛管与直肠连接处括约肌群的总称,包括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深部、浅部、联合纵肌、内括约肌等,其中以耻骨直肠肌为主。

对维持肛门节制功能有重要作用。

如术中切断肛直环,可能导致失禁

10.痔:

1)内痔:

肛管血管垫发生的病理变化或异常移位。

好发于膀胱截石位3,7,11点。

2)外痔:

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

3)混合痔:

内痔静脉丛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互相融合。

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脱出、肛门不适、疼痛、肛门不适、肛门坠胀、潮湿瘙痒

西医学认识:

肛垫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说、诱发(职业,饮食,疾病如久蹲、久坐、长期负重、饮食不节、遗传等)

11.肛垫:

位于肛柱区,为齿状线上方1.5cm-2cm的环形带,上界为管直肠线,下界为齿线。

正常肛垫富含血管类似勃起组织,协助括约肌维持肛门自制。

 

12.肛裂:

指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梭形溃疡。

临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

肛裂的部位大多发生在肛管后侧,少数在前侧,两侧极为少见,单发或多发,发生于前侧者男多于女

中医学称之为脉痔、钩肠痔、裂肛痔

好发于青壮年,主要女性多于男性,你懂的

13.直肠阴道瘘:

直肠与阴道相通的一种异常瘘道,常见于婴幼儿,中医谓之交肠病。

1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

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表现为肛门会阴部红肿热痛,并伴发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

属中医肛门痈疽范畴。

男性多于女性,2:

1-8:

1

15.肛瘘:

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

一般由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

其特征为瘘管内口多位于肛窦内,管道穿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经常有脓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

男性多于女性,5:

1-6:

1

16.肛管直肠脱垂:

是指肛管、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位置下垂,脱出肛门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为便时或增加腹压、负重、劳累后肛管、直肠等组织器官脱出肛外。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老小妇弱病残

17.肛门直肠狭窄:

凡是肛门、肛管、直肠腔道变窄,以至发生大便变细,变扁,大便困难,肛门直肠坠胀,甚至发生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者。

第二章:

肛肠学历史相关问答

1.最早出现“痔”“瘘”的病名出自哪里?

答:

“痔”字最早在夏商时期即有甲骨文记载。

但《三海经》最早提出其病名

2.《内经》对痔的病因的描述是?

答: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3.古代现代肛肠科名字比较:

答:

回肠(大肠)、广肠(直肠)、朐痒(肛门痒)、巢者(肛门瘘管)、人洲出(脱肛)。

4.首创肛瘘“挂线疗法”?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引用《永类铃方》:

“余患此疾一十七年,…后遇江右李春山,只用莞根煮线,挂破大肠,七十余日方获全功…上用草探孔,引线系肠外…”

第三章:

肛肠学解剖相关问答

1.论述齿线的临床意义(齿线上下结构的比较)?

答:

齿线以上:

1)组织来源:

内胚层

2)覆盖上皮:

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直肠粘膜)

3)动脉分支:

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直肠下动脉(髂内动脉的分支)

4)静脉回流:

内痔静脉丛—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门静脉

5)淋巴回流:

入肠系膜下淋巴结

6)神经支配:

植物神经(交感与副交感),痛觉迟钝

齿线以下

1)组织来源:

外胚层

2)覆盖上皮:

扁平或复层鳞状上皮(肛管皮肤)

3)动脉分支:

肛门动脉(阴部内动脉的分支)

4)静脉回流:

外痔静脉丛—肛门静脉—阴部内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5)淋巴回流:

入腹股沟淋巴结

6)神经支配:

躯体神经,痛觉敏感

2.肛管直肠肌肉主要包括哪些?

答;主要是两种

I.一种是随意肌,位于肛管之外,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深部,协助粪便自制作用)和提肛肌(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

II.二是不随意肌。

位于肛管壁内,即肛门内括约肌。

(持续痉挛收缩维持肛管静息压力,使粪不得溢)

III.中间肌层为联合纵肌(内侧、中间、外侧肌),既有不随意肌纤维,也有随意肌纤维

内侧肌:

是直肠纵肌的延续,属平滑肌,与内括约肌相邻,部分纤维穿行于内括约肌之间并与其融合,“结合纤维”

中间肌:

是提肛肌脚下延为肛门悬带的部分,属横纹肌。

此层上半部位于外括约肌深部和内侧纵肌之间;下半部在内、外侧纵肌之间。

外侧肌:

是耻骨直肠肌与外括约肌深部向下延伸部分,属横纹肌。

位于外括约肌浅部与中间纵肌之间。

3.肛提肌复合体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1)包括:

提肌脚(典型脚、重叠脚、剪刀脚)

肛尾缝(肛提肌附着点)

提肌裂隙(盆膈裂孔或肛提肌门,由提肌脚内侧缘构成。

两侧为提及脚,后界为肛尾韧带,前界为耻骨联合)

提肌裂隙韧带(位于提肌脚内侧缘和肠壁之间,为盆膈上筋膜的延续。

将提肌脚固定于肛管直肠结合部)

肛门悬带(是提肌脚在提肌裂隙的边缘出急转向下形成垂直方向的“肌袖”)、

提肌隧道(是提肌裂隙至会阴部包绕全部隙内器官的肌性管道)。

2)临床意义:

a.烘托盆内脏器

b.固定通道内器官

c.协助排便

4.简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分类:

答:

以肛提肌为界限,

1)以上为高位间隙:

肛门周围皮下间隙,黏膜下间隙,坐骨直肠间隙,肛管后浅、后深、前浅、前深间隙,括约肌间隙,中央间隙.

2)上间隙:

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

5.试述耻骨直肠肌的作用

对肛门的节制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在排便时,耻骨直肠肌放松,肛管直肠角增大(137度),直肠与肛管开放成漏斗状,以利于粪便排出;

耻骨直肠肌收缩时,肛管直肠角减小成锐角,使局部造成机械性高压,阻止粪便下行,起到控制排便的作用。

2)若因耻骨直肠肌变性发生痉挛或肥厚,排便时肛直角不能增大甚至反而缩小,将引起耻骨直肠肌痉挛或肥厚性排便困难(便秘)

第四章:

肛肠科学诊治相关问答

1.简述常见肛门直肠检查的体位

答;侧卧位(门诊常用)、膝胸位(常用于乙状结肠镜)、膀胱截石位(手术常用)、倒置位、下蹲位(看脱肛、混合痔等)、弯腰扶椅位(团体)

2.试论指检诊的重要性

答:

1)对肛门的局部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约70%直肠肿瘤可通过指检发现,有“指诊眼”之称

2)通过指检,可以了解肛门直肠的口径、括约肌张力、直肠肛管有无新生物及其位、性、状、度判断病情。

3)便秘的病人可焖到其努挣时直肠阴道膈的张力、耻骨直肠肌张力、直肠黏膜是否松弛等

4)通过指检从指套观察粘液有无来判断脓血性分泌物的生成

3.简述常用的器械检查?

答:

1)直肠检查镜:

(肛门镜检查,检查有无溃疡,内痔大小、数目、位置,肛乳头大小、数目、位置)

2)探针检查:

(瘘管的走形和方向)

3)乙状结肠检查:

(诊断意义重大,75%结肠和直肠癌均发生在距离肛门25cm以内肠段上,简便、安全、经济)

a.适应症:

便血病人;慢性腹泻;大便习惯改变;便秘或排便不畅;大便带粘液或脓血便;不明原因肛门、会阴、下腹部或腰部胀痛者;不明原因慢性贫血或长期低烧;肛门直肠肿块者。

b.禁忌:

肠腔狭窄;肛门急性感染疾病;肛裂剧痛;肠腔异物;孕妇、月经;过度虚弱衰老;高龄患者心血管系统;精神病

4)纤维结肠镜检查:

(最多能查肛门上35cm以下肠段,检查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甚至回肠末端有无病变)

4.排粪造影在肛肠科应用?

答:

排粪造影是对病人“排粪”时对肛门直肠部作静态和动态检查的方法,能显示肛管直肠部的器质性病变。

故其是一种比传统的钡灌肠、临床、内镜检查更敏感可靠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肛肠疾病,特别提供便秘“可靠”的依据

5.肛门直肠麻醉的常用方式有那些?

答:

(重点)腰俞麻醉:

1)腰俞位置:

位于第二十一椎之下宛中,长强上三寸,下繆之中心,正好是现代解剖学的骶裂管。

2)麻醉原理作用:

局麻注射入骶管腔内,以阻止骶脊神经,作用部位为第二、三、四骶神经根

3)常用药物:

2%普鲁卡因15-30ml,一次用量不超50ml

2.1-2%利多卡因10-20ml,一次用量不超1.5%26ml(0.4g)

0.25-0.5%布比卡因10-20ml,一次用量不超0.25%40ml(0.1g)

3)体位:

侧卧位、截石位

4)适应症:

适用于肛门、肛管、直肠下段及会阴部的各种手术,如内外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

5)禁忌症:

骶骨畸形或有外伤;骶部发炎、感染。

肛周局部浸润麻醉;

1)注射肛门直肠周围皮下组织及两侧坐骨直肠窝内

2)适应症:

会阴部常见疾病,如痔、肛裂等;肛门皮肤病,如尖锐湿疣

3)禁忌症:

精神高度紧张的病人、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